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常识:第一次看牙医 应在出生后4周~1岁的婴儿期
随着口腔健康知识的普及,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了,从乳牙早晚要掉没必要治疗到儿童口腔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家长们在儿童口腔健康领域迈出了一大步。据悉,在每年的假期,儿童患者的数量都呈现倍数增长。而近期,网络上一则《3岁男童,治牙突发意外》的新闻也引发了大众关注。如何选择专业儿童口腔机构?如果保护孩子的乳牙?学龄前的孩子,如何定期检查口腔?平时咋护理孩子的牙齿?来看看专家的说法。
保护牙齿要从乳牙开始
乳牙在孩子生长过程中扮演相当重要角色,不但要负责咀嚼食物以获得营养,还要诱导恒牙萌发、促进颚骨发育,同时也会影响发音和美观。因此,保护宝宝牙齿应从乳牙开始。当乳牙发生蛀牙时,可进一步发展导致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引起颌骨骨髓炎。其中,根尖周炎症可能会影响到根尖部发育中的恒牙牙胚,造成恒牙形态畸形,龋病严重时,可致乳牙过早脱落,造成恒牙排列紊乱,不仅影响美观,还为以后恒牙龋病发生埋下祸根。
第一次看牙医的时间应该是出生后4周~1岁的婴儿期,在婴儿长出第一颗乳牙的6个月内进行第一次口腔检查,最迟不超过12个月龄;第二次口腔检查应该是在1岁~3岁之间的幼儿期,检查的同时接受口腔健康宣教;第三次~第八次口腔检查应该是半年一次;3~6岁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保护好第一恒磨牙(六龄齿)、预防牙外伤及错牙合畸形,并定期进行氟防龋专业治疗。
治牙时间最好别超过30分钟
中国流行一句古话:八岁八,换狗牙。很多家长就想:反正要换的,乳牙坏了也没关系,到时候再说也不迟。记者在口腔门诊中看到,很多孩子捂着腮、苦着脸,家长也是一脸的惆怅!因为儿童在治疗牙疾时的行为表现是很难控制的,要想将一位哭闹不休的病童变成合作无间不畏惧看牙的小病人,可说是儿童牙科行为处理的至高艺术,非但需要牙医本身具备足够的耐性和技巧,还需要在一旁陪伴的父母扮演好自己的重要角色。
治疗时,不要抱有在一次治疗时间内就能完成多项治疗工作的幻想,孩子的耐性有限,一次治疗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为佳;在孩子治疗两三次之后,如已习惯治疗环境,父母应尽可能退出诊疗室,如此可以养成孩子的独立性。治疗后,如果上了麻药,2~3小时内注意别让孩子咬破嘴唇,因为此时嘴唇尚未恢复知觉,孩子因好奇会一直咬,咬破了也不知疼痛。
家长要重视换牙期的管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乳牙己不能适应长大的颌骨和日益增强的咀嚼力,从6岁左右起,陆续发生生理性脱落,到12岁前后全部被恒牙代替。:乳牙时期,龋齿治疗不及时会对其下方的恒牙发育造成影响,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换牙过程,定期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治疗。乳牙龋病不仅会导致患儿咀嚼食物时发生疼痛,当患儿由于龋齿疼痛而偏侧咀嚼时还容易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换牙期的口腔健康状态。
口腔护理推荐
口腔常识:牙不疼也要定期看牙医!
无论是曾经治疗过牙齿疾病的朋友,还有正准备看牙病的朋友,都表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看牙医,一是怕疼痛,二是怕麻烦。
其实相较于看牙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多数患者治疗得太不积极了。口腔疾病一定要及时治,即使牙不疼也要定期看医生。
牙疼受伤的不只是牙
牙齿的疾病主要有龋齿和牙周病两大类,这两种疾病都是细菌造成的慢性疾病。
龋齿实际上是某些细菌利用口腔里残留的糖分制造出酸,进而腐蚀牙齿所致。如果不加以治疗,龋齿里的细菌会持续破坏牙齿,不断繁殖,产生毒素。细菌和毒素进入牙髓后,会发展成牙髓炎和根尖周炎,造成剧烈疼痛。慢性炎症虽然没有剧烈的疼痛,但细菌会破坏牙根尖区域的牙槽骨,穿通牙龈,形成瘘管。
牙周病就是牙齿周围的疾病,牙齿的周围是牙槽骨和牙龈。细菌附着在牙根周围,藏在牙齿与牙龈之间的缝隙里面,不断繁殖,产生毒素,刺激牙龈造成红肿出血,还慢慢地吞噬着牙根周围的牙槽骨,如果不加以治疗,包裹牙根的牙槽骨就会逐渐遭到破坏。
需要注意的是,龋齿和牙周病的细菌及产生的毒素不仅仅破坏牙齿和牙周组织,还会进入血液,可能造成身体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比如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等;影响妊娠,可能造成早产;牙周病与糖尿病相互增强,可影响血糖控制;龋齿和牙周病细菌还是某些消化道疾病的罪魁祸首。
很多口腔疾病都不疼
有人说,我没觉得有龋齿,也没觉得有牙周病,牙也不疼,还需要看牙吗?医生的回答是需要!
龋齿和牙周病是慢性疾病,发展比较缓慢,有非常强的隐匿性,症状大都不明显。龋齿在浅到中度的深度时,患者并没有疼痛的感觉,需要医生来发现。尤其是中老年朋友,龋齿常常藏在相邻牙齿的邻面,而且还是牙根的位置,如果不用探针或X线很难发现。牙周病更易让人忽视。早期的牙周病只是牙龈出血,到了中期也只是有牙龈萎缩的现象,只有到了牙周病晚期才会出现牙齿松动、咀嚼无力、咀嚼疼痛,甚至牙齿脱落。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医生也无能为力了。
所以说,我们建议大家定期看牙齿,定期做牙周治疗。牙周治疗除了是一种治疗手段,也是一种预防手段。医生在做牙周治疗时能对隐蔽的部位进行龋齿的检查,还可以对容易发生龋齿的部位进行预防,另外牙周治疗还有美齿的功能。
戴假牙更要看牙医
老年人都戴假牙了,还要来看牙吗?答案是必须看!
