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桩临床操作技术要点

文案君分享时间:热度:

烤瓷牙纤维桩,烤瓷牙的纤维桩老掉,打纤维桩能安普通烤瓷牙吗

近年来,随着纤维桩性能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其适应症也愈来愈广泛。研究表明,凡能够使用金属桩和陶瓷桩的患牙均可被纤维桩所替代。
传统桩核主要依靠摩擦力取得固位,采用普通水门汀粘接即可满足临床要求。纤维桩则主要依靠粘接力取得固位,临床操作时对粘接剂的选择和应用有较高的技 术敏感性。纤维桩修复失败的主要模式为桩核脱落,因此,如何提高纤维桩与牙体组织的粘接固位,对延长修复体的使用寿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纤维桩的临床操 作要点作一总结,希望能与口腔临床工作者共同探讨。
1.冲洗预备根管
大多数医生在桩道预备时习惯于干燥预备根管(图 1),这样很容易破坏根管壁的牙本质结构,同时也可形成较厚的玷污层,影响树脂水门汀与牙体组织的粘接。因此,临床操作时应选择冲洗的方法冷却预备根管 (图 2),防止牙胶及封闭剂粘连附着于根管壁形成第二玷污层(根管治疗时形成的玷污层称为第一玷污层),有利于树脂水门汀与根管牙本质的粘接。
2. 清除根管壁残留物
3:根管内残留物
4:超声去除根管残留物。

根管壁残留物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纤维桩的粘接和固位,是纤维桩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圆形的根管钻和根管形态不完全一致,终钻预备完成后大多情况下桩道侧 壁会有不同程度的牙胶和封闭剂等残留物附着(图 3)。因此,建议X线检查根管预备情况,选用超声洁牙机更换较细工作尖进入根管,彻底去除桩道根管壁上附着的残留物(图4)。使用根管锉去除残留物时,很 难清除干净;禁止使用牙胶溶剂如丁克除、氯仿等有机溶剂去除残留物,以免破坏根尖区牙胶的封闭,或有机溶剂粘附于根管壁形成蜡膜而影响粘接。

牙医巴巴延伸阅读

牙医巴巴讲堂:纤维桩的基本作用、临床选择思路


关于“纤维桩的基本作用、临床选择思路”,牙医巴巴编辑整理了相关资料如下,供大家参考了解。

基本作用:进行冠桥修复之前,如基牙牙体硬组织缺损面积比较大,为了保证修复体长久稳定的固位,同时防止天然牙冠折而导致修复失败,首先需进行桩核修复。

对牙根应力的影响:理论上来讲,牙髓治疗后的根部牙本质性能是没有明显变化的,造成牙齿变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治疗修复过程中牙体组织的大量丧失导致的,根据桩核系统的材料特性及选择来说,有时会有加固的作用,有时会有破坏的作用。

临床选择思路:从固位来讲,桩与根管之间粘接固位是强于机械固位,桩与核之间的固位,铸造桩核与CAD  CAM 桩核因为是一体的不存在固位的问题,化学固位优于机械固位,纤维桩因其强大的化学粘接因此会增强固位效果。

核与冠之间的固位:桩核系统的目的是为了给修复体提供足够的固位力,一般来讲只要有良好的预备理念和手法就可以形成良好的机械固位,桩核材料的粘接性能对冠的影响并不大,只要基牙具有完整的粘接边缘,那么粘接效果就比较理想,在大面积树脂修复的案例中完全固化的树脂核可能会影响全冠的粘接效果,从而影响全冠的强度,所以大面积树脂桩核的病例不适宜用玻璃陶瓷类材料进行修复。

“纤维桩的基本作用、临床选择思路”的内容,由牙医巴巴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对想要了解相关问题的人提供参考,更多口腔知识,敬请关注牙医巴巴口腔医学知识栏目。

纤维强化类瓷树脂修复技术


1.材料方法

玻璃纤维通常由环氧聚合物树脂和锆纤维强化的三氧硅纤维合成,目前市场上常用的产品有Artglass,solidex等系统,在嵌体桥中我们还可以使用U型管与玻璃纤维形成增强带,成为桥体的核心,弥补了传统桥体强度不足的问题。

2.临床应用

(1)纤维强化类瓷树脂全冠(后牙)

操作步骤:

a.临床常规牙体预备,需注意的是在遵循尽量保存牙体组织的原则下必须预备出玻璃纤维及包绕玻璃纤维类瓷树脂的厚度,牙合面至少为1.5-2.0mm,在活髓牙或咬合紧磨耗深的情况下非功能尖区可预备为1-1.2mm,因无金属基底可采用平龈或龈上边缘,边加强边缘强度,肩台宽度不应少于1mm。

b.采用松风16色LuminVacuamShadeGuide等比色板比色,如有特殊颜色要求,比色时在患者天然牙相应区域选取相似的比色片,再拍摄数码照片留存,技工制作时可参照。

c.制取模型,常规制作可卸式工作模型,修整代型,标记边缘线,涂布硬化剂、Spacer间隙剂、Sep分离剂,再用小毛刷涂布遮色层糊剂,先在聚合器中聚合3min,牙体层膏剂塑形时先在牙合面涂布一薄层树脂,在其表面随机交错排列2—3层约长5-6mm玻璃纤维,使其尽量均匀一致分布,为了增加其可操作性,可辅以少许Mode,IingLiquid调整液,然后在玻璃纤维表面再用牙体层膏剂完全覆盖塑形,进行初步固化,继续切端层膏剂塑形,可应用SOLIDEXSTAINSET进行牙体层膏剂表面的内染色或切断层膏剂表面的外染色,外染色需在全冠进行修正抛光后进行,Ceramage聚合瓷具有良好的口内修补效果,故对于比较个性的颜色匹配可由于临床医生椅旁外染,外染后的全冠应尽量避免抛光。

d.全冠组织面玻璃珠喷砂,高压蒸汽水枪清洗后树脂粘接剂粘接。

(2)纤维强化类瓷树脂嵌体桥操作步骤:

a.缺隙侧有缺损的基牙根据缺损的大小设计洞型,制成嵌体状,对于因龋坏缺损较大者可采用桩核树脂加强修补成嵌体洞型,洞型深度不应少于2mm,外展为6—12度,龈阶近远中宽度1.0-1.5mm,轴壁平行,就位道一致。

b.比色,制取模型,标记边缘线,常规涂硬化剂,Spaeer间隙剂,Sep分离剂,涂Opaque遮色糊剂,在聚合器中固化3分钟,测量测量两嵌体洞型轴髓线角之间的距离,根据此距离截取同长U型管和玻璃纤维,合其U型管底端位于龈壁上,边缘修整圆钝,根据此距离截取同长U型管和玻璃纤维,合其U型管底端位于龈壁上,边缘修整圆钝,无尖锐棱角,测量两嵌体洞型近远中壁距离,截取同长玻璃纤维,U型管表面均匀涂布ModellingLiquid调整液,Flowable流动型聚合瓷涂布嵌体洞型表面,特别是龈壁及相应点线角。然后放置U型管,管腔及洞型内放置涂调整液后的玻璃纤维,流动聚合瓷包挠固化10秒钟,分别用于牙体层和切断层膏剂进行堆塑成形,涂布阻氧剂Oxy-barrier在光聚合器中进行5min最终固化。

C.修整,试戴,调牙合,抛光,粘接面用金刚砂车针粗磨化清洗后树脂粘接,常规医嘱。

3.小结Ceramage聚合瓷因其含有73%微细瓷成分而具有良好的表面耐磨性和弹性模量,其耐磨耗性与天然牙相近,美观效果好,易于修理,粘接成功率高,微渗漏小,操作简单等特点,在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广泛适用于冠桥、贴面、高嵌体,精密附着体,种植体上都结构饰面等修复,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作为临床医生,我们在采用某种修复方式时既要发现其优点也要考虑其不足,本文仅对纤维强化瓷树脂全冠及嵌体桥的应用进行简要的总结,旨对两者结合应用的特点和在口腔修复学中的应用作一概述,由于应用时间尚短,临床病例有限,在咬合力的传导、纤维比例、排列方向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提高。

根管治疗临床操作心得


根管治疗临床操作心得

1.术前一定要和病人谈话,大体描述根管治疗的内容和步骤,费用以及病人可能的感觉,还有术后(N天,月,年)可能出现情况.说多了病人不会烦的,初诊的第一步应该是调颌,以避免在治疗中的劈裂。

2.根管治疗三张片:术前,术中,术后对于术前片,许多医生忽略了,我觉得很有必要,很多冷热刺激敏感,扣痛的牙齿不一定是根尖周问题,也可能是隐裂或根折,甚至是其它牙齿的毛病,术前片可有助于诊断.也有助于开髓和初次预备根管.

3.封失活剂要注意,切勿接触牙龈等软组织,且暂封要严密!如果开髓后流血多,可用棉球吸,等血少后再封药,但不要加压.我们医院多用进口小儿失活剂,一般封药10-15天,以完全失活牙髓,否则复诊时打麻药或再封药会引起病人不满.

4.开髓揭顶要完全,这样才易于找到和找全根管.注意,年轻人的髓室顶很厚,老年人髓腔钙化多,开髓后不易辨别髓室底,容易底穿哦!同时注意洞型,要符合预备洞型的原则.

5.常规法预备根管虽然简单易行,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容易改变根管自然形态(侧穿,台阶等),且容易器械折断.建议采用逐步后退法或逐步深入法,虽然麻烦,但比器械折断和治疗失败好多了.H型锉只能做提拉,切削能力强!K型锉既能旋转又能提拉,很好用.最好边预备边冲洗(双氧水),防止把切削下来的推出根尖.根管口一定要预备的足够大,这样才容易插牙胶.

6.根管内糊剂可以多放.即使渗出根尖口,影响不是很大,糊剂还能渗入侧支根管.插牙胶时,对于根尖口大的牙齿(如年轻前牙),插入牙胶的长度一定要小于等于你预备的长度,因为在侧压充填时,常常会将牙胶再向下压.术后X片,据根尖0.5-2mm均可算是恰填.超充0.5mm时,如果是牙胶超出,估计得重做。

7.如果在扩到根尖的部位仍有疼痛,首先应当继续拔髓,也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一边向根管口导干尸液一边扩通,效果很好,当然也可以选用利多或FC导入.这个是在实习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尽量减少病人的疼痛。

8.对慢性根尖周炎的疼痛感觉氢氧化钙+生理盐水调,根管冲洗后加几滴到玻璃板上调,水多点,调稀点封药。千万不要用氢氧化钙+CP或FC,否则一封第二天准疼 。氢氧化钙的封药常见的有这几种,一个是手调,常用蒸馏水或者甘油,后者更为理想。

9. 一般来说如果是急性牙髓炎无叩痛可在局麻下开髓,拔,扩,冲后如无渗血或少量出血可拭干后Ca(OH)2+碘甘油糊剂放如根管,封闭一周后做根管充 填(无临床症状,根管无渗液).尖周炎封药如CA(OH)2加碘仿不错,严重的,如叩痛++渗出+的可在换药1-2次后用VITPEX导入,感觉效果不错。牙髓炎失活后可直接用氰氧化钙导入根管

10.有瘘管无症状的一次扩管,一次根充,根充糊剂用碘仿加氢氧化钙和根充糊剂,超填少许,牙胶尖适填,有瘘管有症状的一次扩管,当即封药,封碘仿加氢氧化钙15天。

11.对于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如果初诊有明显的扣痛,建议封FC棉球,丁氧暂封,配合抗菌药.切记不可预备根管,会加重肿痛,也不会获得患者信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要强调一下 每次操作之前不要忘了检查器械,以及注意器械的使用次数,器械老化引起的断针是临床上很棘手的问题。

