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枕下入路三叉神经后根切断术
经枕下入路三叉神经后根切断术(Dandy手术)
Dandy(1925)首次经枕下入路在三叉神经感觉根进入桥脑前不远处切断,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本手术方法长期以来未被广泛采用的原因是手术野深,危险性大,有一定死亡率。而近几年来由于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显微外科的应用和各学者们对本术式切口人路的改进,使本手术方法又被重视和采用。
1.适应证 本手术方法适用于年纪较轻的三叉神经痛病人,三叉神经所有分支的疼痛,尤其疑有小脑桥脑角的继发性病变,如肿瘤等。
2.术前准备 同颅后窝开颅术。
3.麻醉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4.体位 侧卧位、侧俯卧位或坐位。
5.手术步骤
(1)头部皮肤用2.5%的碘酊和75%酒精常规消毒。作枕下旁正中纵形皮肤切口,即在枕外粗隆与乳突根部连线的中点作垂直切口,上起上顶线1-2cm处,下平环椎(或发际)长约7—8cm(也可在枕下作钩形或马蹄形切口)(图9—22)。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层和骨膜,将骨膜剥离后,用颅后窝自动牵开器撑开切口,显露枕骨鳞部。在枕骨鳞部钻孔,用颅后窝咬骨钳扩大骨窗约4X4cm,上达横窦,外侧达乳突后缘。在咬除枕骨时应注意勿损伤横窦和乙状窦,以免造成出血,如乳突气房被打开,应用骨蜡进行严密封闭。
点击浏览下一页
(2)切开硬脑膜后先用脑压板显露枕大池,放出脑脊液、脑可回缩。将小脑半球向内侧牵引,缓缓吸除脑脊液,使小脑进一步回缩(图9—23)。从侧面逐步向深处探查。应首先认清内耳孔及进入该孔的听神经和面神经,小心撕开岩静脉和听神经、面神经之间的蛛网膜,即可见到灰白色的三叉神经感觉根(后根)。用棉片妥善保护好面神经和听神经以免损伤。在两神经的前内上方可看到岩静脉离开小脑半球表面后进人岩上窦,岩静脉有的较粗大,有时较韧,有的变异分为两条,若此静脉影响手术进行,应用双极电凝或用银夹夹闭切断妥善处理,切勿损伤,发生出血影响手术进行,或因止血损伤脑干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种手术切口距感觉根的距离较远,易发生较多并发症,现很少采用。感觉根切断术:三叉神经感觉根自桥脑出来后,向前外侧走行,运动根在感觉根的前内侧约3—4mm。离桥脑0.5—1mm处,用三叉神经剪或钩刀在感觉根的外侧切断2/3或3/4(图9—24)。
点击浏览下一页
(3)仔细检查术野无出血后,用细线间断或连续缝合硬脑膜,切口内放引流条或引流管,然后逐层缝合切口,手术结束。
6.手术注意事项
(1)本手术方法术野较窄小而且较深,在显露三叉神经感觉根的全过程中,要轻柔牵拉小脑半球组织,以免损伤和压迫脑干。曾有因术中过度牵拉小脑半球损伤岩静脉,因止血时间长引起脑水肿,小脑膨出而造成死亡的病例报道。应特别注意处理好岩静脉,因为一旦发生出血,若处理不当,不但影响手术的继续进行,且可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甚至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2)注意勿要损伤运动根。在切感觉根时,一定要靠近桥脑处(一般认为在感觉根出桥脑0.5—1cm),在感觉根后外侧行部分切断,一般不会损伤运动根。注意保护Ⅶ、Ⅷ、Ⅸ、X对脑神经,因Dandy手术切口较向下,且切口较大,易显露此组颅神经,为避免损伤,应用棉片加以保护。
7.手术后处理
(1)处理同一般颅后窝手术常规。术后患者取卧位,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如发现有头痛、恶心、呕吐、神志变化等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情况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如术中出血较多或术后体温较高时,于术后几日内应间断地进行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以减轻术后的刺激。
8.疗效
(1)疗效 经枕下人路在接近桥脑处行感觉根部分切断术(Dandy手术),疗效较其他术式理想,效果较好早已被公认。国内较早采用此术式治疗三叉神经痛者如史玉泉、杨德泰,共手术治疗20例,其中18例疼痛消失。孟广远等用此术式作18例,其中16例疼痛完全消失,1例疼痛减轻。