活动假牙挂在真牙上,真牙要承受更大的力量,容易负担过重,而且假牙盖着真牙的部位更容易隐藏食物残渣,易患龋齿和牙周病。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老年人安装假牙后两三年,就有一批真牙患龋齿,并出现松动。
此外,戴假牙位置的牙槽嵴还会再萎缩,假牙和牙龈之间就有缝隙了,除了假牙容易翘动外,缝隙里容易藏很多的食物碎屑,口腔医生可以使用一种叫衬垫的方法,把这个缝隙填补上。固定假牙和种植牙也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这样才能使用更长的时间。
小朋友定期看牙齿是为了及时发现龋齿和颌骨发育畸形。小朋友的牙齿有很高的患龋风险,至少每半年应检查一次。检查时如果发现颌骨发育畸形,可及早进行矫治治疗。
看牙别嫌复诊麻烦
随着口腔医学技术的长足发展,无痛治疗已经成为现实。现代的微创治疗技术,早已使补牙、拔牙、种植牙都变得很轻松,而且口腔疾病的早期治疗,常常是没有疼痛的。
看牙大多需要复诊,有些牙病的治疗按照程序要复诊好几次,比如根管治疗就可能需要多次,如果根管钙化、堵塞,治疗难度就更大了。
牙齿做了根管治疗后,最好能再做个牙冠,可以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以降低牙齿折裂的风险,这也需要花时间。假牙需要定做,需要经过取模、咬合记录、试牙、戴牙等程序,戴上了假牙以后,还要时不时地修一修,这都需要花时间。
同时有些全身疾病会限制部分口腔治疗项目,特别是拔牙这种牙科手术,比如患血液病、正在口服抗凝药物,就可能会导致拔牙后不容易止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可能造成拔牙伤口愈合慢、易感染,怀孕期间牙科治疗也需要谨慎。
如果您或者您的家人患有全身性疾病、正在服用某种药物、正在怀孕或者计划怀孕,都需要主动告诉口腔医生,由医生来帮助判断是否可以进行口腔治疗,或者设计替代治疗方案。
口腔常识: 在哺乳期可以看牙吗?
在哺乳期,很多妈妈担心口腔诊疗会影响母乳质量或间接影响到宝宝,所以对看牙一直心存顾虑。今天,我就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哺乳期能否进行牙齿治疗。
1.哺乳期可以拍X光牙片吗?
怀孕期间,X光射线照射到孕妇,有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但是到了哺乳期,胎儿已经离开母体,对母亲进行X光检查是不会影响到宝宝的,目前的研究也没有显示X射线会对泌乳以及乳汁质量有影响。不过,长期无防护地接触放射线对人体还是有危害的。所以,哺乳期的妈妈因治疗需要拍X光片,是不用担心会影响到泌乳和宝宝的健康的。
2.哺乳期看牙能打麻药吗?
口腔诊疗中所采用的麻醉方式均是局部麻醉,相对于全麻,局麻中麻药的使用量很少,而且大部分都被牙周组织吸收,进入乳汁的量极低,能够通过宝宝消化道进入宝宝血液中的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口腔诊疗中使用的麻醉剂一般情况下3~4个小时可以被人体代谢完,所以诊疗后3~4小时后给宝宝喂食母乳是很安全的。
3.口腔诊疗中使用的材料会影响宝宝吗?
目前,常用的补牙材料基本都是树脂材料,假牙材料多是无金属的全瓷牙冠或纯钛金属等,这些材料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都比较好,经唾液进入人体的分子极少,更不用担心会进入乳汁。所以,完全无需担忧口腔诊疗中使用的材料会影响到宝宝。
4.哺乳期能使用抗生素吗?
不可否认,在哺乳期有些抗生素是不能使用的,比如四环素,随乳汁进入宝宝体内的四环素会导致宝宝未来的牙齿永久性变色或缺损,形成所谓的四环素牙,所以哺乳期是禁用四环素的。但还有很多抗生素是允许哺乳期妈妈使用的,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头孢氨苄、青霉素等是相对安全的,只要在治疗前告诉医生你正处于哺乳期,医生一定会为你权衡利弊,给予哺乳期的妈妈相对安全的用药。
口腔常识:看牙医的十大注意事项
看牙医的十大注意事项
一、不要化妆
你的口红啊,粉啊,会污染医生的手套,牙医的手在你的嘴里穿梭来去,这些都只会添麻烦。首先,增加污染源;其次,彩色的手套实在是晃眼,是个必扔的货,浪费;而且如果要做相对复杂的治疗,譬如牙周翻瓣术,把粉底擦掉至少需要三遍大棉球,然后才可以进入消毒程序,麻烦不?
二、不要做很炫的发型
必须保证头部非常稳定的躺在头托上,医生手的支点才会稳,这是保证顺利治疗的基础。还有,经常有很美很圆润的鸟巢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治疗,变成很扁很高耸的苏三起解头,画面太美不敢直视。
三、清洁牙齿
我觉得我每天最郁闷的事儿就是治牙之前先要从牙缝儿里抠出二两肉一两菜,要想别人把您当成贵族对待,自己个儿也得先像个贵族不是?
四、如实反映病情,既不要夸大也不要隐瞒
问诊是诊疗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通过问诊,医生心里大致会有个初印象。可是你告诉我,我的牙昨晚肿的老高,碰都不敢碰,今天早上我叩诊扪诊都没有反应,医生是非常迷惑啊迷惑。
五、带全既往病历及近期体检报告
带全既往病历是为了治疗的连续;近期体检报告是牙周、颌外、种植等治疗的必备。
六、诉求表述清楚
治疗的流程几乎是固定的,但是美学修复则是个性化的,一定要把自己对美的要求和医生沟通清楚。
七、提前预约
口腔治疗不同于其他科室,医生操作时间非常长,最常见的根管治疗通常需要一个小时左右,不预约,就得等。
八、心情愉悦
务必心情好的时候治牙!别把医生模式化,好像机器一样冰冷,牙医是个心情活儿你信不?你的情绪和医生是互动的,烦躁的时候三个根管都找不全,平和的时候五个根管不在话下,真事。
九、交付信任
全国牙医那么多,这个不行换一个,总能找到信赖的。
十、提前了解相关知识
这样医生告知治疗流程时,就不会很茫然,自己也充分享受知情权。小编偷偷告诉你,百度百科是个好东西。
口腔常识:牙医告诉你 如何看牙更省钱!
很多人认为看牙是遭罪。小小牙齿就要花费几百、几千甚至上万,想想都心疼。那么...是所有人都需要在牙齿上花费这么多吗?答案是否定的!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看牙为什么这么贵。
一、从经济学角度谈看牙为什么这么贵!
看牙的成本取决于您对牙齿的态度。看牙贵是因为最简单最不花钱阶段您没有重视它!!!
?检查30元没时间,牙不痛不需要
?洗牙180元没意识
?补牙230元好贵呀!
?镶牙3000元暴力
?种植牙1万元抢钱啊!
二、从水涨船高的看牙费用谈看牙为什么这么贵!
【几十元】
一支牙刷、一管牙膏、一卷牙线,加一起不过几十元。如果我们日常精心护理牙齿,早晚科学刷牙、餐后使用牙线,牙齿就不会发生太大问题,是不是很便宜?
