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牙齿X线摄片的临床知识点—等候伊人》

文案君分享时间:热度:

牙齿美白知识,烤瓷牙x光,保护牙齿的牙齿美白

《有关牙齿X线摄片的临床知识点—等候伊人》

一、正常牙片
牙片又称根尖片,它可以显示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等牙体硬组织、牙髓软组织和牙周膜、牙槽骨、牙龈等牙周组织的组织结构情况。正常牙片的组织结构情况如下:
1.牙釉质 被覆在牙冠的牙本质表面,属人体中钙化程度最高的组织,X线片上影像密度最高。牙釉质在后牙牙合面、前牙切缘最厚,由牙合面和切缘向侧方至牙颈部逐渐变薄,终止于牙颈部。
2.牙本质 矿物质含量较釉质少,x线影像的密度稍低于牙釉质。牙本质围绕牙髓构成牙齿主体,形状与牙体外形一致。
3.牙骨质 被覆于牙根表面牙本质上,很薄,其矿物质含量与牙本质相似,在X线片上影像与牙本质不易区分。
4.牙髓腔 位于牙齿的中央,内含牙髓软组织,x线片上显示为密度低的影像。下颌磨牙髓腔似“H”形,上颌磨牙髓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年轻人牙髓腔较为宽大。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继发牙本质形成,其牙髓腔逐渐变窄,根管逐渐变细。
5.牙槽骨 为上下颌骨包围牙根的突起部分。牙槽骨在X线片上显示的影像比牙密度稍低。上牙槽骨密质骨薄,松质骨多,骨小梁呈交织状,x线片显示为颗粒状影像。下牙槽骨密质骨厚而松质骨少,骨小梁呈网状结构,牙间骨小梁多呈水平方向排列,而根尖部有时见放射状排列,骨髓腔呈三角形或大小不等的圆形低密度影像。注意:牙槽骨的正常高度应达到牙颈部。
6.骨硬板 即固有牙槽骨,为牙槽窝的内壁,围绕牙根,骨硬板在x线片上显示为包绕牙根的连续的高密度线条状影像。
7.牙周膜 是介于牙槽窝和牙骨质之间的结缔组织。x线片上显示为包绕牙根的连续不断的宽度均匀一致的低密度的线条状影像,其厚度约为0.15-0.38mm。

二、根尖周病牙片
根尖周病x线片检查十分必要,能确定病变的性质、程度及范围,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
(一)急性根尖周炎
早期x线片一般看不出根尖周骨质改变,有时牙周膜间隙略有增宽;随着病情发展,可见以病源牙为中心,骨质破坏程度较重,呈弥散性破坏,边界不清。脓肿形成后,根尖部出现毛玻璃状的骨质破坏区,边界不整齐,形态不规则,范围局限。
(二)慢性根尖周炎

依病变的性质不同,分为四种:
1.慢性根尖脓肿 x线片表现为患牙根尖区呈弥散性,边界不清楚,形状不规则的低密度透射区,密度不均匀,根尖区骨硬板消失,周围骨质呈云雾状。
2.根尖肉芽肿 x线片显示在病源牙的根尖、根侧方或根分叉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密度减低,病变范围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cm,周界清晰,无致密骨白线。病变周围的骨质正常或稍变致密。
3.根尖囊肿 临床上多有龋齿、畸形牙等病源牙存在,x线片显示以病源牙根尖为中心,形成大小不等的边缘清晰锐利的圆或卵圆形的低密度透射区。其特点是病源牙的根尖位于囊腔中,囊肿边缘有一薄层致密骨白线。注意:当囊肿继发感染时,其致密骨白线可消失。
4.致密性骨炎 患牙根尖区,骨小梁增多、增粗,骨质密度增高,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分界。根尖部牙周膜间隙可增宽,根尖无增粗膨大。
(三)牙骨质增生
由于增生的牙骨质沿牙根不断沉积,使患牙牙根增粗变大。如仅位于根尖,则表现为根尖呈球状增生;如波及整个牙根,则牙根体积膨大,有的可见牙周膜间隙消失,与牙槽骨发生粘连。