(2)优点 经颅后窝人路手术,已证明发现继发病因的机会多(肿瘤)。本手术方法是在靠近脑桥的地方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此部位疼痛纤维已大部分分离出来,故在此部位切断能较可靠的避免或减少运动根的损伤。由于三叉神经的痛觉纤维主要位于感觉根的后下2/3,故可保留部分触觉的存在。
牙医巴巴精选阅读
经枕下入路三叉神经后根切断术的适应症及疗效
首次经枕下入路在三叉神经感觉根进入桥脑前不远处切断,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本手术方法长期以来未被广泛采用的原因是手术野深,危险性大,有一定死亡率。而近几年来由于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显微外科的应用和各学者们对本术式切口入路的改进,使本手术方法又被重视和采用。
1.适应证 本手术方法适用于年纪较轻的三叉神经痛病人,三叉神经所有分支的疼痛,尤其疑有小脑桥脑角的继发性病变,如肿瘤等。
2.术前准备 同颅后窝开颅术。
3.麻醉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4.体位 侧卧位、侧俯卧位或坐位。
5.手术后处理
(1)处理同一般颅后窝手术常规。术后患者取卧位,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如发现有头痛、恶心、呕吐、神志变化等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情况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如术中出血较多或术后体温较高时,于术后几日内应间断地进行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以减轻术后的刺激。
6.疗效
(1)疗效 经枕下入路在接近桥脑处行感觉根部分切断术(Dandy手术),疗效较其他术式理想,效果较好早已被公认。国内较早采用此术式治疗三叉神经痛者如史玉泉、杨德泰,共手术治疗20例,其中18例疼痛消失。孟广远等用此术式作18例,其中16例疼痛完全消失,1例疼痛减轻。
(2)优点 经颅后窝入路手术,已证明发现继发病因的机会多(肿瘤)。本手术方法是在靠近脑桥的地方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此部位疼痛纤维已大部分分离出来,故在此部位切断能较可靠的避免或减少运动根的损伤。由于三叉神经的痛觉纤维主要位于感觉根的后下2/3,故可保留部分触觉的存在。
迷路后入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迷路后入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Hitselberger手术)
1.适应证 同Dandy手术。
2.术前准备 同耳科乳突手术。
3.麻醉 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4.体位 仰卧位,患侧在上。
5.操作步骤
(1)用2.5%的碘酊和75%酒精常规消毒。用0.5%普鲁卡因局麻,常规耳后切口。
(2)用凿或电钻将乳突小房消除,查明乙状窦和骨迷路位置后,在不损伤听骨链、半规管和面神经的情况下,尽量削薄外耳道后壁骨质,然后将乙状窦后缘往前到骨迷路后方的大块骨质去除,显露硬脑膜和乙状窦外段,沿乙状窦前缘“U”形切开硬脑膜,并翻转向鼓窦处,注意勿损伤内淋巴囊。
(3)此时将患者头抬高,静脉快速滴人20%甘露醇250ml,以降低颅内压。手术显微镜下,打开蛛网膜放出脑脊液,进入桥脑外侧池,轻轻将小脑半球外侧缘向后下分离,在此即可见到进人内听道的第Ⅶ、Ⅷ颅神经,在其前上方1.5cm处可见较粗大的灰白色斜向上外的三叉神经感觉根。按解剖结构的排列,运动根较细,居内上方,感觉根较粗居后外,痛、温觉纤维在后,触觉纤维在前,第一支在上,第三支居下,中间为第二支。切断感觉根后,如患者清醒,可用针检查患侧面部的感觉,确定感觉根切的程度是否达到要求。
(4)仔细间断缝合硬脑膜切口。取足够的肌瓣填塞乳突腔,并将颞肌瓣与硬脑膜缝合一针以便固定,后逐层缝合切口,外耳道用碘仿纱条填塞。
6.手术注意事项 手术操作必须有充分的照明和细心的操作,方能顺利完成。如能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更为理想。所取填塞乳突腔的颞肌瓣一定要足够大,以填满乳突腔,避免发生脑脊液漏。