【一百元】
待乳牙、恒牙长出时,我们可以请牙医给自己的牙齿进行涂氟或做窝沟封闭,能有效提高抗龋齿能力。整个过程不过百来块,这又是一次为牙齿省钱的机会。
什么是窝沟封闭?窝沟封闭采用一种对人体无害也可自凝的合成有机高分子树脂,在牙齿窝沟内涂上,经光照后固化。如同给牙齿穿上一层保护衣,阻止细菌的入侵,有效预防咬合面龋齿。
【几百元】
如果你错过了以上保护牙齿的机会,牙齿慢慢龋坏,在初期只要把龋坏部分去除后,再用树脂补上就OK了!所需花费也不过几百块。这真算不上贵,你想想平时去饭馆吃顿饭还要几百块呢!补好的牙至少能用好几年甚至更久,平摊到每天,真的是相当便宜哦!
【上千元】
如果龋坏初期你不重视,等问题严重了,龋坏部分越来越深。当感染到牙神经时,牙齿会疼痛难耐,这时候单纯的补牙是不行了,需要更深入的治疗根管治疗。这个费用就要比补牙略高一些了!
【几千元】
做完根管治疗还不算完,通常根治后的牙齿是没了牙神经的。失去了营养的供给,往往会变得非常脆弱,因此需要做一个牙冠将其保护起来,也就是常说的烤瓷牙,好一点的烤瓷牙费用都要在几千左右了!
【上万元】
如果以上牙病你仍然不当回事,也不好好刷牙,长龋齿不补牙,任其恶意发展,最终结果就是牙齿被腐蚀得只剩一个烂牙根,只得将其拔掉了。拔牙通常不贵,但是!!!拔牙后的缺牙必须补,而补牙的费用就要从几千到上万不等了!(我只想说干得漂亮!)
目前最好的补牙方式当数种植牙,而种植牙因其高端技术、优质材料、舒适性、美观性等优点,费用也相对略高,基本都要上万了!
这么贵!要抢钱啊!我笑了!谁让你在不花钱或者有机会补救的时候没有好好善待它呢!
这是肯定有乐观的朋友说:那我不镶牙了,空着就空着吧!后牙先不说,若是前牙缺失,说话少颗大门牙,那画面太美不敢想象!应聘、社交、恋爱恐怕都会离你而去!
另外,一颗牙长久缺失,会导致两边邻牙松动、对应的咬合面上的牙齿伸长,这时会出现塞牙情况,长期塞牙会导致其他牙齿龋坏,形成恶性循环。而且牙齿本就是一个紧密排列的关系,两颗牙的松动会导致整口牙松动,会导致吃东西没力、咀嚼不舒适,大大降低生活质量。
从牙周角度谈看牙为什么这么贵!
每年的洗一两次牙,费用不过两三百块,就可以有效去除牙结石,避免细菌堆积。
如果你没有做好这一步,牙龈开始发炎、出血、肿痛,不仅自己受罪,后期还会病变成牙周病,到那时就需要做牙周刮治,费用就要从百来块上升到几千元了!
如果你还不重视,任牙周病肆虐,最终结果就是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脱落。就又回到我们上边所说的补牙了。而这时,由于牙周状况不好,补牙的费用恐怕又要提高喽!
这样算下来,你有没有发现:看牙的成本增加其实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越早重视越省钱!!!
Tips
从现在起,早晚认真刷牙,饭后使用牙线清洁口腔,定期洗牙,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方为上策!
口腔常识:陪孩子看牙医?家长必须知道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普知识的普及,家长对孩子们的口腔疾病越来越重视,就诊率越来越高。但几乎每一位带孩子看牙的家长都会感到头痛:一些稍大的孩子抱定了宁死不去医院的态度;一些较小的孩子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下才肯到儿童牙科门诊。小白兔要告诉各位家长如何陪孩子看牙医。
看牙前做好准备
在带孩子去看牙医的前一周,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主要是让孩子对看牙有初步的认识,关键是告诉孩子:现代的技术和设备比过去先进多了,医生治疗牙齿的全过程已经可以完全不痛。当医生认为疼痛轻微时,可能不会使用无痛技术,如果确实难受可以告诉医生。
假如考虑明天去看医生,最好今天能征得孩子的同意。一般情况下,不要强迫孩子。就诊时有一些注意事项,应该提前一天告诉孩子。比如就诊过程中不可以说话,身体不可以动,特别是头更不能动。诊治过程中如果感到不适,可以举起左手。当孩子举起左手时,医生会立刻停止操作。
寻找专业医生
虽然普通的牙科医生对儿童牙病的诊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由于日常工作以成年人为主,面对孩子的沟通技巧和诊治经验少些,特别当遇到孩子哭闹时难免束手无策。因此孩子看牙要找专业的儿童牙科医生,即去专业的儿童牙科,或去儿童医院的口腔科。专业的儿童牙科医护人员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牙齿的疾病,更关注孩子的心理,他们会主动与孩子交流沟通,取得孩子的信任。他们还会根据需要决定控制孩子的手段:取得许可或强制。
到了儿童牙科,候诊时家长可留意诊室内有没有儿童在治疗,如果有配合很好的儿童,可带孩子遥望一下,让孩子相信治疗是没有痛苦的。相反,如果有孩子在哭闹,千万不要围观,最好带孩子回避一下。
治疗时的配合
在儿童牙科,医护人员会指导家长配合照顾儿童。对于比较温顺配合的孩子,家长一般可以站在孩子可以看见的地方,必要时可以扶住孩子的右手,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对于在家长面前比较娇气的孩子,医护人员会要求家长离开,在诊室外等候,家长应予配合,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治疗过程会很快,例如拔牙,医护人员对于不配合的孩子会采取强制性措施。
有些家长希望一次就把孩子全部的牙病治好,如果孩子很多牙齿有问题,那就很难做到了。治疗的时间必须根据孩子的忍受能力决定,超量的治疗不仅影响效果,还会引起孩子恐惧。对于第一次就诊的孩子,有经验的医生往往只做少量无痛治疗,目的是给孩子留下愉快的回忆,使孩子在今后的治疗中能更好地配合。
口腔常识:关于“看牙医”的常见问题解答
问:为什么定期看牙医很重要?
答:定期看牙医可以尽早发现口腔健康问题,及早进行相对简单且相对便宜的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此外,有些疾病或身体健康问题在口腔内会有相应的症状反应,因此定期看牙医非常重要。
15个需要看牙医的征兆
牙齿出现冷热敏感;
牙龈肿胀或是在刷牙、用牙线时牙龈出血;
牙齿有充填物,戴了牙冠,有种植牙,佩戴有义齿等;
对自己的笑容或牙齿的外形不满意;
持续有口气或感觉嘴里有不好的味道;
孕妇;
口腔内,面部或颈部感觉有疼痛或肿胀;
咀嚼或吞咽困难;
有牙周病或蛀牙的家族史;
患有全身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饮食失调、HIV阳性;
经常感到口干;
吸烟或使用其他烟草产品;
正在接受某些治疗,例如:放疗、化疗或激素替代治疗;
颞下颌关节有弹响或是在开闭口、咀嚼或早晨睡醒时出现疼痛,咬合不齐;
口腔内有不能消退的斑点或溃疡,并且它看起来不好或感觉不适。
问:如果没有上面提到的这些症状,我还需要去看牙医吗?
