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打电话 QQ咨询 网上报名

口腔正畸与其它学科的密切关系

文案君分享时间:01-10热度:794091

牙周炎与肾的关系,牙周炎与抽烟有关系吗,口腔正畸的副作用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矫正牙齿的排列不齐、矫正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以及牙、颌与颅面关系的不协调,研究错牙合畸形的病因、诊断、预防、矫治的科学。

了解更多有关口腔正畸的信息

口腔正畸学不是孤立的,它与许多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①颞下颌关节病发病率很高,牙合因素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口腔正畸是矫治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重要手段。

② 错牙合畸形造成牙合创伤、牙周损害,是牙周病的重要病因,牙周病的病人正畸治疗也很重要。

③ 严重骨性牙颌畸形需正颌外科与口腔正畸结合。

④从胚胎学了解发育异常的机理,对于正畸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⑤矫治力是矫治错牙合畸形的关键因素,生物力学的研究对于正畸有重要意义。

⑥牙齿移动是口腔正畸中的一个重要生物学过程,牙齿移动的方式、速度、控制因素等与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有着重要关系。

⑦材料科学新发展对正畸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yayibaba.com推荐

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的关系


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的关系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发病原因不清,原称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关节内微小创伤与精神心理因素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1]。多数学者认为TMD是多因素疾病,?因素,免疫因素,关节负荷过重,关节解剖因素乃至不良习惯造成的颈部肌肉张力不平衡,均为本病发病的相关因素[2]。
正畸治疗疗程较长,是一个复杂精细的过程,对?、咬合及整个颅颌面系统都会产生影响。随着对TMD及正畸治疗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提出正畸治疗可能导致颌间垂直距离丧失,髁状突后移位,前牙早接触等异常,进而引起颞下颌关节(TMJ)疼痛,弹响及开口受限等症状及髁状突损害,从而认为正畸治疗是诱发TMD的发病因素之一。而正畸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 ——减数拔牙与TMD发病的关系更是倍受学者们的关注。然而也有许多学者对此表示异议,认为正畸治疗及正畸过程中减数拔牙均不会引起或加重TMD[3.4.5]。本文即就此探讨正畸治疗,特别是正畸减数拔牙与TMD发病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一、正畸治疗与TMD发病的相关性
正畸治疗可以改变患者的咬合关系,影响下颌髁状突的位置,甚至打破口颌系统肌肉原有的平衡状态。而且疗程较长,使其可能成为TMD发病的病因之一。
简垣林等研究201例无TMD史的患者正畸治疗后关节弹响、酸痛、张口困难等症状及体征的发生率(其中178例拔牙),认为正畸治疗伴咬?重建,持续时间较长,?关系的暂时错乱使TMJ受力不均,一侧关节负担过重,造成关节内损伤[7]。
但大量文献报道认为正畸治疗不会引起或加重TMD[3.4.8.9.10.24]。
Henrikso等学者研究60例Ⅱ类错?正畸患者(其中55例拔除2-4个前磨牙)及58例未经治疗Ⅱ类错?患者、60例正常人,三组关节弹响的发生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得出正畸治疗不会引起或加重TMD症状[11]。
Olsson等比较210 例正畸患者治疗前后下颌功能状态,认为正畸治疗可阻断TMD发展,对TMD有治疗作用[12]。
二、正畸减数拔牙与TMD发病的相关性
一些学者认为拔除前磨牙后,磨牙前移,将导致垂直距离丧失,髁状突向后向上移位,对关节区软组织产生持续压力。而减数拔牙后切牙内收的过程中,上下前牙有过萌的趋势,产生?干扰,下颌被迫向后移位,关节盘有向内侧或向前方移位的趋势,易引起关节结构紊乱[3.4.5.13.14]。
Kirveska等学者研究898例男性及87例女性牙齿缺失与TMD的关系,认为后天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牙齿缺失后(包括正畸减数拔牙,牙周病,外伤等),可能产生?干扰、余牙过长及口周肌功能障碍,进而引起TMD。其中上颌第一前磨牙缺失与TMD症状的出现有显著相关性。但该组病人并未均因正畸治疗失牙,所以不应作为正畸减数拔牙与TMD发病相关性的依据[6]。
但Sadowsky等学者研究160例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关节弹响及杂音的变化。患者中54%拔除第一前磨牙或第二前磨牙,卡方检验证明拔牙或不拔牙的正畸治疗与患者关节弹响及杂音的改变均无显著相关性,而拔牙组与不拔牙组数据也无显著差异[15]。
John等利用62 项与TMD相关的颅颌指数来评价TMJ的功能状态。对63例Ⅱ类错?正畸患者(其中33例拔除2-4个前磨牙,30例未拔牙)进行14 年追踪调查,认为拔牙或不拔牙患者颅颌指数无显著差异[16]。
有学者针对正畸减数拔牙引起TMD的可能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 垂直距离改变
