上齿槽神经阻滞麻醉翼丛出血的紧急处理方法

文案君 分享时间:热度:

牙龈出血牙龈萎缩治疗方法,拔牙麻醉,活动翼矫正器缺点

上齿槽神经阻滞麻醉翼丛出血的紧急处理方法

打上齿槽神经组织,拔出针后患者感觉局部涨痛明显,脸颊迅速明显肿胀,此时紧急处理采用压迫止血法,并用冰冻的纱布块(纱布打湿后放到冰箱的冷冻层)轮换压迫局部半小时,颊部肿胀消失,并嘱患者用冰冻的水瓶(纯净水)局部冷敷2小时。下午复诊时局部没有肿胀,皮肤颜色正常。予以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今日复诊一切正常。

翼丛出血是上齿槽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采取措施,出血会迅速扩散导致局部血肿,血肿一般需要两周后才可以吸收,采用冷敷加压迫止血,使局部肿胀马上消失并且由于压迫和冷敷使出血很快停止,可以避免患者两周的不适。

大家以后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惊慌,先用纱布在颊部压住局部(在口腔前庭沟也放置纱布团),防止继续出血,并叫助手开始冷冻纱布或找冰块包如纱布中,压迫半小时(也许时间可以短一点),一定会使出血停止和肿涨消失的。

扩展阅读

注射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引起血肿的预防方法


以前我经历过几次这样尴尬的局面,在给病人注射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时,刺破了上颌的静脉丛,很快病人的脸部几分钟就肿得很高.当时我进针不到2.5cm.后来有一段时间心理对注射这个部位都有点心虚.为此我不断给自己总结原因,希望这种现象不要再次发生.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上颌的静脉丛的深浅度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有的病人刺入不是很深也可以碰到.胖人比瘦人一般要深;宽脸比长脸要深;头大比头小要深;有上颌磨牙比磨牙缺失者要深。

二,进针的位置和角度关系很大.如果沿着上颌结节狐形表面滑动的位置过高,进针深度应该适当降低,约2CM左右就够了.如果方便最好在针杆上加一个消毒橡皮障,根据患者面形和口腔里面的状况确定进针的深度.避免感觉失误.

三,不要反复穿刺.有很多医师习惯反复穿刺,以增加麻醉的范围.但是同时也增加了刺穿静脉丛的机会.得不偿失!

四,对于年轻患者,我个人习惯在利多卡因中加入少量肾上腺素,这对控制意外刺伤静脉丛后的血肿形成有一定作用.至少不会肿的特别高.

拔牙时常用的阻滞麻醉方法有哪些?


拔下牙时常用的阻滞麻醉方法有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舌神经阻滞麻醉及颊神经阻滞麻醉。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常用口内注射法。病人张大口时,可见磨牙后方、咽腭弓之前,有一纵行索条样粘膜皱襞,即翼下颌韧带。它与上下颌牙槽嵴相距的中点线外侧3~4mm的交点即为注射标志。注射时,让病人张大口,将注射针放在对侧口角,即第一、二双尖牙之间,与中线成45°,注射针应高于下颌牙牙合面1cm,并与之并行,从注射标志处进针直达骨面,约深2.5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适量麻药,而麻醉下牙槽神经。由于舌神经位于下牙槽神经前内方约1cm处,此时将注射针退出1cm,注射0.5~1ml麻药,即可麻醉舌神经。若将针退至肌层、粘膜下时注射麻药0.5~1ml,即能麻醉颊神经。拔下颌牙时需同时麻醉同侧的下牙槽神经及舌、颊神经,才能达到拔牙时无痛的目的。上述操作结束5分钟后,患者感到同侧口角、下唇及舌尖麻木、肿胀,即表示麻醉生效,可进行拔牙手术。

拔上颌牙时常用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腭前神经阻滞麻醉及鼻腭神经阻滞麻醉。上牙槽后神经支配除第一磨牙颊侧近中根外的同侧磨牙、牙槽突及其相应颊侧粘骨膜、牙周膜。腭前神经支配同侧双尖牙和磨牙的腭侧牙槽骨和牙龈等。鼻腭神经支配两侧尖牙腭侧连线前方的牙龈、腭侧粘骨膜和牙槽骨。拔双尖牙及前牙、第一磨牙时,还须在相应龈颊沟处行浸润麻醉。