三、牙周病牙片
(一)牙槽骨破坏的形式
牙周病主要表现为牙槽骨的吸收破坏,x线片(图3-2-2)显示牙槽嵴顶及骨硬板模糊、消失,牙槽嵴高度降低。

牙周炎所引起的牙槽骨吸收可分为四种类型:
1.水平型吸收 为最常见的吸收形式,牙槽间隔、唇颊侧或舌侧的嵴顶边缘从嵴顶向根端方向呈水平吸收,使牙槽嵴高度降低,通常形成骨上袋。同一牙四周的破坏程度不一定相等。
2.垂直型吸收 牙槽骨发生垂直或斜行吸收,与牙根面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骨缺损,牙槽嵴高度降低不多,但牙根周围的骨吸收较多。此型吸收大多形成骨下袋。
3.凹坑状吸收 指牙槽间隔的骨嵴顶吸收,其中央部分破坏迅速,而颊舌侧骨质仍保留,形成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缺损。一般牙周炎患者凹坑状骨吸收约占全部骨缺损的35.2%,在下颌牙齿约占62%,后牙约为前牙的2倍。
4.其他形式的骨变化 反波浪形骨吸收等。
(二)牙周病的X线片结果判读
1.成人牙周炎
表现为水平型牙槽骨吸收,x线片主要显示牙齿近远中的骨质情况,牙槽嵴顶的密质骨消失,前牙牙槽嵴变平,后牙呈凹陷,且牙槽嵴边缘不光滑,上部骨纹理稀疏紊乱。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超过2mm,则可认为有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吸收一般按吸收区占牙根长度的比例来描述,通常分为三度:
I度:牙槽骨吸收在牙根的颈1/3以内。
Ⅱ度: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1/3,但在根长2/3以内,或吸收达根长的1/2。
Ⅲ度:牙槽骨吸收占根长的2/3以上。
注意:如x线片看到牙槽嵴高度虽已降低,但吸收的边缘整齐,骨嵴顶端致密呈白线状,骨小梁致密且排列整齐,则表明牙槽骨的破坏已停止或修复。
2.青少年牙周炎
(1)局限型 如图3—2—4所示。第一磨牙的近远中均有垂直型骨吸收,形成典型的“弧形吸收”。在切牙区多为水平型骨吸收。有的还可见牙周膜间隙增宽,硬骨板模糊;骨小梁疏松等。

(2)弥散型主要表现为全中牙槽骨广泛吸收,骨小梁紊乱模糊、骨髓腔增大,牙周膜间隙增宽,骨硬板消失。
3.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在一段时间内,可连续观察到全口牙槽骨吸收破坏广泛,进展迅速,而得一磨牙和切牙区的牙槽骨吸收并不一定比其他外牙槽骨吸收严重。X线检查作为对照观察,可了解骨质破坏情况,
4.青春前期牙周炎
X线检查可发现牙槽骨呈不同程度的水平吸收,破坏速度很快。局限型只侵犯少数乳牙,部位不定,不伴有全身症状,骨破坏的速度比弥散型缓慢,

四、阻生智齿牙片
由于牙槽骨位置不够或周围存在阻力,不能萌出至正常位置的第三磨牙,称为阻生智齿。X线检查对阻生牙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其目
的是为了确定或了解:
1.阻生智齿的位置 低位或高位阻生;部分或完全阻生;软组织内或骨内阻生。
2.阻生智齿的方向 前倾或后倾位;水平或垂直位;侧向或颊舌向阻生。
3.阻生智齿本身状况 有无龋齿、龋坏程度或根尖炎症等。
4.阻生智齿与邻牙的关系 邻牙是否与阻生牙位置紧密,是否有龋坏或根尖周感染,牙槽骨的吸收程度,牙根尖是否吸收。
5.牙根数目及形态 牙根有无弯曲,根尖是否增生肥大,牙根与颌骨有无粘连。牙根分叉的大小,牙根长短粗细。
6.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和磨牙后间隙的大小等,有利于正确判断凿骨间隙的多少。