口腔临床操作拔髓的经验


口腔临床操作拔髓的经验

1、拔髓通常使用拔髓针。拔髓针有一个“0”、二个“0”和三个“0”之分,根管粗大时选择一个“0”的拔髓针,根管细小时,选择三个“0”的拔髓针。根据我们临床经验,选择拔髓针时,应细一号,也就是说,如根管直径应该使用二个“0”的拔髓针,实际上应使用三个“0”的拔髓针。这样使用,可防止拔髓针折断在根管内。特别是弯根管更要注意,以防断针。

2、活髓牙应在局麻下或采用牙髓失活法去髓。为避免拔髓不净,原则上应术前拍片,了解根管的结构,尽量使用新的拔髓针。基本的拔髓操作步骤如下:拔髓针插入根管深约三分之二处,轻轻旋转使根髓绕在拔髓针上,然后抽出。牙髓颜色和结构,因病变程度而不同,正常牙髓拔出呈条索状,有韧性,色粉红;牙髓坏色者则呈苍白色,或呈淤血的红褐色;如为腐败性细菌感染则有恶臭。

3、对于慢性炎症的牙髓,组织较糟脆,很难完整拔出,未拔净的牙髓可用拔髓针或10号K形挫插入根管内,轻轻振动,然后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交替冲洗,使腐败物质与新生态氧形成的泡沫一起冲出根管。

4、正常情况下,对于外伤露髓或意外穿髓的前牙可以将拔髓针插到牙根三分之二以下,尽量接近根尖孔,旋转180度将牙髓拔出。对于根管特别粗大的前牙,还可以考虑 双针术 拔髓。

双针术

先用75%的酒精消毒洞口及根管口,参照牙根实际长度,先用光滑髓针,沿远中根管侧壁,慢慢插入根尖1/3部,稍加晃动,使牙髓与根管壁稍有分离,给倒钩髓针造一通路。同法在近中制造通路,然后用两根倒钩髓针在近远中沿通路插至根尖1/3部,中途如有阻力,不可勉强深入,两针柄交叉同时旋转180°,钩住根髓拔除。操作时避免粗暴动作,以免断于根管内,不易取出。

双针术在临床实践中能够较好的固定牙髓组织,完整拔除牙髓组织的成功率更高,避免将牙髓组织撕碎造成拔髓不全,不失为值得推广的一种好方法。

5、后牙根管仅使用拔髓针很难完全拔净牙髓,尤其是后牙处在牙髓炎晚期,牙髓组织朽坏,拔髓后往往容易残留根尖部牙髓组织。这会引起术后疼痛,影响疗效。具体处理方法是:用小号挫(15到20号的,建议不要超过25号的),稍加力,反复提拉(注意是提拉)。这样反复几次,如果根管不是很弯(小于30度),一般都能到达根尖,再用2个0或3个0的拔髓针,插到无法深入处,轻轻旋转,再拉出来,通常能看到拔髓针尖端有很小很小的牙髓组织。

6、如根管内有残髓,可将干髓液(对苯二酚的乙醇饱和液)棉捻在根管内封5--7天(根内失活法),再行下一步处置。 7、拔髓前在根管内滴加少许EDTA,可起到润滑作用,使牙髓更容易的从根管中完整拔出。这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应贯穿在所有复杂的拔髓操作中。 润滑作用仅仅是EDTA的作用之一, EDTA有许多其他的作用:

(1)与Ca鳌合使根管内壁的硬组织脱钙软化,有溶解牙本质的作用.既可节省机械预备的时间,又可协助扩大狭窄和阻塞的根管,具有清洁作用,最佳效能时间15分钟;

(2)具有明显的抗微生物性能;

(3)对软组织中度刺激,无毒,也可用作根管冲洗;

(4)对器械无腐蚀;

(5)使牙本质小管管口开放,增加药物对牙本质的渗透。

EDTA 作用广泛,是近年来比较推崇的一种口内用药。

如果临床复诊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因残髓而致的根管探痛,应在髓腔内注射碧兰麻,然后将残髓彻底拔除干净。

最后补充一点就是:拔髓针拔完牙髓后很难将拔髓针清洗干净,有一种很快的方法也很简单,也许大家都会,具体操作如下:

右手拿一根牙刷左手拿拔髓针,用牙刷从针尖向柄刷,同时用水冲。最多两下就可以洗干净。如果不行,左手就拿针顺时针旋转两下,不会对拔髓针有损坏!

显微根管治疗技术的要点解析


显微根管治疗技术的要点解析

随着口腔医疗设备和材料的进步以及牙髓病学理论的更新,手术显微镜(surgical operating microscope)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牙髓病医师的重视,显微根管治疗(microendodontics)的理念和技术已被牙髓病医师接受,越来越多的医师在临床工作中使用手术显微镜。显微根管治疗与显微根管外科手术(endodontic microsurgery)不同,根管治疗过程中很难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操作,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借助显微口镜才能观察到髓腔和根管内的解剖结构或形态。显微根管治疗技术的实质是手术显微镜辅助下的根管治疗技术,除了必须掌握常规根管治疗器械和设备的使用技巧之外,还必须熟悉手术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展显微根管治疗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显微根管治疗技术正在大力普及和推广。但有些医师由于显微镜的操作培训时间或机会有限,在未充分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的情况下操作,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反而会浪费临床治疗时间并增加劳动强度。因此,进一步规范显微根管治疗的技术操作,加强操作技术培训非常必要。

一、口腔显微镜的发展史

手术显微镜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应用于耳鼻喉科手术。1981年口腔显微镜(dental-operating microscope)"Dentiscope"问世,1982年,哈佛大学牙学院首次举办了只有5位口腔医师参加的口腔显微镜操作培训班。早期的口腔显微镜配置较差,且在设置上不符合人体工学要求,令当时的医师无法广泛接受。直到199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牙学院召开了第一届显微根管外科研讨会,口腔显微镜才重新引起关注。1995年,使用显微镜的牙髓病专科医师显著增加,并出现各种品牌的口腔显微镜。1997年,美国牙髓病专科医师协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Endodontists,AAE)将口腔显微镜培训作为牙髓病专科医师认证中的一项标准,成为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从而使口腔显微镜的教学培训和临床应用更加规范。