行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时,一般从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的前庭沟进针,使注射针与上颌牙的长轴成40°,使针尖一直紧贴上颌骨表面向后上内方刺入2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药。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的注射标志为腭大孔表面粘膜的小凹陷处,从颌平面观,腭大孔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连线的中外1/3处。注射时,先让病人头后仰,大张口,使上颌牙颌面与地面成60°,注射针在注射标志稍前方刺入腭粘膜,向上后方推进至骨面,回抽无血,即可注入0.5ml麻药,由于腭粘骨膜瓣与腭骨附着紧密,注射时较为用力,可见粘膜发白。注射麻药不可过量,注射点不可偏后,以免麻醉腭中、后神经,使软腭、悬雍垂麻木不适而出现恶心、呕吐。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的注射标志是左右尖牙连线与腭中线交点处的梭形腭乳突。让病人张大口,头向后仰,把注射针从腭乳突侧缘刺入粘膜,然后把针摆向中线,平行于中切牙长轴方向,向后上方推进约0.5cm,注入0.5ml麻药。由于该处组织致密,注射麻药时需用较大压力。

上牙槽后神经麻醉心得


对于上牙槽神经麻醉,大家可能最常见到的并发症莫过于“血肿”了。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在其神经走向的周围有一大堆的翼静脉丛伴随着,只要你一不小心就会“中招”。

血肿不能简单的理解为麻醉药进入血管,其实应该说是因为血管被刺破后,血液外渗年引起的。

有时候就算你一百个小心了,你也不能说没有血管变异的,还有女性,特别是处于生理期的女性(这一点确实让我吃过几次亏,在此和大家“分享”)。

其实,个人觉得,上牙槽后神经麻醉只要做局部浸润就行了,包括拔牙、开髓、甚至一般的上颌骨手术。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见解,如有不全之处还请各位不咎赐教!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引起暂时性复视1例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引起暂时性复视1例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将麻药注射到翼下颌间隙内称翼下颌注射法。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口内直接注射法。我科门诊遇到1例麻醉后引起复视的患者,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9岁。2002年8月22日圆3残根要求拔除。检查:叩诊(—),无松动。以2%普鲁卡因2.5ml注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后约0.5min,患者感觉眼部麻木,随即出现视力模糊、复视。一般情况检查:神志清,精神佳,体温37.2℃,呼吸20次/min,心率84次/min,BPl7.6/10.5 kPa(132/78mmHg)。查体合作,左侧眼球运动轻度减弱,右侧眼球运动灵活,双侧视物模糊,左右单侧视物清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予以半坐位、头位稍前倾,嘱其闭目静息,同时适当地给予语言上的必要解释和精神安慰,及时控制和消除患者过度的紧张、焦虑情绪。约2 min后,患者自觉视物模糊症状逐渐减轻,并要求继续行拔牙术,故采用楔人法挺拔,将左下3完整拔除,操作过程顺利。约10mln后患者自觉复视症状完全消失。眼科检查:两眼视力正常。经30 min观察,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后离院。

2 讨论

临床上下牙槽神经口内阻滞麻醉时可能会出现暂时性复视或失明,这是由于注射针头误人下牙槽动脉并且未回抽,推入的局部麻醉药逆行经脑膜中动脉、副脑膜中动脉、眼动脉等主要分支人眶,引起眼肌、视神经麻痹所致。一般情况下这种并发症会随局麻药作用的减弱逐渐消失。本例虽然在注射时回抽无血,但出现短暂的复视症状,可能是由于回抽不及时,头位后仰,进针偏上、过深等原因,导致麻药渗透、逆流人下牙槽动脉相对应的脑膜中动脉所致。

拔牙时常用的阻滞麻醉办法有哪些?