五、正常全口曲面断层片
正常全口曲面断层片分为上颌、下颌、全口牙位三种位置,其中以全口曲面断层片最为常
全口曲面断层片可以在一张胶片上显示双侧上、下颌骨,上颌窦、颞下颌关节及全口牙齿等,即全口牙齿及整个颌骨被平面展开于曲面断层片,下颌骨升支髁状突、喙突、下颌孔、行向前下的下颌管、前磨牙区根尖下方的颏孔均能显示。上牙根尖上方的横行致密影像为硬腭。硬腭正中上方密度低的影像为鼻腔,颧骨、颧弓影像也可部分显示。颌骨中央有时可见纵行致密影,为颈椎投影重叠所致。
全口曲面断层片常用于观察上下颌骨肿瘤、外伤、炎症、畸形等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下颌位曲面断层片和上颌位曲面断层片则分别主要用于观察下颌或上颌的病损,其所显示的相应影像常可比在全口牙位曲面断层片上更为清楚。

扩展阅读

补牙时照X线片要了解的问题


很多病人为了省钱或是怕麻烦,不喜欢给患牙拍X线片。其实,拍牙片作为放射影像学的检查手段,对医生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很多龋损位于相邻牙的接触面,有时上面还有牙石、菌斑覆盖,因而难以被发现,需要拍牙片检查,医生才能明确病情。医生可通过X线片了解龋坏程度、病损范围,已经是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时,患牙需要进行根管治疗,医生要从牙片观察牙髓腔及根管内的情况、根管形态、长度和根尖周组织破坏情况。

照X线片还有很广泛的应用,如了解儿童恒牙发育及萌出状态、判断外伤时牙根是否折断、观察智齿阻生情况、比较牙周炎治疗前后牙槽骨的变化等等。另外,X线片作为客观的原始记录,对保护患者、医生双方的权益,减少医疗纠纷也有重要价值。

本文关键词:补牙镶牙指南 专家谈补牙镶牙 补牙镶牙的方式 补牙镶牙须知

口腔修复前X线检查


口腔修复前X线检查

口腔修复前的X线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口腔颌面部疾病的一种重要的常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检查提供十分有用的补充信息。

常规x线牙片能确定牙根及牙周支持组织的健康状况,了解牙根的数目、形态及长度,有无根折、根管充填等情况。另外,牙片常常能够检查出牙邻面、牙颈部、牙根部等临床上较为隐蔽部位的龋坏。

x线曲面体层片对确定牙槽骨内是否有残根存留,有无第三磨牙埋伏阻生很有帮助。由于x线曲面体层片将图像放大较多,变形较严重,因此在判断和评价牙槽骨支持组织的状况,

牙根的形态。有无龋坏或龋坏的范围等方面不够准确。颞下颌关节x线侧位片可了解关节凹、髁突的外形以及髁突与关节凹的位置关系。头颅定位片可用以分析颅、面、领、牙的形态、位置及其相互间的变化关系,另外,颞下领关节系列断层摄影、CT扫描等技术能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有关内容。

口腔修复X线检查-固定义齿


口腔修复X线检查-固定义齿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口腔颌面部疾病的一种重要的常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检查提供十分有用的补充信息。

常规x线牙片能确定牙根及牙周支持组织的健康状况,了解牙根的数目、形态及长度,有无根折、根管充填等情况。另外,牙片常常能够检查出牙邻面、牙颈部、牙根部等临床上较为隐蔽部位的龋坏。

x线曲面体层片对确定牙槽骨内是否有残根存留,有无第三磨牙埋伏阻生很有帮助。由于x线曲面体层片将图像放大较多,变形较严重,因此在判断和评价牙槽骨支持组织的状况,

牙根的形态。有无龋坏或龋坏的范围等方面不够准确。颞下颌关节x线侧位片可了解关节凹、髁突的外形以及髁突与关节凹的位置关系。头颅定位片可用以分析颅、面、领、牙的形态、位置及其相互间的变化关系,另外,颞下领关节系列断层摄影、CT扫描等技术能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有关内容。

全口义齿有关的基础知识


全口义齿有关的基础知识

全口义齿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义齿。由基托和人工牙两部分组成。它是黏膜支持式义齿。发展史:早期的全口义齿可追溯到17世纪,人们曾用兽骨,木头,和象牙等材料制作义齿。

