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原理及中成药

文案君分享时间:热度:

中医治疗牙龈萎缩,牙龈萎缩中医治疗,牙龈萎缩的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处方用药。
祖国医学称三叉神经痛为“面痛”、“眉棱骨痛”。因其发作急速,疼痛剧烈,势如风雷之状,故也称“风头痛”、“雷头风”等。发作多为单侧性,故又称“偏头风”。中医通过对疼痛的部位、性质、诱发原因、全身症状和舌苔脉象等综合分析,认为三叉神经痛的发生与外邪侵袭人体有关。由于起居不慎,风寒或风热之邪外袭,直犯清空,或循经路上扰,使气滞血淤,经络闭塞不通而致疼痛。若风寒侵袭阳明筋脉,因寒为阴邪,其性主凝滞收引,易伤阳气,致气血痹阻,而致面痛;若因风热所伤,因风和热均为阳邪,风火灼阳明、少阳经脉,气壅脉满,而致面痛。另外,发病日久,痰随气动,痰阻血淤,则使疼痛时间日益延长,缓解期日益缩短,致使病势加重,且缠绵难愈。临床上三叉神经痛大致分为三个类型,即风寒偏盛型、风热偏盛型和淤血阻络型。
常用的中成药有:
1.七叶莲片 有片剂和针剂两种。与其他药物合用可提高疗效。本药治疗有效率可达60%以上。
2.野木瓜片
3.元胡止痛片
4.天麻丸
5.龙胆泻肝丸
6.牛黄上清丸
7.芍菊上清丸
8.毛冬青(毛披树)
9.颅痛宁