答:需要。即使没有这些症状,你仍然可能存在只有牙医才能诊断出的口腔健康问题。定期看牙医还能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持续的保健是任何健康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口腔健康也不例外。保持口腔健康对于全身健康十分重要,此外,要保证你的牙医能随时了解到你的全身健康变化,因为身体状况可能会影响口腔健康。
问:多长时间需要看一次牙医?
答:没有适用于所有人的标准治疗。每个人的口腔情况不同,有的人需要每年看一到两次牙医,有的人可能需要更多次。
问:寻找一个合适的牙医应注意些什么?
答:在确定合适的牙医之前,你可能想要电话咨询或拜访不止一两个牙医。牙齿保健是非常个性化的服务,医生与患者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在第一次看牙医时,你需要针对以下问题来决定这位医生是否适合你:
预约安排是否方便合理;
诊所或医院是否方便从家里或单位前往;
诊室是否干净整洁有序;
是否为你建立医疗或牙科病史记录的永久文件;
牙医是否为你解释了预防口腔疾病的方法,是否为你提供了口腔健康指导;
牙医是否为你安排了工作时间以外出现紧急情况时的处理办法(大多数牙医会安排同事或紧急情况下的转诊服务);
在制定治疗计划前,牙医是否告知治疗费用及付款方案的有关信息;
口腔常识:从省钱的角度谈口腔健康:尽早带孩子看牙医!
从省钱的角度谈口腔健康:尽早带孩子看牙医!
研究1
该研究调查了美国北卡罗莱纳州53,591名0~5岁的儿童,其中9,xxxx年。以下是参与口腔预防保健项目的年龄分布及人数:
与同年龄段未参加口腔预防保健的儿童相比,1岁以内及2~3岁年龄段参加儿童保健的儿童,之后进行齿科修复治疗和急诊的次数和费用更少。
尤其是1岁以内参加口腔预防保健的儿童之后在牙齿治疗的花费减少更明显。与4~5岁年龄段参加口腔预防保健的儿童相比,在治疗牙齿的费用方面,1~2岁年龄段费用低40%左右(花费分别是263美元和447美元)。
研究2
该研究调查了美国阿拉巴马州的两组儿童,小于8岁的儿童组14,972人,大于等于8岁的儿童组21,833人。在两组儿童进行的研究结果一致:对比起前一年未参加口腔预防保健的儿童,前一年进参加口腔预防保健的儿童,第二年在牙齿治疗的次数和费用更少。实验证明了口腔预防保健的确对口腔健康有明显促进作用,减少了龋坏等牙齿疾病的发生。
研究3
该研究调查了42,532名儿童,统计他们第一次看牙医的年龄、之后8年中进行口腔治疗的项目(治疗项目包括补牙、牙冠修复、根管治疗及拔牙)及费用。其中17,040(约40%)名儿童在4岁前首次看牙医,25,492(约60%)名儿童在4~8岁首次看牙医。
在对比一年中齿科治疗花费时发现,4~8岁首次看牙医的儿童比4岁前首次看牙医的齿科治疗项目多3.58项,治疗费用多360美元。研究证实越早看牙医,之后牙齿治疗的费用和次数都更少。
研究4
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DC)发布了以下两项结论:
氟化物的使用:美国疾病防治中心称每投入1美元用于氟化物防龋,之后牙齿治疗费用就可以节省38美元。此外,对比未参与氟化物防龋的社区,参与氟化物防龋的社区在牙齿治疗的开销减少50%。
窝沟封闭:5~7岁年龄段的儿童中,尤其是患龋评估风险较高的儿童,此前进行窝沟封闭的儿童的龋齿比例明显减少。
以上的研究都是证实了尽早看牙医,尽早进行口腔预防保健的重要性。那么,口腔预防保健包括什么呢?
居家清洁牙齿: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使用牙线。
健康的饮食:少食糖类和碳水化合物。
居家氟化物的使用:使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如有必要在牙医建议下使用氟化物补充剂。(如处于高氟地区,需要参考当地意见)
定期看牙医:
-检查牙齿清洁的情况,必要时进行专业的牙齿清洁;
-牙齿涂氟;
-窝沟封闭;
-早期发现龋坏或其他牙齿病变并及早治疗。
运动护齿装备:如果孩子参与的体育或竞技活动可能造成颌面部外伤,则需要佩戴运动护齿装备。
关于儿童牙齿保健的常见问答
牙刷的选择?
软毛、小头的牙刷即可,专门设计给婴幼儿的牙刷更好,每天至少刷牙两次,尤其是睡觉前的那一次。
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牙膏?
越早越好!每天应使用2次含氟牙膏,使用量如下图。
第一次看牙科的时间?
第一颗牙齿萌出后的6个月内,不建议超过一岁。之后半年看牙医一次,或根据牙医的建议。
吮吸手指和使用安抚奶嘴对牙齿有害吗?
只有长期、高强度吮吸手指和使用安抚奶嘴才会带来不良后果。不需要太担心,大部分儿童到一定年龄会自然戒除这些不良习惯。但是孩子如果三岁后仍继续,建议与牙医沟通是否需要戒除、如何戒除。
孩子牙痛怎么办?
尽早去看牙医。在看牙医之前可用如下方式缓解不适:用温盐水冲洗不适部位;如有肿胀可以冰敷;如果十分疼痛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镇痛,不建议在疼痛的牙齿或牙龈上涂抹阿司匹林。
什么是窝沟封闭?
磨牙的咬合面上有窝沟,这些窝沟点隙处不易清洁,容易患龋。窝沟封闭即将封闭材料涂布在牙齿的窝沟点隙表面,固化变硬后形成保护屏障,大大减少龋坏的可能性。它不会伤害或破坏牙齿组织,是十分安全的、无痛的常规口腔预防保健项目。
什么是涂氟?
涂氟是指将氟化物涂在牙齿表面,使氟能在牙齿表面维持较长一段时间,使牙齿氟化,增加牙齿对酸的抵抗力,降低牙齿龋坏的可能性。牙齿涂氟与窝沟封闭一样,是常规的口腔保健项目,十分安全可靠。
为什么儿童需要看牙?乳牙不是迟早都会掉吗?
乳牙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乳牙会伴随儿童好几年,健康的乳牙可以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学会发音说话,使面部外观协调。其次,如果乳牙发生龋坏或损坏而未及时治疗,会影响孩子营养的吸收。最后,乳牙保留口腔的位置以便恒牙正常萌出。
我第一次带孩子看牙医要准备什么吗?
