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常识:口腔丨孩子看牙,哭闹怎么办?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常跟我抱怨,现在孩子吃的东西都太甜了,面包、饼干、饮料,都甜的不要不要的了,牙能好吗?有空领孩子去医院看看吧。这可能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可是领孩子去看过牙,真有点打怵。
这里就提出一个现实的问题:带小孩看牙都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1、首先,来看牙前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
看牙,连大人都怕,别说孩子了。在临床工作中,还真有一些比较配合听话的孩子,细研究往往是家长很聪明,方法对路。来之前,已经给孩子预热了很久,给孩子买了讲牙齿的绘本,讲了看牙的故事,甚至领孩子看了自己是如何看牙的。孩子的世界是很天真的,您和孩子说,天天吃好吃的,牙里可能长小虫子了,去医院让医生看看,把小虫子抓出来,牙就不会疼了,这么说孩子都能接受。但是您如果平日里就和孩子说叫你吃糖,叫你不刷牙,等牙坏了去医院治,去医院拔掉,老疼了,那么孩子来看牙十有八九是不配合的,这就是心理干预没有做好,是十分不明智的做法。
2、其次,来了医院您要合理预约挂号。
网上预约或电话预约。这样就可以避开就诊高峰时间,减轻孩子候诊时间,孩子等待的时间长了,就诊的时候难免有抵触的情绪。
3、那么,谁陪孩子来看牙呢?
我们建议孩子的父母陪同孩子来看牙,如果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么要征得父母的同意,就是千万不要全家总动员,齐上阵。临床经常遇到一个孩子来看牙,一下子来四五位家长的,可能孩子牙特别疼,或者受外伤了很严重,家长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但是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大夫实在不知道应该听谁的、解答谁的好,其他的家长可以等在候诊区,派一名有决断力的家长,听大夫详细的介绍病情和解决办法,有必要时再大家一起商议。对于低龄不配合的患儿,可以两名家长陪同,帮助固定住患儿,更好地进行治疗。
孩子已经看上牙了,要注意什么呢?
您要和大夫表达您首要给孩子解决的问题,是做个口腔保健呢还是孩子吵吵哪个牙疼了,大夫好有的放矢,重点检查。又要提到上面陪同的问题,如果家长太多,可能会碰到诊疗区的器械,影响大夫的操作,护士护理也不方便,对治疗和孩子都是不利的。可能家长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趁这次来看病都想问,那么在大夫进行治疗前最好都问清楚,大夫治疗时再问这问那,可能会影响治疗。如果需要辅助诊断或者确诊病情,大夫会建议拍摄X线片,要相信大夫的专业素养。如果有必要或者必须注射麻药要听大夫的建议,大家都希望孩子在无痛的环境下完成治疗,避免因为留下不好的印象、孩子下次不肯来的情况,觉得麻药可能伤脑子,使孩子变笨是没有科学道理的。治疗时请不要拍照摄像,治疗后大夫交代的注意事项更要听清,复诊时间要记牢,按时复诊。
口腔护理推荐
口腔常识:孩子替牙时长“双排牙”怎么办?
孩子替牙时长双排牙怎么办?
在牙齿替换时,恒牙已经萌出而乳牙没有正常脱落,会出现双排牙的情况。
双排牙的现象最常见于下前牙替换时,由于没有正常脱落的乳牙占据了恒牙的位置,新萌出的恒牙不能排在牙列的正常位置中,常常在牙列的正常位置中,常常在牙列的舌侧,造成牙齿排列不齐。此时,应及时拔除没有正常脱落的乳牙,使恒牙借助萌出的力量,回到牙列中去。
新长出的牙齿碰伤了怎么办?
发生了这样严重的事故,千万别慌!如果牙齿被整个从牙槽窝里磕出来了,一定要马上找到脱出的牙齿。记住:捏住牙齿的冠部,就近找凉水或自来水冲掉牙齿表面粘的污物,但千万不要用刷子或其它东西刷牙的根面。然后将洗净的牙齿放回到牙槽窝里,再去找医生。
如果您实在没有把握,可以把牙齿泡在新鲜的冷牛奶内,或放在嘴里含在舌下,赶快找牙科医生,一分钟也别耽误。拿在手里和用纸把牙齿包上,使牙齿干燥是不对的。牙齿离开身体的时间越短,再植后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最好在30分钟内赶到牙科医生那里。
牙齿被碰松,折断,那怕仅仅是出现了一道裂纹,同样需要到医院检查。8岁左右是恒前牙外伤的高发年龄,此时,新长出的门牙的牙根还没有完全发育完成,外伤后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口腔常识:孩子门牙缝宽怎么办呢?
孩子门牙缝宽怎么办?
