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觉的神经纤维传导
痛觉是一种不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是一种复杂的感觉。痛觉也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任何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成为伤害性刺激,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神经末梢的感受器产生疼痛。各种伤害性刺激如机械、温度、化学、电以及各种致痛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均可引起疼痛。根据感受性质的不同,人体的感受器可以分为三种:①机械性痛觉感受器:接受伤害性、机械性刺激,引起疼痛;②温度性痛觉感受器:接受45°C以上温度刺激,引起疼痛;③化学性痛觉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化学物质的刺激,引起疼痛。
研究证明神经纤维受到药物或其他因素阻滞后,细纤维首先丧失活力而粗纤维最后才出现功能障碍。一般而言,首先是传导痛觉的纤维,其次是传导温度觉的纤维,最后才是传导触觉的纤维功能丧失。1931年Kirschner首先介绍了一种用于三叉神经痛治疗的半月神经节电凝术。1968年Letcher等利用射频电流和热刺激作用于猫的隐神经,观察神经对刺激后的复合动作电位,发现传导痛觉的A6和C类纤维对射频电流形成的热刺激敏感,最先受到毁损,而传导触觉的Aa和Ap纤维受到较少影响。因此,适当控温可以选择性破坏传导痛觉的纤维而保留传导触觉的纤维,使痛觉消失而部分或全部保留触觉。后来,Sweet和Wepsic在Letcher实验理论的基础上,对Kirschner的电凝术进行了改进,通过可控式逐渐加热的方法,利用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一般热凝温度从55°C—60°C开始,逐渐加热,直至使传导痛觉的神经纤维受到热凝损伤。至于在何种温度下,能够使痛觉消失而触觉保留,由于个体差异很大,临床上没有固定的数值。Fraioli认为,合适的温度是60°C—87°C。在射频热凝术中,常可见三叉神经支配的面颊部出现红斑,多数认为,红斑在早于产生热凝损伤温度时即已出现。
牙医巴巴扩展阅读
三叉神经的痛觉传导纤维及通路
研究证明神经纤维受到药物或其他因素阻滞后,细纤维首先丧失活力而粗纤维最后才出现功能障碍。一般而言,首先是传导痛觉的纤维,其次是传导温度觉的纤维,最后才是传导触觉的纤维功能丧失。1931年Kirschner首先介绍了一种用于三叉神经痛治疗的半月神经节电凝术。1968年Letcher等利用射频电流和热刺激作用于猫的隐神经,观察神经对刺激后的复合动作电位,发现传导痛觉的A6和C类纤维对射频电流形成的热刺激敏感,最先受到毁损,而传导触觉的Aa和Ap纤维受到较少影响。因此,适当控温可以选择性破坏传导痛觉的纤维而保留传导触觉的纤维,使痛觉消失而部分或全部保留触觉。后来,Sweet和Wepsic在Letcher实验理论的基础上,对Kirschner的电凝术进行了改进,通过可控式逐渐加热的方法,利用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一般热凝温度从55~C—60~C开始,逐渐加热,直至使传导痛觉的神经纤维受到热凝损伤。至于在何种温度下,能够使痛觉消失而触觉保留,由于个体差异很大,临床上没有固定的数值。Fraioli认为,合适的温度是60~C—87~C。在射频热凝术中,常可见三叉神经支配的面颊部出现红斑,多数认为,红斑在早于产生热凝损伤温度时即已出现。
三叉神经传导头面部的痛、温、触觉及面部肌肉的本体感觉,有三级神经元组成。三叉神经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内,其周围突形成三叉神经的三个感觉支,即经眶上裂入眶的眼神经、经圆孔进入翼腭窝的上颌神经和经卵圆孔出颅人颞下窝的下颌神经,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和黏膜的浅感受器。其中枢突形成三叉神经的感觉根,在小脑中脚始端平面进入脑桥。在脑桥被盖外侧区,分为短的升支和长的降支,分别至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另一部分纤维不分支,直接下行人脊束。升支多为Ao、Ap纤维,传导触觉;降支多为A6和C类纤维,传导痛温觉。三叉神经的感觉性核群作为第二级神经元,可发出传出纤维。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发出的越至对侧的二级纤维,形成三叉神经前束;不交叉的纤维组成三叉神经后束,这两束合称为三叉丘系。三叉丘系沿内侧丘系的背侧上行至丘脑,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丘脑腹后内侧核作为第三级神经元,发出第三级纤维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枕部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下1/3。
