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控制策略
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控制策略 牙医巴巴精选阅读 根管治疗术中的疼痛原因分析及疼痛控制 根管治疗术中【疼痛原因】分析及疼痛控制 我们现在从牙体保存学角度来讲,牙体在患龋或非龋性疾病所引起的牙髓及根尖周病变,我们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去除感染或控制感染,使根尖部病变得以恢复,所保存的牙体能够正常行使咀嚼功能。纵观二百多年根尖周病的治疗史,所经历的数个阶段,对根充及疗效标准的评价到今天仍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我认为教科书上讲的第一种愈合方式,患牙能够正常行使咀嚼功能为金标准。其他的牙周间隙增宽为瘢痕结缔组织,虽然这也是根尖周病的一种愈合方式,但此时患牙长时间咀嚼较硬食物有酸胀、微疼、不适的感觉,咀嚼一般食物则无不适,或者这种状况时轻时重,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此种情况仍属不成功病例。只有在通过根管预备、消毒、根充达到根尖周与髓腔隔绝,根内感染不能继续侵犯根尖周组织、牙骨质。 根尖周原有的炎症组织被吞噬细胞移去,肉芽组织再转化为结缔组织,分化出成牙骨质细胞和成骨细胞,在根尖孔处沉积牙骨质,最终封闭根尖孔。X-ray示根尖稀疏区消失,新生硬骨板影象清晰,牙周间隙恢复原宽度。此时患牙稳固无松动,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为理想愈合.为了达到理想愈合许多专家、学者探索了许多种治疗方法,诸如活髓切断、盖髓术、干髓术、牙髓摘除术、塑化术、根管治疗术,虽然各种疗法都有其明确的适应症。但是就慢性根尖周炎来说,恐怕根管治疗术才是唯一可靠的选择,本文不对其他疗法作讨论,只对根管治疗根尖孔的病损情况及处理方法与预后的关系做一浅浅探讨。关于根尖孔的解剖在此不予赘述,仅提一点与根充有关的,就是根尖孔最狭窄处不是位于开口处,而是位于距开口处0.5--1毫米处,此点尤为重要。 根尖孔在现代根管治疗术中要求保持越小越好,其目的就是备根后保持越小的根尖孔各种病理因素去除后,自身防御修复能沉积牙骨质,最终封闭根尖孔越快,恢复咀嚼功能越早。保持最狭窄处位置不变,根尖部牙骨质破坏少,祛除致病因子后,结缔组织分化出的成牙骨质细胞所形成的新牙骨质可以及早与原有牙骨质连接,封闭根尖孔。对于过去教科书上讲的形成牙本质桥,封闭根尖孔的说法不能赞同,因为在根备后,无论原来根尖部有无生活牙髓,根备后即没有造牙本质细胞存在,故不可能生成新的牙本质而封闭根尖孔。如果是牙髓坏死并根尖周组织吸收、破坏时,更无从谈起有牙本质生成,完全根尖孔的封闭。正常的修复过程应是:完全祛除致病因素——原有炎症组织机化、吸收——结缔组织分化出成牙骨质细胞(来源于生活的牙周膜)和成骨细胞(来源于牙槽骨)——根尖周病变愈合。主要是通过牙周组织的再生、修复而愈合。故我们在行根尖周病的治疗根备、消毒、根充等过程的唯一最终目的,严密封闭根管,杜绝根内及牙本质小管内的致病因子感染根外,给根尖周病变创造愈合的条件和环境。我们根备、消毒、根充的方法都有很多,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只要条件许可,操作便利都是可以的。 唯重要的是对于根尖部的正确处理,对于根尖孔没有破坏改变的情况,只要正确适填或只有少许糊剂超填均可正常愈合。我们曾经于十数年前充填过胶尖欠充、糊剂适填,根尖病变不大的病例,患牙保留至今而正常咀嚼。这说明在根尖病变不大的情况下,没有达到正确适填也可以有一期愈合。对于根尖孔在没有治疗时已破坏或者由于医生操作不当所造成的根尖孔破坏。有条件要进行根尖孔的修复,可在根管内窥镜或显微镜的辅助下,利用氢氧化钙、MTA等进行根尖孔的修复,保存更多的患牙。此外,我们建议无论根管消毒、根充剂、根尖孔修复所用各种药品材料,尽量减少其刺激性,如酚类,因其原生质毒性作用,对根尖周病变的愈合是极其不利的。 目的对比研究电测法、X线片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对根管治疗期间疼痛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电测、X线片两种方法测量牙体根管工作长度,比较牙体牙髓病根管治疗期间发生疼痛反应的情况。结果 采用电测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组病例在根管治疗期间发生疼痛反应的概率明显低于X线片法组。结论 电测法测量工作长度能明显降低根管治疗期间疼痛的发生,值得推广。 我们现在从牙体保存学角度来讲,牙体在患龋或非龋性疾病所引起的牙髓及根尖周病变,我们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去除感染或控制感染,使根尖部病变得以恢复,所保存的牙体能够正常行使咀嚼功能。纵观二百多年根尖周病的治疗史,所经历的数个阶段,对根充及疗效标准的评价到今天仍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我认为教科书上讲的第一种愈合方式,患牙能够正常行使咀嚼功能为金标准。其他的牙周间隙增宽为瘢痕结缔组织,虽然这也是根尖周病的一种愈合方式,但此时患牙长时间咀嚼较硬食物有酸胀、微疼、不适的感觉,咀嚼一般食物则无不适,或者这种状况时轻时重,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此种情况仍属不成功病例。只有在通过根管预备、消毒、根充达到根尖周与髓腔隔绝,根内感染不能继续侵犯根尖周组织、牙骨质。根尖周原有的炎症组织被吞噬细胞移去,肉芽组织再转化为结缔组织,分化出成牙骨质细胞和成骨细胞,在根尖孔处沉积牙骨质,最终封闭根尖孔。 X-ray示根尖稀疏区消失,新生硬骨板影象清晰,牙周间隙恢复原宽度。此时患牙稳固无松动,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为理想愈合.为了达到理想愈合许多专家、学者探索了许多种治疗方法,诸如活髓切断、盖髓术、干髓术、牙髓摘除术、塑化术、根管治疗术,虽然各种疗法都有其明确的适应症。但是就慢性根尖周炎来说,恐怕根管治疗术才是唯一可靠的选择,本文不对其他疗法作讨论,只对根管治疗根尖孔的病损情况及处理方法与预后的关系做一浅浅探讨。关于根尖孔的解剖在此不予赘述,仅提一点与根充有关的,就是根尖孔最狭窄处不是位于开口处,而是位于距开口处0.5--1毫米处,此点尤为重要。根尖孔在现代根管治疗术中要求保持越小越好,其目的就是备根后保持越小的根尖孔各种病理因素去除后,自身防御修复能沉积牙骨质,最终封闭根尖孔越快,恢复咀嚼功能越早。保持最狭窄处位置不变,根尖部牙骨质破坏少,祛除致病因子后,结缔组织分化出的成牙骨质细胞所形成的新牙骨质可以及早与原有牙骨质连接,封闭根尖孔。对于过去教科书上讲的形成牙本质桥,封闭根尖孔的说法不能赞同,因为在根备后,无论原来根尖部有无生活牙髓,根备后即没有造牙本质细胞存在,故不可能生成新的牙本质而封闭根尖孔。 