儿童在换牙期新长出的正中门牙缝隙过宽,不仅容易造成食物嵌塞,引起牙龈发炎、龋齿等,还会影响孩子的容貌,绝不可小视。门牙缝宽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原因和对策:
唇系带的缘故。唇系带附着过低,是引起正中门牙缝隙过宽的常见原因。唇系带在胚胎时期相当粗大,婴儿出生后会渐趋退缩,如不退缩且在牙床门之间附着过低,就会引起上门牙之间缝隙过宽。及时请医生在局部麻醉下将唇系带附着处切开,两颗正中门牙便会逐渐地自动向正中靠拢。
乳门牙脱落多,恒门牙长出少。有的孩子脱落四颗乳门牙后,只长出两颗恒门牙,这就很容易使两颗正中门牙之间出现缝隙。属于这种情况则毋须担心,当侧门牙逐渐长出后,两颗正中门牙的长轴方向就会随之改变,相互靠近,两牙之间的缝隙自然而然就会逐渐消失了。
多生牙作怪。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的恒牙一般为28至32颗。但有的儿童在上门牙的唇侧、中间或腭侧往往多长出一至两个畸形牙,严重影响正常恒牙的生长排列,导致上门牙间隙增宽。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口腔医院就诊,尽早拔除多生牙。
因移位牙埋伏于门牙根间,从而引起上门牙间隙过宽。这种情况需经X线检查颌骨里有无异常现象,如牙瘤、埋伏移位牙或多生牙,及时手术治疗。切勿自行用橡皮圈将门牙向中间硬拉,用力不好会造成牙齿损伤,甚至松动脱落。
口腔常识:带孩子看牙,国外很人性
带孩子看牙,国外很人性
带小孩子看牙
对于家长来说是种挑战,也是种苦恼
而外国带小孩子看牙是这样子的
家长可以借鉴一下
说国外很人性
但并不是说我们没人性哈
加拿大:提前打好预防针
说是预防针有点骇人,其实是提个醒的意思。
在加拿大,去诊所前,父母都会按照医生的要求,给宝宝打好预防针:宝宝,我们要去看牙医了。牙医呢,就是让你张开嘴巴,看看你的牙齿好不好看,还要给你的牙齿拍照。而且,牙医还会送礼物给你,你拿了礼物我们就可以回家了。就是这样一番简单的话,却起到了作用,因为有些父母会发现,一路上,小孩子都会很兴奋,再加上,只是例行的检查,整个过程没有痛苦,如果医生和蔼可亲,这让孩子的心情持续到最后也并非没可能。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小孩子第一次看牙就留下害怕恐惧的印象,以后看牙的时候,容易有抵触心理
瑞典:打麻药前先练习掐手背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牙医产生抗拒的小孩子。
瑞典的医生刚开始会先跟小孩子聊天,聊些有趣的事情。到了治疗的前一次,医生会告诉小孩子:你回去和妈妈做个小实验,让妈妈用手掐你的小手背,每天一次。而到了治疗哪一天,医生会问:你每天都和妈妈做试验了吗,痛吗?一会儿我给你注射麻醉药,就是这样子的感觉。
瑞典的牙医会通过暗示的方法和有趣的小试验来引起小孩子的兴趣,渐渐减低小孩子对牙医的抵触感,可见孩子对牙医的适应挺重要的。
日本:先刷牙,适应治疗椅
日本牙医通常会让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在治疗椅上练习刷牙。首先,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刷牙,其次也能让他先习惯治疗椅,减轻恐惧感。
正式治疗的时候,对于懂事的孩子,医生会告诉他,牙齿不治会有什么后果,比如不能吃好吃的东西等等;对于熊孩子来说,牙医的做法是先把家长请出诊室,因为家长在场,很多小孩子会闹,家长不在就不闹。然后把玩具当做奖励,要求小孩子配合治疗,这种方法效果一直很好。
美国:以不痛为首要原则
对于美国牙医来说,最关心的是帮助小孩子克服看病时的恐惧。
首先从环境上,在美国的牙科诊所看不到各种器械,器械都是暗藏式的,安装在漂亮的橱柜里。而孩子躺在牙椅上,抬头可以看到天花板上电视机播放的节目。
在保健牙齿方面,以不痛为首要原则。补牙一定是要用麻醉的,等孩子一脚醒来,牙齿的问题都解决了。
口腔常识:强制给孩子看牙的利与弊
强制给孩子看牙的利与弊
孩子看牙不合作怎么办?
儿科牙医接受专业教育和培训,从而获得面对各种生理、认知能力和年龄特性的患者的知识和技能。
儿童牙医应该有能力评估每位儿童的发育水平、牙科态度和性格,也能识别出护理供应的潜在障碍(例如,之前不愉快或痛苦的医疗经历),帮助预测儿童对治疗的反应。
在向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有特殊健康护理需求个人提供口腔健康护理时可能要应用连续的非药物和药物行为指导技术,包括束缚治疗。
治疗不合作患者时采用的行为指导方法应该满足个体儿童需求和家长意愿,可以包含镇静、全身麻醉、束缚治疗或者转介由其他牙医治疗。
束缚治疗是什么?
束缚治疗是指固定或降低患者自由移动手臂、腿、身体或头的能力而采用的任何手动方式或机械装置、材料或设备。
主动性固定是指人为限制,例如家长、牙医或牙科辅助人员;被动性固定使用限制装置。
当确定是否建议使用束缚或固定技术时,牙医应该考虑患者口腔健康需求、情感和认知发展水平、医疗和生理状况以及家长意愿。
做决定时也应该考虑其他方法(例如,治疗延迟、镇静、全麻)和这些方法对护理质量和患者健康的潜在影响。
谁适合使用束缚治疗?
1.束缚治疗适用于哪些情况?
●患者需要接受即刻诊断或紧急限制性治疗,且由于情感和认知发育水平或缺乏成熟度或医疗和生理原因导致不合作。
●需要进行紧急护理,如果不使用束缚手段不受控制的移动会对患者、员工、牙医或家长安全性构成威胁。
●之前患者合作突然变得不配合,为了保护患者安全,尽快完成治疗,需要采用束缚手段。
●治疗过程中镇静的患者变得不配合。
●有特殊健康护理需求的而患者可能会有不受控制的移动,明显干扰到治疗的质量。
2.束缚治疗不能用于哪些情况?
●合作、非镇静患者。
●患者由于医疗、心理或生理状况不能被安全固定。
●患者之前有过因为限制产生的生理或心理创伤(除非没有其他方法)。
●全口或多个象限治疗,治疗需求不紧急。
束缚治疗的利与弊
1.正确使用束缚治疗有哪些好处?
●减少或消除非预期移动。
●保护患者、员工、牙医或家长不受伤。
●促进提供优质的口腔治疗。
2.束缚治疗存在的风险有哪些?