7.疗效 此法手术野贴近小脑半球的边缘,位于第Ⅶ、Ⅷ颅神经的上方,术中可避免损伤该神经和内耳血管,同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不致挤压小脑和脑干,可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手术可同时探察桥小脑角区三叉神经感觉根周围有无占位性病变,如胆脂瘤、三叉神经鞘瘤等,可一并切除。本手术方法术后复发率低。
经颞入路三叉神经后根切断术适应症及疗效
三叉神经后根切断术的作用原理是根据华韧神经退变定律,即切断神经的节后纤维则其中枢段发生退变,神经不会再生,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经颞入路三叉神经后根切断术:
1.适应证 适用于三叉神经疼痛限于第Ⅱ、Ⅲ支;第Ⅱ、Ⅲ支痛为主,并伴有第1支痛者。
2.术前准备 与一般开颅术相同。女性患者可只作颞部局部头发剃除。
3.体位 坐位或仰卧位,坐位时可采用神经外科手术头架固定头部。
4.麻醉 全麻或局部麻醉。
5.术后处理 ①同一般开颅术后常规处理。在24小时内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瞳孔及肢体活动等变化,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②手术切口内放的引流条和引流管所引出的为血性脑脊液,应及时更换敷料和引流瓶。引流条或引流管一般于术后24-48小时拔除。
6.疗效 经颞部入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术后疗效较好。本手术方法较经颅后窝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或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较简便,安全性高,术后反应亦较小。对高龄患者或伴有动脉硬化者亦可采用此种手术方法。但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
当患者药物和封闭治疗无效,或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体质较差、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更彻底的开颅手术,且疼痛范围较为局限,可采用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此种手术是将三叉神经周围支的末端切断并撕脱一部分,使该神经分布区域感觉消失,以便达到止痛的目的。此种手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并发症少,但手术后复发率较高。
(一)眶上神经切断术
1.适应证 适于三叉神经第1支痛者。
2.麻醉 眶上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
3.体位 仰卧位。
4.操作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剃眉毛,皮肤用2.5%的碘酊或75%酒精消毒。
(2)局麻后,于患侧眼眉内作横切口,自眼眉内端向外延伸2—2.5cm,将皮下筋膜、肌肉及骨膜切开,于骨膜外向上下分离后用乳突牵开器将切口牵开,显露眶上神经及其内侧的滑车上神经。
(3)用两把血管钳分别将上述显露神经夹起剪断,然后分别向近端及远端旋转血管钳卷出一段神经,将近端撕脱几厘米,远端尽量从皮下撕脱。近端撕脱的愈长,疼痛消失维持的时间愈长久。近内侧的滑车上神经也按上述方法撕脱。
(4)手术切口彻底止血,逐层缝合,并加压包扎。
(二)眶下神经切断术
1.适应证 经药物治疗、无水乙醇注射等治疗无效,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痛。
2.麻醉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
3.体位 仰卧位。
4.操作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颊部用2.5%的碘酊或75%酒精消毒。
(2)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局麻,同时将眶下神经或翼腭窝阻滞麻醉。
(3)平行于鼻唇沟斜坡做皮肤切口,或于眶下缘与眶下孔之间(约在眶下缘下0.5cm处)做一平行于下睑缘长约4cm弧形皮肤切口,分开肌肉直达骨膜。