虽然口腔显微镜能带来良好的照明和放大的视野,但在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1999年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当时有48%的牙髓病医师拒绝使用口腔显微镜。最常见的原因是使用显微镜时体位困难、使用不方便、操作时间延长等。术者操作时患者的头位、牙椅角度、术者和助手的位置都会对显微镜的使用产生影响。2007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使用口腔显微镜的牙髓病医师由1999年的52%增加至90%,但是体位困难、操作受限等制约因素仍然存在。

1999年显微镜在牙髓病学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显微镜应用技术的不熟练是影响其使用的最主要原因,而费用因素在此时期还未被考虑。2007年,随着显微镜应用的逐渐普及,技术因素的影响明显降低,四手操作的助疗方式也得到完善,但设备和技术的成本仍影响部分医师的选择。

调查发现,在牙髓病治疗中显微镜最常用于定位根管口、侧穿修补、取折断器械、根尖切除术、根管倒预备和倒充填。77%的操作者在各个牙位都会使用显微镜,而12%的操作者多用于上颌牙列。调查表明,接受培训时间长、培训次数多的医师使用显微镜的次数也会增加,因此显微根管治疗技术的开展与技术培训密切相关。

尽管一些教科书或培训教材中有描述显微根管治疗技术的章节,但关于显微根管治疗技术的专著还较少见,比较多见的仍是显微根管外科手术方面的专著。2014年由凌均棨教授主编的《显微牙髓治疗学》出版,为国内显微根管治疗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指导。

二、显微根管治疗的技能要求

经过长达20多年的探索和总结,目前认为,显微根管治疗过程中术者应该掌握4个基本技能,即符合人体工学的体位调节、手眼协同操作的能力、获得合适的放大倍数以及显微口镜的使用技巧。

1.符合人体工学的体位调节:

在进行非手术牙髓病治疗时,术者通常容易处于肩膀抬高和躯干扭转的强迫体位。这种低头的工作姿势,颈部受到肌肉持续的静力作用将对颈部和脊柱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临床调查显示,与工作相关的肌肉、骨骼功能失调和疼痛广泛困扰着口腔专科医师。显微根管治疗操作时间一般较长,保持符合人体工学的姿势和良好的操作体位非常重要。在使用手术显微镜时不仅要降低身体的物理压力,还需要能产生较高工作效率的体位,当术者处于人体工学上放松的位置时,才能避免因工作带来的职业伤害。

显微根管治疗时,术者一般位于患者头部正后方即接近12点的位置,应调整医师椅的高度使术者小腿与地面垂直,大腿与地面接近平行,双脚平放于地面,眼睛与目镜筒平齐。医师背靠椅背使背部呈直线,有些医师椅的靠背设计成前倾约5°以适应腰部的曲线,增加对腰部的支撑。调整座椅高度使术者前臂自然弯曲约90°时肘部靠近患者头部,术者手部与患者的口腔位于一平面。带有肘托的医师椅可以使术者的前臂和手部获得相应的支撑,既可以增加操作的稳定性,也会舒缓术者的腿部肌肉。但是,由于肘托与患者头部平齐,使用中术者身体转动时肘托可能会撞击患者头部,因此操作中需注意安全。

显微根管治疗时根据不同牙位,需要对患者的体位进行适当的调整。治疗上颌牙时,需要将患者调整至接近仰卧的体位,使上颌平面与地面接近垂直。针对治疗下颌牙时的体位则有不同观点,Kinomoto等提出治疗下颌后牙时需将下颌平面调整至与地面呈45°角的位置,而Schmidt和Boudro则认为,治疗下颌后牙时需将下颌平面调整至与地面约呈80°角的位置,这可能与研究对象分别为亚洲人及欧美人有关。治疗下颌前牙时,则需要将下颌平面调整至与地面呈60°至70°角的位置。受身高和张口度的影响,治疗下颌牙时的体位需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某些患者由于特殊原因无法充分仰卧时,则需要调整显微镜的物镜以获得合适的观察体位。

手术显微镜的物镜垂直于地面被认为是符合人体工学的最基本原则之一。忽视这一原则不仅会损害术者的健康,还会影响术者的视野。如果在操作中镜筒偏离垂直位置,术者的脊椎和上臂也随之无法保持垂直,这使得身体大部分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当肌肉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时,短期内可能出现局部疲劳,长期便可导致肌肉损伤。Bergenholtz等认为,在下颌前牙区可以调节物镜至直视状态进行观察,但临床实践证明,这种观察方法比较困难。

物镜和患牙之间聚焦的长度影响术者和患者之间的工作距离。物镜的聚焦长度范围一般为200~420 mm,200 mm是最短的工作距离,对于身材较矮小的术者会经常需要这种短焦物镜以维持最佳的人体工学体位。250 mm焦距则能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供医护之间传递器械。一名身高1.83米以上的医师则需要275~300 mm长焦物镜和加长目镜以达到最佳的人体工学体位。

2.手眼协同操作的技能:

牙髓病医师通常具备很强的手眼协同操作能力。但是在口腔显微镜的放大和照明条件下,对手眼协同的精细操作技能有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人裸眼的分辨能力仅为200 μm,但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医师能进行10~ 20 μm级的精细操作。

不仅如此,在对下颌牙进行显微根管治疗的过程中,镜面反射的图像会发生近远中向翻转,眼中观察到的近中向在操作时变成远中向,因此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这种镜像翻转操作的技能可以通过练习得以提高,同样也是手眼协同操作的基本要求之一。

3.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

口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一般为2~ 30倍,通常采用低倍(2~ 8倍)进行术区定位,中倍(10~ 16倍)进行根管治疗操作,大于20倍以上则用于观察患牙及根管内较细微的部分。放大倍数的选择应该根据治疗内容和目的制定,合适的放大倍数可以使医师在清晰的视野下进行准确的操作。

在临床工作中,一台口腔显微镜可能有多名医师使用,此时在调节放大倍数之前,首先应调节出适合术者的瞳距,然后将显微镜目镜调至齐焦(parfocal)。齐焦是将左右目镜筒上的屈光度调节环调至适合术者的视力数值,从而保证目镜下所见影像在其他设备上同样保持清晰。齐焦也可以使某一倍率的观察图像在转换为另一倍率时,成像也基本清晰。