牙医巴巴编辑推荐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专方加减治疗


1.经方加减 临床除上述辨证治疗选用的方剂外,还常用下列方剂加减治疗三叉神经痛。见表10—1。


2.自拟方 临床上中医药治疗本病总结出了不少有效的专方和验方。张普照等使用门先生自拟芍药钩藤木耳汤(生白芍30g,钩藤20g,炙甘草9g,郁李仁6g,白苣子log,黑木耳15g,天麻6g,僵蚕9g,全虫6g(研吞服))加减治疗20例三叉神经痛,均获痊愈。杨进茹等用自拟通络止痛饮(川芎、荆芥、僵蚕、青皮、防风、秦艽、细辛、鸡血藤、菊花、石膏、全虫、蜈蚣、甘草)治疗三叉神经痛96例,总有效率98.9%。王学平自拟镇痛饮(菊花、丹参、川芎、荜茇、白芍、细辛、全虫、僵蚕、白芷、柴胡、甘草等)治疗146例,总有效率95.2%。邱伟庆用乌龙汤(川乌10g,菊花10g,地龙10g,细辛3g,冰片(研末冲)1S,蜈蚣(研末·冲)2条,天南星log)治疗60例,总有效率95%。高文新自拟愈痛汤(生石膏24g,葛根18g,柴胡12g,钩藤12g,白蒺藜12g,蔓荆子12g,白芷log,僵蚕log,全虫log,黄芩9g,蜈蚣3条,制马钱子(研末冲)1s),并随证加减治疗三叉神经痛60例,总有效率95%。魏成昌自拟息痛汤(白芷、蝉蜕、山甲、僵蚕、全虫、甘草各log,细辛3g,白蒺藜12g,川芎、当归、杞果各15g,白芍、生地、炒枣仁各18g,蜈蚣(研末冲)2条,制马钱子(研末冲)1e)治疗本病42例,全部有效。宫玉龙等认为本病由风邪外袭,瘀阻脉络所致,当祛风活血为先,拟用芎芷汤(川芎30g,白芷15~30g,细辛4~log,白附子log,蜈蚣3g,当归12g,甘草6g)治疗,并随证加减。结果治疗92例,总有效率90.2%。邹建洪自拟川芎止痛汤(川芎20g,荜茇12g,天麻12g,全蝎log,蜈蚣6e,共研细末分3~4次温水送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6例,总有效率96.9%。张滨农自拟三白全蝎汤(白芍30~50g,白术20-30g,白芷log,全蝎log,桃仁log。随证加减)益气通络止痛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90例,结果总有效率90%。李乐愚自拟定痛散(天麻、白附子、白芍、白芷、全蝎等量,研细末,每服5g,每日3次)治疗本病,总有效率88.9%。牛永琴等采用自拟柔肝熄风通络汤(基本方:白芍30~60g,全虫6—log,川芎30g,蜈蚣1-3条,细辛3-5g,穿山甲6-log,桃仁9—12g,甘草6—10g)并随证加减治疗三叉神经痛86例,疗效满意,总有效率97.7%。梁兆松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多为风热外袭,阻遏经络,或气血凝滞,脉络失养,血瘀不通所致,自拟芎胡六虫汤(川芎15g,元胡15g,地鳖虫6g,僵蚕12g,地龙15g,全蝎log,蜈蚣2条,蝉蜕15g,菊花15g,皂刺log,蔓荆子15g,炙甘草15g)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较好。夏黔兴采用西药对症治标,中药疏肝通络治本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70例只用西药治疗,总有效率87.1%;而治疗组96例在同样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内服(黄连、当归、羌活、柴胡、地龙、白芷、川芎、钩藤、防风、夏枯草、天麻、炙甘草。随证加减)治疗,总有效率95.9%,明显优于对照组。周华安治疗本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西药用卡马西平口服,维生素B,:肌肉注射,中药用自拟天麻全蝎汤加减(忍冬藤30g,赤芍12g,天麻、黄芩、荆芥、白蒺藜、川芎各log,白芷、甘草各6g,全蝎4g)治疗,疗效满意。张立民等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6例,并与西医治疗83例作对照观察。对照组采用麦克囊穿刺注射西药治疗,治疗组再加服活血通络、柔肝解痉中药(白芍30—60g,全蝎6—log,蜈蚣3条,川芎30g,炙甘草15g。随证加减)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3%,复发率17%;而治疗组总有效率83%,复发率17%,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他指出中药配合西药,能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有协同增效、减毒增效的作用。其他还有不少报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自拟方和验方,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3.单味药
(1)寻骨风:寻骨风500g浸于50度高梁白酒2 500ml中,密封,一周后即可饮用。每日早晚各服20ml,并用药棉蘸药酒外敷下关穴。
(2)桑椹子:取桑葚子15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连用10—20天。
(3)牛蒡子:牛蒡子20—3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连用10-20天。
(4)白僵蚕或地龙:白僵蚕log或地龙10—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连用7-15天。或白僵蚕或地龙研为细末,每次服用,1—1.5So
(5)七叶莲:七叶莲30—50g,水煎服,每日1剂。
(6)蔓荆子:蔓荆子60g,白酒500ml。将蔓荆子炒至焦黄,轧为粗末,人酒内浸泡3—7天(夏季泡3天,冬季泡7天),兑凉开水适量,取汁700ml,每次服50ml,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

怎么治疗三叉神经痛?中医治疗有优势


怎么治疗三叉神经痛?中医学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的一门医学科学,它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满意的临床疗效,是人民群众同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明显优势,不仅药源广泛经济,许多中药具有可靠的止痛效果,治疗方便安全,有效率高,而且方法众多,可以针灸与中草药并用,针药结合,取长补短,达到防治三叉神经痛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不是通过抑制、阻滞、破坏神经,使三叉神经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暂时止痛的作用,而是根据“瘀血阻络,通则不痛”等中医理论,用标本兼治的治疗法则,疏通面部经脉,使三叉神经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长期止痛。目前,中医药疗法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药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不仅疗效显著,而且方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既有内服药,又有外用药。内服药有汤剂、中成药;外用药有膏药、擦剂、洗剂、熏剂等。

但由于中医治疗时间较长,对于一些重度和年老体衰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建议还是采用彭胜先生的微创介入治疗法。