三叉神经的痛觉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的痛觉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传导头面部的痛、温、触觉及面部肌肉的本体感觉,有三级神经元组成。三叉神经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内,其周围突形成三叉 神经的三个感觉支,即经眶上裂入眶的眼神经、经圆孔进入翼腭窝的上颌神经和经卵圆孔出颅人颞下窝的下颌神经,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和黏膜的浅感受器。其中枢突 形成三叉神经的感觉根,在小脑中脚始端平面进入脑桥。在脑桥被盖外侧区,分为短的升支和长的降支,分别至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另一部分纤维不 分支,直接下行人脊束。升支多为Aα、Aβ纤维,传导触觉;降支多为Aδ和C类纤维,传导痛温觉。三叉神经的感觉性核群作为第二级神经元,可发出传出纤 维。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发出的越至对侧的二级纤维,形成三叉神经前束;不交叉的纤维组成三叉神经后束,这两束合称为三叉丘系。三叉丘系沿内侧丘系的背 侧上行至丘脑,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丘脑腹后内侧核作为第三级神经元,发出第三级纤维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枕部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下1/3。
在外周,三叉神经分为一、二、三支,在进入脑干以后,三大分支有明确的定位。眼支的纤维在最前方,下降的阶段最远,有些纤维下降到第二或第三颈节止于三叉 神经脊束核的下部;第二支的纤维在脊束的中央,下降至延髓的下部;第三支的纤维在背侧,下降至迷走神经核的上端,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的上部。因此,损伤在 高颈髓或延髓下部,来自三叉神经第一支的纤维受损害,感觉障碍表现在颜面部,触觉保留而痛温觉丧失;脑桥内的髓性损害,来自三叉神经第三支的纤维受损害, 感觉障碍表现在颜面的下部。在脊束核内的分布与上述两种不同,三叉神经脊束核头端接受来自口周围的感觉,由上到下以口周为中心,呈同心圆样由内向外发展, 至核的尾端接收颜面部周边的感觉。
全身体表的感觉投射区在中央后回,在皮层的定位如同一个倒立的人体投影,但是,头面部的代表区是正立的投影。头面部的代表区位于中央后回下部,呈双侧性,其代表区的大小与神经支配的密度及感觉精细程度相一致。
根据三叉神经感觉传导通路的特点,可以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手术的方法来切断或阻滞感觉传导通路的冲动传导来治疗三叉神经痛。人们已经找到药物、封闭、射频热凝、手术切断、微血管减压等方法。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三叉神经痛的分为哪几类?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具有临床症状,但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除有临床症状,同时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器质性疾病如肿瘤、炎症、血管畸形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常呈持续性,部分患者可发现与原发性疾病的其它表现。脑部CT、MRI、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有助诊断。
三叉神经痛病因
三叉神经痛病因