齐焦一般按以下步骤调节:①将显微镜放置到聚焦目标的位置;②将左右目镜筒的屈光度调节环均调至"0",到第⑤步之前不做进一步的调节;③调节显微镜物镜至聚焦范围的中心;④调节显微镜至最大的放大倍数并垂直向移动镜体直至获得最清晰的图像;⑤保持显微镜在同样的位置,同时调节放大倍数至最小,分别调节左右目镜筒上屈光度调节环直到双眼均能看到清晰的图像,拧紧屈光度锁并记录设置备用;⑥如果术者视力发生变化,仍然要做齐焦的调整。

4.显微口镜的使用技巧:

显微根管治疗时口镜的使用技巧是四要素中最难掌握的。显微根管治疗操作一般都是在显微镜非直视下完成,光线通过显微面反射口镜进入根管,术者左手握口镜并调整方向以观察图像。有时口镜需靠近牙冠,但更多时候是远离牙冠甚至超出牙弓,以便为器械进入根管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不干扰术者的可视性。

显微口镜的放置角度与患者体位、平面的角度有直接关系。相对上颌后牙而言,下颌后牙显微口镜的放置较困难。治疗上颌牙时,将患者体位调整至接近与地面平行,上颌平面垂直于地面,口镜在与垂直面呈45°角(镜面朝向术者)时可以得到清晰的髓腔和根管影像。治疗下颌牙时,口镜在与光源方向呈45°角(镜面朝向患者)时才能反射出清晰的影像。镜面角度越偏离,则越易出现椭圆形的反射影像。

三、显微根管治疗的设备和器械

除口腔显微镜之外,还有一些设备和器械是显微根管治疗中不可或缺的。

首先是橡皮障隔离系统,使用橡皮障隔离术区是显微根管治疗的重要步骤。应用橡皮障不仅能获得干燥、清洁和无菌的治疗区,预防患者的误吞、误吸,避免软组织受伤和化学物质损伤黏膜,还能通过隔离术区使患牙更突出,在显微镜放大的视野下更方便操作。

其次为高质量的面反射口镜。高质量面反射口镜是口腔手术显微镜最基本的辅助设备。面反射口镜与普通的底反射口镜不同,反射面在口镜表面,不会造成重影和扭曲,得到的图像更加清晰。

显微旋转口镜是近年出现的一种面反射口镜,其镜面通过马达产生高速旋转,通过离心力阻止水或碎屑黏附于口镜表面,确保镜面清晰。

超声根管治疗系统也是显微根管治疗必不可少的设备。超声工作尖可以减少显微镜下器械进入根管时对视野的遮挡。根据需要配备不同的工作尖,可以分别用于寻找根管口、清理成形根管、去除髓腔和根管内感染物以及根尖外科手术中的倒预备等。

此外,侧穿修补器、三氧化矿物凝聚体输送器、显微充填器、显微套管、显微冲洗器、显微手术器械等在显微根管治疗中也比较常用。

四、显微根管治疗的未来

"看得见才能做得好"是显微根管治疗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口腔显微镜能提供优秀的照明系统、稳定的视野和多级放大系统。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显微根管治疗局部视野放大,进入髓腔或根管的光源充足,使临床医师能看清髓室底及根管内部结构,不再仅凭感觉和经验治疗,能大大提高治疗的质量。因此,显微根管治疗已不限于处理复杂牙髓治疗,对于常规的根管治疗,显微镜的使用也可以提高治疗质量。

2012年,AAE发表了使用口腔手术显微镜和其他根管放大技术的推荐意见,强烈推荐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使用显微镜,包括定位和寻找钙化根管,降低过度预备;取出根管内实心固体充填物或异物(如银针、核心载体),根管桩及分离器械;髓腔入路的精细预备,防止过多牙体组织丧失;修补穿孔;定位检查肉眼无法看到或显微探针无法探查到的隐裂纹;实施根尖手术,尤其是在根尖切除后根管的定位以及倒预备和倒充填过程中的观察。同时还强调,手术显微镜是现代牙髓病学领域中非常重要且必要的辅助设备,可以使高水平的现代根管治疗技术更加精益求精,鼓励所有的牙髓病专科医师学习该项技术并积极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同时预测未来10年内100%的牙髓病专科医师将会掌握该项技术。2015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制定了《显微根管治疗技术指南》,这意味着口腔显微镜的使用将在我国全面推广和普及,显微根管治疗技术将成为牙髓病专科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目前,显微根管治疗设备和技术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显微镜体积过大、操作复杂,三维成像和导航功能不完善,部分根管内操作器械因阻挡显微镜视野而导致使用困难等,开发更能满足人体工学要求、简单易学、符合微创和精准治疗要求的口腔显微镜及相关器械,将是显微根管治疗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收藏分享〉口腔临床操作拔髓的经验


〈收藏分享〉口腔临床操作拔髓的经验

拔髓的经验:

1、拔髓通常使用拔髓针。拔髓针有一个“0”、二个“0”和三个“0”之分,根管粗大时选择一个“0”的拔髓针,根管细小时,选择三个“0”的拔髓针。根据我们临床经验,选择拔髓针时,应细一号,也就是说,如根管直径应该使用二个“0”的拔髓针,实际上应使用三个“0”的拔髓针。这样使用,可防止拔髓针折断在根管内。特别是弯根管更要注意,以防断针。

2、活髓牙应在局麻下或采用牙髓失活法去髓。为避免拔髓不净,原则上应术前拍片,了解根管的结构,尽量使用新的拔髓针。基本的拔髓操作步骤如下:拔髓针插入根管深约三分之二处,轻轻旋转使根髓绕在拔髓针上,然后抽出。牙髓颜色和结构,因病变程度而不同,正常牙髓拔出呈条索状,有韧性,色粉红;牙髓坏色者则呈苍白色,或呈淤血的红褐色;如为腐败性细菌感染则有恶臭。