拔下牙时常用的阻滞麻醉办法有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舌神经阻滞麻醉及颊神经阻滞麻醉。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常用口内注射法。病人张大口时,可见磨牙后方、咽腭弓之前,有一纵行索条样粘膜皱襞,即翼下颌韧带。它与上下颌牙槽嵴相距的中点线外侧3~4mm的交点即为注射标志。注射时,让病人张大口,将注射针放在对侧口角,即第一、二双尖牙之间,与中线成45°,注射针应高于下颌牙牙合面1cm,并与之并行,从注射标志处进针直达骨面,约深2.5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适量麻药,而麻醉下牙槽神经。由于舌神经位于下牙槽神经前内方约1cm处,此时将注射针退出1cm,注射0.5~1ml麻药,即可麻醉舌神经。若将针退至肌层、粘膜下时注射麻药0.5~1ml,即能麻醉颊神经。拔下颌牙时需同时麻醉同侧的下牙槽神经及舌、颊神经,才干到达拔牙时无痛的目的。上述操作完毕5分钟后,患者感到同侧口角、下唇及舌尖麻痹、肿胀,即表示麻醉失效,可进行拔牙手术。

拔上颌牙时常用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腭前神经阻滞麻醉及鼻腭神经阻滞麻醉。上牙槽后神经支配除第一磨牙颊侧近中根外的同侧磨牙、牙槽突及其相应颊侧粘骨膜、牙周膜。腭前神经支配同侧双尖牙和磨牙的腭侧牙槽骨和牙龈等。鼻腭神经支配两侧尖牙腭侧连线前方的牙龈、腭侧粘骨膜和牙槽骨。拔双尖牙及前牙、第一磨牙时,还须在相应龈颊沟处行浸润麻醉。

行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时,普通从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的前庭沟进针,使注射针与上颌牙的长轴成40°,使针尖不断紧贴上颌骨外表向后上内方刺入2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药。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的注射标志为腭大孔外表粘膜的小凹陷处,从颌平面观,腭大孔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连线的中外1/3处。注射时,先让病人头后仰,大张口,使上颌牙颌面与地面成60°,注射针在注射标志稍前方刺入腭粘膜,向上后方推进至骨面,回抽无血,即可注入0.5ml麻药,由于腭粘骨膜瓣与腭骨附着严密,注射时较为用力,可见粘膜发白。注射麻药不可过量,注射点不可偏后,以免麻醉腭中、后神经,使软腭、悬雍垂麻痹不适而呈现恶心、呕吐。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的注射标志是左右尖牙连线与腭中线交点处的梭形腭乳突。让病人张大口,头向后仰,把注射针从腭乳突侧缘刺入粘膜,然后把针摆向中线,平行于中切牙长轴方向,向后上方推进约0.5cm,注入0.5ml麻药。由于该处组织致密,注射麻药时需用较大压力。

口腔临床操作意外及其紧急处理 (一)


一、拔牙后出血

拔牙后24小时内唾液带少量血丝应视为正常现象。拔牙后出血是指唾液内不是少量血丝,而是鲜红的血块,或拔牙后创面的血凝块向表面突起。出血的原因有手术处理不当(牙龈撕裂、牙槽骨骨折、炎性组织没有清理干净等)或病人有凝血机制障碍。根据出血的部位和原因,从局部和全身两方面采用外科、药物或综合止血方法。

1、缝合 拉拢缝合手术切口、撕裂的牙龈和龈乳头。

2、搔刮 将牙槽窝内的残留肉芽组织刮干净。

3、填塞 用上述止血充填物堵塞拔牙创。如出血严重,应用碘仿纱条塞紧牙槽窝,缝合固定。

4、冷敷 用冰袋冷敷局部止血消肿。

5、手术 因血管瘤或其他肿瘤引起的拔牙后出血,应马上采取止血措施,并请颌面外科医师会诊处理。

6、对症 心理安慰、镇静、降压、输液、升压等。

7、会诊 对有全身凝血机制障碍者,除适当采用上述办法外,还应请血液病专科医师会诊处理。

二、晕 厥

晕厥是由神经反射造成的一时性脑缺血、脑缺氧引起的症状,尤其是在注射麻醉剂的时候更为常见。原因可以是精神紧张、对拔牙恐惧、空腹、疲劳或睡眠不足、剧烈疼痛或出血等。病人在发生晕厥的时候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慌、憋气、全身无力、面色及口唇苍白、出虚汗、脉搏加快而弱或先快后慢、呼吸短促、严重时可意识丧失。