如果是牙髓坏死并根尖周组织吸收、破坏时,更无从谈起有牙本质生成,完全根尖孔的封闭。正常的修复过程应是:完全祛除致病因素——原有炎症组织机化、吸收——结缔组织分化出成牙骨质细胞(来源于生活的牙周膜)和成骨细胞(来源于牙槽骨)——根尖周病变愈合。主要是通过牙周组织的再生、修复而愈合。故我们在行根尖周病的治疗根备、消毒、根充等过程的唯一最终目的,严密封闭根管,杜绝根内及牙本质小管内的致病因子感染根外,给根尖周病变创造愈合的条件和环境。我们根备、消毒、根充的方法都有很多,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只要条件许可,操作便利都是可以的。唯重要的是对于根尖部的正确处理,对于根尖孔没有破坏改变的情况,只要正确适填或只有少许糊剂超填均可正常愈合。我们曾经于十数年前充填过胶尖欠充、糊剂适填,根尖病变不大的病例,患牙保留至今而正常咀嚼。这说明在根尖病变不大的情况下,没有达到正确适填也可以有一期愈合。 对于根尖孔在没有治疗时已破坏或者由于医生操作不当所造成的根尖孔破坏。有条件要进行根尖孔的修复,可在根管内窥镜或显微镜的辅助下,利用氢氧化钙、MTA等进行根尖孔的修复,保存更多的患牙。此外,我们建议无论根管消毒、根充剂、根尖孔修复所用各种药品材料,尽量减少其刺激性,如酚类,因其原生质毒性作用,对根尖周病变的愈合是极其不利的。
根管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最常用的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机用镍钛器械为代表的根管预备器械因其成形能力好、工作效率高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尽管如此,在根管预备后数小时或数天内仍常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患牙疼痛、根尖区红肿、面颊部肿胀、发热等,严重者可发展为急症(flare-up),这些现象临床上称为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endodontic inter appointment pain,EIAP)。EIAP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加重患者的焦虑心理,使患者对治疗的配合性和依从性下降,影响根管治疗的预期效果。
1.EIAP的发生机制
EIAP的发生原因尚不明确,但目前普遍认为疼痛主要是由于在根管治疗过程中,将牙本质碎屑、感染的牙髓组织、坏死组织、微生物及其产物、冲洗液等推出根尖孔,对根尖周组织造成微生物、机械、化学刺激,导致大量炎性介质激活并释放,引起根尖周组织的急性炎症反应,表现出局部组织的疼痛和肿胀。微生物因素、机械因素和化学因素,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其中机械和化学损害一般为医源性的。
1.1微生物因素
大量研究认为,微生物感染是造成EIAP的主要因素,革兰阴性厌氧菌是感染根管内的优势菌,与根尖周病变的体征变化关系密切,且其常为多种微生物的混合感染。在根管预备过程当中,不恰当的操作会导致根管内大量的细菌和感染物质被推出至根尖周组织,破坏宿主与微生物环境间的动态平衡,干扰宿主的防御能力,最终导致急性炎症的发生。
1.2非微生物因素
EIAP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根管预备过程中的机械刺激是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未能准确测量工作长度或采用不恰当的操作方式等原因,使器械超出根尖孔,残留于根尖部的感染物质被推出根尖孔引起根尖周组织炎性反应。牙髓失活剂的使用不当,根管消毒方案和充填材料的选择等化学因素同样影响着由化学介质诱导的炎症反应,并且化学刺激物超出根尖孔越多,炎症反应越剧烈。
2.EIAP发生的相关因素
2.1年龄与性别因素
新近研究发现,性别、年龄与EIAP无显著相关性,但女性根管治疗后疼痛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对于女性患者,尤以40岁以上正处于更年期阶段者,因其体内激素水平发生较大变化,疼痛阈值下降,从而对疼痛更为敏感。有研究显示术后疼痛以18~33岁常见,而Azim等所做的分析显示大于50岁的患者EIAP发生率较高。
2.2患者体质因素
有实验证明,EIAP在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拥有过敏体质、人类巨细胞病毒和(或)EB病毒感染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宿主自身的防御能力降低,根尖周组织受刺激后更易引发免疫反应,产生疼痛和不适感。
2.3心理因素
患者心理状态对EIAP发生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些患者对口腔科就诊的恐惧焦虑等主观情绪状态使其疼痛阈值下降,对疼痛异常敏感,从而影响根管治疗的预期效果。
2.4患牙因素
(1)牙位:一些专家认为根管治疗期间上牙与下牙急症发作的情况无显著差异。但Arias等统计发现,因不同牙位的牙解剖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下颌磨牙比上颌磨牙EIAP的发生率高,且后牙比前牙发生率高。
(2)牙髓及根尖周组织情况:EIAP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与牙髓状况之间的联系是有争议的。一系列的研究表明,死髓牙和再治疗牙的EIAP发生率明显高于活髓牙,根管治疗前有疼痛、肿胀等症状且无窦道者的EIAP发生率高于治疗前无症状者,根尖区骨质破坏是EIAP的危险因素。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根据Arias等的研究推测,治疗前存在根尖区x线透射影的患牙,由于根尖部骨质破坏使炎性渗出物更易引流,从而减少组织压力,EIAP的发生率较低。
3.EIAP的预防和控制
到目前为止,尚无确切有效的方法能够完全预防EIAP的发生,根据其发生机制,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尽量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3.1严格控制工作长度
在根管治疗过程当中,由工作长度不准确导致的根管过度预备是造成EIAP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作长度是指从牙冠部的某一特定参考点至根管预备应到达的根尖止点之间的距离,临床上常以根尖狭窄区作为根管治疗的止点,其常与牙本质牙骨质界吻合,而根管预备和充填不应超出该区。电测法是临床中逐渐普及的工作长度测量方法,其通过根尖处不同组织的电阻值不同的原理确定工作长度,且因其具有准确率高、操作简便、不需x线照射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操作时可结合x线数字化成像,进一步提高准确率。
