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作用及穴位分布
一、治疗作用
(一)止痛镇静
(二)抗炎消肿止痛 引起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多为血管性、机械性压迫、炎症及缺血缺氧所致。压迫及炎症充血、水肿、渗出,可导致局部血循环、组织液和代谢物质的潴留、排泄不畅,甚至积聚、瘀塞。气血运行不通畅或阻塞而生病痛,组织缺血缺氧,缺乏或失去营养及濡润,是致痛的根本原因,即所谓的“不通则痛,不荣则痛”。针灸能改善神经根周围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同时抑制炎症病灶血管通透性的升高,减轻炎症水肿,加之受压神经周围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和丰富,从而缓解了微循环障碍及组织的压迫,使代谢复常,疼痛减轻。
(三)抗缺血缺氧抗自由基 研究表明,三叉神经节及其后根的脱髓鞘改变是三叉神经痛的病理基础,多为炎症、压迫引起的缺血缺氧和自由基释放所致。三叉神经末梢脱髓鞘,使轴突裸露,传入传出神经纤维间产生“短路”,使传出冲动通过“短路”变为传入冲动,这种“短路”冲动累计到一定总和即发生阵发性疼痛。针刺除有直接的抗炎消肿止痛作用外,还能改善神经局部组织的血流循环,提高血流量,增加血氧供应,抗缺血缺氧,增强衰退神经元能量代谢,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另外针刺还有清除氧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阻止自由基攻击神经纤维细胞膜的作用。众所周知,自由基是广泛存在于各种化学反应中的活泼基团,组织炎症或缺血缺氧均能引起自由基的大量释放,从而引发所谓的自由基链式反应,导致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神经细胞膜,引起神经纤维的脱髓鞘。
二、三叉神经痛的穴位分布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阵发性、短暂的剧烈性疼痛。根据中医理论,三叉神经痛是三阳经受邪。手太阳小肠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的分布区,手阳明大肠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三支的分布区,手少阳三焦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的分布区,足太阳膀胱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支的分布区,足阳明胃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二、三支的分布区,足少阳胆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二、三支的分布区。
牙医巴巴扩展阅读
三叉神经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因针灸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操作简便易行、无药物毒副作用、价格低、见效快、疗效好和不易复发等优点而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从文献资料分析,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采取局部取穴并透穴效果好,综合疗法优于单用针刺治疗;在具体运用中,治疗效果与取穴的准确与否及针刺手法的运用有很大关系,同时与针刺的深度和方向也密切相关。
(一)治疗原则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尤其是经络理论,运用望、闻、问、切四诊配合其他方法,辨证治疗。若胃火上攻,肝胆郁热,阳明经气受阻而剧痛者,当用泻法,泻其有余;若寒邪凝滞脏腑经脉,当留针以俟阳,或用灸法助阳散寒;若气血淤滞,闭阻经络,可用刺络放血、活血祛淤。总之,针灸治疗应善于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依照WHO提出的温经散寒、益气清热、活络止痛的治疗原则,“辨证施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治”。
(二)针刺选穴
三叉神经第一支痛选阳白、攒竹、鱼腰、太阳、头维、翳风等。
三叉神经第二支痛选四白、迎香、颧谬、下关、听会等。
三叉神经第三支痛选颊车、大迎、地仓、承浆、下关等。
配穴:配穴选合谷、内庭等。如因风热引起的,可配风池、外关;若因肝阳头痛,可配太冲、太溪、风池;阴虚火旺的,可配复溜、太溪。
WHO也公布了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选穴方案,选取合谷、太冲、太阳、下关、翳风等腧穴为主要穴位。合谷为手阳明经的原穴,善于调气止痛;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善于调血止痛,两者相配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止痛止痉的作用。太阳、下关、翳风为局部取穴,以和络止痛。此外,第一支痛可加配攒竹、头维,第二支痛可加配迎香、上关,第三支痛加配颊车、大迎、承浆等穴。
(三)毫针治疗
(四)电针治疗
(五)水针治疗
(六)综合疗法
(七)其他疗法
1.耳针
2.二掌骨侧针法:也称全息针。
3.皮内埋针法:又称皮下留针法。
4.拔火罐
现在,由北京嘉泽东博三叉神经医学研究院的彭胜主理的微创介入新疗法,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这种方法不需开刀,不需住院,节省了患者的大量时间和金钱,有效率高,根治率高。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其他疗法
1.耳针:查出阳性反应点,选取耳穴。肝火上炎者,加肝和胰胆;胃火上炎者,加胃和大肠。采用耳穴贴压法,用强刺激手法,每周贴压2次,5次为1个疗程。耳穴疗法能有效地解除三叉神经痛,一些病例在贴压完后疼痛即可缓解。
2.二掌骨侧针法:也称全息针。在第二掌骨桡侧近指掌关节处,先以拇指按压,在压痛最明显处取穴(头穴),将当归寄生注射液作穴位注射。注射时用5号齿科针头,沿第二掌骨近指掌关节桡侧略斜刺入,待探测到有较强的得气感后,每穴注入药液2ml,3日1次,10次为1疗程。刘士杰以上述方法治疗8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总有效率为95.3%。