应用束缚治疗可能会导致潜在的严重后果,例如生理或心理伤害、失去尊严和违背患者权利。
研究证实心理创伤会对大脑功能产生持久不利的影响,当这种创伤达到足够严重程度、频率或持续时间,神经发育会发生改变。儿童被束缚时,家长也会感到压力。
大部分的束缚相关损伤都是小擦伤和抓伤,虽然也有其他一些更为严重的损伤。
相对于主动性束缚,被动性束缚出现损伤的几率更小,而相对于紧急情况使用被动性束缚,有计划的被动性束缚出现损伤的几率更小。
牙科程序中将患者放在坚硬的束缚板上,患者可能有过热感,由于患者和束缚板可能会从治疗台上滑落,所以必须有人陪伴患者。
束缚板可能使患者无法完全伸展颈部,这样会影响呼吸道通畅程度,尤其是对于幼儿或镇静患者。适当的培训使用护颈可以将这一风险降到最低。
美国儿童牙科协会对束缚治疗的建议
1.牙医和护理人员拥有使用束缚治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束缚治疗是一种牙科高级行为指导技术。没有接受充分的培训就尝试限制或固定患者不仅对患者,还会对医生、员工造成人身损伤的风险。
为了确保对不合作患者实施适当、安全和有效的束缚治疗,非牙科学院理论和实践指导教育是关键。
通过认证和高级培训,医生获得成功使用限制技术的必要知识和技能,预防或最小化心理压力或降低对患者、家长和员工造成人身伤害的风险。
2.家长同意
牙科团队执行的束缚治疗,应用或不应用限制装置,需要获得家长的知情同意。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不应排除对程序的深入探讨。
医生必须解释束缚治疗的优势和风险,提供可选择的行为指导技术(例如,治疗延迟、镇静、全麻),并协助家长确定最合适的方法。知情同意讨论不应选择与治疗的同一天进行。
补充性文件,例如信息册或视频,可以帮助家长和患者了解拟定的程序。进行束缚治疗之前必须获得知情同意并在患者病历表中记录。如果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行为需要改变束缚程序或技术,必须获得相应的知情同意并记录。
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向儿童解释限制需要,提供让儿童反馈的机会。虽然未成年人没有提供或拒绝治疗同意的法定权利,但是在处理同意问题时应该考虑儿童的意愿和感觉(是否同意)。
3.家长陪伴
家长陪伴在手术室接受治疗的儿童身边,可能对家长和儿童都有帮助。
一项研究显示92%的母亲认为当她们孩子应用束缚板保证安全性或舒适性时应该陪伴左右。90%认为固定可以保护儿童免于受伤。
医生应该考虑在使用束缚治疗时让家长陪伴在手术室或直接监督患者,除非患者、家长或牙科员工有健康和安全风险。
如果家长拒绝陪伴,他们必须提供原因,这些原因还会记录在患者病历表中。如果家长选择不陪伴儿童身边,应该鼓励他们在手术前后给予儿童支持。
最后,家长如果认为儿童会因为固定而遭受生理或心理创伤,则有权利在任何时间终止使用限制。如果家长要求终止,医生应该立即完成必要的步骤,安全结束程序。
4.正确合理的束缚治疗技术
采用束缚治疗之前应该查看有没有其他可选方法可以限制儿童在口腔治疗中的移动。只有当限制较少的干预无效时才使用束缚治疗。
不得因为惩戒、方便或报复而使用束缚治疗。同时使用束缚治疗不应引发患者的疼痛。
主动性固定涉及人为限制,例如家长、牙医或牙科辅助人员;主动性固定包括头部固定、手部保护和治疗固定。应该先尝试使用沟通行为指导,除非患者以前有过不适应或攻击性行为会对患者自身或员工造成损伤的经历,才考虑直接使用束缚治疗。当使用机械束缚时,应该确保限制适度。
实施有效的治疗,一份准确、全面和最新的医疗病史是必要的。仔细查看患者医疗病史确定是否患有呼吸功能障碍疾病(例如,哮喘)或神经肌肉或骨骼疾病,如果患者这些疾病由于四肢僵硬可能需要定位协助。
向家长解释完程序并获得他们的同意后,开始使用束缚治疗和分散注意力技巧,让儿童保持仰卧姿态,尽量保持儿童的舒适性。
如果需要限制四肢移动,牙医可以让牙科辅助人员或家长固定住患者的手。如果需要使用全身束缚治疗,应该按顺序完成。如果需要使用束缚装置,包括头部固定器,应该最后使用。在任何时间束缚装置都不应该限制血液流动或呼吸。
5.专业的束缚治疗设备
限制不合作患者在牙科治疗过程中移动的设备有很多种。协助牙科程序的机械限制装置理想特性包括:
简单易用。
大小适合。
柔软,对患者的潜在损伤最小。
专为患者束缚设计的装置(例如,不是改良设备)。
可以消毒。
束缚患者四肢可以使用装置(例如,波西带、魔术贴扎带、安全带)或其他协助。
如果手固定不能阻止患者手部破坏性移动,可以使用手腕限制。如果患者不能够(医疗诊断)或不愿意(不适应行为)肢体接触,需要采用全身束缚法。
全身束缚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束缚板和束缚带。束缚头部使用前臂支托、头部定位器或其他协助。虽然张口器可能作为束缚装置使用,但是如果应用于合作儿童身上不认为是束缚固定。
7.必须监督和定期评估束缚装置的紧密性
牙科程序过程中必须持续了解、评估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情绪压力或亢奋情绪,必须尽快终止束缚,防止造成潜在的生理或心理创伤。
牙科程序完成后,应该逐步去除限制,之间留有稍短停顿评估患者的合作程度。去除限制期间挣扎会对儿童和其他人造成潜在伤害。
如果手术进行中引进束缚方法(例如,不在计划中的干预),术后提供报告,帮助家长、患者理解,讨论管理的影响,便于下次就诊。
8.详细记录病例,便于回顾及参考
口腔常识:孩子换牙后,长出的牙很丑、不齐怎么办?
孩子换牙后,长出的牙很丑、不齐怎么办?
孩子们,换牙啦!妈妈们往往很操心,但是很多小家伙倒是一点也不害怕!满满地期待,记得小时候,奶奶说下面的牙要丢到屋顶上,上面的牙丢进楼板下面,这样,就能长一口好牙!关于换牙,估计爸妈们都有一箩筐的故事可讲,今天,由的医生来说说,孩子们换牙要注意什么:
孩子们的换牙时间是什么时候?
孩子踏入换牙期的时候,恒牙萌长导致乳牙牙根吸收、松动,并有序脱落,恒牙在空位上逐渐萌出。换牙期大约在6岁开始,到12~13岁结束。
悄悄露面,没有替补队员的六龄牙是哪一颗?
孩子到了六岁左右,上下左右最后一颗乳磨牙的后面会静静长出第一恒磨牙,又称六龄牙。很多家长不知道它的存在,甚至以为它也是会替换的,所以疏于护理,导致好多小朋友的六龄牙早早开始龋坏。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六龄牙只长一次,这颗牙萌出之后一定要注意清洁,并及时进行窝沟封闭。
孩子新长出的门牙为什么是锯齿状?
新换的门牙刚萌出时呈锯齿状。锯齿是牙齿的发育结节,会随着进食咀嚼逐渐磨平,这个不是异常情况,无需处理。
上门牙呈外八字,是否需要戴牙套?
由于侧边两个还没有萌出的牙齿的牙胚挤压大门牙的牙根,刚长出的门牙会呈现外八字,这种丑小鸭阶段只是过渡期,随着侧边牙齿的萌出,暂时的异常就会自然消失。
孩子是双排牙怎么办?