预约一个有经验的儿童专科牙医:儿童牙医擅长引导小朋友看牙,减少孩子的恐惧。
减少孩子看牙的恐惧:
在看牙医之前给孩子读读绘本,或者进行情景模拟,让孩子明白看牙并不可怕,而且可能很好玩;
不要恐吓孩子说,你再胡闹我就带你去看牙医,不要将看牙医当作对孩子的一种惩罚;
与孩子分享你的或者其他人看牙的愉快经历;
不要给孩子灌输任何牙医很可怕的故事或他人看牙医的可怕经历;
出门时可以带一些玩具让孩子在看牙的时候配合。
口腔常识:怎样陪孩子看牙医?家长必须知道
怎样陪孩子看牙医?家长必须知道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普知识的普及,家长对孩子们的口腔疾病越来越重视,就诊率越来越高。但几乎每一位带孩子看牙的家长都会感到头痛:一些稍大的孩子抱定了宁死不去医院的态度;一些较小的孩子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下才肯到儿童牙科门诊。小白兔要告诉各位家长如何陪孩子看牙医。
看牙前做好准备
在带孩子去看牙医的前一周,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主要是让孩子对看牙有初步的认识,关键是告诉孩子:现代的技术和设备比过去先进多了,医生治疗牙齿的全过程已经可以完全不痛。当医生认为疼痛轻微时,可能不会使用无痛技术,如果确实难受可以告诉医生。
假如考虑明天去看医生,最好今天能征得孩子的同意。一般情况下,不要强迫孩子。就诊时有一些注意事项,应该提前一天告诉孩子。比如就诊过程中不可以说话,身体不可以动,特别是头更不能动。诊治过程中如果感到不适,可以举起左手。当孩子举起左手时,医生会立刻停止操作。
寻找专业医生
虽然普通的牙科医生对儿童牙病的诊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由于日常工作以成年人为主,面对孩子的沟通技巧和诊治经验少些,特别当遇到孩子哭闹时难免束手无策。因此孩子看牙要找专业的儿童牙科医生,即去专业的儿童牙科,或去儿童医院的口腔科。专业的儿童牙科医护人员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牙齿的疾病,更关注孩子的心理,他们会主动与孩子交流沟通,取得孩子的信任。他们还会根据需要决定控制孩子的手段:取得许可或强制。
到了儿童牙科,候诊时家长可留意诊室内有没有儿童在治疗,如果有配合很好的儿童,可带孩子遥望一下,让孩子相信治疗是没有痛苦的。相反,如果有孩子在哭闹,千万不要围观,最好带孩子回避一下。
治疗时的配合
在儿童牙科,医护人员会指导家长配合照顾儿童。对于比较温顺配合的孩子,家长一般可以站在孩子可以看见的地方,必要时可以扶住孩子的右手,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对于在家长面前比较娇气的孩子,医护人员会要求家长离开,在诊室外等候,家长应予配合,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治疗过程会很快,例如拔牙,医护人员对于不配合的孩子会采取强制性措施。
有些家长希望一次就把孩子全部的牙病治好,如果孩子很多牙齿有问题,那就很难做到了。治疗的时间必须根据孩子的忍受能力决定,超量的治疗不仅影响效果,还会引起孩子恐惧。对于第一次就诊的孩子,有经验的医生往往只做少量无痛治疗,目的是给孩子留下愉快的回忆,使孩子在今后的治疗中能更好地配合。
口腔常识:郑重告诉您:牙不牙疼都得看牙医
无论是从前治疗过牙齿疾病的朋友,还有正准备看牙病的朋友,都表明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看牙医,一是怕痛苦,二是怕费事。本来相较于看牙给咱们带来的好处,大都病人治疗得太不积极了。在这里小康告诉大家:口腔疾病一定要及时治,即使牙不疼也要定时看牙医!
隐匿的牙病
牙齿的疾病注意是龋齿和牙周病这两大类,但是它们是缓慢疾病,开展对比缓慢,有十分强的隐匿性,表现大都不明显。龋齿在浅到中度的深度时,病人并没有痛苦的感受。
牙周病更易让人忽略。前期的牙周病仅仅牙龈出血,到了中期也仅仅有牙龈萎缩的表象,只要到了牙周病晚期才会呈现牙齿松动、咀嚼无力、咀嚼痛苦,乃至牙齿掉落。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小康也无能为力了。
龋齿
龋齿实际上是某些细菌运用口腔里残留的糖分制造出酸,进而腐蚀牙齿所构成的,假如不加以治疗,龋齿里的细菌会继续损坏牙齿,不断繁殖,发生毒素。细菌和毒素进入到牙髓后,会开展成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构成剧烈痛苦。缓慢炎症尽管没有剧烈的痛苦,但细菌会损坏牙根尖区域的牙槽骨,穿通牙龈,构成瘘管。
牙周病
牙周病即是牙齿周围的疾病,牙齿的周围是牙槽骨和牙龈。细菌附着在牙根周围,藏在牙齿与牙龈之间的缝隙里边,不断繁殖,发生毒素,刺激牙龈构成红肿出血,还慢慢地吞噬着牙根周围的牙槽骨,假如不加以治疗,包裹牙根的牙槽骨就会逐步遭到损坏,导致您的牙齿松动以至于脱落。
注意
需求留意的是,龋齿和牙周病的细菌及其发生的毒素不仅仅损坏牙齿和牙周组织,还会进入血液,也许构成身体心、脑、肾等器官的危害,比方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等;影响妊娠,也许构成早产;牙周病与糖尿病彼此增强,可影响血糖操控;龋齿和牙周病细菌仍是某些消化道疾病的元凶巨恶。
口腔常识:你有“看牙恐惧症”吗?牙医帮你克服!
牙科恐惧症,也被称为牙科恐惧,牙科焦虑。顾名思义,是指患者在牙科治疗前、治疗期间的紧张、焦虑、恐惧。
在美国,估计高达75%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科恐惧症,5~10%程度严重以至于病人会因此出现避医行为,直至出现口腔急症如剧烈牙痛、牙龈脓肿等才寻求牙科诊疗,此时,又往往需要一些侵入性的治疗(由于治疗难度加大,程序较复杂,造成患者恐惧不适几率增加),更加加剧了患者的恐惧感。
流行病学结果还显示,有牙科恐惧症的患者女性比男性居多,年轻人比年长者居多,接受侵入性牙科治疗者比如口腔手术相比较非侵入性治疗者比如口腔洁治者居多。
为何会患牙科恐惧症?
