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不明的牙内吸收1例

文案君分享时间:热度:

牙龈萎缩牙根吸收,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槽骨吸收牙龈萎缩

患者,男,27岁。主诉:1月前发现左上前牙逐渐变粉红色,但无不适,近1周自觉患牙咀嚼无力而来院就诊,否认外伤史。

检查:|1叩痛(-),不松动,冷热试验(±),牙龈无瘘孔。牙冠唇面釉质菲薄,髓腔内新鲜牙髓组织清晰可见,呈“粉红色”。牙舌侧窝处髓腔内吸收有一横径长约1.0cm~1.2cm裂隙,用探针稍用力探之刺破釉质层而入髓腔,随之有大量鲜血渗出,患者稍感疼痛。

牙片显示:|1髓腔明显变大,牙根近1/2处严重吸收而呈病理性根折,根尖1/2处牙周膜间隙正常,根管影像清晰,根尖部无病变。

处置:在患者要求保留患牙的情况下,局麻下舌侧开髓,髓腔宽大,出血较多,压迫止血后去冠髓。因牙根近1/2处严重吸收呈病理性根折,且根尖部无病变,暂保留部分根髓,髓腔内止血、消毒后用氧化锌抗生素粉糊剂填充,水门汀充填。

讨论:牙体内吸收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较罕见的病理现象,多发生在上切牙。

有学者指出内吸收起源于牙髓,通过牙本质外缘波及牙骨质和牙釉质。牙体内吸收是由于破骨细胞引起,常伴有急、慢性炎症浸润,吸收呈间歇性,可有修复期。

小编推荐

多数恒牙先天缺失修复1例报告


多数恒牙先天缺失修复1例报告

1998年,我院收治了1例16颗恒牙先天缺失患者,并进行了全口覆盖义齿修复,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因缺失牙齿来我院就诊。患者全身发育良好,面部外形呈“凹”面型。面下1/3距离短1cm,双唇内陷。口内检查,牙列式:。其中体积小,唇面突度大,舌面窝畸形,为锥形牙,体积小,有散在牙间隙,前牙呈现对刃,大小似乳磨牙,重度磨耗,磨牙关系及咬合紊乱。曲面断层显示,所缺恒牙无恒牙坯。据患者自述,与其父相似,说明有家族遗传史。

处理

行全口覆盖义齿修复,具体操作如下。

1牙体预备:磨除锐利牙尖及边缘嵴呈圆钝状,尽量消除倒凹可填补处,缓冲。

2按全口义齿取印模标准,取上下颌印模,灌制硬石膏模型。

3用蜡堤试: 确定上下颌位置关系,抬高面下1/3距离1cm,确定中线,口角线,上前牙切缘线。

4转移颌关系至架,排全口义齿,注意前牙用成品树脂牙,后牙区雕刻成形。以便有良好的咬合关系,唇颊基托延伸同全口义齿,上下前牙区基托应丰满协调,腭侧基托可适当缩小。

5常规装盒,热处理,打磨,抛光,试戴。

患者经全口覆盖义齿修复后,面容恢复自然协调,外形美观,咀嚼效率大大提高。取得了满意效果。

全口覆盖义齿大多数为残根残冠经根管治疗后进行的修改,残根残冠经预备后,基本上不存在倒凹问题,就位容易。而这种有 较多完整牙体的全口覆盖义齿,由于牙体与牙体之间,牙体与牙槽骨之间就位道不完全一致,义齿就位比较困难,因此在牙体预备时,应尽量取得一致的就位道。如 牙槽骨倒凹过大,基托可止于倒凹以上,以便顺利就位。由于有较多的牙体存在,义齿就位后固位良好,所以上颌腭侧基托可能性适当缩小,以减轻异物感。

上颌全牙列固定义齿修复1例


患者,女,69岁,1999年1月就诊要求镶固定义齿牙。口腔检查:缺失,残根。余留牙结石I度,龈炎,牙周盲袋2~3毫米,松动I度,死髓牙。原活动义齿咬合关系差,头面及颞下颌关节等未见异常。

义齿修复前对余留牙及根面行龈上洁治,死髓牙及余留牙根面行完善的根管治疗。下颌残根保留行覆盖义齿修复。

按金属烤瓷全冠要求进行基牙预备,特别注意基牙间取得共同就位道,此时可采用平行测量装置,各牙的轴向聚合度适当增加。常规用硅胶双重印模,双色板比色。记录垂直距离与咬合关系并上架,全牙列固定义齿修复咬合关系的建立及咬合力的控制是其成功的关键。在最适颌位之上重建正中咬合关系及合适的超覆是保持余留牙牙周健康,提高咬合功能及防止义齿折裂的重要条件。