3、对于慢性炎症的牙髓,组织较糟脆,很难完整拔出,未拔净的牙髓可用拔髓针或10号K形挫插入根管内,轻轻振动,然后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交替冲洗,使腐败物质与新生态氧形成的泡沫一起冲出根管。

4、正常情况下,对于外伤露髓或意外穿髓的前牙可以将拔髓针插到牙根三分之二以下,尽量接近根尖孔,旋转180度将牙髓拔出。对于根管特别粗大的前牙,还可以考虑 双针术 拔髓。

双针术

先用75%的酒精消毒洞口及根管口,参照牙根实际长度,先用光滑髓针,沿远中根管侧壁,慢慢插入根尖1/3部,稍加晃动,使牙髓与根管壁稍有分离,给倒钩髓针造一通路。同法在近中制造通路,然后用两根倒钩髓针在近远中沿通路插至根尖1/3部,中途如有阻力,不可勉强深入,两针柄交叉同时旋转180°,钩住根髓拔除。操作时避免粗暴动作,以免断于根管内,不易取出。 双针术在临床实践中能够较好的固定牙髓组织,完整拔除牙髓组织的成功率更高,避免将牙髓组织撕碎造成拔髓不全,不失为值得推广的一种好方法。

5、后牙根管仅使用拔髓针很难完全拔净牙髓,尤其是后牙处在牙髓炎晚期,牙髓组织朽坏,拔髓后往往容易残留根尖部牙髓组织。这会引起术后疼痛,影响疗效。具体处理方法是:用小号挫(15到20号的,建议不要超过25号的),稍加力,反复提拉(注意是提拉)。这样反复几次,如果根管不是很弯(小于30度),一般都能到达根尖,再用2个0或3个0的拔髓针,插到无法深入处,轻轻旋转,再拉出来,通常能看到拔髓针尖端有很小很小的牙髓组织。

6、如根管内有残髓,可将干髓液(对苯二酚的乙醇饱和液)棉捻在根管内封5--7天(根内失活法),再行下一步处置。

7、拔髓前在根管内滴加少许EDTA,可起到润滑作用,使牙髓更容易的从根管中完整拔出。这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应贯穿在所有复杂的拔髓操作中。 润滑作用仅仅是EDTA的作用之一, EDTA有许多其他的作用:

(1)与Ca鳌合使根管内壁的硬组织脱钙软化,有溶解牙本质的作用.既可节省机械预备的时间,又可协助扩大狭窄和阻塞的根管,具有清洁作用,最佳效能时间15分钟;

(2)具有明显的抗微生物性能;

(3)对软组织中度刺激,无毒,也可用作根管冲洗;

(4)对器械无腐蚀;

(5)使牙本质小管管口开放,增加药物对牙本质的渗透。

EDTA 作用广泛,是近年来比较推崇的一种口内用药。 如果临床复诊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因残髓而致的根管探痛,应在髓腔内注射碧兰麻,然后将残髓彻底拔除干净。

最后补充一点就是:拔髓针拔完牙髓后很难将拔髓针清洗干净,有一种很快的方法也很简单,也许大家都会。

具体操作如下:

右手拿一根牙刷左手拿拔髓针,用牙刷从针尖向柄刷,同时用水冲。最多两下就可以洗干净。如果不行,左手就拿针顺时针旋转两下,不会对拔髓针有损坏!

碘伏运用于根管治疗临床操作方法


目的 研究碘伏作为一种可替代的根管消毒药,观察其治疗效果,观察其是否是比甲醛甲酚(简称FC)更有优势的根管消毒药。方法200颗急性牙髓炎伴有急性根尖周炎的患牙,为在开髓根治中,经常规清理根管症状缓解但仍有叩痛的患牙,随机对100颗患牙选用碘伏(5 g/L),而对另外100颗患牙选用FC消毒根管。结果 确有为数不少的患者感刺激性自发胀痛明显,不能耐受,从而阻碍治疗进程。结论 碘伏是较FC更有优势的根管消毒药。

根尖周炎;碘伏;根管清毒;临床疗效碘伏被视为不良反应小,其对G+、G-的需厌氧菌、真菌、孢子、原虫及病毒的杀死作用,已得到临床肯定。碘伏被认为是一种可换代的根管冲洗、消毒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根管的首选药物;应用于口腔治疗,是一种有前途的药物[1]。急性牙髓炎伴有急性根尖周炎是口腔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对其开髓根治过程中,选择根管消毒药物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其治疗效果佳,为以后取得口腔修复的成功效果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以碘伏为研究对象,对其消毒根管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采用江西草珊瑚消毒用品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赣草珊瑚牌碘伏皮肤黏膜杀菌剂,碘含量4.5~5.5 g/L(即含有效碘的0.5%);上海二医张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FC。