孩子的饮食特点是食物过于精细,经常导致新牙从里面长出的时候乳牙还没有自行脱落。一般而言,如果新牙萌出很多,而乳牙仍然不松动,康贝佳口腔(大连)医生建议拔除乳牙,新牙会自行调整到正常位置。
换的牙怎么那么黄呢?是不是没发育好?
口腔常识:让哭闹的「熊孩子」配合口腔治疗的有效原则
「熊孩子」战斗力非凡,在各路网络传得甚嚣尘上,恐怕除了幼儿园老师见怪不怪之外,其他人都想敬而远之。
不过,「熊孩子」得了牙病,也是个可怜的娃。口腔医护人员们不得不挺身而出,勇敢接招。
口腔诊室里的「熊孩子」
在口腔患者中,儿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儿童不同于成人,对创伤承受能力很弱,理解力低,自制能力差,易受环境的影响。
他们除了怕痛和恐惧外,尚有不合作的态度,表现为操作中反抗的行为。反抗是儿童心理以不愿接受治疗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逆反心理,它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如恐惧,任性,固执,父母过分溺爱,以我为中心等。
他们从进诊室开始就拒绝与口腔医生接触,不论怎样劝说都没有效果。在椅子上乱动,医生护士如何解释、家长如何软硬兼施都不肯合作,又哭又闹,竭力抗拒,不肯张口,不让医生看,不回答问题,蹦、跳、踢、打的动作时有发生。
口腔医生常因儿童病人在诊治中不肯合作,诊治无法顺利进行而大伤脑筋。于是,在儿童牙科临床中就引出了如何给「熊孩子」看牙这样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5岁的孩子对表扬的反映很好,他们希望知道他们做得很好。他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感到骄傲,喜欢展示给你看。因此,不管他们来看牙时带了什么玩具或者穿什么衣服,都要不遗余力地去赞美。
但是他们还是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他们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并且很固执,很难接受与他们不同的观点。这种思想一直持续到7岁。
7岁的时候,儿童能够分辨什么信息值得他们注意,什么可以忽略。他们通常有足够的协调性来自己刷牙,但可能会缺乏主观能动性。从7岁开始,孩子开始运用合理的推理,他们能够理解不同的观点并考虑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
青少年变得越来越不依赖父母。他们可能会喜怒无常,并且对批评很敏感,所以批评他们的口腔卫生状况时应该小心。他们需要支持和肯定,但是因为他们常常固守现状,所以除非有急症,否则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口腔常识:怎样克服孩子看牙医的恐惧?
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对看牙医有莫名的恐惧,孩子的表现往往使家长感到头痛,一些稍大的孩子抱定了宁死不去医院的态度;一些较小的孩子在家长的连哄带骗的情况下才肯到医院的口腔科。家长都知道一个常识看牙和打针一样一般不会造实质的心理身体伤害,但为什么有的孩子蹭破一些皮,摔个跟头爬起来也无所谓,有的孩子却很怕痛害怕看牙医?
其实看牙是教会孩子学会如何面对恐惧和痛苦为学会为自己负责的第一课,从心理的角度孩子孩子成长的早期恐惧和畏难面对痛苦反应的不同情绪都是习得的,其根源来自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让孩子健康适当的面对痛苦是一节必修的成长课,在家庭中最早的挫折的心理训练在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细心的家长一定会发现如果孩子在学走路的时候如果摔倒或有点痛感时,先会用眼睛寻找父母的表情,如果父母的表情是关注、鼓励、轻松的,大一点的孩子会无所谓的站起来了,即使有一些疼孩子就也会很快得停止哭泣。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爷爷奶奶把孩子当上掌上明珠,当家长看到孩子摔倒或其他疼痛时,往往比孩子还心疼揪心、过度长时间的哄孩子,有的家长甚至会为孩子流眼泪。当孩子看到家长的这些反映后,会形成负面的心理暗示反而会增加孩子对疼痛的关注而大哭不止,并且逐渐恐怖回避可能会让他疼痛的一切恐怖事件。长期如此会造成什么影响呢?就会造就会为草莓族添加新的成员(草莓族:像草莓一样,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但一碰即烂,承受不了挫折,娇气怕吃苦、耐受力弱现代的部分年轻人在家里的呵护下长大,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因为家中过度保护与溺爱,让他们凡事都以自己的感觉为主,不但抗压性低,也会过度自我为中心,崇尚物质、追求名牌的情况更是严重。)
几个家长带孩子看牙的困惑:
1、家长:孩子从没看过医生,但是一说去看牙,就无论如何都不去,可是龋齿疼起来很难受,怎么办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各个渠道都有可能传递给孩子关于看牙的负面信息,让孩子认为医院或牙医诊所是恐怖的地方。这个时候父母不要心急,可以在检查牙齿之前的几周,轻松自然地让孩子了解健康正面的牙齿知识。孩子对画面故事的接受能力强,所以可以通过讲故事或看动画片的方法让孩子了解,比如看一看动画片《小红脸和小蓝脸》《老虎拔牙》,比较小的孩子可以给他们讲一些与牙齿有关童话故事比如《鳄鱼招聘牙齿清洁工》《小老鼠佩雷斯》《小熊拔牙》《鳄鱼怕怕,牙医怕怕》,通过故事鼓励孩子去看牙医。当孩子去诊所看牙看到有其他小孩痛苦孩子也会害怕,这时候可以鼓励孩子学习勇敢的孩子,不要学习娇气的孩子。
另外家长往往对看牙齿都会多少有一些焦虑的情绪在里面,尤其是孩子不配合时,父母要有意识的在孩子面前弱化对看牙这个事情的重视和严重程度,让孩子感受到看牙医做健康检查和治疗是很自然但应该做的一件事。在看牙和修补牙齿后,孩子如果说自己的牙齿痛,也要用暗示或讲解的方式弱化孩子对小疼痛的强烈关注,并给以恰当的支持。
2、家长:因为孩子不爱刷牙,我的确吓唬过孩子说不刷牙就让大夫把你的牙齿拔掉,现在孩子有了蛀牙,无论如何不去看医生了,怎么办呢?