(4)用骨膜剥离器向下将眶下孔周围组织及骨膜剥离,显露眶下孔,找出眶下神经及其分支。
(5)在眶下孔处用神经钩提起眶下神经,用两把血管钳夹住神经近端及远端,在血管钳之间剪断(图9—7、9—8)。缓慢旋转血管钳向外撕扯,将近端神经向外缓慢撕脱,撕脱神经愈长则效果愈好,一般撕出5cm。然后再用同样方法撕脱远端的神经。眶下孔用骨蜡涂抹填充,可起到阻碍神经再生的作用。
(6)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并加压包扎。
(三)经眶底三叉神经第Ⅱ支切断术
1.适应证 疼痛发作于面颊部、鼻下部、上颌牙和齿龈、口腔前庭黏膜等,三叉神经第Ⅱ支分布区域。
2.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3.体位 仰卧位。
4.操作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患侧皮肤用2.5%的碘酊或75%酒精消毒。
(2)在眶下缘与眶下孔之间皮肤上作一约4em的弧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骨膜。
(3)找出从眶下孔出来的眶下神经血管束。用骨膜剥离器将骨膜从骨面上剥离,并向上越过眶下缘,将骨膜与眶底骨膜面小心分离开,用甲状腺拉钩白骨膜下方将眶组织及眼球轻轻向上拉起,显露出眶下管后方眶下沟内的神经血管束。
(4)用小骨凿将眶下孔上方的骨质及眶管顶壁凿去。此时可看到眶下孔、眶下管及眶下沟连在一起,而且三叉神经上颌支的眶内段可完全显露出来。
(5)眶内的神经血管显露清楚后,小心轻柔地将血管和神经分离开,然后把神经干在眶下孔处用两把血管钳夹住切断。此时,即可将神经干的远心端用神经钩从眶下沟和眶下管的壁上提起。再用另一把血管钳夹住在第一把血管钳的近心端部分轻轻向外牵拉。如此,再用第三把、第四把血管钳逐次夹住神经干的近心端并逐渐轻柔地向外牵扯,直至将神经干大部拉出。用上法拉出的神经干一般在4.5cm左右。被切断的上颌神经远心端用同方法撕脱出来。
(6)严密止血后,逐层缝合切口。
(四)下齿槽神经切断术
1.适应证 适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第Ⅲ支痛。
2.麻醉 下颌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
3.体位 仰卧,头偏向健侧。
4.手术操作方法
口外法
(1)切口始于下颌升支后缘,绕下颌角及距下颌骨下缘1.5cm再向前至颌下区,长约5cm(图9—9)。
(2)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沿下颌骨下线切开咀嚼肌及骨膜,向上剥离显露下颌角及升支颊侧骨面(图9—10)。注意保护好面神经下颌缘支。严密止血,逐层缝合。
(3)在下颌角至下颌最后磨牙远中联线中点处,用球形牙钻、骨凿在骨外板上形成直径约1.5cm的矩形或圆形骨窗。
(4)用刮匙等去除骨松质,显露下牙槽血管神经束,剥离出神经。止血钳钳夹下牙槽神经,切断后分别扭转撕脱其近、远颅段(图9—11、9—12)。下颌管内可填塞骨蜡。生理盐水冲洗创口,放置引流条,逐层缝合。
口内法
(1)取仰卧位。皮肤黏膜常规消毒后,在患侧下颌神经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溶液作阻滞麻醉;切口部浸润麻醉。
(2)经口内沿下颌支前缘,自下颌突下作直切口长约2.5cm。至下颌角时切口向舌侧及颊侧分开,使呈一侧“Y”字形(图9—13)。
(3)切开黏膜后,用剥离器向下颌支内侧面深部分离,分开颞肌与翼内肌,在以上肌止点处,即可找到下齿槽神经及舌神经。
(4)将神经上下进行游离至下颌孔处,用丝线套人下齿槽神经上,近端尽量向上结扎,远端稍向下结扎。在结扎线中间剪断,近端神经再向外牵拉后剪断。下齿槽神经远侧端拉住结扎线,后用血管钳缓慢地将全部下齿槽神经撕脱(图9—14、9—15)。
(5)手术切口严密止血后,逐层缝合切口。
耳后小切口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耳后小切口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Dandy经颅后窝人路作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其主要缺点是手术野较深,手术中易损伤岩静脉而引起出血,故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和危险性大。刘学宽等自1984年以来,采用耳后小切口入路(乳突后),可缩短探查感觉根和Ⅶ、Ⅷ颅神经的距离,因改变了手术角度,一般不易损伤岩静脉,故不需处理岩静脉,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未发生死亡病例。