3.2根管预备
3.2.1根管预备器械的使用
近年来,为了满足医生及患者对于临床上根管治疗无痛、方便、安全的需求,不同材料、不同形态设计的根管预备器械不断涌现。大量研究显示,无论采用何种器械进行根管预备,都会将根管内物质推出根尖孔至根尖周组织而造成EIAP的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临床上如何选择出根管预备后术后反应轻、根尖愈合好的根管预备器械尤为重要。不锈钢根管预备器械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其具有较强的切割能力,但在预备弯曲根管时,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根管偏移,甚至造成侧穿,以至于不能达到原有的工作长度,易使根管预备产生的碎屑积聚于根尖段并被推出根尖孔,从而加重术后疼痛。
自从由镍钛合金材料制作而成的根管预备器械应用于临床,经多年的探索研究和不断改良,新型的机用镍钛器械拥有更好的物理机械性能。Pasqualini等选择机用镍钛器械与传统不锈钢器械进行根管预备,分析术后疼痛状况的差异,实验证明使用机用镍钛器械进行根管预备后EIAP的发生率更低,术后不适症状缓解所需时间更短,术后镇痛药使用量更少。镍钛合金的晶体结构有马氏体和奥氏体等,利用二者的特性对器械的抗疲劳|生进行改良,使根管预备器械的柔韧性增加,更加适应复杂的根管系统。不同的机用镍钛器械表面设计和制作工艺等皆会影响根管预备过程中推出根尖孔的碎屑的量,从而影响EIAP的发生。
近年机用镍钛器械在临床上逐渐被广大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机用镍钛器械多采用大锥度设计以利于快速高效地切削牙本质,目前较多的机用镍钛器械采用了大锥度结合变锥度的设计,器械全长或部分切割槽的宽度及深度不断变化,使切割下的碎屑嵌人器械凹槽内而被从冠方带出。器械的工作刃外形和横截面形态也是经精心考量设计的,其对器械的切割效率及碎屑冠方排出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由传统ProTaper机用镍钛器械改良的ProTaper Next机用镍钛器械,其横截面为矩形,结合蛇样运动方式,使其与根管壁之间仅有两点接触,所以根管壁与器械之间有足够空间使碎屑从冠方排出,减少EIAP的发生率。
3.2.2根管预备方式
机用镍钛器械常拥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即连续旋转运动和往复运动方式,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机用镍钛器械多采用连续旋转运动方式,与之对比的往复运动方式可以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并提高器械的抗弯曲疲劳的能力。采用往复运动方式的器械虽然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与抗超扭矩分离能力,但其在根管预备过程当中常结合上下提拉动作,类似于活塞运动,易将产生的碎屑推出根尖孔,术后反应更重。
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的根管预备方法主要为逐步后退法和逐步深入法。传统逐步后退法,由于冠方阻力的存在,根尖部的残屑难以被清除且易被推入根尖周组织。逐步深入法常配合大锥度镍钛器械,早期便将冠方敞开,不仅利于器械进入根管,且使根尖部的残屑不易堆积,减少EIAP发生的可能。
3.3根管消毒
在根管治疗过程中,根管的清洗和消毒对后续的感染控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_引。根管经器械预备后,根管内仍有大量的区域未经预备,根管冲洗可对此区域进行清理消毒,并且将残存于根管内的由根管预备产生的碎屑从冠方冲出,防止根尖堵塞。传统的手用注射器冲洗根管常无法达到满意的冲洗效果,目前临床上常用侧方开口的27号冲洗针头,以尽量进入根尖部分,并避免冲洗液对根尖孔造成过大的压力陋“,减少冲洗液溢出根尖孔的几率。有研究表明,双侧开口的根管冲洗针头较单侧开口者冲洗效果更佳。
近年来,新型的根管冲洗和消毒仪器不断研发更新,如使用超声、负压、激光等,被动超声冲洗在根管消毒和减少根尖孔碎屑溢出等方面较传统侧方开口冲洗器有较大优势,运用空穴效应、声流效应和热效应对根管进行消毒。有研究显示,应用负压冲洗设备时基本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根尖溢出碎屑,并且不受根管预备量的影响,所以较少导致EIAP的发生。激光联合根管冲洗液进行根管消毒为一种新型技术,激光对冲洗液有激活作用,通过冲洗液产生的水泡的膨胀和微爆炸加速冲洗液在根管中的流动和化学效应,在300例体内研究中,所有样本均无根尖孔碎屑溢出,并且可通过调节激光的参数来控制可能由激光引起的根尖碎屑溢出。
3.4根管诊间封药
关于根管治疗是否应该一次性完成目前仍存在争议。有报道称,多次法根管治疗根管预备后,配合氢氧化钙封药可起到根管消毒的作用,减少根管内的微生物残留。但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多次法对根管内微生物的清除无明显优势,反而增加了由于暂封物脱落而造成外源性微生物进入根管的可能性。而一次法不仅避免了根管系统再次被微生物侵犯,并且更加省时省力,减少患者复诊次数。对于根管内封药对EIAP发生率的影响亦存在争议,但约诊间根管内封药仍然是临床上常用的控制感染措施。研究表明,甲醛甲酚具有潜在致癌性,使用不当会影响根尖周组织的愈合。
目前临床上多使用氢氧化钙制剂,氢氧化钙为碱性,可对炎症产生的酸性物质进行中和,渗入牙本质小管内发挥其优良的杀菌作用,灭活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减少渗出液并诱导硬组织矿化,从而发挥杀菌、抗炎、防腐等作用。并且氢氧化钙对生物组织的细胞毒性较小,对根尖周组织无刺激性,无致敏作用。有大量研究表明约诊间根管内封药氢氧化钙可有效减少EIAP的发生,但封药的操作方法、封药量、是否超出根尖孔等也会影响EIAP的发生发展。
4.结语