牙科恐惧症病因可归纳为直接经历和间接经历两大类,其中直接经历最常见。报道显示多数人在不愉快的牙科经历后开始出现牙科恐惧,比如一次痛苦的拔牙手术,一次充满疼痛的牙神经治疗,一次治疗中出现的意外呛水,或者咽部敏感引发的恶心等。
然而,一次痛苦的牙科体验并不能够完全解释牙科恐惧症的形成,患者就诊过程中对医生的感知也非常重要,一个看起来不温暖体贴缺乏爱心的医生往往更容易造成患者的恐惧感,相反,如果一个大夫温暖贴心即使治疗过程有些痛苦患者也未必形成牙科恐惧。
间接经历中,道听途说型的患者也不在少数,比如来自于父母亲属,或者朋友同事的对于牙科不愉快经历的转述,特别是这些转述有着很为夸大的成分。媒体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影视剧、卡通、漫画、笑话等对于牙医、牙科诊疗等的负面或讽刺性的宣传,使人们常常下意识的将牙医与疼痛、折磨、恐怖相联系。
还有就是非牙科的创伤体验。比如,对医生的坏印象或者讨厌医院的环境导致患者见到白大褂或者消毒水气味就产生恐惧,所以有的医院或者诊所的医生开始穿着非传统式的工作服来减少患者潜在的不良就医体验。另外,遭受过身体或性虐待的人畏惧牙科环境的可能性也较高。
如何克服牙科恐惧症?
第一,单从医学角度,治疗牙科恐惧的主要方法主要有三方面:
1、心理行为治疗
主要包括沟通建立信任,讲解演示诊疗过程,治疗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入脱敏法以及催眠术等。
2、牙科无痛治疗
包括各种应用于牙科治疗的仪器、设备、药物等。
3、药物镇静治疗
包括笑气、口服镇静药物、静脉镇静药物等等,镇静技术治疗牙科恐惧效果十分确定。
不同的镇静技术各有优缺点及适应证,需要根据病人情况及诊疗具体内容加以选择。
第二,从社会角度,包括加强口腔卫生宣教、改变传统观念、改善诊疗条件等。
第三,从患者角度,个人在牙科治疗前可以寻求更多的心理支持,比如在网络牙科社区与网友交流沟通自己的问题,寻求专业的诊疗资源,治疗时对医生抱有信心,做到医患的充分沟通。
最后呼吁大家正视牙科恐惧症,做好口腔保健和口腔预防,有病及时治疗,建议患者到正规医院或诊所就医,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口好牙,像广告语里说的那样,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口腔常识:胎生牙——宝宝为啥一出生就有牙齿?
当医生把宝宝从我肚肚里抱出来时,发现她口中有两颗小牙,让我心中不禁一惊,在手术台上不停地问医生,医生,长牙对孩子没影响吧?听到医生说不要紧,宝宝很健康后,才放下心来。等护士把宝宝抱给我时,我赶紧去看她嘴里的小牙,这两颗都长在她的下牙床的正中央,右边的有点儿歪,左边的挺正。第一次听说新生儿长牙的事情,居然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宝宝出生的第二天,我已经有初乳了,兴奋地把宝宝抱来喂她,没想到刚出生的宝宝会咬人,咬得还挺疼呢。第四天,乳头更疼了。没办法,再疼也得坚持喂她呀,毕竟还是母乳喂养好啊!
摘自一位妈妈的日记
一出生就长牙,怎么回事?
很久很久以前,一出生就有牙齿的婴儿会被残酷地抛弃,因为他们被认为是恶魔。幸而,那种情况现在不会发生了。不过妈妈可能不会很开心,因为给有牙齿的婴儿哺乳可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新生儿一分娩出来,口腔中就存在的牙齿叫做胎生牙。另外还有一种叫做新生牙,是在婴儿出生后30天内长出来的牙齿。有时候,胎生牙可能是多生牙,或者叫额外牙,但是它们多数只是提前萌出的一般乳牙,也就是其他婴儿六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的乳牙。
为何会有胎生牙?
一般认为,胎生牙只是在异常位置发育的牙齿,因为离牙龈的表面非常近,所以一出生就可以看到它已经萌出了。最近有研究认为,胎生牙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感染、发热、创伤、营养不良、牙胚位置较浅、激素刺激和孕妇暴露于环境毒素等可能是其诱发因素。
胎生牙多见吗?
一些资料说1/6000的新生儿会有胎生牙,也有资料认为发生率大概是1/2700。然而,还有研究观察了7155个婴儿,发现其中10个婴儿有胎生牙,那就是说发生率约为1/716。
胎生牙长在哪?
胎生牙85%是下颌中切牙,11%是上颌切牙,3%是下颌尖牙和磨牙,只有1%是上颌尖牙和磨牙。胎生牙通常成对出现,很少超过两颗。大部分胎生牙是正常乳牙的提早萌出,约10%是多生牙。
胎生牙长什么样子?
胎生牙可能和正常乳牙一样大小和形态,然而这种牙齿一般会更小、圆锥形、微黄色,釉质和牙本质发育不全,牙根形成不足或没有牙根。
宝宝有胎生牙怎么办
多数时候,父母什么都不用做。可惜,也不是所有情况都是好的,胎生牙也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下面是一些胎生牙宝宝的父母要知道的事情。
1.胎生牙可能使哺乳困难
给有胎生牙的婴儿母乳喂养可能有困难,因为还没学会使用牙齿的婴儿可能会咬伤妈妈的乳房。如果母乳喂养对母亲来说太痛苦,推荐使用奶瓶喂养。
然而,如果母亲坚持给婴儿哺乳,婴儿可能在相对短时间内学会不咬乳房,好像婴儿能感觉母亲的不舒服,并学习如何避免咬妈妈的乳房。
2.胎生牙可能引起舌下溃疡
有时候,胎生牙可能很尖锐,会引起婴儿口腔溃疡,一般在舌头下面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牙医可以把胎生牙的尖锐边缘磨圆钝,或者粘上一些补牙材料使牙齿光滑。一旦牙齿的尖锐边缘消除,溃疡通常就会慢慢消失。
3.胎生牙可能引起气管阻塞
虽然很多胎生牙在颌骨里附着牢固,但有时候胎生牙非常松动。如果胎生牙很松动,有些资料说最好拔除它。
因此,对待宝宝胎生牙的问题,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确认胎生牙是提前萌出的乳牙还是多生牙。一般认为,作为多生牙的胎生牙都应该拔除。而作为正常乳牙的胎生牙,应当评估它们是否有松动脱落、误吸而引起气管阻塞的风险,再决定是否保留;如果它们没有影响哺乳,也没有其他症状,就不用做任何处理。
口腔常识:牙医一定要看:爱滋病的口腔特征