1.2 病例选择 年龄18~70岁,根尖发育完全的急性牙髓炎伴有急性根尖周炎,开髓根治中经常规清理根管后,症状缓解,但仍有叩痛的患牙为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碘伏):前磨牙34颗,磨牙66颗;对照组(FC):前磨牙41颗,磨牙59颗。
1.3 方法 选在临床上经前述诊断常规处理后为前述情形并且无瘘管的患牙。在随机两组中,试验组患牙被选用碘伏(5 g/L)冲洗,有必要时可多次冲洗,根管吸干后,碘伏棉捻置入根管,视情可开放或暂封。对照组患牙被选用FC棉捻,消毒置入根管,视情可开放或暂封,嘱患者若感到根尖周有刺激自发性胀痛不能耐受的加重症状,可随时复诊。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 (即治愈):用药后无疼痛主诉,无叩痛,无咬牙合痛,患牙原松动明显减轻,根尖部牙龈无肿胀、无瘘管,色泽正常,无扪痛,取出根管内棉捻无脓或血等渗出异物,无异味。有效(即好转):无疼痛主诉,虽有叩痛,但减轻,咬牙合痛基本消失,牙松动度有所减轻,牙龈略有肿胀,略有扪痛,但无瘘管,棉捻有少量渗出物和有轻度异味。无效(即无好转):患牙出现自发性刺激性不能耐受的胀痛,仍有叩痛和咬牙合痛,患牙松动度无减轻,有扪痛,但无瘘管,牙龈有肿胀,棉捻渗出物较多,异味浓。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3。由表1结果可见,试验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从表3结果可见,试验组根管治疗所需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治疗所需天数较短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表1 两组疗效比较注:χ2=10.657,P=0.005表2 两组患者药物置入根管后患牙疼痛发生情况 注:χ2=33.113,P=0.000 表3 两组根管治疗所需天数 注:χ2=44.384,P=0.000 3 讨论 碘伏又称聚维酮碘溶液[2],其主要成分是聚维酮和碘的络合物,在接触根管壁或根尖周患处后,能逐渐解聚、溶解、释放出碘,因而它保持了传统碘类制剂的高效、速效、广谱的杀微生物作用。同时,因为络合剂载体上碘的缓慢释放,故杀菌使用更持久,同时它具有很好的无毒水溶性、渗透性强、成膜、黏合等特点[2];碘伏成本低,取材来源方便,挥发的药物的气味淡,刺激性弱,便于推广;又克服了传统的FC挥发的药味浓,刺激性强,FC诱发根尖部刺激性自发胀痛使患者不能耐受的不足,而且有文献提出FC毒性较强,甚至提出它有致癌性[3]。 无效原因分析:试验组中无效的7颗病牙,有2颗病牙因患者本人咬牙合关系原因,就诊前就已诱发根尖1/3有根折;另2颗病牙有高度弯曲狭窄的根管,这两类病例须行根尖切除术、根尖倒充术,才能达到消除根尖病变的目的。还有3颗病牙是顽固性根尖周病变,其可能与放线菌感染有关[3],可继续寻求通过提高碘伏药液浓度由5 g/L提高至10 g/L进行消毒根管[1]等治疗,消除根尖周炎症。

总之,对照组患者用FC后患牙根尖部自发性、刺激性胀痛发生率明显高于用碘伏的试验组(P<0.001),说明了碘伏比FC的疗效要好。

盘点根管治疗的技术要点及失败后的再治疗


盘点根管治疗的技术要点及失败后的再治疗

根尖预备的技术要点

01、此步骤须在术野隔离的状态下完成。目的是去除感染并为后续根管充填做准备,包括髓腔进入和初预备、定位根管口、根管疏通、确定工作长度、根管清理成形及根管冲洗等多项技术。

髓腔进入和初预备
应根据患牙的解剖、根管数目及分布类型确定开髓洞形,尽可能保存正常的牙体组织。超声器械有助于安全去除覆盖于根管口附近或覆盖于根管口的修复性牙本质或其他钙化物。手术显微镜及光学放大设备可提供更好的放大和照明效果,有助于鉴别不同的组织、准确操作、减少损伤。

根管上段开敞与去除残髓

定位根管口后,先行开敞根管上段有助于细小器械及冲洗液抵达根尖三分之一区域,并有助于清除残余牙髓。

根管疏通与确定工作长度

在根管预备的全过程中,根管内均应充盈根管冲洗液,推荐使用次氯酸钠溶液。
通畅根管,以获得适宜的根管走向、粗细及通畅度。

使用根尖定位仪确定工作长度。

当单纯使用根尖定位仪不能确定工作长度或有疑问时,均应加拍插有诊断丝的根尖 X线片予以确定。
确定的工作长度是根管预备、冲洗和充填时的主要参照。

根管清理、成形与冲洗

根管成形需遵循工作长度,保持根管通畅及根管原有的走向与锥度,防止碎屑和冲洗液超出根尖孔。使用不锈钢或镍钛旋转器械时,应遵循器械的相关使用规则。

超声冲洗
专用超声波器械有助于提高根管预备后的根管冲洗效果,推荐在完成感染根管预备后采用超声冲洗。

器械分离的处理
由于根管解剖变异、操作困难、器械材料疲劳等不确定因素,偶尔可发生器械分离并遗留于根管内的情况。为防止器械分离,治疗前需做好器械的维护和检查,并在治疗中规范使用。对于是否取出分离后遗留于根管中的器械,应根据临床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确定。决定不取出时,应将根管的剩余部分充填,并将相关情况记录于病历中。

根管预备后的处理
可在根管预备后即刻进行根管充填,也可根据病情采用诊间封药观察,待临床情况适宜再行根管充填。
冠方封闭
在两次就诊的间隔需使用可靠的封闭性材料对髓腔进行暂时充填。对于暂封物易脱落的情况,建议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材料。

钙化根管预备注意
1、NaOCl的大量冲洗
2、根管锉缓慢进入根管
3、每次清洗根管锉的碎屑,检查根管锉。
4、达到工作长度时,应照X线确定。
5、勿使用强酸强碱辅助预备
6、使用EDTA糊剂或液体辅助预备
7、超声波辅助预备
8、充分扩大根管口和已扩通的根管部分。
9、可以使用镍钛根管口扩大器打通根管口。
根管充填的技术要点