临床上,多种因素的混合作用造成了EIAP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在根管预备过程中残留的感染性碎屑或根管消毒冲洗液等被推出根尖孔而对根尖周组织造成微生物、机械、化学刺激所引发。同时,患者自身体质、心理状态及患牙的解剖位置、病程等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伴随着工作长度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新型机用镍钛器械的不断涌现及根管消毒药物及器械的不断发展,医生结合“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医学模式,使医患双方有望逐渐摆脱EIAP的困扰。 根管治疗术中的疼痛原因分析及疼痛控制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是口腔门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根管治疗是此类疾病常用的治疗方式。然而在根管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完成后,患者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原因的疼痛,给患者带来困扰。因此,明确根管治疗术中疼痛发生的原因、机制以及相关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和治疗手段,缓解患者的痛苦。
1.牙髓神经纤维的生理特点及疼痛发生的原因
牙髓位于牙本质构成的髓腔内,通过根尖孔与根尖周组织连接。牙髓还有以下特点:被无让性的牙本质包围;基质富含纤维且具有黏性;无有效的血液侧支循环。这些特点使牙髓的损伤一般都难以恢复,且易产生疼痛。牙髓的神经来源于三叉神经的上颌支及下颌支,包含Aδ和C两种神经纤维。Aδ纤维分布于牙髓牙本质交界区,其刺激阈值低,一般为尖锐疼痛,与牙本质过敏相关;C纤维是无髓鞘神经纤维,位于整个牙髓,其刺激阈值较高,刺激后产生烧灼样剧痛,与牙髓疾病的疼痛相关。
C纤维对缺氧环境抵抗力较强,牙髓组织坏死时C纤维还有活性,故在预备死髓牙根管时患牙还会出现疼痛,且牙髓内神经末梢无压力和本体感受器,牙髓疼痛往往无法定位。临床上,根管治疗中出现的疼痛主要与C纤维有关,疼痛的原因主要有:1)炎症时髓腔内组织压力升高,C纤维对压力敏感而产生疼痛;2)根尖周组织激活并释放多种化学物质如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疼痛感受器对环境变化的刺激更加敏感。
2.根管治疗术所致疼痛的相关因素
2.1年龄与性别
虽然普遍认为根管治疗术引起的疼痛与性别无关,但女性疼痛的发生率往往高于男性。Christopher等指出根管治疗后疼痛号l生别有一定的关系,皮质醇激素可使人更容易抵御痛觉,而男性皮质醇激素分泌的量较女性多,故根管治疗后女性出现疼痛的比例较高,同时,女性在生理期或口服避孕药时激素分泌水平波动,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可能发生改变,疼痛发生率增加。Naoum等指出根管治疗后疼痛常发生于年轻人群(18~33岁),老年人由于其根管直径窄,推出根尖孔的碎屑减少,并且颌骨的血运相对较少,因此老年人发生治疗后疼痛的情况较少。
2.2牙髓和根尖周组织的状况
X线上可见的根尖区骨质吸收也是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一个危险因素。Iqbal等指出根尖区骨质吸收的患者出现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数量是根尖区无异常患者的9.64倍。Ng等也指出患牙根尖区骨质破坏范围直径5 mm或者更大,其出现疼痛的概率明显增加。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根尖区无骨质破坏的患牙治疗后疼痛概率更大,考虑其原因为根尖区无骨质破坏,因此无足够的空间对根尖区炎症的压力进行缓冲。
2.3患牙症状
目前普遍认为根管治疗前已有明显疼痛及不适的患牙,治疗后更易疼痛。Glennon等发现大多在根管治疗前已有患牙疼痛症状的患者在治疗后也会出现疼痛。Waltont认为疼痛使患者更加紧张,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故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的概率增加。也有学者认为无症状根尖周炎患者治疗后可出现疼痛,Seltzer等提出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的患牙存在“局部适应综合征”,即慢性炎症持续存在而患牙无明显肿痛,根管治疗时根尖周组织接触到理化刺激,产生强烈的反应,根尖区压力明显上升,出现疼痛与肿胀。
2.4牙位
磨牙尤其是下颌磨牙根管治疗术后疼痛较多。Watkins等发现相比上颌磨牙,下颌磨牙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更高,后牙比前牙的发生率更高。Ng等指出磨牙出现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概率是前磨牙、前牙的1.7倍,其原因是后牙的根管数量较多,解剖形态复杂,推出根尖孔的碎屑组织量更多。
2.5患牙的治疗次数
关于患牙的治疗次数与根管治疗后疼痛的关系尚有争议。Kalhoro等通过研究指出一次性根管治疗较多次治疗完成的根管治疗急症的发生率低。ElMubarak等研究表明,根管治疗一次法和多次法的术后疼痛发生率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多次治疗会带来更多的术后疼痛,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开放引流易造成根管的再次感染。而Sathom等指出一次性根管治疗患者出现治疗后疼痛的比例较高,一次性根管治疗后患者出现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概率是多次根管治疗患者的4.9倍。
3.根管治疗术所致疼痛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3.1失活牙髓封失活剂时出现疼痛
牙髓失活是牙髓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失活剂品种有含砷制剂、多聚甲醛制剂、中药制剂等,其中含砷制剂的失活剂效果最好,但毒副作用也更大,超过既定剂量或失活剂封人根管内时间过长时会引起根尖周组织损伤,造成疼痛,有些甚至发生剧烈疼痛。对于炎症急性期患者,封失活剂后会导致髓腔内压力过大而引发疼痛。放置失活剂时,首先应明确患牙是否处于急性炎症期,避免急性期封药引起患牙髓腔及根尖区压力过大造成的疼痛;操作前首先检查开髓口,查看牙髓是否暴露,将失活剂尽量放置靠近牙髓处以便跟牙髓充分接触;失活剂的剂量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药物过量造成根尖周组织的损伤;封药时既要预备良好的洞型,保证密封性,又要在暂封时不将失活剂挤到其他部位,否则一方面会影响药物失活效果,另一方面会损伤牙龈、牙周膜甚至牙槽骨。
3.2去髓时出现疼痛