防止晕厥发生的最重要措施是掌握病人的心理和精神变化情况,消除他们的恐惧、使情绪放松。

1、防止晕厥时立即停止所有操作,放平病人的座椅,使病人处于平卧位,将头放低。松解病人颈部的衣扣,安慰病人不要紧张,让病人作深呼吸,或给病人口服糖水,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这个时候,医务人员不能够慌张,要通过有条不紊的工作,增强病人的信心。

2、密切注意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血压下降者给予50%葡萄糖20-40ml静脉推注。心动过缓者给予阿托口0.25-0.5mg皮下注射或加入葡萄糖内静脉注射。

3、严重晕厥、意识丧失者应使病人的颈部伸直,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吸氧,同时可闻酒精、氨水、或刺激人中穴帮助苏醒。还应该注意的是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病人晕厥时可能会有其他并发症的潜在危险。

三、拔牙后疼痛

拔牙后24小时内常会有轻微疼痛。但由于手术刺激、手术创伤、局部炎症等原因,有的人会比较剧烈的疼痛。而且个体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差异很大,也导致部分病人虽然没有明显的病理性原因,也有严重的疼痛感觉。在诊断拔牙牙疼痛的时候要仔细检查拔牙创,认真分析病人是否有其他疾病(如三叉神经痛、颞下颌关节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在确实排除了这些病理性因素后,才考虑是否有心理因素。治疗拔牙后疼痛首先要排除引起疼痛的病因,然后采取对症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局部处理、消炎、骨折固定等。

2、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传导阻滞麻醉)、理疗止痛、针灸止痛。

3、心理咨询会诊。

四、呼吸道异物

口腔治疗时操作失误可使异物进入呼吸道内造成呼吸道异物,异物可能是松动牙齿、假牙、扩大针或拔髓针等器械。3-4岁儿童可进入脱落乳牙,或如玉米粒、碎花生米大小(4.5-5.0mm直径大小)的异物。6-7岁的儿童病人可进入带环、脱落乳牙,或如整个花生米或葡萄粒大小(5.5-6.5mm直径大小的)异物。成人可进入活动或固定修复体。儿童病人的呼吸道异物通常发生在不经意,或无防备的时候。老年人咽喉反射能力下降也容易发生呼吸道异物。

异物进入并嵌在喉内为异物,可立即发生发绀、窒息,可在几分钟内因缺氧而死亡。异物进入气管内为气管内异物,可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异物阻塞气管腔可出现窒息。呼吸道异物发生后应立即请耳鼻喉科医师到场,帮助用内镜将异物取出,有时可能要经气管切开取异物。锐利的小器械(车针、拔髓针、扩大针)进入气管内还可造成气管内粘膜损伤。

形状不规则的异物可能不会完全将气管管腔阻塞,会留有部分通气的缝隙,不会出现呼吸道梗阻,给进一步的救治留出了宝贵的时间。但急性呼吸道梗阻往往发生非常突然,病情严重,抢救时间极其有限。因此,呼吸道异物应以预防为主。医生应该高度重视口腔临床操作过程中发生呼吸道异物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并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治疗儿童病人时,应在儿童比较合作的前提下才进行。千万不要在儿童哭闹时勉强进行;治疗老年病人时,应该了解病人口腔内是否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有没有呼吸障碍,口腔内是否有松动牙齿或修复体。口内病变的诊治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常规,尽量减少对病人咽喉部的刺激。治疗时最好先做一些简单的操作,仔细观察病人是否配合,有没有用口呼吸代替鼻呼吸,操作一段时间后应该让病人闭口休息片刻。橡皮障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果暂时无法使用橡皮障,在做口腔后部的操作时建议使用系有长线的,松散的棉线团或尼龙线团放在口腔后部,将长线放在口腔后部并固定,这样可以阻挡操作失误而脱落的异物,防止发生呼吸道异物。万一出现呼吸道异物,应该马上请专科医生协助抢救,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延误抢救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