技术室制作上颌全牙列固定桥,固位体及桥体支架整体铸造,最后熔附烤瓷。全牙列固定义齿整体铸造支架由于其收缩率不易控制会对就位产生困难,同时,工艺操作也比较复杂,基牙如发生继发龋、牙周炎、松动等会使整个修复体重做。因此有人采用分段制作支架,其间以附着体连接。但整体制作可以对牙列起到牙周夹板的作用,配色一致。所以我们认为应当根据缺牙情况、制作工艺水平、患者具体要求等选择制做方法。

修复体制做完成后,临床上进行调,检查修复体边缘,试戴2周。在此过程中注意牙龈健康情况及咬合关系,最后以粘固剂粘固,医嘱注意事项,定期复查。复查时除按固定义齿常规复查外,咬合关系的检查尤为重要,同时应定期作x线片检查观察基牙牙齿槽骨情况。老年人易出现牙龈萎缩、食物堆积、牙龈炎、义齿破损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同时指导口腔卫生保健。

图1上颌全牙列固定桥修复前

图2上颌全牙列固定桥修复后

固定桥是牙列缺损修复的常见方法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固定桥一般只适用于少量牙的缺失,且对基牙及齿槽骨的要求也较高。老年患者行活动义齿、覆盖义齿修复较多,其咀嚼效能及舒适程度等方面均不如固定义齿。保留残根、残冠及余留牙行全牙列固定义齿修复成为目前运用较多的修复方法之一,刘洪臣等报道11例经全牙列固定修复的患者经0.5~2.5年观察咀嚼功能好,舒适无异物感,使用方便,具有临床价值。老年人的缺牙情况复杂,缺牙数目较多。尽量保留不同区域的牙齿与经治疗的牙根很重要,保留的基牙应尽可能在各区分布,跨度适中,双侧应力尽量相等。此类修复体最初是以义齿夹板的形式出现的,随着修复工艺及修复方法的进步,这种修复方式已成为永久修复体的形式之一。这种修复体能够合理利用牙周支持力被削弱的牙齿,发挥集体牙周潜力,分散与减轻咬合力,以满足义齿支持和固位的需要,提高咀嚼效能。

因麻醉及拔牙诱发幻觉性晕厥1例


临床上因一过性脑缺血出现的晕厥较常见,但因麻醉及拔牙诱发幻觉性晕厥十分少见。现报道1例如下:

男,40岁。因慢性牙周炎,于1999年5月26日下午3时来门诊治疗。患者无全身器质性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一月前在外院拨除。术前检查:牙龈退缩5mm,牙根外露1/2,松Ⅱ°~Ⅲ°,叩(±)。经询问排除拨牙禁忌征后,常规行消毒,左翼颌韧带区用2%利多卡因4ml口内法注射阻滞麻醉下牙槽神经、颊长神经及舌神经。经5min,麻醉生效后,用下颌牙钳拨除。拨牙过程不到一分钟。拨牙后10min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胸闷、濒死感。查:心率42次/min,脉搏细、弱,呼吸14次/min。即刻平放牙科椅。用75%酒精刺激前鼻孔及人中,并给予50%葡萄糖20ml iv。但病情无明显好转。此时病人询问出血情况并述,拨牙后自觉血液从拨牙窝内不断涌出,并将全身血液逐渐流尽,呼吸越来越浅而缓,濒临死亡。当被告之拨牙创无出血后,病情很快好转,约20min后脉搏恢复到80次/min,呼吸20次/min,且精神逐步恢复正常。

讨论:晕厥是局麻及拨牙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常见的原因是病人紧张、恐惧、休息欠佳、空腹低血糖等,常发生在局麻操作过程中及注射后和拨牙后[1,2]。但因幻觉出血而出现晕厥十分少见。该病人先出现假性幻觉,然后因之出现晕厥,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搏减慢且细、弱,濒死感。假性幻觉(pseul ohallucination)指一种存在于主观空间,缺乏客观实体感的幻觉,类似形象生动的“梦”,具有知觉轮廓清晰,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特点,但缺乏知觉的实体性,可通过暗示方式产生[3]。该患者既往无类似症状,由拨牙引起尚属首次。因此,在临床过程中,除应注意过敏,中毒等症状外,尚应观察病人的心理感受及变化。出现幻觉后,可进行心理咨询及暗示治疗。

