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医巴巴讲堂: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1、牙痛:三叉神经痛常误诊为牙痛,往往将健康牙齿拔除,甚至拔除全部牙齿仍无效,故应注意。牙病引起的疼痛为持续性疼痛,多局限于齿龈部,局部有牙痛及致病病变,X线及牙科检查可以确诊。
2、副鼻窦炎:如额窦炎、上颌窦炎等,为局限性持续性痛,可有发热、鼻塞、浓涕及局部压痛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青光眼:单侧青光眼急性发作误诊为三叉神经第1支痛,青光眼为持续性痛,不放射,可有呕吐,伴有球结合膜充血、前房变浅及眼压增高等。
4、颞颌关节炎:疼痛局限于颞颌关节腔,呈持续性,关节部位有压痛,关节运动障碍,疼痛与下颌动作关系密切,可行X线及专科检查协助诊断。
5、偏头痛:疼痛部位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发作前多有视觉先兆,如视力模糊、暗点等,可伴呕吐。疼痛为持续性,时间长,往往半日至1-2日。
6、三叉神经炎:病史短,疼痛呈持续性,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过敏或减退,可伴有运动障碍,在受累的三叉神经分支有明显压痛。神经炎多在感冒或副鼻窦炎后等发病。
7、小脑脑桥角肿瘤:疼痛发作可与三叉神经痛相同或不典型,但多见于30岁以下青年人,多有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并可逐渐产生小脑脑桥角其他症状和体征。以胆脂瘤多见,脑膜瘤、听神经鞘瘤次之,后两者有其他脑神经受累,共济失调及颅内压增高表现较明显。X线片、CT颅内扫描及MRI等可协助确诊。
8、肿瘤侵犯颅底:最常见为鼻咽癌,常伴有鼻衄、鼻塞,可侵犯多数脑神经,颈淋巴结肿大,作鼻咽部检查检查、活检、颅底X线检查,CT及MRI检查可确诊。
9、舌咽神经痛:易于三叉神经第3支痛相混,舌咽神经痛的部位不同,为软腭、扁桃体、咽舌壁、舌根及外耳道等处。疼痛由吞咽动作诱发。用1%潘妥卡因等喷咽区后疼痛可消失。
10、三叉神经半月节区肿瘤:可见神经节细胞瘤,脊索瘤,麦氏窝脑膜瘤等,可有持续性疼痛,病人三叉神经感觉、运动障碍明显。颅底X线可能有骨质破坏等改变。
11、面部神经痛:多见于青年人,疼痛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可延及耳后、头顶、枕颈,甚至肩部等。疼痛持续性,可达数小时,与动作无关,不怕触摸,可为双侧性疼痛,夜间可较
牙医巴巴精选阅读
中间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中间神经是组成面神经的一个较小的根,主要含有感觉和副交感纤维,其中感觉纤维主要传导耳部皮肤的躯体感觉和表情肌的本体感觉。中间神经痛患者临床表现特点:
①疼痛性质:为发作性烧灼痛,持续时间长,短者数分钟,长者达数小时。
②疼痛部位:主要位于一侧外耳道、耳郭及乳突等部位,严重者可向同侧面部、舌外侧、咽部以及枕部放射。
③伴随症状:局部常伴有带状疱疹,还可有周围性面瘫,味觉和听觉改变,泪腺和唾液腺分泌障碍等。
根据这些特点多不难与三叉神经痛鉴别。
牙痛与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牙痛与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当牙齿及牙周病变时常可刺激、压迫三叉神经末梢,引起三叉神经第二、三支痛,甚至波及第一支分布区域,可为一类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故有牙源性三叉神经痛之称。它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不同。不同之处还在于牙源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电阻图指标有明显变化。X线片可发现患侧下颌骨有病变骨腔,骨腔的部位即在与骨腔扳机点对应颌骨内,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无以上情况。口腔疾病致病菌及其释放的有害代谢产物尚可导致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产生头痛。牙源性头面部痛常见原因是炎症,如急性牙髓炎、牙周炎、根尖炎、龋齿等,此外尚有髓石,阻生齿等因素。牙痛与三叉神经痛混淆的问题最为多见,尤其在早年,三叉神经痛被误认为牙痛而拔除几颗甚至整排牙齿的在门诊常可见到;牙痛被误认为上三叉神经痛也不足为怪,尤其在某些统计资料中也时有发生。牙科疾病引起的牙痛有下述几个特点:
①五年龄及性别差异,任何人群均可发病。多有牙龈炎或龋齿病史。
②疼痛初期为齿龈及颜面部阵痛,后期多为持续性胀痛或跳痛。夜间较重。
③牙齿对冷、热过敏,接触冷、热食物可诱发剧痛。常无扳机点。
④疼痛时间长,多并有齿龈及颊部肿胀。
⑤因引起牙痛的疾病多为感染性,故炎症重时多有中毒表现:畏寒、发热、精神及食欲差等。
⑥检查齿龈红肿、张口受限、牙龈有叩击痛。
⑦摄片可了解牙及颌骨病变,协助确诊。
牙痛的上述几个特点是三叉神经痛所没有的。加之三叉神经痛特征性疼痛,扳机点,发作史等,两者应可以鉴别。但牙痛刺激神经末梢可致三叉神经区域的放射痛,这时鉴别就较为困难,可采用卡马西平试验性治疗来加以鉴别。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三叉神经痛的分为哪几类?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具有临床症状,但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除有临床症状,同时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器质性疾病如肿瘤、炎症、血管畸形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常呈持续性,部分患者可发现与原发性疾病的其它表现。脑部CT、MRI、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有助诊断。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三叉神经瘤的鉴别诊断
(一)三叉神经瘤的类型 三叉神经瘤多为神经鞘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依肿瘤部位不同可分为颅中窝型、颅后窝型和混合型(哑铃型)。
1.颅中窝型 肿瘤多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节。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可影响海绵窦、眶上裂等结构。
2.颅后窝型 肿瘤起源于三叉神经根向桥脑小脑角处生长。
3.混合型 肿瘤呈哑铃形,骑跨岩锥,一部分在颅中窝,一部分在颅后窝。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1.三叉神经症状 常为首发症状,以感觉或/和运动功能障碍多见,少数患者出现三叉神经痛。疼痛往往为持续性烧灼样,常位于三叉神经第一支、第二支分布区域。少数为阵发性剧痛,但持续时间一般较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扳机点多不明显。发生于三叉神经根的肿瘤很少有疼痛,主要为面部麻木或蚁行感,客观检查感觉减退;发生于三叉神经半月节的肿瘤疼痛较多见,而且为面部感觉减退与疼痛同时存在。
2.临近结构受累和颅内压增高症状 一般出现较晚。
3.脑脊液检查 颅后窝型三叉神经鞘瘤位于硬脑膜内,蛋白定量常升高;颅中窝型居硬脑膜外蛋白定量常正常。
4.x线片 可见岩骨尖破坏、缩短,或卵圆孔、圆孔扩大、破坏之轮廓清楚。
5.CT扫描 平扫时为等密度或低密度病灶,或为囊性灶,位于颅中窝或颅后窝者呈圆形或卵圆形,混合型则呈哑铃形。
如何准确鉴别诊断三叉神经痛
分析病史和仔细观察疼痛发作的情况,确定颜面部疼痛发作的部位。搞清疼痛发作是从哪一点开始的,随着疼痛加剧扩散到哪个区域。查明疼痛的性质、特点、规律、诱发疼痛发作加重或减轻的因素。三叉神经痛的典型临床表现已得到了公认,即:①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短暂的、剧烈的、闪电样反复发作的疼痛。②大多数存在扳机点。③相应区域皮肤粗糙、皮肤着色,或有感觉减退。④由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常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根据上述临床表现,结合病史特点常可确定诊断。但其表现既有特征性,也有许多复杂性,如不牢固掌握,常易与其他头面部疼痛性疾病混淆,导致漏诊和误诊。因此,除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外,还需进行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方面的检查,以及行面部和颅脑的x线片、CT扫描、磁共振(MRl)、DSA等辅助检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误诊和漏诊,准确地做出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