失活剂封药时间不够、封药位置不准确等会导致药物有效性无法充分发挥,去髓时患牙出现疼痛;对于不熟练的操作者,不明确根管系统解剖特点,去髓时器械超出根尖孔,更有甚者造成患牙髓腔侧穿,引起患牙疼痛。在进行根管治疗时,术者应牢记根管解剖形态及特点,熟练操作步骤,确定根管工作长度后在不超过工作长度的范围内进行去髓操作;对于疑似髓腔侧穿者,首先应拍摄CBCT明确有无侧穿及侧穿的部位,必要时显微镜下修补侧穿处后进行后续治疗。对于失活效果不佳者,可以采用髓腔内注射后再去髓,麻醉时将注射器针头插入根管内麻醉效果更好。
3.3根管预备时出现疼痛
患牙处于根尖周炎急性期,治疗时向根方施加轻微的压力即可导致患牙根尖区压力过大,患牙疼痛明显,应待急症缓解,根尖区压力释放后再进行预备。患牙并发牙周炎时患牙的疼痛可能由于牙周病如根分叉病变、牙齿松动引起,对于牙周炎患者,尤其是牙齿松动者,要在松牙固定、完善牙周治疗后再行根管治疗。工作长度确定失误,根管预备时器械超出根尖孔对根尖周组织造成机械刺激引起疼痛;同时,对于牙髓及根尖周疾病的患牙,致病微生物可到达根管的根尖段、根尖孔,工作长度的确定失误使得在根管预备过程中,致病微生物、牙本质碎屑、坏死牙髓组织、根管冲洗液等被推出根尖孔,加重根尖的炎症。
在根管预备时术者应集中精力,牢记操作步骤及要点,明确根管工作长度,避免预备时器械超出根尖孔,加重根尖区的破坏。根管预备的器械及预备方式繁多,操作时可优先采用机械预备器械进行操作,减少推出根尖孔碎屑组织的量从而降低疼痛的发生率。Pasqualini等实验结果示:使用手动根管预备器械并采用逐步后退法进行预备,每颗牙齿推出根尖孔的碎屑组织约2.58 mg,而机用旋转预备系统结合冠向下法进行预备,推出根尖孔的碎屑组织量约为0.5 mg;AlvesVde证实采用机用镍钛根管预备系统并采用冠向下法进行根管预备可使推出根尖孔外的碎屑组织量降低到最少,而往复式根管预备系统操作时推出根尖孔的碎屑组织较旋转式根管预备系统多。根管冲洗时方法不当也会引起疼痛,如冲洗时将针头在根管内卡紧并加压注入会将根管内残留物质和冲洗液冲出根尖孔引发疼痛,3%过氧化氢是最常见的冲洗剂,将其冲出根尖孔可能造成皮下气肿使疼痛加重;根管冲洗时针头必须宽松地放在根管内,切勿将针头卡紧,避免加过大压力冲洗。
3.4根管消毒时出现疼痛
现代根管治疗术并不强调根管内封药,建议在有效地控制根管内感染的前提下一次完成根管治疗。对于一些机械预备和化学冲洗难以达到彻底清创时,可考虑在根管内封人有效的抑菌药物,从而减少根管内和牙本质小管的细菌数量。根管消毒时出现疼痛的原因包括:临床医师对药物特点不熟悉,封药过多;药物过敏,一些根管治疗使用的药物如甲醛甲酚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免疫反应;侧支根管和遗漏根管中的残余牙髓炎等。对于需要进行根管封药的患牙,应选择合适的根管消毒药物,目前更提倡使用抑菌力强并可促进牙体硬组织修复的糊剂如氢氧化钙糊剂、以抗生素加皮质类固醇为主要成分的糊剂等。唐欣燕发现根管内封地塞米松一氢氧化钙糊剂可减少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根管封药时还应明确药物使用剂量;必要时在封药前进行安抚。根管内封药后还会出现反复疼痛的情况,可能由于特殊牙位的牙齿,根管系统出现变异;残髓炎也可能导致反复疼痛。
对此,术者应熟悉特殊牙位牙齿的结构,尽可能去除主根管的感染,同时利用超声、激光等先进技术控制感染,加强侧支根管的消毒,促进根尖周组织的血液循环。根管系统中的细菌种类繁琐,目前对细菌的认识有限,如一些荚膜、膜泡、生物膜等引起特殊感染很难清除,亦可导致根管内封药后反复疼痛。对于特殊细菌引起的感染,可作细菌培养或药敏实验后行特异性药物治疗。
3.5根管充填后出现疼痛
根管充填时材料的填入可导致患牙的胀痛;糊剂和牙胶超充会刺激根尖周组织引起不适;某些患牙还可出现冷热刺激痛,其原因可能为残髓炎所致;咬合过高时对根尖周组织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根尖区疼痛。根管充填后,会有一段时间的反应期,一般3~5 d可缓解;而根充糊剂超出根尖孔引起的疼痛可能持续半个月到一个月,在此期间应注意观察,若无明显根尖周刺激症状,可暂不处理;对于牙胶超充引起的疼痛,应立即去除牙胶,重新充填;对于残髓炎引起的疼痛亦可进行观察,超过1个月后疼痛无明显缓解,应重新治疗,再治疗时应加强侧支根管的感染控制;对于咬合过高者,及时调整咬合,避免根尖周组织再次受到不良咬合的刺激,即可缓解疼痛。
3.6根管充填半年以上的疼痛
根管遗漏、根管欠充、根管残存感染等可能导致根管充填半年以上的患牙出现疼痛。对于此类根管治疗缺陷导致的感染未得到良好控制,应进行根管再治疗,彻底控制根管系统内的感染。患牙治疗后强度降低,根折的概率增大,咬硬物引起根折或根裂也可导致此类疼痛。Shemesh等研究发现,在离体牙上进行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会导致根管内牙本质不同程度的断裂、裂纹和不完全裂缝,增加了根管治疗后根折的可能。此时应行放射检查,必要时行锥形束CT检查明确患牙情况,对于磨牙某个根的折裂,可视情况行截根术,若根折明显,患牙无法保留,则须将患牙拔除。患牙存在牙周疾病特别是根分叉病变,未得到有效治疗或控制,也可导致疼痛,在排除根管系统问题后应行牙周专科治疗。
3.7因根管治疗引起神经、心理问题自觉疼痛
有患者行根管治疗后,自述患牙疼痛明显,而根管治疗的患牙症状检查与患者自述不相符,多见于中年女性、更年期人群、身体虚弱、心理疾病患者等,这些患者根管治疗过程可能不顺利,因此对术者不信任。对于此类患者,应首先检查患牙根管治疗本身有无纰漏,排除根管治疗的问题后,耐心地对患者解释,对于可能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应建议患者行心理检查、诊疗。王琳等发现更年期妇女根管治疗后19.05%出现不明原因性疼痛,予以心理诱导后大部分患牙的疼痛症状缓解,患者情绪稳定。
4.结语
随着材料、器械以及操作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牙髓失活剂及根管消毒制剂的改良、机用根管预备器械、牙科显微器械、热牙胶根管充填技术的应用及普及,根管治疗的效果大大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也有所减轻。然而根管治疗过程中疼痛病因复杂,在牙体牙髓疾病治疗时难以完全避免。术者须掌握失活剂的放置、根管工作长度的确定、标准的根管预备及冲洗、根管消毒尤其是侧支根管的消毒、恰当的根管充填的规范化操作,高度重视根管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提高根管治疗效果,从而降低根管治疗过程中疼痛的发病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根管治疗术中【疼痛原因】分析及疼痛控制