一、无牙颌的解剖标志

1.概念:区分牙列缺失 上下牙列无天然牙存在。

牙列缺损:上下颌牙列内的不不同部位有不同数目的牙齿缺失,牙列内同时有不同数目的天然牙存在。

牙体缺损:各种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质地和生理解剖外形的损坏或异常,它常表现为正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坏。

2.解剖标志

(1)牙槽嵴是自然牙列赖以生存的基础。牙列缺失后牙槽突逐渐吸收形成牙槽嵴。上下颌的牙槽嵴将整个口腔分成内外两个部分:口腔前庭和口腔本部。

(2)口腔前庭是一潜在的间隙。

A.唇系带位于口腔前庭内相当于原中切牙近中交界线的延长线上,通常其末段离开牙槽嵴顶约4-5mm.

B.颊系带位于双尖牙压根部,是提口角肌的附丽处,颊系带将口腔前庭分为前弓区和后弓区。唇颊系带之间为前弓区,颊系带之后为后区

C.颧突:位于后弓区内相当于左右两侧上颌第一磨牙根部的骨突。颧突将咀嚼压力分散到两个部分,眶外缘和颧弓。若在此区延长基托——扩大支持范围——稳定,排牙时希望将上颌第一磨牙排在此区域内,此区应做缓冲。

D.上颌结节固位的重要区域。上颌义齿的颊侧翼缘区应充满此区域。上颌结节基托应完全覆盖此区。

E.颊侧翼缘区又称颊棚区。外界是下颌骨外缘,内侧是牙槽嵴的颊侧斜坡。前缘是颊系带,后缘是磨牙后垫

F.远中颊角区位于下颌骨嚼肌前缘颊侧翼缘区的后方。

(3)口腔本部

G.切牙乳突是上颌重要的,稳定的标志。人类有牙齿以来保留下来的最明显的恒定的标志。两个上颌中切牙的交界线应以切牙乳突为准;上颌中切牙唇面置于切牙乳突中点连线前8-10mm;上颌两侧尖牙牙尖顶的连线应通过切牙乳突中点前后1mm范围。

H.翼上颌切迹由上颌结节与蝶骨翼突愈合形成。是上颌口腔前庭与口腔本部的交界处。

I.舌系带避让

J.舌下腺可以随下颌舌骨肌的运动上升和下降。此区不应过长,否则舌运动时容易将下颌全口义齿推起。

K.下颌隆突位于下颌两侧双尖牙根部的舌侧。

L.下颌舌骨嵴 位于下颌骨后的舌面

M.舌侧翼缘区 包括舌系带,舌下腺,下颌舌骨肌,舌腭肌。翼内肌,咽上缩肌。此区域可以有足够的伸展。

N.磨牙后垫 下颌全口义齿应止于磨牙后垫的前1/3——1/2处。磨牙后垫稳定,可以指导排牙。

垂直向:磨牙后垫可以决定下颌牙合平面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合面应与磨牙后垫的1/2等高

前后向:下颌第二磨牙应位于磨牙后垫前缘

颊舌向:磨牙后垫颊面。舌面向前与下颌尖牙的近中面形成一个三角形,一般情况下,下颌后牙的舌尖应位于此三角形内。

二、无牙颌组织结构特点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

(一)无牙颌的分区

1.主承托区:垂直于牙合力受力方向的区域:包括后牙区牙槽嵴顶、腭穹隆区、颊棚区。此区域承担咀嚼压力,抵抗义齿基托的碰撞而不致造成组织创伤。

2.副承托区:与牙合力受力方向成角度的区域:包括上下颌前牙区牙槽嵴顶、上下颌前牙区牙槽嵴顶的唇颊舌腭侧不包括硬区。此区不承受较大的压力,只是协助主承托区承担咀嚼压力,义齿基托与副承托区黏膜也应紧密接触。

3.边缘封闭区:义齿边缘接触的软组织部分,如黏膜皱襞,系带附丽部,上颌后堤和下颌磨牙后垫。

4.缓冲区:无牙颌上的上颌隆突,颧突,上颌结节颊侧,切牙乳突,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以及牙槽嵴上的骨尖骨棱等部位。