中医中三叉神经痛的类型及治法


祖国医学称三叉神经痛为“面痛”、“眉棱骨痛”。因其发作急速,疼痛剧烈,势如风雷之状,故也称“风头痛”、“雷头风”等。发作多为单侧性,故又称“偏头风”。中医通过对疼痛的部位、性质、诱发原因、全身症状和舌苔脉象等综合分析,认为三叉神经痛的发生与外邪侵袭人体有关。由于起居不慎,风寒或风热之邪外袭,直犯清空,或循经路上扰,使气滞血淤,经络闭塞不通而致疼痛。若风寒侵袭阳明筋脉,因寒为阴邪,其性主凝滞收引,易伤阳气,致气血痹阻,而致面痛;若因风热所伤,因风和热均为阳邪,风火灼阳明、少阳经脉,气壅脉满,而致面痛。另外,发病日久,痰随气动,痰阻血淤,则使疼痛时间日益延长,缓解期日益缩短,致使病势加重,且缠绵难愈。临床上三叉神经痛大致分为三个类型,即风寒偏盛型、风热偏盛型和淤血阻络型。
(一)类型与治法
1.风寒偏盛型
主证:面颊阵发疼痛,痛来如闪电,痛后又如常。遇冷风拂面而发生疼痛,得热则痛减。疼痛发作时面色苍白,流泪,不能言语及进食,常用手掌掩面或按摩痛处。可伴有面肌紧缩感或面肌抽搐等,面部有明显的敏感点。舌质淡或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或弦细。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通络,行气止痛。
2.风热偏盛型
主证:面痛阵阵,突然发作,突然停止、剧痛如裂。疼痛可因说话、进食等动作刺激而诱发。恶风,发热,面部灼热甚至发红,目赤,畏光流泪,口渴,咽干咽痛,大便干结或便秘,小便黄少。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祛风清热,通络止痛。
3.淤血阻络型
主证:面颊疼痛,阵阵发作,痛如锥刺、刀割,兼有胀痛感,故痛时皱眉呕嘴,每用手搓揉痛侧面部。病程缠绵,疼痛愈发愈重,发作频繁,迁延日久,久治不愈。患侧面颊皮肤色黯、粗糙,有敏感点,触之立发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紫斑、淤点,脉细涩或弦涩。
治法:活血化淤,通经活络。
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处方用药。

射频热凝原理及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它严重地危害着病人的身心健康,治疗较困难。三叉神经半月节电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经过不断改进,目前该手术已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并为病人乐于接受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已被年老体弱、不适合或不同意开颅手术的患者所接受。但射频热凝对动物三叉神经半月节的毁损实验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

射频是一种高速变度电磁波,电流高度集中,随高频产生离子震动摩擦,在组织内产生热效应。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的原理是:由IC振荡电路产生正弦波或者由多谐振荡电路产生方波被逐级放大后输出,然后通过单极将射频这一高速交变的电流传人组织,相当于把神经节置于两块电极板之间。置入电极为一电极板,周边神经组织为一电极板,在两电极板间产生高速交变的电磁场,周围神经组织在电磁场作用下,离子高速运动,相互摩擦撞击产热。电极针内装有热传感器,可测出被毁损区组织的温度,同时将温度传递给自动控制系统,当温度和时间达到预置点时,电流自动断开。射频以双极电极输出,电压低,组织界面与电极之间不产生火花,损伤小,以高频电流经过接触电阻来释放热量,热效应好,同时在周围组织功率消耗小,产生的损伤也较小。另外,通过本实验发现凝固性坏死区域大小与射频电极温度之间相关性好,与加热时间相关性弱。

射频热凝破坏三叉神经节并不是“感觉特选”,而是因为有下列几个特点使触觉得以保存:①三叉神经感觉根中约30—40条神经束间有丰富的迷走支,某一束支被破坏时通过迷走支可得以部分补充,这一点同样可以解释术后复发的问题。②三叉神经运动纤维中含有感觉纤维,研究证实,三叉神经运动支中有约15%-20%为无髓鞘纤维。③射频热凝时,距电极中心越远,温度越低,因而外周部的有髓鞘纤维可以幸免破坏。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优势及调护