这是来自于家长的负面暗示,造成孩子对看牙的恐惧,现在家长要做的是重新取消这个暗示,先要让孩子知道看牙不一定就会拔牙,以前是吓唬她,同时可以按照第一个问题里提供的方法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即使拔牙也不会有多疼痛。通过暗示和恰当的表达肯定是个勇敢的孩子。
3、家长:我和先生都是某牙科医院的客人,我了解医院的看诊环境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拿医生吓唬过孩子,还告诉她去看牙就跟玩游戏一样,美妙极了。可是带孩子来看牙,孩子不能接受一点疼痛,还说我骗她:哪里是玩游戏啊!下次怎么说都不来了。
这是因为父母对看牙的过程的引导和暗示过于美好造成的,在孩子心中对看牙有了非常美好的期待,但期望过高一定会失望越大。现在父母要在强档的时机向孩子表达抱歉,让孩子知道如果和爸爸妈妈小时候比,这里的环境已经是非常美好了,鼓励孩子下次勇敢的面对。孩子一点痛都受不了可能来自平日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保护有关,这方面要适当加强孩子的独立训练。
4、家长:孩子看牙,来是来了,可是每次都磨磨蹭蹭好几个小时。牙科医生护士非常耐心,哄她,给她玩具玩,慢慢等待她同意进诊室,可是我觉得她被宠坏了,我不愿这样耽误大家的时间,怎么办呢?
孩子如果有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造成的,在牙医那里碰到的问题,之后同样会在幼儿园、学校和其他的地方发生,家长要在生活中要恰当的调节亲子关系,如果是四岁以上的孩子家长要有意识的让孩子能够独立的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在父母的专注下鼓励孩子独立的做一些事,如果孩子已经上学这方面要做的更多。
5、家长:孩子以前在医院有过很不愉快的看诊经历,从此很怕医生,怎么办呢?
如果有不愉快的经历,比如对戴口罩的陌生人的恐惧或其他不愉快造成恐惧心理,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释放那次不愉快经历所留下的情绪,可以通过陪孩子画画,玩玩具来演绎医院看牙的游戏无,论这个情绪是恐惧、惊吓都没关系,在游戏中父母能通过玩具互动对孩子给予关注和援助就会达到处理恐惧情绪的目的。
口腔常识:牙齿掉了怎么办?
牙齿掉了不补可以吗?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很多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的牙齿脱落,特别是老年人,上了年纪就容易出现牙齿脱落的现象,但是很多人都没管它,将就一下就算了,那么牙齿脱落不处理有什么危害吗?
危害一:
咀嚼功能减退:牙齿缺失后,余留牙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使原本良好的咬颌关系发生变化,由于余留牙之间有效功能面积相应减少,咀嚼效能降低。
危害二
食物嵌塞:正常牙齿与牙齿之间,排列得十分紧密,邻近的牙齿移动后,牙齿与牙齿会出现缝隙,容易使食物嵌塞到牙齿间隙里,引起口臭、龋齿、牙周病等。
危害三
牙列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牙齿缺失后,若较长时间不修复,邻近的牙齿由于失去了依靠和约束,会变得倾斜,易造成咬颌功能的紊乱。
危害四
牙齿脱落:由于缺牙左右两边的牙齿无法获得它们原先常有的支撑压力,它们会在牙龈中变得倾斜不正,使牙齿逐渐松动,导致部分牙齿脱落。
危害五
牙槽骨萎缩:牙缺失后正常咬颌力对牙槽骨的生理性刺激不复存在,牙槽骨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并且会给后期假牙修复及维持口腔颌面部的平衡和稳定带来巨大困难。
口腔常识:换牙期间孩子牙齿长歪了怎么办?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关注的,特别是在孩子的换牙阶段,很多家长在为自己的小孩换牙时,看到自己孩子的牙齿长的不整齐,就会担心会不会发展成牙齿排列畸形等一些问题。那么换牙期间孩子牙齿长歪了怎么办?
换牙期间孩子牙齿长歪了怎么办?其实家长们不需要太过于担心,孩子在换牙的时候常有一些暂时性的牙齿错颌情况出现,如轻度牙齿拥挤,门牙间有较明显的缝隙、咬合比较深等等,如发现小孩有这样的情况请家长不必担心,可带孩子到医院请医生帮忙察看一下,而有的症状是可以随着小孩的成长,会慢慢的消失或者缓解的,所以无需治疗。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牙齿问题都不要矫正的,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有百分百的保证,当小孩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做牙齿矫正:
1、上颌骨或下颌骨骨骼畸形比较严重:如表现为前牙过分前突,嘴唇前突就需要做矫正了。
2、不良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了牙颌的正常发育。如咬下唇习惯、咬手指习惯、口呼吸习惯、吐舌习惯等等。
3、个别牙严重错位:如扭转牙。个别牙反合,如上牙咬在下牙的里面。
专家指出,换牙期间牙长歪了可以用牙齿矫正的方法来修复。矫正牙齿的目的是使牙齿变得更加整齐美观,牙齿正畸治疗将排列紊乱的牙齿调整整齐,改善您的容貌,同时增强您的自信心。牙齿矫正矫治目标是美观、健康、功能、稳定。
专家提醒广大家长们,应随时注意宝宝牙齿发育情况,发现有畸形牙应及早矫正,以免错过最佳矫正时间。
口腔常识:夜间磨牙怎么办?
夜间磨牙怎么办?
睡眠时有习惯性磨牙或清醒时有无意识地磨牙习惯称为磨牙症。当今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每一个人都试图驱散生活或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体力运动和精神转移,而有些人则表现为磨牙。人在入睡后磨牙,医学上称为磨牙症。那夜间磨牙怎么办好呢?