(二)义齿的间隙和义齿表面

义齿间隙:口腔内容纳义齿的潜在空间。

义齿表面:

(1)组织面:义齿基托与口腔黏膜组织接触的面

(2)咬合面:上下颌牙咬合接触的面

(3)磨光面:义齿与唇颊和舌肌接触的部分

(三)牙列缺失后的改变

1.骨组织的改变:牙槽嵴萎缩

2.软组织的改变:舌伸展扩大,面下1/3变短

(四)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1.全口义齿固位原理:大气压力;吸附力;表面张力

2.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因素:(1)颌骨的解剖外形和口腔粘膜的性质(2)基托的边缘(3)唾液的质和量

3.影响全口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1)良好的咬合关系(2)合理的排牙(3)理想的磨光面外形

全口义齿有关的基础知识介绍


全口义齿有关的基础知识介绍

全口义齿有关的基础知识介绍:

全口义齿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义齿。由基托和人工牙两部分组成。它是黏膜支持式义齿。发展史:早期的全口义齿可追溯到17世纪,人们曾用兽骨,木头,和象牙等材料制作义齿。

一、无牙颌的解剖标志

1.概念:区分牙列缺失 上下牙列无天然牙存在。

牙列缺损:上下颌牙列内的不不同部位有不同数目的牙齿缺失,牙列内同时有不同数目的天然牙存在。

牙体缺损:各种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质地和生理解剖外形的损坏或异常,它常表现为正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坏。

2.解剖标志

(1)牙槽嵴是自然牙列赖以生存的基础。牙列缺失后牙槽突逐渐吸收形成牙槽嵴。上下颌的牙槽嵴将整个口腔分成内外两个部分:口腔前庭和口腔本部。

(2)口腔前庭是一潜在的间隙。

A.唇系带位于口腔前庭内相当于原中切牙近中交界线的延长线上,通常其末段离开牙槽嵴顶约4-5mm.

B.颊系带位于双尖牙压根部,是提口角肌的附丽处,颊系带将口腔前庭分为前弓区和后弓区。唇颊系带之间为前弓区,颊系带之后为后区

C.颧突:位于后弓区内相当于左右两侧上颌第一磨牙根部的骨突。颧突将咀嚼压力分散到两个部分,眶外缘和颧弓。若在此区延长基托——扩大支持范围——稳定,排牙时希望将上颌第一磨牙排在此区域内,此区应做缓冲。

D.上颌结节固位的重要区域。上颌义齿的颊侧翼缘区应充满此区域。上颌结节基托应完全覆盖此区。

E.颊侧翼缘区又称颊棚区。外界是下颌骨外缘,内侧是牙槽嵴的颊侧斜坡。前缘是颊系带,后缘是磨牙后垫

F.远中颊角区位于下颌骨嚼肌前缘颊侧翼缘区的后方。

(3)口腔本部

G.切牙乳突是上颌重要的,稳定的标志。人类有牙齿以来保留下来的最明显的恒定的标志。两个上颌中切牙的交界线应以切牙乳突为准;上颌中切牙唇面置于切牙乳突中点连线前8-10mm;上颌两侧尖牙牙尖顶的连线应通过切牙乳突中点前后1mm范围。

H.翼上颌切迹由上颌结节与蝶骨翼突愈合形成。是上颌口腔前庭与口腔本部的交界处。

I.舌系带避让

J.舌下腺可以随下颌舌骨肌的运动上升和下降。此区不应过长,否则舌运动时容易将下颌全口义齿推起。

K.下颌隆突位于下颌两侧双尖牙根部的舌侧。

L.下颌舌骨嵴 位于下颌骨后的舌面

M.舌侧翼缘区 包括舌系带,舌下腺,下颌舌骨肌,舌腭肌。翼内肌,咽上缩肌。此区域可以有足够的伸展。

N.磨牙后垫 下颌全口义齿应止于磨牙后垫的前1/3——1/2处。磨牙后垫稳定,可以指导排牙。

垂直向:磨牙后垫可以决定下颌牙合平面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合面应与磨牙后垫的1/2等高