根管治疗是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完成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原因的疼痛。本文对根管治疗术中疼痛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医生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和治疗手段缓解患者痛苦提供参考。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是口腔门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根管治疗是此类疾病常用的治疗方式。然而在根管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完成后,患者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原因的疼痛,给患者带来困扰。因此,明确根管治疗术中疼痛发生的原因、机制以及相关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和治疗手段,缓解患者的痛苦。
1 、牙髓神经纤维的生理特点及疼痛发生的原因
牙髓位于牙本质构成的髓腔内,通过根尖孔与根尖周组织连接。牙髓还有以下特点:被无让性的牙本质包围;基质富含纤维且具有黏性;无有效的血液侧支循环。这些特点使牙髓的损伤一般都难以恢复,且易产生疼痛[1]。
牙髓的神经来源于三叉神经的上颌支及下颌支,包含Aδ和C两种神经纤维。Aδ纤维分布于牙髓牙本质交界区,其刺激阈值低,一般为尖锐疼痛,与牙本质过敏相关;C纤维是无髓鞘神经纤维,位于整个牙髓,其刺激阈值较高,刺激后产生烧灼样剧痛,与牙髓疾病的疼痛相关。C纤维对缺氧环境抵抗力较强,牙髓组织坏死时C纤维还有活性,故在预备死髓牙根管时患牙还会出现疼痛,且牙髓内神经末梢无压力和本体感受器,牙髓疼痛往往无法定位。
临床上,根管治疗中出现的疼痛主要与C纤维有关,疼痛的原因主要有:1)炎症时髓腔内组织压力升高,C纤维对压力敏感而产生疼痛;2)根尖周组织激活并释放多种化学物质如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疼痛感受器对环境变化的刺激更加敏感。
2、根管治疗术所致疼痛的相关因素
1 年龄与性别
虽然普遍认为根管治疗术引起的疼痛与性别无关,但女性疼痛的发生率往往高于男性。Christopher等[2]指出根管治疗后疼痛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皮质醇激素可使人更容易抵御痛觉,而男性皮质醇激素分泌的量较女性多,故根管治疗后女性出现疼痛的比例较高,同时,女性在生理期或口服避孕药时激素分泌水平波动,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可能发生改变,疼痛发生率增加。
Naoum等[3]指出根管治疗后疼痛常发生于年轻人群(18~33岁),老年人由于其根管直径窄,推出根尖孔的碎屑减少,并且颌骨的血运相对较少,因此老年人发生治疗后疼痛的情况较少。
2 牙髓和根尖周组织的状况
X线上可见的根尖区骨质吸收也是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一个危险因素。Iqbal等[4]指出根尖区骨质吸收的患者出现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数量是根尖区无异常患者的9.64倍。Ng等[5]也指出患牙根尖区骨质破坏范围直径5 mm或者更大,其出现疼痛的概率明显增加。也有学者[6]持相反意见,认为根尖区无骨质破坏的患牙治疗后疼痛概率更大,考虑其原因为根尖区无骨质破坏,因此无足够的空间对根尖区炎症的压力进行缓冲。
3 患牙症状
目前普遍认为根管治疗前已有明显疼痛及不适的患牙,治疗后更易疼痛。Glennon等[7]发现大多在根管治疗前已有患牙疼痛症状的患者在治疗后也会出现疼痛。Walton[8]认为疼痛使患者更加紧张,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故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的概率增加。也有学者认为无症状根尖周炎患者治疗后可出现疼痛,Seltzer等[9]提出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的患牙存在“局部适应综合征”,即慢性炎症持续存在而患牙无明显肿痛,根管治疗时根尖周组织接触到理化刺激,产生强烈的反应,根尖区压力明显上升,出现疼痛与肿胀。
4 牙位
磨牙尤其是下颌磨牙根管治疗术后疼痛较多。Watkins等[10]发现相比上颌磨牙,下颌磨牙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更高,后牙比前牙的发生率更高。Ng等[5]指出磨牙出现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概率是前磨牙、前牙的1.7倍,其原因是后牙的根管数量较多,解剖形态复杂,推出根尖孔的碎屑组织量更多。
5 患牙的治疗次数
关于患牙的治疗次数与根管治疗后疼痛的关系尚有争议。Kalhoro等[11]通过研究指出一次性根管治疗较多次治疗完成的根管治疗急症的发生率低。El Mubarak等[12]研究表明,根管治疗一次法和多次法的术后疼痛发生率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多次治疗会带来更多的术后疼痛,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开放引流易造成根管的再次感染。而Sathorn等[13]指出一次性根管治疗患者出现治疗后疼痛的比例较高,一次性根管治疗后患者出现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概率是多次根管治疗患者的4.9倍。
3、根管治疗术所致疼痛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1 失活牙髓封失活剂时出现疼痛
牙髓失活是牙髓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失活剂品种有含砷制剂、多聚甲醛制剂、中药制剂等,其中含砷制剂的失活剂效果最好,但毒副作用也更大,超过既定剂量或失活剂封入根管内时间过长时会引起根尖周组织损伤,造成疼痛,有些甚至发生剧烈疼痛。对于炎症急性期患者,封失活剂后会导致髓腔内压力过大而引发疼痛。
放置失活剂时,首先应明确患牙是否处于急性炎症期,避免急性期封药引起患牙髓腔及根尖区压力过大造成的疼痛;操作前首先检查开髓口,查看牙髓是否暴露,将失活剂尽量放置靠近牙髓处以便跟牙髓充分接触;失活剂的剂量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药物过量造成根尖周组织的损伤;封药时既要预备良好的洞型,保证密封性,又要在暂封时不将失活剂挤到其他部位,否则一方面会影响药物失活效果,另一方面会损伤牙龈、牙周膜甚至牙槽骨。
2 去髓时出现疼痛
失活剂封药时间不够、封药位置不准确等会导致药物有效性无法充分发挥,去髓时患牙出现疼痛;对于不熟练的操作者,不明确根管系统解剖特点,去髓时器械超出根尖孔,更有甚者造成患牙髓腔侧穿,引起患牙疼痛。