3.皮内埋针法:又称皮下留针法。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作较长时间留针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三叉神经痛可选取阿是穴、四白、夹承浆、太阳、颊车。以揿针(也称图钉型,长约0.2—0.3cm,针柄呈环形)刺人穴位皮内,胶布固定,埋针1周左右。
4.拔火罐:根据病变的分支,每次取1—2穴(常用穴:第一支痛取太阳、阳白;第二支痛取颧谬、四白;第三支痛取夹承浆、禾谬。备用穴取风池、合谷),以三棱针在穴位上快速点刺2—3下,以刺人皮下为度,继以闪火法或抽吸法在该部位拔罐,留罐5-10分钟,一般以每穴出血1—2毫升为宜,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同时,应注意观察,拔罐处须出现红晕(但不现瘀斑)。朱美芳等用本法配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较好效果。
三叉神经痛的针灸疗法
1.普通针刺疗法 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 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 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3.利用蜜蜂针刺疗法:蜜蜂蜇针中含有的蜂针液,对神经系统有明显作用。结合针灸原理取穴治疗,往往会收到良好效果。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常用的腧穴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阵发性、短暂的剧烈性疼痛。根据中医理论,三叉神经痛是三阳经受邪。手太阳小肠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的分布区,手阳明大肠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三支的分布区,手少阳三焦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的分布区,足太阳膀胱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支的分布区,足阳明胃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二、三支的分布区,足少阳胆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二、三支的分布区。因此,三叉神经痛是由于外邪袭于手足三阳经脉,或阳明火盛,或感受风毒,使阳明经络之气血凝滞不行所致,故治疗时常取以下腧穴:
四白
定位:承泣直下,当眶下凹陷处。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
操作:直刺0.4—0.6寸。
巨谬
定位:在四白直下方,与翼下缘平齐,相当于鼻唇沟的外侧。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3—0.5寸,或斜刺。
地仓
定位:在承泣穴直下方,嘴角的外侧旁开0.4寸。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流涎。
操作:向颊车穴横刺1—2寸。
颊车
定位: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咬紧牙齿时,咬肌隆起部。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牙痛。
操作: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透刺1—1.5寸。
下关
定位:在耳屏前约一横指,额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陷窝处。闭口取穴。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口噤、面瘫。
操作:直刺0.6—1.2寸+
头维
定位:额角发际,鬓发前缘直上人发际0.5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迎风流泪。
操作:向下斜刺0.6-1寸。
足三里
定位: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约一横指。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肠鸣、便秘、泄泻、中风瘫痪、虚劳赢瘦。
操作:直刺1—1.5寸。
内庭
定位:在第二、三趾跖关节前方的凹陷中。
主治:齿痛、头痛、喉痹、鼻衄。
操作:向上方斜刺0.6—1寸。
大迎
定位:下颌角前,咬肌停止部前缘,面动脉后方。
主治:牙关紧闭、牙痛、面神经麻痹。
操作:向颊车斜刺0.3-0.5寸,避开动脉。
巨谬
定位:在四白穴下方,与鼻翼下缘平齐,相当于鼻唇沟的外侧。
主治: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3—0.5寸,或斜刺。
合谷
定位: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取穴。
主治:头痛、面瘫、五官及颈肩病证、中风后遗症、多发性神经炎、发热多汗等。
操作:直刺1-1.5寸。
迎香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与鼻唇沟之间。
主治:慢性鼻炎、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操作:向鼻根部斜刺0.5—1寸。
颧谬
定位:目外眦角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牙痛。
操作:直刺0.5-0.8寸。
攒竹
定位:内眦角直上眉毛内侧端。
主治:头痛、目眩、三叉神经痛、面瘫、癔病性失明等眼病。
操作:沿眉弓向外侧缘横刺0.3-0.6寸。
太溪 ’
定位:内踝与跟腱连线之间,平内踝尖取穴。
主治:眩晕、耳鸣、视力减退、牙痛、咽喉痛、慢性腹泻、失眠、遗精、阳痿、腰痛、小便频数、足跟痛。
操作:直刺0.6—1寸。灸3—7壮。
复溜
定位:太溪上2寸,跟腱前缘。
主治:发热、无汗、自汗、盗汗、浮肿、尿路感染、遗精、阳痿、失眠、慢性腰痛及下肢痛证。
操作:直刺0.5-1寸。灸7-15壮。
外关