三叉神经痛是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三叉神经痛从病因学的角度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症状性三叉神经痛两类。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发病率1.8‰,70-80%病例发生于40岁以上,高峰年龄为50岁组,女性略多于男性,大多为单侧,右侧多于左侧,5%以下为双侧。疼痛多由一侧上颌支或下颌支开始,逐渐扩散到两支,甚至三支均受累。
第一、身体缺乏营养
患者是由于触发点在嘴角处,平时一般就不敢说话、不敢吃饭、不敢喝水,这就造成了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成分,进一步的就会引发疼痛。再加上平时的烦躁的心情,很可能还会加重三叉神经痛。神经是燃烧及消耗糖的组织,若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乳酸堆积侵入脑部,毒化中枢神经系统,使脑组织消耗氧的能力减弱,以至引起暂时性的痉挛。
第二、情绪的过度紧张
这种疾病的患者一般情绪不太稳定,不敢做这个,不敢做那个,平时越怕头痛头就越痛,进而就导致了精神刺激,这也是诱发三叉神经疼痛的重要因素。有少数患者因为情绪和心情上放不开,整天心事重重眉头紧锁,为可能要到来的头痛提心吊胆,结果是造成自己心情烦躁,而导致疼痛发作。在同样疼痛刺激作用下,情绪镇静者比情绪紧张者对疼的感觉要小,疼痛反应轻。
第三、必要的防护不到位
三叉神经痛患者一定要谨慎的善待疼痛触发点,尤其是在面部,患者的脸部一般都有一个或多个特别敏感的“触发点”,稍不注意就会触动引发疼痛,并放射到全身。人们“触发点”的位置、大小各不相同,甚至小到一个点或一根胡须,大多分在嘴唇、鼻翼、脸颊、口角、舌头和眼睛等处。同时,天气和气候变化也是三叉神经痛的易发因素,一旦被风吹着,或是乍热乍寒,都可使患者的疼痛加剧。
第四、三叉神经损伤
三叉神经半月节以上损伤时:
可出现患侧头面部皮肤及舌、口、鼻腔粘膜的一般感觉丧失;角膜反射消失;患侧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叉神经半月节以下受损时:
可出现各单支损伤表现,眼神经受损时,出现患侧睑裂以上皮肤感觉障碍,角膜反射消失;上颌神经损伤时可至患侧下睑及上唇皮肤、上颌牙齿、牙龈及硬腭粘膜的感觉障碍;下颌神经受损时可致患侧下颌牙齿、牙龈及舌前2/3和下颌皮肤的一般感觉障碍,并有患侧咀嚼肌的运动障碍。
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1、牙痛:三叉神经痛常误诊为牙痛,往往将健康牙齿拔除,甚至拔除全部牙齿仍无效,故应注意。牙病引起的疼痛为持续性疼痛,多局限于齿龈部,局部有牙痛及致病病变,X线及牙科检查可以确诊。
2、副鼻窦炎:如额窦炎、上颌窦炎等,为局限性持续性痛,可有发热、鼻塞、浓涕及局部压痛等。
3、青光眼:单侧青光眼急性发作误诊为三叉神经第1支痛,青光眼为持续性痛,不放射,可有呕吐,伴有球结合膜充血、前房变浅及眼压增高等。
4、颞颌关节炎:疼痛局限于颞颌关节腔,呈持续性,关节部位有压痛,关节运动障碍,疼痛与下颌动作关系密切,可行X线及专科检查协助诊断。
5、偏头痛:疼痛部位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发作前多有视觉先兆,如视力模糊、暗点等,可伴呕吐。疼痛为持续性,时间长,往往半日至1-2日。
6、三叉神经炎:病史短,疼痛呈持续性,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过敏或减退,可伴有运动障碍,在受累的三叉神经分支有明显压痛。神经炎多在感冒或副鼻窦炎后等发病。
7、小脑脑桥角肿瘤:疼痛发作可与三叉神经痛相同或不典型,但多见于30岁以下青年人,多有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并可逐渐产生小脑脑桥角其他症状和体征。以胆脂瘤多见,脑膜瘤、听神经鞘瘤次之,后两者有其他脑神经受累,共济失调及颅内压增高表现较明显。X线片、CT颅内扫描及MRI等可协助确诊。
8、肿瘤侵犯颅底:最常见为鼻咽癌,常伴有鼻衄、鼻塞,可侵犯多数脑神经,颈淋巴结肿大,作鼻咽部检查检查、活检、颅底X线检查,CT及MRI检查可确诊。
9、舌咽神经痛:易于三叉神经第3支痛相混,舌咽神经痛的部位不同,为软腭、扁桃体、咽舌壁、舌根及外耳道等处。疼痛由吞咽动作诱发。用1%潘妥卡因或可卡因等喷咽区后疼痛可消失。
10、三叉神经半月节区肿瘤:可见神经节细胞瘤,脊索瘤,麦氏窝脑膜瘤等,可有持续性疼痛,病人三叉神经感觉、运动障碍明显。颅底X线可能有骨质破坏等改变。
11、面部神经痛:多见于青年人,疼痛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可延及耳后、头顶、枕颈,甚至肩部等。疼痛持续性,可达数小时,与动作无关,不怕触摸,可为双侧性疼痛,夜间可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