在进行根管治疗时,术者应牢记根管解剖形态及特点,熟练操作步骤,确定根管工作长度后在不超过工作长度的范围内进行去髓操作;对于疑似髓腔侧穿者,首先应拍摄CBCT明确有无侧穿及侧穿的部位,必要时显微镜下修补侧穿处后进行后续治疗。对于失活效果不佳者,可以采用髓腔内注射后再去髓,麻醉时将注射器针头插入根管内麻醉效果更好。
3 根管预备时出现疼痛
患牙处于根尖周炎急性期,治疗时向根方施加轻微的压力即可导致患牙根尖区压力过大,患牙疼痛明显,应待急症缓解,根尖区压力释放后再进行预备。患牙并发牙周炎时患牙的疼痛可能由于牙周病如根分叉病变、牙齿松动引起,对于牙周炎患者,尤其是牙齿松动者,要在松牙固定、完善牙周治疗后再行根管治疗。
工作长度确定失误,根管预备时器械超出根尖孔对根尖周组织造成机械刺激引起疼痛;同时,对于牙髓及根尖周疾病的患牙,致病微生物可到达根管的根尖段、根尖孔,工作长度的确定失误使得在根管预备过程中,致病微生物、牙本质碎屑、坏死牙髓组织、根管冲洗液等被推出根尖孔,加重根尖的炎症[14]。在根管预备时术者应集中精力,牢记操作步骤及要点,明确根管工作长度,避免预备时器械超出根尖孔,加重根尖区的破坏。
根管预备的器械及预备方式繁多,操作时可优先采用机械预备器械进行操作,减少推出根尖孔碎屑组织的量从而降低疼痛的发生率。Pasqualini等[15]实验结果示:使用手动根管预备器械并采用逐步后退法进行预备,每颗牙齿推出根尖孔的碎屑组织约2.58 mg,而机用旋转预备系统结合冠向下法进行预备,推出根尖孔的碎屑组织量约为0.5 mg;Alves Vde[16]证实采用机用镍钛根管预备系统并采用冠向下法进行根管预备可使推出根尖孔外的碎屑组织量降低到最少,而往复式根管预备系统操作时推出根尖孔的碎屑组织较旋转式根管预备系统多。
根管冲洗时方法不当也会引起疼痛,如冲洗时将针头在根管内卡紧并加压注入会将根管内残留物质和冲洗液冲出根尖孔引发疼痛,3%过氧化氢是最常见的冲洗剂,将其冲出根尖孔可能造成皮下气肿使疼痛加重;根管冲洗时针头必须宽松地放在根管内,切勿将针头卡紧,避免加过大压力冲洗。
4 根管消毒时出现疼痛
现代根管治疗术并不强调根管内封药,建议在有效地控制根管内感染的前提下一次完成根管治疗。对于一些机械预备和化学冲洗难以达到彻底清创时,可考虑在根管内封入有效的抑菌药物,从而减少根管内和牙本质小管的细菌数量。根管消毒时出现疼痛的原因包括:临床医师对药物特点不熟悉,封药过多;药物过敏,一些根管治疗使用的药物如甲醛甲酚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免疫反应;侧支根管和遗漏根管中的残余牙髓炎等。
对于需要进行根管封药的患牙,应选择合适的根管消毒药物,目前更提倡使用抑菌力强并可促进牙体硬组织修复的糊剂如氢氧化钙糊剂、以抗生素加皮质类固醇为主要成分的糊剂等。唐欣燕[17]发现根管内封地塞米松-氢氧化钙糊剂可减少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根管封药时还应明确药物使用剂量;必要时在封药前进行安抚。
根管内封药后还会出现反复疼痛的情况,可能由于特殊牙位的牙齿,根管系统出现变异;残髓炎也可能导致反复疼痛。对此,术者应熟悉特殊牙位牙齿的结构,尽可能去除主根管的感染,同时利用超声、激光等先进技术控制感染,加强侧支根管的消毒,促进根尖周组织的血液循环。根管系统中的细菌种类繁琐,目前对细菌的认识有限,如一些荚膜、膜泡、生物膜等引起特殊感染很难清除,亦可导致根管内封药后反复疼痛。对于特殊细菌引起的感染,可作细菌培养或药敏实验后行特异性药物治疗。
5 根管充填后出现疼痛
根管充填时材料的填入可导致患牙的胀痛;糊剂和牙胶超充会刺激根尖周组织引起不适;某些患牙还可出现冷热刺激痛,其原因可能为残髓炎所致;咬合过高时对根尖周组织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根尖区疼痛。
根管充填后,会有一段时间的反应期,一般3~5 d可缓解;而根充糊剂超出根尖孔引起的疼痛可能持续半个月到一个月,在此期间应注意观察,若无明显根尖周刺激症状,可暂不处理;对于牙胶超充引起的疼痛,应立即去除牙胶,重新充填;对于残髓炎引起的疼痛亦可进行观察,超过1个月后疼痛无明显缓解,应重新治疗,再治疗时应加强侧支根管的感染控制;对于咬合过高者,及时调整咬合,避免根尖周组织再次受到不良咬合的刺激,即可缓解疼痛。
6 根管充填半年以上的疼痛
根管遗漏、根管欠充、根管残存感染等可能导致根管充填半年以上的患牙出现疼痛。对于此类根管治疗缺陷导致的感染未得到良好控制,应进行根管再治疗,彻底控制根管系统内的感染。
患牙治疗后强度降低,根折的概率增大,咬硬物引起根折或根裂也可导致此类疼痛。Shemesh等[18]研究发现,在离体牙上进行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会导致根管内牙本质不同程度的断裂、裂纹和不完全裂缝,增加了根管治疗后根折的可能。此时应行放射检查,必要时行锥形束CT检查明确患牙情况,对于磨牙某个根的折裂,可视情况行截根术,若根折明显,患牙无法保留,则须将患牙拔除。患牙存在牙周疾病特别是根分叉病变,未得到有效治疗或控制,也可导致疼痛,在排除根管系统问题后应行牙周专科治疗。
7 因根管治疗引起神经、心理问题自觉疼痛
有患者行根管治疗后,自述患牙疼痛明显,而根管治疗的患牙症状检查与患者自述不相符,多见于中年女性、更年期人群、身体虚弱、心理疾病患者等,这些患者根管治疗过程可能不顺利,因此对术者不信任。对于此类患者,应首先检查患牙根管治疗本身有无纰漏,排除根管治疗的问题后,耐心地对患者解释,对于可能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应建议患者行心理检查、诊疗。王琳等[19]发现更年期妇女根管治疗后19.05%出现不明原因性疼痛,予以心理诱导后大部分患牙的疼痛症状缓解,患者情绪稳定。
[ 结语 ]
随着材料、器械以及操作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牙髓失活剂及根管消毒制剂的改良、机用根管预备器械、牙科显微器械、热牙胶根管充填技术的应用及普及,根管治疗的效果大大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也有所减轻。然而根管治疗过程中疼痛病因复杂,在牙体牙髓疾病治疗时难以完全避免。术者须掌握失活剂的放置、根管工作长度的确定、标准的根管预备及冲洗、根管消毒尤其是侧支根管的消毒、恰当的根管充填的规范化操作,高度重视根管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提高根管治疗效果,从而降低根管治疗过程中疼痛的发病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根管治疗中根尖孔的控制
根管治疗中感染控制的难点
1成人牙髓病,根尖周病
A不能自行恢复正常
B保存活髓的适应症范围极窄
2绝大多数患牙需要外界干预:控制感染
A尽可能清除侵入机体的感染源/无害化
B严密封闭根管系统,杜绝再感染途径
治疗目的:保存牙齿
国内,外牙髓病专家共识:
“有效清除和控制感染”-牙髓病治疗成功的关键