从感染HIV艾滋病毒到艾滋病发病之前的很长时间内(平均7年以上)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在此期间,绝大多数患者本人及其他人并不知道其已被感染,但这些患者仍可以传播艾滋病病毒。据国际研究和许多人的临床经验提示,在艾滋病发病前1~4年内,大多数艾滋病患者都会先行出现口腔症状,表现为各种口腔病损,这是发现和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重要指征。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有以下几种:白色念球菌病又分红斑型和假膜性两种类型。多发生于附着龈粘膜为损害特异部位;在病损的红色区域上有时可见白色斑点或斑块。病损也可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表现为白色或黄色斑点或斑块,斑块可以擦去,留下红色区域并伴有出血。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口腔念珠菌病在HIV感染人群中具有相当高的患病率,在HIV感染的不同阶段均有发生,最高可达96%。
口腔念珠菌感染常常是HIV感染的最初表现,在口腔损害中最为常见;对绝大多数病例而言,是HIV感染后免疫抑制的早期征象,表明有其他机会性感染出现的可能。有人认为,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毛状白斑可作为发现或预测艾滋病的指标。毛状白斑是发生于舌两侧边缘的白色或灰色的病变,病变也可延伸到舌腹部及舌背部,不能擦除。毛状白斑在HIV感染及艾滋病患者中,是发生率仅次于念珠菌病的常见的口腔表征,也是HIV相关疾病的标志,几乎仅见于HIV感染和艾滋病人人群,有非常显著的特异性。因此,对毛状白斑的出现应予以高度重视。牙周病表现为牙龈发炎、牙龈溃疡、牙龈坏死以及牙齿松动,并可出现牙龈出血疼痛和恶变等症状。
据报道,19%~29%的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有牙周炎。卡波济肉瘤呈单个或多个红色、淡蓝色或紫色的斑块或肿块,有或无溃疡,先见于上腭和牙龈,卡波济肉瘤在一般人群中很罕见,随艾滋病的流行,卡波济肉瘤大量出现于艾滋病危险人群中。在美国,艾滋病患者患卡波济肉瘤的可能至少比一般人群大2万倍。在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口腔表征中,卡波济肉瘤的患病率仅次于念珠菌病和毛状白斑,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一些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所有HIV阳性者或艾滋病患者,从婴幼儿至成年人,均可发生口腔损害。通常发病率最高的人群为男性同性恋患者、异性恋者、静脉注射毒品者等成年人。
随着感染范围的扩大,在HIV阳性的儿童和接受血液制品的HIV感染者也会出现口腔表征。由于口腔病损与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爱滋病患者往往因为口腔症状就诊于口腔科。因此作为口腔科医生应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早发现和诊断出感染者和患者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和手段,防止艾滋病的传播。
口腔常识:宝宝发烧和腹泻的时候 是在出牙吗?
宝宝发烧和腹泻的时候,是在出牙吗?
在儿科医生看来(包括我自己),这些症状和出牙有一定联系。
经常有爸爸妈妈会带他们6个月左右的宝宝来医院,这些宝宝通常烦躁易怒,同时伴有低热(低于100.5华氏度,约38摄氏度)和轻微腹泻。
我们观察到这些宝宝也有流口水、吸吮手指或他们嘴边别的东西的现象。常规测试没有检查出任何问题,宝宝在体温降下来后被父母带回家。之后的两到三天,新牙萌出了,而发热和腹泻也得到了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发热和腹泻实际上可能是出牙时感染的表现。总之,原则就是:如果你认为一个表现可能是出牙的表现,并且这种不适症状在24小时之内好转或痊愈,这可能就是意味着要出牙了,否则你的宝宝可能是患上其他疾病,需要咨询医生了。
宝宝在摆弄耳朵呢?也是出牙的症状?
宝宝在摆弄他的耳朵,其实很难说清他到底怎么了。可能是耳朵那里有太多蜡状的分泌物,也有可能他的耳朵感染了。有些宝宝喜欢在他们昏昏欲睡的时候摆弄耳朵。
当爸爸妈妈们向我咨询摆弄耳朵的问题时,我通常会告诉他们观察宝宝是否有别的异常表现。如果你的宝宝很开心的随便抓或者抚动他的耳朵,或者只有间歇发作的哭闹,那么抓耳朵可能归咎于出牙时候牙神经的刺痛反应。
但是你的孩子同时伴有中度的发烧(高于101华氏度,约38.3摄氏度),同时在躺着和喂奶时变得烦躁,或者最近感冒了鼻塞了,那么这种现象很可能是耳部感染导致的。
我怎么做才能让宝宝不适感减少,更舒服一点呢?
出牙时最无奈的事莫过于你看着宝宝经历痛苦。但是请放心,状况会随着每一颗新牙的长出而变得更好。在出牙初期发出前几颗牙的时候是最难受的,因为这对宝宝来说是全新的体验。
在宝宝出牙的时候,嘴边过多的口水会让他们变得烦躁。在嘴唇周围和嘴唇上抹一点凡士林可以保护这些部位娇嫩的皮肤。
冰冻过的磨牙玩具等对缓解宝宝出牙的痛苦非常有效,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咀嚼和摩擦牙龈的需要(要避免使用带有小零件的玩具在宝宝用力啃或吞咽时它们可能脱落而使宝宝窒息)。即使湿毛巾这种很普通的物件都可以是宝宝咀嚼的对象。
适合小儿使用的液体止痛剂也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布洛芬(Ibuprofen)可以持续6到8个小时,适合夜间使用,而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对胃有刺激作用,所以适合用在白天。注意:要按照药物指导给宝宝用药,一定不能用太多。
为什么我必须要清洁宝宝的乳牙呢?反正它们是要被换掉的。
乳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发音吐字,并保留未来恒牙的生长空间。如果婴儿乳牙得不到适当的保护,就可能会生蛀牙,牙龈感染,进而会影响恒牙的健康。此外,孩童时期养成好的牙齿护理习惯会使宝宝受益终生。
你可以在宝宝牙齿萌出之前就开始进行口腔护理。用温热、潮湿的毛巾或用湿纱布裹住手指擦拭孩子的牙龈,每天一到两次。
一旦第一对乳牙萌出,可以继续使用湿纱布擦拭宝宝的牙齿过度一下(变为一天两次),不过还是极力建议使用很柔软的婴儿牙刷彻底清洗宝宝的牙齿。这个时候来回擦拭牙齿,可以让宝宝习惯这种刷牙的感觉。
如果宝宝吃了粘性的或含糖的食物,建议及时清理残留物。宝宝三岁前可以使用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当宝宝到了三岁,就可以开始使用相当于豌豆大小量的牙膏了。
口腔护理:婴儿口腔护理要点
婴儿口腔护理要点:
新生儿的口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足,唾液分泌较少,黏膜较干燥,如果护理不当,不仅易发生口腔疾病,也常导致消化道和全身疾病,损害健康。