夜间磨牙怎么办
专家介绍:夜间磨牙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减轻磨牙或消除夜间磨牙。
(1)心理治疗:磨牙症患者,确实有精神心理因素的作用,使颌骨肌肉张力过度。如情绪紧张、忧虑、对磨牙症有担心或恐惧心理等。对这类病人给予安慰、开导,解除其思想顾虑,对于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有重要作用。
(2)调牙合治疗:通过调磨少量牙体组织,去除咬合干扰及牙合早接触,建立天然牙的牙合平衡关系,以达到咬合、咀嚼肌、颞下颌关节三者间的生理平衡,消除磨牙症。
(3)肌肉松弛疗法:颌骨肌肉过分紧张是引起磨牙症的原因之一,治疗中解除肌肉过度紧张是控制磨牙症的必要手段。常用的方法有:肌松弛仪的应用;体疗,进行咀嚼肌的生理功能训练;按摩;视听暗示等方法。
(4)磨牙症还可以采用对症治疗,对于有错牙合畸形的病人先进行正畸。有的要进行修复或牙周组织疾病的治疗。
专家指出:如果患者有蛔虫病,要彻底驱虫。如果纯属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成人要做到劳逸结合,儿童则要注意白天不要玩得过于兴奋和疲倦。如果夜间磨牙特别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睡前服用少许镇静剂。对于胃肠功能紊乱者,应及时服药调理胃肠功能。总之,只要对症治疗,夜间磨牙可以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以上是专家为大家做的夜间磨牙怎么办的介绍,希望大家能了解到以上知识,正确对待夜间磨牙。
口腔常识:牙齿过敏怎么办?
问:牙齿过敏怎么办?
答:防治牙本质过敏,除了勤刷牙外,还可以嚼点生核桃仁。
牙本质过敏症又称牙齿感觉过敏症,或过敏性牙本质。是牙齿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物质(酸、甜)以及机械作用(摩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医生用尖锐的探针在牙面上滑动,可找到1个或数个过敏区。
临床上牙本质过敏症多由于牙齿最外层的坚硬保护层牙釉质完整性受到破坏,内层的富有感觉神经的牙本质层暴露而引起,就好像一个人在冬天脱去了外套一样,就容易吹风着凉。临床上,如磨耗(有些患者喜欢嗑瓜子,喜食坚硬的食物,夜磨牙等)、楔状缺损(牙齿颈部的凹陷缺损,多与患者用硬毛牙刷且用力横刷牙齿有关)、牙折、龋病以及牙周组织萎缩等均可发生牙本质过敏症。临床敏感程度通常与牙本质暴露的时间、牙齿自身的修复快慢有关。
目前,牙本质过敏症的有效治疗是封闭牙本质小管,以隔绝口腔环境对牙神经的刺激。常用治疗方法有:1.药物涂布法(氟化物,氯化锶,氨硝酸银,碘化银);2.电凝法;3.激光法。市面上有许多脱敏牙膏都含有一种或几种脱敏药物,可供患者选择,建议患者刷牙时将刷牙后的泡沫含在酸痛敏感处,1分钟后漱口,以增强脱敏效果。另外,由于牙齿本身对牙本质过敏症有一定的修复机制,所以临床对某些药物的疗效不太确切。患者可选择不同公司出的不同款的脱敏牙膏,视使用情况选择脱敏效果较好的。对反复药物脱敏无效者,可考虑作充填术或人工冠修复。个别磨损严重而保守治疗无效者或疼痛尖锐无法忍受者,可考虑牙髓失活治疗。
防治牙本质过敏,除了勤刷牙(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等常用的清洁口腔的方法以外,还有几种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的方法:
可以嚼点生核桃仁,生核桃仁里含有大量的鞣酸,它可以使牙本质小管中的蛋白质凝固,也能起到脱敏的作用。
或者用新鲜大蒜的横切面反复涂擦牙齿酸疼的过敏部位。
咀嚼茶叶可以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为防止牙本质过敏,最好平时用两侧牙齿来咀嚼食物,以避免一侧牙齿过度磨耗,建议少吃硬质食品,减少牙齿硬组织的过度磨耗。定期检查牙齿,有问题及早治疗,预防带来更大的后患。
问:手术可以治疗高血压吗?
答:减重手术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肥胖人群中患有高血压的比率已超过50%。研究表明,身体脂肪含量与血压水平明显相关。人群中体重指数(BMI)每增加3kg/m2,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我国24万成人随访资料的汇总分析显示,BMI24kg/m2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
身体脂肪的分布和高血压发生也有关系。以腹部脂肪堆积为典型特征的中心性肥胖还会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腹部脂肪聚集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腰围男性90cm或女性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因此,设法减轻体重成为降低血压的重要措施。但是实际上我们通常所说的节食、运动等减重手段效果是十分有限的。目前减重手术成为快速、有效、持久的减轻体重的方法。
那么减重手术后高血压能不能好转或治愈?实践证明,减重手术能够治好高血压。我们最近完成的减重手术中,有8例伴有高血压。这些患者在减重手术后血压全部恢复正常,7例不再需要药物治疗,1例服用降压药剂量减少。而且都是在手术后1周左右血压就恢复正常。这同肥胖伴有糖尿病的结果一样,都是在手术后初期、体重还没有下降很多的情况下血糖就下降到了正常。所以减重手术后高血压得以治愈或者好转,涉及很多现代科学技术还不大清楚的原因。
目前开展的减重手术方式主要是腹腔镜胃转流术和胃袖状切除术。据文献资料报道,减重手术后原发性高血压治愈率为61.7%,治愈率与好转率之和为78.5%。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与此相似,即治愈率与治愈+好转率之和分别为58%和75%。减重手术既能降低肥胖患者的体重,还能治好高血压,成为高血压病治疗的有效手段。究竟哪些高血压患者减重手术治疗有效,目前还缺乏大宗病例报告。目前我们认为,适合手术治疗的高血压病人首先应该有一定程度的肥胖。年轻病人的高血压与内分泌紊乱关系密切,手术治疗应该会有较好的效果。而高龄病人血管已经为硬化、狭窄性改变,减重手术后高血压不一定能够改善。当然,由于肾脏特殊肿瘤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肯定不适合手术治疗。
口腔常识:为人父母如何带孩子看牙医
为人父母如何带孩子看牙医
在发达国家,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牙医了:不一定都是有病痛,很多时候纯粹是保健、保养。可是中国流行一句古话:八岁八,换狗牙。很多家长就想:反正要换的,到时候再说也不迟。
这一拖,可能真的就迟了。由于没能从小养成科学的护齿习惯,加上进食时种种不卫生、不明智的选择,满足了口腹之欲,孩子就常常捂着小腮帮子、苦着小脸:妈妈,牙疼!