目前国际上首选方法是根管治疗
二,根管治疗核心--感染控制:
A源机械和化学的方法预备根管
B杜绝再感染严密地充填根管堵塞空腔无害化
为血运丰富的根尖清创周组织行使修复再生功能提供有利条件
三,成功和失败的标准
A功:原有临床症状消失
X线片根尖周表现完全正常
B失败:有临床症状
X线片根尖周出现透射区或原透射区不变或扩大
四,影响环节:
1范围和程度辨识牙髓感染范围和程度并区别对待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基础
2根管系统解剖根管系统解剖的复杂性造成根管清创和封闭的困难
3治疗技术追求根管清创的质量和封闭的有效性是根管治疗成功的保证探讨两种根测法确定根管长度对根管治疗期间疼痛发生的影响
【关键词】 电测法;X线片法;根管治疗;疼痛
牙髓病、根尖周炎是口腔科最常见的多发病,根管治疗是首选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但多年来一直困扰术者的就是根管治疗期间急性疼痛的发生,这个并发症的发生应该是多种原因造成。本文通过笔者两年多的临床经历,在此探讨一下电测法、X线片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对根管治疗期间出现疼痛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8月开始随机抽取在本科门诊就诊的150例拟行根管治疗的患牙,其中牙髓炎80例,根尖周炎70例;其中切牙10例,尖牙16例,第一双尖牙30例,第二双尖牙26例,磨牙68例;年龄22~75岁,平均40岁左右。将上述病例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奇数组为电测组(A组),偶数组为X线片组(B组)。所有患牙术前均摄X线片,显示根尖孔发育完全,无根折、髓底穿通、明显侧支根管等发生。
1.2 方法
1.2.1 A组
患牙常规(活髓牙在局麻下)去腐、揭顶、拔髓(深度适中)、冲洗、吹干牙冠部表面形成绝缘状态,在根管内放入少量生理盐水。将根管电测仪(森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ROOTZX)参考电极小钩挂于患者口角与黏膜接触部,将测量电极夹持8号扩大针(阳极锉)金属部分的根部,使其缓慢进入根管(此时应注意不要强行进入根管、动作应轻柔),观察屏幕指针到达APEX位置时立即停止进入,用橡皮片记录其位置,测出根管工作长度。
1.2.2 B组
用8号或10号扩大针插入根管,以术者的手感和患者的痛感来判断进针的深度,当扩大针进入有阻挡感,再用力有落空感或患者有痛感时后退1mm,在扩大针上做标记,再摄X线片,以确定根管工作长度。两组患牙都采取Protaper手用镍钛锉行冠根向技术进行根管预备,根管内FC棉捻封药,记录封药1周内出现疼痛的情况,通过复查及电话回访。
1.3 疼痛程度的评判标准
重度:封药后患牙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伴有患牙松动,局部肿胀等表现,患者一般立即复诊处理;中度:疼痛可以忍受,咬合可加重疼痛,一般自行口服抗生素后可好转;轻度:患牙封药后数小时内出现轻微疼痛,后自行好转;无痛:封药1周内无任何疼痛等不适。
2 结果
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出现的情况比较
3 讨论
在治疗中不能单纯为了治疗一颗牙而去治疗,应将牙齿与人结合起来,要顾虑患者看病的感受,尽量将治疗的痛苦降到最低,这样才能得到患者的认可。根管治疗目前是治疗牙体牙髓疾病的首选方法,但治疗期间出现的急性疼痛也是无法忽视的问题,有时往往会成为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出现了疼痛,很多患者就会怀疑治疗,从而产生不信任感,直接导致下一步治疗的中断。根管治疗期间疼痛的发生一般考虑以下原因[1]:(1)根管长度测量不准,导致根管预备不在工作范围内进行,无法将根管内感染物清除;(2)扩大针进入根管时将根管内的感染物质推出根尖孔;(3)根管内封药刺激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因此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将这种并发症尽量降低,使治疗能够顺利完成。通过上述两种方法的比较,笔者认为电测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在根管治疗期间可降低疼痛的发生。研究表明根管长度测量仪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的准确率可达94%[2],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根管充填时能够准确把握工作长度,其真正的意义更在于根管预备的开始就对根管治疗有了把握。这种根管治疗叫做可控制根管治疗。根管预备严格按照工作长度进行,这样根管内的感染物质就不会被推出根尖孔,研究表明这是避免根管预备后疼痛发生最重要的因素。X线测量根管长度一般要结合术者的手感,扩大针进入时较盲目,往往会超出根管,而将根管内的感染物推出,疼痛的发生在此就埋下了隐患;同时,据相关研究报告约有53.59%的牙根其根尖孔不在根尖末端而在根尖旁侧[3],但X线片只能从一个平面显示,这样往往会导致测量长度的较大误差。而电测法在测量时一般根管锉到达根管狭窄部时它就可以精确的显示,避免了根管锉超出根尖孔而将感染物推出,同时获得更为精确的工作长度,这对治疗期间降低疼痛发生起了重要作用,故临床应该大力推广。使用根管测量仪两年多以来,体会到在临床使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临床上牙冠缺损至龈下的牙齿在行根管治疗时,如有牙龈息肉则仪器的使用将受到限制,必须将牙龈息肉切除,以保证阳极锉不与牙龈接触;(2)测量过程中应保证根管锉不与金属修复体接触,否则影响数值的准确性;(3)扩大针的手柄不能为金属,否则将影响测量的准确性;(4)由于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导致根尖区吸收破坏或根尖孔尚未发育完成呈喇叭口状的年轻恒牙,用根测仪探测的工作长度将小于根管的实际长度。这是由于根尖孔过大时,根尖狭窄区的消失,测量中所使用的初锉在根尖孔位置不能接触到根管壁,使得根管测量仪不能准确地测量到根尖孔阻抗的改变而造成误差[4];(5)根管内若血性渗出较多也会影响其测量的准确性; (6)根尖周病变形成的间隙会影响锉尖与牙周膜的接触,造成测量的数值变大; (7)电量不足对测量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8)根测仪禁用于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根管治疗中根尖孔的控制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