1.手术适应证 同Dandy手术。
2.手术前准备 同颅后窝开颅手术。
3.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
4.体位 仰卧位。
5.操作步骤
(1)2.5%的碘酊和75%酒精常规消毒。
(2)在耳后2cm划4-6cm与横窦相垂直的线,此线上端平耳尖,下端平乳突尖,显露枕乳缝,在此两缝的交点以下钻颅。亦可作耳后横切口,即在耳后根部中点向后平枕外粗隆方向作横形直线皮肤切口5cm,用乳突牵开器牵开,钻颅同上部位。用颅后窝咬骨钳扩大骨窗,骨窗上缘达横窦,外侧达乙状窦后缘,约2X2cm。切开硬脑膜。
(3)硬脑膜切开后,放出桥池脑脊液,待小脑半球下陷后,手术显微镜探查桥小脑角。其他手术步骤同Dandy手术。
三叉神经痛的眶上神经切断术
1.适应证 适于三叉神经第1支痛者。
2.麻醉 眶上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
3.体位仰卧位。
4.操作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剃眉毛,皮肤用2.5%的碘酊或75%酒精消毒。
(2)局麻后,于患侧眼眉内作横切口,自眼眉内端向外延伸2—2.5cm,将皮下筋膜、肌肉及骨膜切开,于骨膜外向上下分离后用乳突牵开器将切口牵开,显露眶上神经及其内侧的滑车上神经。
(3)用两把血管钳分别将上述显露神经夹起剪断,然后分别向近端及远端旋转血管钳卷出一段神经,将近端撕脱几厘米,远端尽量从皮下撕脱。近端撕脱的愈长,疼痛消失维持的时间愈长久。近内侧的滑车上神经也按上述方法撕脱。
(4)手术切口彻底止血,逐层缝合,并加压包扎。
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的适应症
经延髓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为Si6quist(1936)首创。其解剖生理基础是三叉神经三个分支的痛、温及部分触觉纤维,均通过三叉神经脊髓束,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的尾侧核,当三叉神经脊髓束下行经过延髓下段时,位于延髓脊束外侧的表浅部位。在此切断三叉神经脊髓束(即感觉传导束),既能解除疼痛,又能保留面部触觉,从而防止角膜溃疡、避免口腔内食物残留或咬破颊黏膜。但三叉神经脊髓束同时也接受来自中间、舌咽和迷走神经的痛、温觉纤维,如将此束切断,将造成上述神经分布区域的痛、温觉丧失,包括同侧面部皮肤、口、舌、鼻、咽喉和眼球黏膜,同侧耳郭、外耳道、鼓膜和耳后乳突表面范围。
手术适应证: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均痛者。曾经非手术和其他手术方法未能治愈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年龄较轻或健侧眼已失明,如采用其他手术方法有可能发生角膜营养变性、角膜溃疡的患者。三叉神经痛同时合并舌咽神经痛的患者。用此手术方法可消除三叉神经痛,同时又可解除舌咽神经痛。
三叉神经的感觉根
三叉神经根的感觉纤维自三叉神经节向中枢方向行走,汇集成为一略呈扁形的感觉根,长约19.6mm,宽约4.7mm,厚约2mm。感觉根越过颞骨岩部上缘,在岩上窦下方进入颅后窝,然后于脑桥处进人脑内。在脑桥内,50%的纤维分叉,形成上升支和下降支;不分叉的纤维分别加入上升支或下降支。上升支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接受三叉神经分布区的触觉;下降支汇聚成三叉神经脊束,脊束的侧枝和终支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接受三叉神经分布区的痛觉和温度觉。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在脊束核内的排列有定位关系,第一支眼神经位于脊束的腹侧部,下降至脊束的最下部,止于脊束核的下部,甚至可达第二颈节,相应的皮节为最外层;第二支上颌神经的纤维位于脊束的中央,于延髓的下部,止于脊束核的中间部,相应的皮节为中层;第三支下颌神经的纤维位于脊束的背侧部,于灰翼上部的高度,止于脊束核的上部,相应的皮节为内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