祖国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属于中医“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也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说:“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三叉神经痛的预防和调护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二、保持心情舒畅,切忌冲动、生气、抑郁寡欢。
三、生活、饮食要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四、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五、动作轻慢防止一切诱发疼痛的因素,如洗脸、涮牙等,尽量避免刺激扳击点。
六、寒冷天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接刺激面部,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脸。
七、加强营养,饮食宜选择质软、易嚼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病人,则要进食流质,切不可吃油炸食物、刺激性食物、海鲜产品以及热性食物等,以免诱发疼痛发作。
八、坚持治疗,不要随便停药,以求根治。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明显优势,不仅药源广泛经济,许多中药具有可靠的止痛效果,治疗方便安全,有效率高,而且方法众多,可以针灸与中草药并用,针药结合,取长补短,达到防治三叉神经痛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不是通过抑制、阻滞、破坏神经,使三叉神经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暂时止痛的作用,而是根据“瘀血阻络,通则不痛”等中医理论,用标本兼治的治疗法则,疏通面部经脉,使三叉神经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长期止痛。目前,中医药疗法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中医药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不仅疗效显著,而且方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既有内服药,又有外用药。内服药有汤剂、中成药;外用药有膏药、擦剂、洗剂、熏剂等。
一、内服中药
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临床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医药(方剂、中成药、外用药等)非常多。在治疗时必须根据不同病情,针对病情的寒热虚实和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辨证选方,辨证选药,始终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辨证施治是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和特色。临床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证型。
1.风寒外袭型
2.风热外袭型
3.胃火上攻型
4.肝火上炎型
5.阴虚阳亢型
6.瘀血阻络型(久病人络型)
二、外用中药
三叉神经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口服药物治疗时,配合下列外治法,可提高临床疗效。
(一)药物涂擦法
(二)药膏贴敷法
(三)药物外敷法
(四)中药离子导人法
(五)鼻腔用药法
(六)其他外治法
1.药膏点眼法:秦皮、黄芪、木香、黄连、玄参各30g,共研细末,以水1盏,浸泡3天,去渣,加入蜂蜜100g,熬为生膏,点眼角,每日3—5次。
2.药液熏耳法:透骨草30g,川芎、细辛、白芷各15g,白僵蚕5g,加水煮沸。取一厚纸,中间穿孔约手指大小,盖在锅上,使药汽从孔中透出,熏患侧耳孔及疼痛部位,每次10—20分钟,每日2—3次,每剂药可用2—3天。
3.药液足浴法:当归、川芎、穿山甲、元胡、白芍、麻黄、川椒、细辛各10g,水煎取汁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1周。
4.药物枕疗法:菊花、川芎、天麻、细辛、当归、元胡、蔓荆子、红花、防风、白芷、藁本各等份,研为细末,作枕芯用,连续1—2个月。此法既可防,又可治,效果较好。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三叉神经痛的分为哪几类?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具有临床症状,但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除有临床症状,同时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器质性疾病如肿瘤、炎症、血管畸形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常呈持续性,部分患者可发现与原发性疾病的其它表现。脑部CT、MRI、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有助诊断。

中医对三叉神经痛病因的解析


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手足三阳经脉均会聚于此,五脏六腑之气血精华皆上注于头。今之医家对之多有阐发。赵锡武认为,三叉神经痛自外引发者多为风火之邪循经上扰;自内而发者多属气血痰瘀之阻塞。贺汝严认为,本病为三阳经受邪,闭塞经络,循环不畅,不通则痛。赵芰珍认为,本病为厥阴、少阳、阳明三经之邪壅闭经络,迫及头部神经则剧烈突然发作。张焕峰等认为本病走窜性强,反复发作,与风邪关系最大,风善行而数变,风邪上犯头部,头之两侧多为少阳和阳明经所经过,郁怒伤肝,肝胆疏泄失司,郁而化火上攻头面;过食辛辣肥甘,肠胃积热,循经灼络而发病。龚雨萍总结胡建华教授之经验,认为本病与风、火、瘀有关,多因肝风内动,胃火炽盛,风火郁积,瘀阻脉络,不通则痛。陈思义认为本病病机有虚实之分:实者,肝胆火盛,郁阻于足少阳之经;虚者,肝阴虚损,致肾阴亦亏,阴虚阳亢,虚火上灼足少阳之络。麻仲学认为本病多因风、火、热等邪上扰清窍,或头目失养所致,病变多与肝胃有关,经久不愈可呈现虚实夹杂的证候。王爱民认为情志不舒,郁而化火,重则劫伤肝肾之阴,阴虚阳亢上扰清窍而引发本病。总而言之,清窍被扰,瘀血内阻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机。风邪外袭、劳累上火、急躁易怒、情志不和、气血虚弱及外伤等皆为其因,虽病出多端,但病初多属实证,病久而致虚实夹杂。