上颌骨鳞形细胞癌误诊为拔牙创感染1例


上颌骨鳞形细胞癌误诊为拔牙创感染1例

[关键词] 鳞形细胞癌;上颌骨;感染;误诊

我科收治1例上颌骨鳞形细胞癌被误诊为拔牙创感染的病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48岁。1个月前左上后牙持续疼痛半月到诊所就诊,给予拔除左上6,术后伤口疼痛,在外院以拔牙创感染给予抗炎治疗无好转,即到我院就诊。检查面部基本对称,左眶下区压痛,张口轻度受限,左上567缺失,拔牙创内黏膜糜烂、红肿、颊腭侧骨质吸收呈弹坑状,未见明显的死骨碎片,探之易出血,创缘四周及底均未能探及骨组织,左上8Ⅲ度松动,Cr显示左上567处骨质欠连续,上颌窦底壁密度变大,病变中心CT值为40,初步诊断为上颌骨肿瘤,收入院并给予切取组织活检。病理报告显示为左上颌骨高分化鳞癌,行上颌骨次全切除+腹部皮瓣移植术,术中取病变组织再次活检,结果同前,术后Ⅰ期愈合,出院予以放疗,门诊随访半年,无复发。

对于拔牙创经久不愈,给予抗炎治疗无好转,甚至加重的病例,应考虑有恶性肿瘤的可能。影像学检查对诊断上颌骨肿瘤有重要参考价值。在不能明确诊断的情况下,考虑取病变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引起暂时性复视1例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引起暂时性复视1例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将麻药注射到翼下颌间隙内称翼下颌注射法。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口内直接注射法。我科门诊遇到1例麻醉后引起复视的患者,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9岁。2002年8月22日圆3残根要求拔除。检查:叩诊(—),无松动。以2%普鲁卡因2.5ml注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后约0.5min,患者感觉眼部麻木,随即出现视力模糊、复视。一般情况检查:神志清,精神佳,体温37.2℃,呼吸20次/min,心率84次/min,BPl7.6/10.5 kPa(132/78mmHg)。查体合作,左侧眼球运动轻度减弱,右侧眼球运动灵活,双侧视物模糊,左右单侧视物清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予以半坐位、头位稍前倾,嘱其闭目静息,同时适当地给予语言上的必要解释和精神安慰,及时控制和消除患者过度的紧张、焦虑情绪。约2 min后,患者自觉视物模糊症状逐渐减轻,并要求继续行拔牙术,故采用楔人法挺拔,将左下3完整拔除,操作过程顺利。约10mln后患者自觉复视症状完全消失。眼科检查:两眼视力正常。经30 min观察,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后离院。

2 讨论

临床上下牙槽神经口内阻滞麻醉时可能会出现暂时性复视或失明,这是由于注射针头误人下牙槽动脉并且未回抽,推入的局部麻醉药逆行经脑膜中动脉、副脑膜中动脉、眼动脉等主要分支人眶,引起眼肌、视神经麻痹所致。一般情况下这种并发症会随局麻药作用的减弱逐渐消失。本例虽然在注射时回抽无血,但出现短暂的复视症状,可能是由于回抽不及时,头位后仰,进针偏上、过深等原因,导致麻药渗透、逆流人下牙槽动脉相对应的脑膜中动脉所致。

光固化复合树脂粘结剂引起过敏反应1例


光固化复合树脂粘结剂引起过敏反应1例

作者:谢克贤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

患者女,27岁,因右侧上颌后牙中龋就诊,偶有冷酸刺激敏感,无自发痛及咬合痛。否认过敏史及全身病史。检查: 右上第一磨牙牙合面中龋,探诊不敏感,叩诊无不适,牙齿无松动,活力正常,牙龈及相邻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中龋,行复合树脂充填术。患牙上橡皮障隔湿,制备洞形,350 g/L 磷酸酸蚀牙面20 s,涂布树脂粘结剂,固化,复合树脂(酸蚀剂、粘结剂、树脂均为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充填窝洞,固化,调牙合抛光。

术后第2 天,患者出现口周皮肤发红发痒; 此后1 周双侧面部大面积红疹,隆起于皮肤,皮温增高(图1);口腔内树脂充填体完好,牙龈及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经我 院皮肤科诊断为接触性皮炎。立即拆除右上后牙树脂充填体,使用自酸蚀粘结剂及Z250 树脂(3M)重新充填。患者拒绝服用抗过敏药物。

术后1 周面部及口周皮肤完全恢复正常,随访1年无不适。于皮肤科行橡皮布正面、反面、粘结剂及复合树脂等4种物质斑贴试验,证实为粘结剂过敏。以往报道中也曾见 因复合树脂充填后引发的过敏病例,但接触过敏源的牙龈及口内软组织均有红肿等过敏反应,较易判断。此病例口内无变化,皮损主要集中于面部,最初考虑为对橡 皮障的橡胶过敏,斑贴试验证实为粘结剂过敏。另外,患者未服用抗过敏药物,脱离过敏原后痊愈,提示临床医生在树脂充填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一旦发 生疑似过敏症状应立即消除可疑过敏原,更换树脂充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