前后向:下颌第二磨牙应位于磨牙后垫前缘

颊舌向:磨牙后垫颊面。舌面向前与下颌尖牙的近中面形成一个三角形,一般情况下,下颌后牙的舌尖应位于此三角形内。

二、无牙颌组织结构特点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

(一)无牙颌的分区

1.主承托区:垂直于牙合力受力方向的区域:包括后牙区牙槽嵴顶、腭穹隆区、颊棚区。此区域承担咀嚼压力,抵抗义齿基托的碰撞而不致造成组织创伤。

2.副承托区:与牙合力受力方向成角度的区域:包括上下颌前牙区牙槽嵴顶、上下颌前牙区牙槽嵴顶的唇颊舌腭侧不包括硬区。此区不承受较大的压力,只是协助主承托区承担咀嚼压力,义齿基托与副承托区黏膜也应紧密接触。

3.边缘封闭区:义齿边缘接触的软组织部分,如黏膜皱襞,系带附丽部,上颌后堤和下颌磨牙后垫。

4.缓冲区:无牙颌上的上颌隆突,颧突,上颌结节颊侧,切牙乳突,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以及牙槽嵴上的骨尖骨棱等部位。

(二)义齿的间隙和义齿表面

义齿间隙:口腔内容纳义齿的潜在空间。

义齿表面:

(1)组织面:义齿基托与口腔黏膜组织接触的面

(2)咬合面:上下颌牙咬合接触的面

(3)磨光面:义齿与唇颊和舌肌接触的部分

(三)牙列缺失后的改变

1.骨组织的改变:牙槽嵴萎缩

2.软组织的改变:舌伸展扩大,面下1/3变短

(四)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1.全口义齿固位原理:大气压力;吸附力;表面张力

2.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因素:(1)颌骨的解剖外形和口腔粘膜的性质(2)基托的边缘(3)唾液的质和量

3.影响全口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1)良好的咬合关系(2)合理的排牙(3)理想的磨光面外形

排龈线的放置手法


排龈线的放置手法

放置排龈线时应使用钝器械,或专用排龈器械,放置时牙周围要干燥,按顺序将线压入龈沟,排龈器的尖端应与牙体呈45°角且对准已压入部分。如遇龈沟较深,可采用两层排龈的方法,即先在沟底放置一较细排龈线,使其完全位于预备体肩台根端,再于其上放置一稍粗龈线排龈。当有炎症时,牙龈极易出血,会影响对龈下预备体的评估,诸如肩台外角、龈下深度等,以及今后的取模过程,放入排龈线并配以某些止血剂可帮助止血。应用时应先将干的排龈线置入龈沟内,再在其上导入止血剂,因为湿龈线不易安放

观测线



当模型上基牙的牙冠长轴与水平面呈一定的倾斜时,转动分析杆绕牙冠轴面一周,此时绘出的牙冠轴面最高突度的连线称之为观测线,又名导线。此时分析杆就代表义齿就位方向。在观测线的方为非倒凹区;在观测线的龈方为倒凹区。牙冠的倒凹区与非倒凹区随着观测线改变而变化,无论在哪一种观测线,卡环的坚硬部分都应放在非倒凹区,而卡环的弹性部分应进入倒凹,才能发挥卡环的稳定、支持、固位的作用。临床上,进行卡环设计时,可根据情况将模型做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倾斜,所画的观测线就有无数条,但归纳起来有三种类型。

Ⅰ型观测线:近缺牙区的倒凹区小,非倒凹区大;而远缺牙区的倒凹区大,非倒凹区小。

Ⅱ型观测线:与Ⅰ型观测线相反,近缺牙区的倒凹区大,而非倒凹区小。

Ⅲ型观测线:观测线在近缺牙区或远离缺牙区均离面近,离龈方远,故倒凹区均大,非倒凹区均小。

【知识】补牙中的7个临床操作小技巧,能让你事半功倍!


【知识】补牙中的7个临床操作小技巧,能让你事半功倍!

