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医巴巴讲堂:颅面部生长发育比例变化特征

文案君 分享时间:热度:

牙周炎的特征,牙龈萎缩特征,牙龈肿痛面部肿胀

颅面部生长发育比例变化特征:

(1)比例的变化:

胎儿初生时,颅部远远大于面部,其体积比例为7:1,其后由于颌骨的长大与牙齿的萌出,使面部大为增长,到成年时变为2:1,其高度的改变也很明显,一岁时约为3:1,乳牙合时为2:1,第一磨牙萌出时3:2,到成人时变为1:1.头部生长在出生时最快;颅部生长速度在出生时最快;而此时面部呈幼稚状态。

(2)BrodieX线片颅面部生长发育特点:

1)面部的生长型在早期即已确定;

2)头部的各点按直线方向推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鼻腔底、牙弓面、下颌体下缘三者与Bolton平面保持恒定的角度;

4)蝶鞍中点通过上颌第一恒磨牙到颏点所画的直线,代表面部向前向下增长的综合方向;

5)上颌第一恒磨牙的位置、较面部其他部分变异较少而恒定;

6)头颅增长的速度,随年龄而递减。

k428.com小编推荐

牙医巴巴讲堂:腭的发育


腭的发育:

发育过程及常见异常

1.发育过程 腭部主要由两个前腭突和两个侧腭突发育而来。前腭突来自中鼻突的球状突,侧腭突来自上颌突。至胎儿第9周时,左右侧腭突与前腭突自外向内、向后方逐渐联合。两个前腭突和两个侧腭突联合的中心处,留下切牙管(incisive canal)或鼻腭管(naso-palatal canal),为鼻腭神经的通道。切牙管的口腔开口即为切牙孔,其外表面有较厚的黏膜覆盖,即为切牙乳头。

同时左右侧腭突在中缝处自前向后逐渐融合,并与向下生长的鼻中隔发生融合。这是口腔颌面部发育中唯一发生融合的部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侧腭突的融合,形成硬腭之大部分、软腭和悬雍垂。约在胚胎第3个月,腭部发育完成,口腔与鼻腔完全隔开。

2.常见发育异常

(1)腭裂:是口腔较常见的一种畸形,为侧腭突和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果。腭裂可发生于单侧,也可发生于双侧。约80%的腭裂患者伴有单侧或双侧唇裂。

(2)颌裂:颌裂可发生于上颌,也可发生于下颌,但上颌裂常见。上颌裂为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常伴有唇裂或腭裂。下颌裂为两侧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的结果,罕见。

在腭突的融合缝隙中,有时有上皮残留,可发生囊肿。如鼻腭囊肿、正中囊肿

牙医巴巴讲堂:颌骨发育调控


颌骨发育调控:

无论是骨的新生还是重塑都依赖骨本身或邻近组织产生的局部生长因子或组织发生因子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基质合成及矿物质的沉积。骨的重塑也受全身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引起局部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

生长因子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骨细胞的增生和分化,形成新骨;同一些矿物兀素结合蛋白共同释放时,结合蛋白使其处于非活性状态,且不降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生长因子可分为活化或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基质形成和矿化的两类。有些具有双露作用或多重作用。许多生长因子可活化成骨细胞的前体细胞或成熟的成骨细胞,但起重要作用的是TGFβ家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IGFs)和BMP家族。它们可影响成骨的各个方向,也可以影响其他与骨形成相关的因子。BMP对早期前体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增殖起重要作用;而TGFβ诱导成骨细胞增殖、形成骨基质的能力较强,IGFs可协同或扩大上述两个因子的作用。其他生长因子在骨形成中的作用较上述3个小。PDGFs参与炎症存在情况下的成骨调节;FGF可调节早期软骨内成骨过程。成骨细胞也可对多种细胞因子如IL-1起反应。

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甲状腺(甲状旁腺)激素如PTH和前列腺激素如PGE2对骨的形成也有影响。

目前,通过下列研究对下颌骨生长和形态发生的调节得到了许多新的认识:

1.信号分子表达的类型:

2.对信号分子和下颌上皮间的相互作用的异同点进行功能分析;

3.研究候选基因失活后导致的下颌发育异常;

4.影响到下颌骨的颅面发育异常相关基因突变的鉴定。

上述研究的结果说明,与下颌生长和形态发生相关的信号因子的作用相似于许多其他器官在形态发生时的特点。即依赖于上皮结缔组织的相互作用。

牙医巴巴讲堂:颌面部损伤特点简述


颌面部损伤特点简述:

颌面部是人体经常外露的部分,故其损伤是很常见的,包括平时与战时的各种损伤,如车祸、击伤、枪伤、摔伤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特点:

①由于颌面部的血液循环较丰富,损伤后常出血较多,且损伤部位肿胀较明显。也正因为颌面部血运丰富,其组织的再生能力和抗感染能力也较强,所以颌面部损伤,只要处理得当,伤口愈合较快。

②口底、咽旁、舌根处的损伤,软组织的水肿明显,加之损伤后的血块,碎骨片、呕吐物及舌后隧等均可引起呼吸道阻塞,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危及生命。

③由于颌面部有许多腔窦,如车娲伤部位相通,又为易引起伤口感染的因素。

④颌面部损伤常伴有颅脑损伤。而且可引起咀嚼,吞咽、呼吸、言语多种生理功能障碍。出现面瘫,涎瘘、张口困难、外伤错位畸形,复视等障碍。

牙医巴巴讲堂:牙胚的发育及分化


牙乳头、牙囊的发育及牙板的结局

帽状期成釉器凹陷所包绕的间充质细胞不断增生,形成牙乳头。环绕成釉器和牙乳头的间充质则形成牙囊。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即构成牙胚,成为牙齿及其支持组织的形成者。因此牙胚是在成釉器的帽状期形成的。

钟状期时,牙乳头的细胞继续增生,体积增大并出现细胞的分化。在牙体组织将要形成时,在内釉上皮的诱导下,牙乳头中与内釉上皮接近的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牙囊继续围绕成釉器和牙乳头。牙囊的间充质细胞增生,含丰富的血管,以保证牙体组织形成所需要的营养。

乳牙胚形成后,在其舌侧,从牙板的游离缘下端形成新的牙蕾,并进行与乳牙胚相同的发育过程,形成相应的20个恒牙胚,其发育过程同乳牙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乳牙胚形成后,牙板的远中端在结缔组织内继续向远中生长,相继形成恒磨牙的牙胚。恒磨牙牙胚的发生自胚胎的第4个月一直持续到出生后第4年。

帽状期时,牙板与成釉器还有广泛的联系。到钟状期末,牙板被间充质侵入而断裂,并逐渐退化和消失,使成釉器与口腔上皮失去联系。有时有残留的牙板上皮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婴儿出生后不久,偶见牙龈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白色突起,称为上皮珠,俗称马牙,可自行脱落。在某些情况下,残留的牙板上皮在某些刺激下可形成牙源性肿瘤或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