02、目前的根管充填技术有侧方加压充填技术、垂直加压技术、热牙胶充填技术、混合充填技术及固核充填技术等。一般认为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效果最好。
根管充填的时机
根据临床情况,可选择根管预备后即刻根管充填,也可择期再进行根管充填。对于有炎性渗出或有临床症状的根尖周炎病例,应在症状缓解、感染控制显效后再行根管充填。
根管充填的基本目标
使用生物相容和生物惰性材料封闭清洁成形后的根管腔隙,杜绝渗漏,达到控制感染、促进根尖封闭和根尖病变愈合的目的。
根管充填材料主体材料
目前临床主要应用的材料是牙胶(天然树胶与氧化锌等的混合物),与封闭剂配合使用。
根管封闭剂
与牙胶配合使用,封闭牙本质小管和微细根管腔隙,增加材料与根管的密封性。新型根管封闭材料应具有促进根尖周正常组织生长的作用。
技术要点
充填前需对根管进行充分的冲洗并拭干。
选择合适的主尖并试尖。
封闭剂的量不应过多。
采用冷侧压或热垂直加压技术,以保证根管充填,尤其是根尖三分之一充填的致密。
充填完成后,清理髓腔内残存的根充材料,有效封闭根管口和髓腔。
充填的方法,质控标准
a、充填物距根尖小于等于2mm。
b、充填致密,连续,锥度合适。
c、充填完毕烫牙胶尖根管口下2~3mm,小号充填器冷加压。
d、对于欠充患者需重新预备充填,而超充原则上不建议重做,随访,必要时根尖手术治疗。目前研究表明,在其他因素相同的前提下,超充的预后差于欠充。
髓腔封闭与暂时充填
从根管充填后到患牙永久修复前,应严密封闭髓腔,防止根管的再感染。缺损仅限开髓洞形并且是短时间(如1-2周)封药时,可使用氧化锌水门汀类材料:缺损较大或需较长观察期时,则应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类或复合树脂类材料。
牙体修复
根管治疗完成后,应尽早安排牙体修复。及时的牙体修复不仅对于恢复牙齿的功能美观是必要的,而且对于防止来自冠方的渗漏、保障根管治疗的疗效也是必要的。
根管治疗后的牙体修复包括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嵌体修复、全冠修复和桩核冠修复等。修复时应考虑剩余牙体组织的量,有效利用髓腔的固位与抗力。对于后牙的修复,应考虑牙合力和功能的需求,采取覆盖牙尖的修复方法,避免牙齿劈裂。
注意防止修复时再次打开髓腔对根管的再度感染。无论采用哪种修复方法,均应尽可能保持根尖 5 mm根充材料的完整性和密封性,以防止来自冠部的感染物质向根尖方迁移。
过早或过大负载,可能影响或推迟较大根尖周骨病变的愈合。对于此类病例,应适当延长观察期、推迟永久牙体修复。骨病变愈合的效果一般可在 3个月后的 X线片上初步显示。
根管失败后的再治疗

03

1、取出折断器械
传统的折断器械取出方法包括以下3种,①物理方法,Roig-Greene法、Masserann器械法、IRS显微套管系统(instrument removal system)、超声取出法;②化学方法,电解法、Wass法;③手术方法,充填法、逆向去除法、根尖切除术等。范兵教授发明的套管夹持法(专利公开号:CN103405275A;CN104665940A),取出折断器械方便快捷。超声仪器在根管折断器械或异物的取出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优点,是取出根管折断器械或异物最有效的方法,大部分折断于根管内的器械可以通过超声技术在根管显微镜的辅助下取出。

2、修补穿孔

穿孔是病理性或医源性因素造成的根管系统与根周组织之间的异常通道。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是一种新型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呈粉末状,与水混合后呈凝胶状,约4 h后完全固化。髓室底或侧壁在治疗中意外穿孔均可使用MTA进行修补,效果较好。虽然意外穿孔会导致根管治疗的成功率降低,但Krupp等研究显示,90例MTA修补穿孔的根管治疗患者随访3~4年痊愈率为73.3%。Siew等报道使用MTA修补穿孔的成功率为80.9%。

3、疼痛的处理和预防

慢性根尖周炎、牙髓炎及牙髓坏死的患者通常无自发性疼痛,或者疼痛轻微。为避免在治疗过程中造成急性根尖周炎发作,在治疗时应严格遵守操作程序;处理感染根管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还可采用超声波、激光及微波预防等。根管制备程序采用冠根方向预备,先将上中段腐败残留物清除,逐步向根方预备,避免将感染物推出根尖孔。

4、根管治疗后的不适和隐痛

一些患者在根管治疗后仍有持续性疼痛。Ricucci等报道,在牙根周围仍存在细菌感染是发生根管治疗后疼痛的主要原因,如根分歧下方、根尖肉芽肿内、根面有细菌生物膜等。另一原因是存在微渗漏。临床上使用的第5代粘接剂(Excite)和第6代粘接系统具有去蛋白作用,可以阻止微渗漏的发生。因根管遗漏造成的术后隐痛也不罕见。

氢氧化钙盖髓剂临床操作使用方法


盖髓剂是覆盖于深洞底或牙髓面上所有保护性材料的总称。它的作用除隔绝外界刺激,控制牙髓炎症,恢复牙髓健康和功能外,还可促进牙髓自身修复。其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机体和牙髓组织无刺激性,无毒性,以及具有促进和诱导修复牙本质形成的功能是理想盖髓剂应具备的条件之一,而Ca(OH)2作为盖髓剂则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 牙髓暴露后,损伤牙髓的理想愈合形式是牙本质桥的形成。牙本质桥的形成是牙髓修复的表现特征。

氧氧化钙作为盖髓剂,盖髓后组织愈合的特点是:

①是以坏死层形成为特性,牙本质桥在 盖髓剂 下方一定距离形成;

②牙本质桥由骨样牙本质和管样牙本质组成,随着时间延长,骨样牙本质减少,管样牙本质增多;

③牙髓组织短期内有轻度炎症,随后炎症消退,牙本质桥下方的牙髓组织基本维持正常状态,由此可见,氢氧化钙作为首选的盖髓材料并广泛用于临床,是有依据的,其依据可能在于它具有稳定的促进牙髓、牙本质修复的作用特性。

但是,氢氧化钙仍有其局限性,作为盖髓剂的局限性有:

①强碱性造成与之接触组织发生变性和坏死,具有较强的组织和细胞毒性;

②还需增加一些防腐抗菌、促进黏性、便于操作的药物成分配制成氡氧化钙制剂,通常是在制剂中加入碘仿后配制成氢氧化钙 碘仿制剂 ;

③不阻射X线,常需增加一些X线阻射药物,便于治疗检查;采集者退散

④盖髓后短期效果较好,长期则可能引起牙髓退变,以及引起修复性牙本质的持续沉积,严重者使根管变窄或堵塞,从而给活髓保存治疗失败病例的继续治疗造成障碍。 采集者退散

为此,人们为了中止氢氧化钙制剂治疗后所发生的持续钙化过程,尤其对于需利用根管进行牙体修复的病例,在牙根发育完成之后,需及时去除全部牙髓并进行根管充填,因而,外伤的年轻恒牙,活髓切断术常常只作为过渡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