Stagger等学者通过比较45例Ⅰ类错?不拔牙病例与38例Ⅰ类错?拔除第一前磨牙病例,正畸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图的差异,得出拔牙与不拔牙病例颌间垂直距离改变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平均颌间垂直距离,两组病人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作者认为(1)在Ⅰ类错?矫治中只要给与足够的支抗,后牙前移很少,不会引起假设的垂直距离丧失;(2)作者推论在Ⅱ类、Ⅲ类错?病人中,拔牙间隙部分或全部用于调整磨牙关系,尽管治疗前后磨牙位置改变,不意味着垂直距离一定丧失。若髁状突转动轴心不变,则垂直距离并无改变,只是最后一颗磨牙咬合面与转动轴心的角度发生改变[13]。
有学者认为在Ⅱ类、Ⅲ类错?减数拔牙后,即使上、下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牙弓后段牙齿垂直向自然萌出趋势可以代偿可能发生的垂直距离丧失[17]。
可是颞下颌关节是由左右两侧四个关节即两个铰链关节和两个滑动关节组成的复合关节,是具有转动和滑动多个瞬间运动轴的连动关节。在功能运动中,转动轴心必然发生改变。所以正畸治疗后垂直距离是否丧失,仍需进一步研究。
2. 髁状突位置改变
Kundinger等利用TMJ矢状体层片研究TMJ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对29例正畸患者治疗前后(拔除上颌,下颌或双颌第一或第二前磨牙),及29例未经正畸治疗也未拔除任何牙齿的健康口腔学生的关节体层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正畸患者治疗前后TMJ前间隙及后间隙,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18]。
Artun等也利用矢状体层片比较29例拔除前磨牙的正畸患者与34例未拔牙患者髁状突的位置,得出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认为正畸拔除前磨牙不会引起髁状突后移位[19]。
3. 前牙?干扰
有文献报道减数第一前磨牙的正畸患者与不拔牙的正畸患者或与未治疗的错?畸型患者相比,TMD发病率无显著差异。减数拔牙患者下前牙内收过程中的过萌趋势,可通过排齐整平牙弓和关闭间隙,减小覆盖而控制,不会导致?干扰,更不会引起髁状突位置改变[13]。
三、正畸治疗与TMD发病相关性的影响因素
Dibbets等学者自70年代末期对172例正畸患者(45%男性,55%女性)TMJ主诉不适发生率,客观检查TMD体征阳性率及X线颞下颌关节经颅侧斜位片(许勒氏位)髁状突形态异常发生率三项指标,行了长达15年的追踪研究。治疗开始时患者平均年龄12.5岁,其中Ⅰ类错?14%,Ⅱ类错?69%,Ⅲ类错?17%。使用活动矫治器者占39%,Begg固定矫治器者占44%,颏兜者占17%。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者占29%,拔除其他牙齿(包括2个侧切牙,2个上颌第二前磨牙或四个第二前磨牙,第一或第二磨牙)占37%,未拔牙者占34%。作者先后发表数篇文章,分析了正畸治疗与TMD发病相关性的一些影响因素。
1. 拔除不同牙齿
按拔除不同牙齿分组研究表明,拔除第一前磨牙组在研究第五年TMJ主诉不适发生率,客观检查TMD体征阳性率显著高于不拔牙组及拔除其他牙齿组;而第十五年TMJ三项指标三组无显著差异。作者认为TMJ主诉疼痛、开口受限等症状及X线片TMD表现与是否拔牙,拔除第一前磨牙或其他牙齿无显著相关性[20]。
2. 不同矫治器
按矫治器类型分组研究表明,五年内无论使用哪种矫治器,TMJ主诉不适发生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增加,客观检查TMD体征阳性率治疗后活动矫治器组,Begg固定矫治器及颏兜组均增加,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三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而研究第十五年,三项指标治疗前后相比三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所以作者认为不同类型矫治器不会增加正畸治疗对TMJ的不利影响[20.22.23]。但该研究不能排除正畸治疗短期内致患者产生TMD症状,却因TMJ已自行修复或已经适应新的平衡状态,使得症状及体征在检查间隔较长时表显为阴性或失去统计学意义。
还有一些学者也认为不同矫治技术不会引起TMD或加重原有症状[3.4.21]。
3. 年龄
Dibbets比较治疗前不同年龄患者(7.5岁至19岁,平均年龄12.5岁)上述三项指标,结果为年龄较高者显著高于年龄较低者。同一患者治疗后上述三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也呈上升趋势。为区别TMD症状与体征的出现与年龄增长相关还是与正畸治疗相关,Dibbets等人比较Begg固定矫治器组治疗后患者(疗程2-3年)上述三项指标与治疗前同年龄不同患者上述指标,得出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因使用活动性矫治器组及颏兜组患者疗程短,年龄分布集中,难以取得足够样本数,故舍弃)。作者认为年龄增大而非正畸治疗本身,可能是导致研究早期阶段患者三项指标显著增高的因素。而且青少年时期年龄因素对TMD症状及体征发生阳性率的影响远大于20岁以后[22.23]。
Sadowsky等学者在研究关节弹响与拔牙或不拔牙正畸治疗的关系时,通过卡方检验证明患者治疗开始时年龄与音频视频检查关节弹响阳性率间有高度相关性,即年龄较高患者关节弹响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较低组[15]。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1)正畸治疗不会引起或加重TMD;(2)正畸减数拔牙不会引起或加重TMD;(3)拔除不同牙齿及选用不同矫治器不会增加正畸治疗中患者TMD的发病率;(4)患者年龄增大与正畸治疗中TMD症状及体征发生率的增加可能存在相关性。但由于TMD的发病存在很多相关因素,正畸治疗又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任何一个实验都很难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而且不同研究的样本间存在很大差异,不同个体TMJ对正畸治疗的反应难以精确预测,这些问题都需继续探索。此外上述规律主要以青少年正畸患者为样本,随着成人正畸的开展,正畸拔牙在这一全身背景更为复杂,混杂因素更多的群体TMD发病中有无作用?有何作用?也需进一步探讨。