孩子这边牙痛,大人那边头痛,尤其是牙医牙医很欢迎小朋友来护牙,可是如果已经来不及了,要补牙甚至拔牙了,那就有点伤脑筋了。因为儿童在治疗牙疾时的行为表现是很难控制的,要想将一位哭闹不休的病童变成合作无间不畏惧看牙的小病人,可说是牙科行为处理的至高艺术,非但需要牙医本身具备足够的耐性和技巧,还需要在一旁陪伴的父母扮演好自己的重要角色:他们的言行,将直接加重或减轻孩子的苦痛和牙医的困难。
下列儿童牙科治疗须知,是我们忠告为人父母的,对您相信也会有点启发:
治疗前:
1.禁止在子女面前诉说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痛苦治疗经验。它会使孩子产生先入为主的恐惧感。哪怕父母自己饱尝苦头、谈牙色变,带孩子看牙时也请不要紧张,装也要装出轻松来。
2.不要骗孩子说只是给牙医叔叔看看而已,因为牙医师肯定不会只是看看而已,谎言很快会被揭穿。孩子坚持要问去医院干什么,可答等牙医叔叔看完之后才会知道。
3.不要用贿赂的手段骗孩子上医院,应逐渐使他明白看牙齿的重要性,认识到定期检查口腔与口腔卫生保健是自己的责任。类似于你如果肯看牙医师,我就买玩具或口香糖给你。让牙医师弄好你牙齿里面的蛀牙,你就可以吃你爱吃的东西了。等等许诺,都不是理想的选择。
治疗时:
1.不要抱有在一次治疗时间内完成多项治疗工作的幻想,小孩子的耐性有限,一次治疗时间不要超过20-30分钟为佳。
2.不要提拔,打针,注射,痛等让孩子恐惧的字眼,可用拿,上等字代替。如今天把牙虫拿掉,今天上不上麻药等。
3.配合牙医,保持安静,面露微笑。褒奖小孩子可以,威胁或责骂绝对要不得。目的是使孩子与牙医建立稳定、良好的单向沟通关系。
4.孩子治疗两三次之后,如已习惯治疗环境,父母应尽可能退出诊疗室,如此可以养成孩子的独立性,同时他会很高兴自己长大了,被尊重了。
5.当治疗过程中需要麻醉时,请你神情自然轻松,千万不要为了安慰而拉住子女的手,说没关系,一点痛而已,忍耐一下。如此一说,将使原本轻松的状态变得紧张。
6.牙医有时会用柔和但有威势的语调喝令孩子,这多是孩子有些不端行为,为免小孩受到伤害,必须用较独断的方法来处理。家长不要惊讶,也不要出声,这只是控制小孩行为的一种方法,并不是牙医在发脾气。
治疗后:
1.治疗过程中孩子如果哭了,不要责怪,应说虽然有哭,不过你很勇敢地完成治疗。如果没哭,可说今天好厉害喔,一点都没哭。但是不要买东西贿赂。
2.如果治疗过程中上了麻药,回去2-3小时内注意孩子,勿让他咬破嘴唇。因为此时嘴唇尚未恢复知觉,孩子因好奇会一直咬,咬破了也不知疼痛。
口腔常识:?口腔丨口腔医患沟通十问答
1
口腔疾病可以预防吗?
口腔疾病是可以预防、控制和治疗的。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与定期口腔专业保健相结合可维护口腔健康,促进全身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2
如何预防龋病?
(1)氟化物可有效预防龋病,如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液,以及口腔医生使用的含氟涂料和氟化泡沫等。
(2)窝沟封闭可有效预防窝沟龋。窝沟封闭的适宜年龄:乳磨牙在3~4岁,第一恒磨牙(六龄齿)在6~7岁,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
(3)少吃糖,少喝碳酸饮料。摄入过多的甜食或饮用过多的碳酸饮料,引发龋病或产生牙齿敏感。
3
什么是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是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不易存留,达到预防窝沟龋的作用。窝沟封闭后还应好好刷牙,在进行定期口腔检查时,如果发现封闭剂脱落应重新封闭。
4
为什么说预防六龄牙龋齿很重要?
六龄牙是指儿童在六岁左右萌出的恒磨牙,也是口腔中萌出时间最早的恒磨牙,其咀嚼功能最强大,也最容易发生龋病,甚至造成过早脱落,所以保护儿童的第一恒磨牙很重要。可采取窝沟封闭的方法预防六龄牙窝沟龋。
5
如何预防牙周病?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正确刷牙、餐后漱口,使用牙线或牙间刷;定期到正规医疗机构清除牙石;戒烟;保持心情舒畅。
6
漱口有什么作用?
饭后漱口可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有效的含漱还能消除口臭,使口腔清洁、舒适。一般漱口用清洁水或盐水含漱即可。若口腔患病,也可用加有药物的含漱液漱口,能帮助减少口腔致病微生物的数量,或抑制细菌的繁殖生长,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漱口不能代替刷牙,因为它不能有效地清除已经形成的牙菌斑。
7
为什么说睡前刷牙更为重要?
许多人习惯于晨起洗脸刷牙,但对晚上刷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不去刷。其实晚上刷牙比早晨更重要。白天进食后,由于唾液流动、说话、饮水、饮食可以部分清除口腔里的食物残渣,这就是口腔的生理性自洁作用。但晚上睡眠时口腔的各种功能活动停止或减缓,唾液分泌减少,对口腔、牙齿都起不到自洁的作用。如果睡前不刷牙,食物残渣就会较长时间停留在牙缝间,细菌以此为养料,大量生长繁殖。如果在睡前把牙齿刷干净,尽量把食物残渣和软垢去除,可以大大减少细菌的滋生,对预防龋齿、牙周病的发生,保护牙齿和牙周组织起到很大的作用。
8
学龄前儿童应多长时间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
3~6岁是儿童患龋的高峰期。该阶段牙弓开始发生变化,出现牙间隙,为换牙做准备,但易造成食物嵌塞,引发龋齿。所以,提倡学龄前儿童每6个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
9
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危害口腔健康?
(1)不当喂奶法,即长期偏一侧喂奶,可造成婴儿颌骨发育不均衡。
(2)单侧咀嚼,可造成面部一侧发育不良、不对称,且一侧牙齿缺乏自洁作用,堆积牙石,导致牙周疾病的发生。
(3)口呼吸,可造成上前牙前突,唇肌松弛,上下唇不能闭合,形成开唇露齿,导致口腔粘膜干燥和牙龈增生。
(4)吮唇、咬舌、咬颊,常吮下唇可形成深覆合;吮上唇可形成反合;咬舌可形成开合,咬颊可影响后牙牙位及上下颌的颌间距离。
(5)咬笔杆、咬筷子、吮指,可使上前牙向唇侧移位,下前牙移向舌侧,造成牙位不正。
(6)其他,如长期一侧性睡眠、硬物作枕头都可造成错合畸形,用牙咬瓶盖和硬物等会造成牙齿损伤。
10
引起牙周病的因素有哪些?