中医学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的一门医学科学,它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满意的临床疗效,是人民群众同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明显优势,不仅药源广泛经济,许多中药具有可靠的止痛效果,治疗方便安全,有效率高,而且方法众多,可以针灸与中草药并用,针药结合,取长补短,达到防治三叉神经痛的目的。

玄参治疗三叉神经痛


多年临床中重用玄参治疗三叉神经痛屡获奇效。三叉神经痛多久病不愈,属本虚标实,肝肾亏虚,虚火上炎,风火痰瘀之邪上阻脉络为病。取玄参之苦、咸,微寒,人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之功,古人称其“善泻浮游之火,有清上撤下之功”。

韩某,男,80岁,2002年12月9日初诊,患者右侧面部阵发性疼痛5年,经某医院诊为右侧“三叉神经痛”,反复发作,多方治疗,其痛未止,发作时右侧面部以颊部为中心,呈烧灼样剧痛,重则伴面肌痉挛,流泪,口角流涎。此次已发作1次,服止痛片、卡马西平未能止痛,每日发作2~8次,痛阵作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伴头胀头晕,耳鸣,口苦而干,舌红、苔腻,脉弦大此属阴亏于下,虚火上炎,风火痰瘀上扰,阻滞面部脉络以致痉挛作痛。治疗以滋阴泻火解毒,活血祛风,解痉通络止痛。拟方:玄参30g,生地黄30S,黄连10g,升麻10g,延胡索15g,生白芍20g,当归15g,白芷15g,川芎15g,地龙15g,全蝎1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再诊右面颊痛大减,发作频率减为每1~2次,又服原方6剂告愈,10个月后随访,面痛未发。

《辨证录·牙齿痛门》曰:“吾实有统治火之法,方用治牙仙丹,玄参一两,生地一两,水煎服。”不知火之有余,无非水之不足也,我滋其阴,则阴阳之火无不相戢矣,况玄参尤能泻浮游之火,生地亦能止无根之焰,二昧又泻中有补,故虚实咸宜,实治法之巧,而得其要者也o”又《药品化义》说:“如纵欲耗精,真阴亏损,致虚火上炎,以玄参滋阴抑火。凡头痛,热毒,耳鸣,咽痛,喉风,瘿瘤,伤寒阳毒,心下懊侬,皆无根浮游之火为患,此有清上撤下之功。”从两家名言体悟:凡属阴虚火旺上扰之患,如三叉神经痛,虚火牙痛,牙周炎,顽固性口腔溃疡等,均重用玄参配以生地黄洽之,常获良效。本方配黄连以增清火解毒之功;取升麻升阳散火解毒,宜散郁火于上;配当归,白芍养血活血,护肝体以抑火,取川芎,延胡索活血化瘀而止痛;配地龙,全蝎祛风通络,解痉止痛,诸药协调,清上撤下,祛风养血,化瘀止痛,疗效颇佳。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1.磁珠治疗三叉神经痛法

取穴处方同体针疗法,以面部穴位为主,每次璇2—3个穴,各穴交替使用,磁珠隔日换1次。

2.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法

七叶莲注射液 选鱼腰、四白、夹承浆、阿是穴。每穴注入0.1毫升—0.3毫升,每日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

穴位封闭 第一支痛取攒竹、鱼腰穴;第二支痛取四白颧、巨穴;第三支痛取颊车、大迎穴。用1%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加维生素B1注射液,或维生素B12注射液各半混合使用。每穴注射药物液0.5毫升—1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1疗程。

3.穴位埋线治疗三叉神经痛法

取穴位处方同体针疗法。穴位每次用1—2穴,埋入0—1号羊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