牙齿松动与牙齿矫正的关系


总有的朋友认为牙齿矫正之后会加快牙齿掉落的速度,但看着自己一排歪斜扭曲的牙齿又想去做牙齿矫正。那么,牙齿松动与牙齿矫正真的有必然关系吗?下面我们就请来牙科医生来为大家解答一下吧!

点击这里了解更多

牙齿主要分成两个部分:暴露在口腔内的称之为牙冠,长在牙床里面的称为牙根。正常、健康的牙齿的牙根是完全埋在牙槽骨中的,所以非常坚固。其实,牙齿是利用牙周膜坚固在牙床中,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不是完全固定住的。所以,牙齿是有它的生理性动度的。

在牙齿矫正的过程中,牙周膜、牙槽骨等结构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建。部分病人会出现牙齿轻度松动、咀嚼无力、酸胀不适等等的症状,这些都是在治疗过程中属于正常反应。矫正结束后,这些现象都会随之消失,牙齿就会会恢复坚固的。

当牙根周围的牙槽骨因为某些原因而渐渐吸收时,牙齿便会开始松动了。这种松动是病理性的。牙槽骨吸收越多,牙齿松动越厉害;当牙槽骨被完全吸收时,牙齿便脱落了。目前小姐国,牙周病的发病率在80%以上。人老了牙齿渐渐松动、脱落的主因是牙周病。换句话说,牙齿松动与牙齿矫正是没有关系的。实际上,牙齿矫治后排列整齐,有益于口腔清洁,可以辅助治疗牙周病。从这个意义上说,牙齿矫正可以预防以后牙齿过早松动。

金属托槽与其他矫治器的区别


所谓正畸托槽是指在正畸治疗中用一种专用的粘接剂固定在牙齿表面的一种金属或陶瓷等材料制成的装置,用于容纳和固定正畸钢丝,传递矫治力到牙齿,从而达到矫正错位牙齿的目的。选择优质的托槽,可以减少患者的复诊次数,缩短治疗疗程,并且可以带来准确的、可以预见的治疗效果。同时,因其美观性与舒适度、性能与材质等的不同又各有优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金属托槽与其他矫治器的区别:

现在常用的主要是金属托槽。进口金属托槽表面光滑,体积小巧,结实耐用,槽沟准确,制作精良,有助于牙齿的完美排列,托槽边缘特有的圆润化处理减少了对口腔黏膜的不良刺激,并且价格适中;国产金属托槽能够达到可以接受的治疗效果,而且价格便宜,当然在其材质、槽沟准确度、表面光洁度和口腔感觉等方面与进口产品存在一定差距,但其性能基本达到了使用要求。

透明陶瓷矫治器由坚固透明的生物陶瓷材料制作,呈乳白色半透明,与牙齿色泽一致.戴在牙齿上不易被察觉。配合使用的矫治弓丝椒镀上了生物陶瓷材料,由于没有了金属材料的醒目色泽,安装在牙齿上后效果更佳,而且陶瓷矫治器表面光滑圆润,对口腔私膜的刺激较少,但价格高于金属托槽。