牙周病是多因素引起的牙周组织慢性炎症病变,局部因素、全身因素、行为和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都是牙周病的危险因子。
(1)牙菌斑是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膜,如果牙齿表面的牙菌斑没有及时清除,就会被唾液中的钙、磷离子钙化形成牙石,牙石是引起牙周病的重要因素。
(2)牙周病的发生与全身健康状况有关,有糖尿病、内分泌失调的人得牙周病的几率更高。
(3)吸烟者患牙周病的几率和严重程度都高于非吸烟者。吸烟对牙周病的治疗效果有负面影响,使牙周病更容易复发。
(4)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可诱发牙周病。
口腔常识:“地包天”怎么办?
地包天怎么办?
地包天,学名叫做反牙合,民间称作地包天,兜齿。主要临床表现是下牙长在上牙前方,伴随或不伴随后牙反牙合。反牙合对面型的影响很大,对口腔功能也有很大影响,那么应该在什么时机进行干预治疗呢?不同的反牙合表现不同,治疗时间也不同。
反牙合的基本分类
反牙合分三种,牙性反牙合,骨性反牙合,功能性反牙合。
骨性反牙合是说上颌发育不足,或者下颌发育前突,或者两者都有,导致牙齿咬合是反牙合;
牙性反牙合是说骨骼发育是正常的,单纯牙齿是反牙合的;
功能性反牙合是说最放松的时候是正常的,咬合起来成了反牙合。
父母或者祖父母有反牙合的,孩子反牙合的遗传倾向性很大,也很可能出现反牙合。
反牙合的形成原因
颌面部骨骼的发育高峰,基本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而一起开始的,孩子们小时候基本都是圆脸,因为面部基本没有发育,处于幼稚状态。所以儿童的反牙合最好解决,只要把牙齿掰过来就可以了。
随着年龄增加,上颌骨在大概8-10岁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下颌骨大概是12岁以后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有些孩子发育期晚,但发育时间长,下巴越长越长,所以随着时间推移下颌前突畸形越来越严重,就是骨性反牙合。也有孩子生长发育后,骨骼发育正常,只是牙性反牙合,只需矫正牙齿即可。
但是小孩子由于没有发育,所以不知道到底是不是骨性的,医生也没有预测生长型的能力,所以小孩子反牙合以后成年是不是反牙合,这个还不好说。
反牙合的治疗方式
乳牙期
乳牙期(6岁以前),需要早治疗。反牙合一般出现较少,如果有反牙合,一般不是骨性,而是单纯牙性反牙合。因此治疗采用简单的合垫舌簧矫治器或者下颌联冠斜面导板,掰正牙齿就行了。早期矫治解除下颌对上颌骨发育的限制,另外防止孩子因反牙合导致的自卑或其他心理发育障碍。
替牙早期
替牙早期(大概8岁左右),就可以拍片子看出来上颌骨下颌骨发育的情况了,如果没有骨骼问题的,用简单的固定矫治器唇向开展前牙即可。如果存在上颌发育不足,那么就需要做上颌前方牵引,把后缩的上颌骨拉出来。
恒牙早期
恒牙早期(12岁左右),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所有牙齿都换完了,下颌伴随着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也开始悄悄地生长。经过严格的生长发育评估,结合拍片子看出来骨龄还小,下颌还有很大的生长潜力,那就暂时不治疗,因为我们治疗的速度可能赶不上他畸形生长的速度。如果骨龄已经比较大了,下颌骨没有多少生长潜力了,那么青春期通过正畸治疗也可以矫正反牙合。
成年后
成年后(18-20岁以后),如果青春期时我们发现骨性反牙合并且下颌仍然有很大的生长潜力,或者错过了前三个治疗阶段,那就只能等到18岁成人以后手术治疗了。成人不能通过生长改良来矫治,只能通过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来延长后缩的上颌骨或缩短前突的下颌骨。
这四个时间点时间越靠前,治疗难度越小,花费越少;时间越靠后,治疗难度越大,花费越多。但是治疗越早,后期复发的因素也越多,治疗效果可能存在不稳定。如果您不知道什么时候治疗,那就早早去看正畸医生吧!
口腔常识:孩子有螳螂齿怎么办好?
螳螂齿是什么,我估计有不少家长都会这样问。因为家政们对此接触的很少。或者曾经接触过,但是也不知道这就是螳螂齿。在宝宝出生的时候,上下前部的牙床是不接触的。但是两侧的后面有个上下能够接触的脂肪垫。这就是螳螂齿了。
一、父母切勿擅自处理
有些人常用刀割螳螂齿,这是很危险的,不但影响婴儿吸奶,还会导致口腔破溃,甚至还可引起全身的败血症,严重的可致婴儿死亡。随着乳牙的萌出,此高出的脂肪垫就会渐渐变平,所以不需要处理。
二、螳螂齿是正常现象
螳螂齿对该年龄的婴儿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这种脂肪垫是多余的,用刀割螳螂齿,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在婴儿吸奶时,前部用舌头和口唇黏膜、颊部黏膜抵住奶头,这时后部的脂肪垫关闭,帮助增加口腔中的负压,有利于婴儿吸奶。
三、新生儿口腔护理方法
刚出生的宝宝就具有吸吮、吞咽的能力,口腔是这些咀嚼吞咽、摄取食物、语言、呼吸等功能的实施者。但这仅仅是一种原始反射的最初表现,随着宝宝的不断生长发育,其口腔功能也将日趋完善。有的爸爸妈妈特别是一些老人认为刚出生的宝宝口腔内有羊水、血等脏的东西,因此,喜欢用纱布或手帕擦洗口腔,这样很容易擦破口腔黏膜而引起感染。其实,这个时期的宝宝口腔一般不需要特别清洗,因为这时口腔内尚无牙齿,口水的流动性大,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新生儿的螳螂齿除了不要用刀切之外,同时也不呢个用针挑或者擦拭。不然很容易就造成宝宝口腔粘膜损伤,继而发生感染。口腔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口腔与牙齿的健康是宝宝身心健康的第一步。所以家长要了解以上内容,为宝宝的健康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