1.去龋最好是用低速球形裂钻,去龋务必去尽,只有绝少数要保留活髓的情况下留下少量龋坏组织。当磨至较硬的变色牙本质时,应更换新的低速裂钻,确认磨出的牙本质呈极细的粉末状方可停止。

2.楔缺或邻面洞充填位置近龈缘时,为避免龈沟液的影响,须在相应位置排龈,充填完成后再取出排龈线。龋洞已深至龈下无法排龈又无电刀时,龈下段优先考虑流体树脂充填,因为不需要碰触牙龈,不会影响隔湿效果。



3.邻面充填时成型片置入后要用楔子楔住,觉得做楔子费事吗?找一根细砂的(MANI中标记为黄色或红色的都可以)细长形金刚砂车针当楔子吧!当然你要小心点,别掉到喉咙里!如果谁没这把握的请勿尝试!

4.前牙唇面的釉质层完整的话尽量保留,只要龋坏去尽,釉质层用探针稍加压杵不碎就保留它。太薄薄过0.5mm时就去掉算啦,别勉强。能保留一个完整的唇面,在加上完美的配色,前牙的美观较易保障。老师说要去尽无基釉?不,不,这时不适用。

5.前牙充填后三角隙处抛光可用松风的彩虹条,如间隙太窄,可将彩虹条纵向剪开两半使用。唇舌面当然可以用松风的矽粒子,但是我更喜欢用彩虹条叠成方块手工抛光。咱几时也秀一秀上中切牙之间间隙修补的病例,哈哈。

6.后牙Ⅱ类洞充填多考虑梯形倒凹固位的可能,别一心记着拉鸠尾!破坏太大啦,能免则免吧!

7.树脂充填邻面时前牙可用药品包装纸盒外面的玻璃纸做成型片,后牙则将一层保鲜膜与金属成型片贴拢一起置入邻间隙,金属成型片这面靠要充填的牙齿,当完成龈向二分之一的充填后,把保鲜膜摁牢,从侧方拉出金属成型片,继续上部充填。

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充填后留下微隙,该方法同样适用于玻璃离子类材料的后牙邻面充填!因为银汞能在充填结束后继续成型,所以才能直接用金属成型片。

有关牙齿外伤


儿童和青少年活泼好动,恒前牙(即已替换的门牙)容易 发生外伤,如牙齿震荡、牙齿折断和牙齿脱臼。牙齿震荡很易被 忽略,而牙齿冠部折断得不多或牙齿外形无损但已挫入牙槽窝(用患者的言语来说“矮了一截”)的牙齿脱臼,因疼痛较轻或疼痛持续时间不长,也容易被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年轻恒牙与成人恒牙在解剖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外伤使年轻恒牙更容易发展至牙髓炎和根尖周病,若牙髓炎没有得到及时和恰当的治疗,若干时间后,牙髓就坏死了,牙冠逐渐变灰变黑。根尖周病常表现为在外伤牙相应牙龈上出现反复发作的脓疱。可见,这样的后果对一颗牙齿来说是致命的。

另外,对于儿童牙外伤,不少人认为:“小孩子门牙缺一点少一块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对于他们这个年龄来说,牙齿好不好看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问题在于大多数家长不了解或忽略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门牙断了甚至整个脱掉会影响患儿的发育和面部美观,他们在儿童集体生活中,从别的小孩对自己牙齿变化的反应中逐渐变得自卑、胆怯、不合群、孤僻,甚至减弱了上进心,而对于这种性格改变,家长们往往不会或不愿往牙外伤这个问题上找原因,这对于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的现代社会的父母们来说,应是较痛心且应引以为戒的教训吧!

牙齿完全脱臼在牙外伤中也是常见的,就是受伤牙完全脱离牙槽窝。有人问:这种牙还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

很多患者将这种牙视为废物而轻易遗弃,有的患者将掉在地面上的脱臼牙擦干净带来医院,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第一种做法源于对牙外伤知识的贫乏;第二种做法是一知半解, 弄巧成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完全脱臼牙在离开牙槽窝15至30 分钟内通过再植术, 在牙槽窝中重获稳固存在的成功率在90%以上;患者在牙齿脱出口腔后,绝对不能擦刮牙根,应将之含于口腔中或放于牛奶液中,至少应放于纸、棉等软物上,及时就诊。经专业口腔医师的恰当处理后,施行再植术,再遵医嘱定期复查,则可将完全脱臼的牙对美容、发音等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