舌侧矫治器则是安装在牙齿内侧的矫正器,由于在正常情况下看不到矫治器的存在,矫治中没有外观上的不良影响,但需要精湛的操作技术,价格也较高。目前比较新颖、流行的是无托槽矫治器即隐形矫治器。在整个矫正过程中,口内无需安装任何金属和钢丝,而是由牙医为患者度身定做大概有十几个到几十个为一套的无色透明的矫治器,由于矫治器是由无色透明的弹性高分子材料模压制作,紧密地贴附在牙齿上,还可以随时自行取下。所以在矫治中对外观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整个矫正过程可以说是在别人的毫无察觉中完成,不知不觉中获得一口整齐的牙齿,不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并增加自信心。

正畸和骨骼的改变的关系


生长由于大多数患者要求牙齿正畸治疗的时机是青春期间,因此必须评价每个患者的生长潜力,生长预测的第一步确定发育龄以评价颅面生长的成熟状态。快速生长与身体或器官的成熟率密切相关,可以将每年生长增加值构成不同的曲线以确定每个患者的青春生长高峰。

确定颅面骨骼生长成熟状态,可以利用许多生长预测方法,例如头影测量的方法,将年增加率添加到正常个体的头影描绘图上来预测生长发育,也可以用来确定个体的异常生长状况,但这种分析仅仅只能确定或预测矢向生长发育,并且必须以正常个体作为参照。

旋转在正常垂直向生长期间,颌间生长可用空间能够利用来影响下颌的旋转。如果矫治器抑制了牙齿的正常萌出,下颌将反时针旋转而进入闭合位置,使下颌向前,也减少了垂直向高度。

这种情况适用于Ⅱ类骨性患者,它往往前面高过大,唇间裂隙较大,闭合困难。而另一方面,运用萌出机制,可以使下颌铰链式打开,这适用于改善上下颌根尖基骨关系,例如Ⅲ类骨型伴有前下面高减少的患者。

正颌外科严重骨骼关系不调的患者,可以通过正畸与正颌外科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改变或纠正颌骨间的矢向或垂直向不调。

颌平面和正畸的关系


颌平面是在牙尖交错位时代表上下颌牙齿颌面的一条抽象线,颌平面具有两个特性,即颌平面的水平高度和斜度。在综合性治疗中,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改变起特性。

1、颌平面的斜度颌平面的斜度是以与FH平面相关的角度来表示。在决定正常治疗计划时,需了解自然颌平面,即颌平面与后牙的长轴倾斜度一致,后牙的长轴倾可以在常规头影侧位片和45°头影侧位片上观察到。它通过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所形成。

当确定了自然颌平面之后,异常的牙齿长轴必须纠正。在大多数患者的上下颌平面,如同左右侧颌平面一样是一致的。而开颌患者的上颌与下颌平面不一致,非对称畸形患者的左右侧颌平面斜度可能不一致。颌平面的斜度可能较陡,也可能较平坦。改变颌平面的斜度可能会改变颌平面的变化也可改变后牙的长轴,使治疗更困难,使颌稳定性变差。

2、颌平面的水平高度颌平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水平高度是通过与FH垂直,穿过鼻点的线进行测量。随着生长,它与自然颌平面相平行,位于颌间生长空间的1/3。在口外支抗的辅助下,可以通过阻止上颌牙齿的萌出,保持颌平面的正常高度,这适合于上颌切牙显露过多的患者。正常情况下在休息或说话时,上颌切牙在上唇下显露约2-4mm,微笑时牙龈显露极少。

影响颌平面水平高度的其他异常因素是上、下颌齿槽骨或者伴有伸舌习惯的前牙开颌患者。上颌齿槽骨发育过度、上唇短缩或者翻卷也可使颌平面的水平高度显得过低,这类患者正畸治疗比较困难,需要考虑正颌外科治疗。

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 口腔正畸


牙齿不齐在医学上叫错颌畸形,其危害性主要有两个方面:

1 .部危害性:拥挤错位的牙齿不易自洁,容易发生龋齿及牙周炎,也常造成创伤颌,而影响牙周组织、咀嚼肌和颞颌关节的健康,有些错颌畸形会影响口腔及颌面软组织的正常发育,使面部产生愈来愈严重的畸形。

2 .全身危害性:错颌畸形严重时,咀嚼功能严重下降,引起消化不良及肠胃疾病,有些畸形由于妨碍了发音和外貌,会影响职业的选择,也会造成心理障碍。所以,发现牙齿不齐后应及早矫治,改善口腔的各项功能,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目前,世界上矫正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方丝弓矫**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其优点是功能强大,治疗时间短,复诊间隔长,患者痛苦小。近几年,又有一种透明方丝弓矫正器,该矫正器隐蔽性好,比较适颌成人和有特殊职业要求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