口腔护理是日常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新生宝宝来说非常重要。新生儿的口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足,唾液分泌较少,黏膜较干燥,如果护理不当,不仅易发生口腔疾病,也常导致消化道和全身疾病,损害健康。
口腔有自净能力
新生宝宝的口腔不需要特别清洗。因为宝宝还没长牙,唾液起到天然的口腔清洗作用,即使喂奶后口腔黏膜上残留一些乳汁,也可通过唾液达到冲洗的作用。每次给宝宝喂完奶后,妈妈最好再给宝宝喝少量温开水,将口腔内残存的奶液冲入消化道,以免食物滞留在口腔中,引起病菌繁殖。
口腔护理两大误区
误区1:画蛇添足
很多妈妈会用新纱布蘸水给宝宝擦拭口腔黏膜,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专家指导:新生儿的口腔黏膜非常细嫩,稍不留意,纱布就会损伤宝宝稚嫩的口腔黏膜,而且是肉眼看不到的损伤。细菌、霉菌随着侵入繁殖,引起霉菌性口腔炎,俗称“雪口”,霉菌在受损的黏膜上繁殖生长,出现一片片的白斑,又称为“鹅口疮”。
正确做法:
宝宝睡醒后,先让他喝些温开水,起到滋润和清洁口腔的作用。如果宝宝吃奶后睡着了,难以喂水,妈妈可用消毒棉签沾水,轻轻地给宝宝口腔清理一下。
鹅口疮的应对方法
如果发现宝宝口腔中有一些类似奶块的白色膜状物,用上述方法冲不掉,而且宝宝烦躁不安,吃奶时哭闹不止,流涎,甚至有低热症状,说明宝宝的口腔被霉菌感染,引发了鹅口疮。用小汤匙刮都刮不掉,这就是与奶渍的区别。
此时,妈妈千万别用纱布去擦拭,而用棉签沾少许龙胆紫涂在口腔内部,每日1~2次。或者将制霉菌素药片研成粉末,用白开水冲化成乳悬液来搽,每日5~6次。还可用野蔷薇花、鲜藿香、鲜竹叶等适量煎水漱口,每日3~4次,都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
爱心叮咛:给宝宝用药时,要在喂奶后立即进行,以免引起宝宝恶心呕吐。
误区2:自找麻烦
细心的妈妈,经常会观察宝宝的口腔,生怕有异常情况没有及时发现。很多新手妈妈并不知道,口腔中的
“马牙”及“螳螂嘴”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听从别人的经验之谈,用尽各种方法去除异常情况,结果反而给宝宝增添了痛苦。
Q:什么是马牙?
A:“马牙”是齿龈的上皮细胞脱落不完全而形成的,看上去就像刚刚萌出的牙齿,有的像小马驹口中的小牙齿。对宝宝没有什么任何影响,几天后就会自行消失,不必处理。
Q:什么是螳螂嘴?
A:宝宝哭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他嘴巴两边的颊黏膜处有明显的鼓起,如糖丸大小,其实是两块脂肪垫,宝宝吸吮乳汁时就是靠脂肪垫的吸力造成负压,使奶汁流出,它有利于宝宝的生理需求,妈妈不需要做任何处理,等宝宝长大一点,自然会消失。
口腔清洁护理须知
1、整个新生儿期(初生至28天),应勤喂宝宝温开水,以清洗口腔。无论母乳或人工喂养,每次吃完奶,都要养成喝水的习惯,尤其是宝宝发烧、感冒时,更应勤喂温开水。
2、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果吸奶速度较慢或者吃吃停停时,妈妈不能用橡皮奶头去顶宝宝的口腔黏膜,催促宝宝吸吮,这样频繁操作,容易损伤宝宝的口腔黏膜。
3、严格保持奶头、奶具的卫生。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保持乳头的清洁很重要,每次哺乳前,应用肥皂清洗双手和乳头,擦试乳头的毛巾要先用热水消毒。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瓶及奶嘴均要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后再使用。
4、冲调的奶粉温度要适当,喂之前先在手臂上试一下温度。如果奶温较高,很容易烫伤宝宝的口腔黏膜。
5、不宜用纱布擦试口腔。
口腔常识:轻松应对孩子的换牙期
孩子换牙是家长们格外引起重视的一件事,很多孩子幼儿园大班已经开始有换牙的现象。
家长还会特意嘱咐老师如果孩子的牙掉了,一定要告诉他,有的还会把牙齿让孩子带回家。
由此看出,家长对于孩子换牙的重视。
我们习惯所说的换牙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在医学上称其为乳牙替换。儿童开始换牙的年龄一般在6岁左右。
换牙分两个过程:
一是乳牙脱落,即乳牙慢慢松动直到脱落。
第二个过程是恒牙萌出,那就是随着乳牙一个个地脱落,恒牙便跟着一个个地萌出。
全口乳牙替换的过程大约历时6年,也就是孩子长到12岁左右时整个换牙过程才宣告结束。
换牙期间需要注意的事情:
1、留意乳牙和恒牙的生长情况
定期去看牙医,以便发现问题及早解决。如果发现乳牙旁边有恒牙长出,但乳牙未脱落,形成了双排牙,这时家长要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拔除滞留的乳牙。
另外,如果上颌门牙缝隙过大、畸形牙齿从上门牙位置长出、一颗门牙从异常位置长出,这说明可能有一个地方长多颗牙齿的情况,需要到医院就诊。
2、每天督促孩子刷牙
早晚各一次,预防龋齿。儿童刷牙选用儿童专用的牙膏和牙刷,刷牙方式正确,时间大概两分钟到三分钟。
除了刷牙,孩子每次吃完食物最好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3、换牙期应吃些硬的食物
一些家长以为在孩子换牙时给他们吃精、细、软的食物可以保护新萌出的恒牙。
殊不知,如果光吃软食,缺乏咀嚼食物的刺激,反而会影响颌骨的发育,导致乳牙占位,迫使恒牙不得不从乳牙的舌侧或唇侧长出,形成双层牙。
因此孩子换牙期间要多吃纤维素高、有一定硬度的食物,比如牛肉、胡萝卜、芹菜、玉米等,偶尔可吃些海蜇、花生、五香豆等耐嚼食物。
不要把像苹果、莉这样的水果切成小块的,应该让孩子整个咬着吃,这样对颌骨的发育是有好处的。
4、及时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
如吐舌咬舌,咬手指头或铅笔,用舌头舔牙齿等,这些坏习惯都会影响孩子牙齿的生长,导致牙齿变形。
5、要特别保护6岁左右长出的第一颗恒磨牙
因为新萌出的牙齿表层钙化不足,耐酸性差,容易龋坏。
新恒磨牙萌出后一年内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做窝沟封闭,预防被蛀掉。窝沟封闭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止龋齿的方法。
6、尽量防止外伤导致牙齿缺失
儿童牙齿外伤脱落后,要找回脱落的牙齿,牙齿表面比较脏的话,立即用清水冲洗掉脏物,放入牛奶或水中尽快到医院就诊,可以做脱落牙齿再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