定位:前臂背侧面,腕关节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感冒发热、耳鸣耳聋、偏头痛以及项、胁肋与上肢部病证。
操作:直刺0.5—1寸。灸3—5壮。
翳风
定位: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
主治:耳聋、耳鸣、外耳道肿痛、乳突部疼痛、腮腺炎、面瘫。
操作:向内上或内下刺人0.5—1.5寸。灸3-5壮。
丝竹空
定位:眉毛外端,略人眉毛中。
主治:头痛、面瘫、斜视、急性结膜炎。 ·
操作:斜刺0.6-0.8寸。
听会
定位:耳屏间切迹前方,下颌髁状突的后缘。
主治:耳鸣、耳聋、精神病幻听、面瘫、下颌关节炎。
操作:直刺0.5—1寸。灸3壮。
阳白 ,
定位:眉毛正中上1寸,眼平视,直对瞳孔。
主治:面瘫、头痛、三叉神经痛、近视、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眼病。
操作:沿皮刺0.4—0.8寸。灸3壮。
风池
定位: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斜方肌与胸索乳突肌上端之间。
主治:眩晕、头顶痛、高血压病、眼病等。
操作:针尖斜向对侧眼眶内下缘直刺0.6-1寸。
太冲
定位:足背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前的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病、面瘫等。
操作:直刺0。6—1寸。
承浆
定位:颏唇沟正中凹陷处。
主治:三叉神经痛、面瘫、流涎、呕吐、精神病。
操作:直刺0.5寸。灸3—5壮。
太阳
定位:眉梢与外眦的中点,向后约1寸凹陷处。
主治:头痛、牙痛、面瘫、外眼炎症。
操作:向下斜刺0.5—0.8寸。
鱼腰
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上眉毛中点处。
主治:眼科疾病、面瘫、三叉神经痛。
操作:向内侧或外侧横刺0.4-0.6寸。
阿是穴
定位: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等,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三叉神经痛病人的阿是穴系指触发点(扳机点)。
主治:三叉神经痛。
操作:针刺或穴位注射药物。穴位注射要刺人穴位皮内,注射654—2注射液等药物。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三叉神经痛的分为哪几类?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具有临床症状,但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除有临床症状,同时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器质性疾病如肿瘤、炎症、血管畸形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常呈持续性,部分患者可发现与原发性疾病的其它表现。脑部CT、MRI、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有助诊断。
西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副作用
(一)痛痉宁(carbamazepine,tegret01) 亦称卡马西平、痛可宁等。本药属于抗癫痫药,最初只用于治疗癫痫,1962年Blom首次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
副作用
(1)神经系统损害:长期服用可引起头痛、嗜睡、眩晕、耳鸣、视力模糊、复视、面部麻木、眼肌运动障碍、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感觉异常、排尿困难、注意力 不集中、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抑郁、幻觉和睡眠障碍等。以上神经症状可能与中脑网状结构和小脑急性受损有关。多数患者在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可以消失或减轻。
(2)造血系统损害:服用药物后可导致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故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
(3)胃肠道症状:常见有口干、胃部饱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便秘等。
(4)肝肾损害:服药后可导致急性胆管炎、阻塞性黄疸性肝炎和暴发性肝炎等。肾脏损害相对少见,包括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一般停药后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
(5)皮肤损害:以湿疹多见,另有红斑、紫癜、荨麻疹、皮肌炎等。
(6)其他:可影响代谢,对心肺功能也有一定的损害。
(二)苯妥英钠(dilantin)
1.作用机理和疗效 苯妥英钠为一种抗癫痫药,有的学者认为三叉神经痛为癫痫样放电,使用抗癫痫药有一定疗效。
副作用 长期服用该药或剂量过大,可出现头痛、头晕、嗜睡、共济失调以及神经性震颤等。一般减量或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本药对胃有刺激性,易引起厌食、恶心、呕吐及 上腹痛等症状。饭后服用可减轻上述症状。长期服用可出现黏膜溃疡,多见于口腔及生殖器,并可引起牙龈增生,同时服用钙盐及抗过敏药可减轻。并可引起白细胞 减少、视力减退等症状。大剂量静脉注射,可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引起心脏传导阻滞,心脏骤停。
(三)氯硝安定(Clonazepam)
副作用 嗜唾、行为障碍、共济失调、眩晕、言语不清、肌张力低下等。对肝肾功能也有一定的损害,有明显肝脏疾病者禁用。
(四)山莨菪碱(654—2) 此药为从我国特产茄科植物山莨菪(anisodustanguticus)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人工合成品称为"654—2”。
副作用 有口干、面红、轻度扩瞳、排尿困难、近视物模糊及心率增快等反应。以上反应多在1—3小时内消失,长期用药不会蓄积中毒。有青光眼和心脏病患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