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分布区麻木的预防
(1)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因为血压过高,易使脑内微血管瘤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脑供血不全,微循环淤滞时,易形成脑梗死。所以应防止引起血压急骤降低,脑血流缓慢,血黏度增加,以及血凝固性增高的各种因素。
(2)积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讲究精神心理卫生,许多脑梗死的发作,都与情绪激动有关。
(4)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适度的体育活动有益健康。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霉变的食品、咸鱼、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要禁食。
(5)当气温骤变,气压、温度明显变化时,由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多半不适应而患病,尤其是严寒和盛夏时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免疫能力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时高,所以要特别小心。
(6)及时注意脑血管病的先兆,如突发的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口水;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定;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等。
牙医巴巴延伸阅读
三叉神经分布区麻木感鉴别与诊断
多梗死痴呆为血管性痴呆的一类,腔隙性脑梗死是其重要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特征为:突然起病、阶梯性恶化,波动性病程,夜间意识混乱,人格相对保存,情感脆弱,强哭强笑,常有高血压、心脏病及卒中病史,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征象,有神经系统局灶性受损的症状和体征,CT 或MRI 显示脑内有多发的梗死灶和(或)脑萎缩。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 年于成都)的诊断标准为:
(1)符合《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诊断痴呆标准。
(2)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3)既往有脑卒中发病史。
(4)病程波动,呈阶梯性进展。
(5)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
(6)Hachinski 缺血量表记分≥7 分。
(7)CT 及MRI 证实脑内多灶性皮质或皮质下缺血改变。
临床特点:一般症状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抽搐、痴呆,无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少见。主要临床体征为舌僵、说话速度减慢,语调语音变化,轻度的中枢性面瘫,偏侧肢体轻瘫或感觉障碍,部分锥体束征阳性,而共济失调者少见。 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
(1)发病多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多无意识障碍。
(3)腰穿脑脊液无红细胞。
(4)临床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表现为纯感觉性卒中、纯运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或感觉运动性卒中等。
(5)如有条件时进行CT 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叉神经分布区麻木应该做哪些具体检查项目
临床特点:一般症状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抽搐、痴呆,无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少见。主要临床体征为舌僵、说话速度减慢,语调语音变化,轻度的中枢性面瘫,偏侧肢体轻瘫或感觉障碍,部分锥体束征阳性,而共济失调者少见。 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
(1)发病多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多无意识障碍。
(3)腰穿脑脊液无红细胞。
(4)临床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表现为纯感觉性卒中、纯运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或感觉运动性卒中等。
(5)如有条件时进行CT 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叉神经分支及其分布
三叉神经分支及其分布
自三叉神经结向前发出三支由周围突组成的三条大的分支,至内向外依次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
眼神经
三叉神经【外侧面】眼神经(n.ophthalmicus)在三支中最小,只含有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眼神经向前进入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分布于额顶部、上睑和鼻背皮肤,以及眼球、泪腺、结膜和部分鼻腔粘膜)。
(1) 泪腺神经细小,沿眶外侧壁、外直肌上缘前行至泪腺分布于泪腺和上睑的皮肤。
(2) 额神经较粗大,位于上睑提肌的上方,分2~3支,其中眶上神经较大,经眶上切迹,分支分布于额顶部皮肤。
(3) 鼻睫神经在上直肌的深面,越过视神经上方达眶内侧壁。此神经分出许多分支,分别分布于眼球、蝶窦、筛窦、下睑、泪囊、鼻腔粘膜和鼻背皮肤。
上颌神经
上颌神经(n.maxillaris) 也是一般躯体感觉神经,自三叉神经节发出后,立即进入海绵窦外侧壁,之后经圆孔出颅,进入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上颌神经分支分布于上颌各牙、牙龈、上颌窦、鼻腔和口腔的粘膜以及睑裂间的面部皮肤以及部分硬脑膜。
(1) 眶下神经为上颌神经的终支,通过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分为数支分布于下睑、鼻翼和上唇的皮肤。
(2) 颧神经在翼腭窝内发出,经眶下裂入眶,穿眶外侧壁至面部,分支分布于颧、颞部皮肤。颧神经在行程中发出由副交感节后神经纤维组成的小支与泪腺神经吻合,此支进入泪腺,控制泪腺分泌。
(3) 上牙槽神经分为上牙槽前、中、后支。后支有2~3支,在翼腭窝内自上颌神经发出后,穿上颌骨体后面进入骨质。上牙槽前、中支从眶下神经分出,三支在上颌牙槽骨质内吻合,形成上牙丛,分支分布于上颌窦,上颌各牙和牙龈。
(4) 翼腭神经也称神经节支,为2~3条神经分支,从上颌神经主干行经翼腭窝上方的一段发出,向下连于翼腭神经节,后分布于腭部和鼻腔的粘膜以及腭扁桃体。
下颌神经
下颌神经(n.mandibularis)为混合神经,是三支中最粗大的分支。自三叉神经节发出后,经卵圆孔出颅腔达颞下窝,立即分为许多支。其中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下颌各牙、牙龈、舌前2/3和口腔底粘膜以及耳颞区和口裂以下的面部皮肤。
(1) 耳颞神经以两根起始,向后包绕脑膜中动脉后合成一干,穿入腮腺实质内,与颞浅动脉伴行,向上分支布于耳廓前面和颞区皮肤以及腮腺。
(2) 颊神经沿颊肌外面前行,穿此肌后分布于颊粘膜以及颊区直至口角的皮肤。
(3) 舌神经在下牙槽神经的前方,经翼外肌深面下行,途中有面神经的鼓索从后方加入此神经。此后越过翼内肌浅面到达下颌下腺的上方,再沿舌骨舌肌的表面行至舌尖。舌神经分支分布于口腔底和舌前2/3的粘膜,接受一般躯体感觉的刺激。
(4) 下牙槽神经为混合神经,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和特殊内脏运动纤维。下牙槽神经在舌神经的后方,沿翼内肌的外侧面下行,其中的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分出分支,支配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经下颌孔入下颌管。在下颌管内分支构成下牙丛,分支分布于下颌各牙和牙龈。其终支自颏孔穿出称颏神经,分布于颏部及下唇的皮肤和粘膜。
(5) 咀嚼肌神经为特殊内脏运动神经,分数支支配所有咀嚼肌。
三叉神经节的构造分布
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ganglion)位于颅中窝的颞骨岩部接近尖端处的前面,骨面上有三叉神经压迹。该神经节是最大的脑神经节,也是临床上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时进行穿刺的部位。位于两层硬脑膜之间(Meckel腔),平均长度为12.39mm,宽约4.18mm,厚约2.58mm,形似半月,故又名半月神经节(semilunarganglion)(图3—14,3—15,3—16)。从该节的周围突形成三叉神经的三个分支,分别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Meckel腔为包绕三叉神经根和三叉神经节的硬脑膜和蛛网 膜套,打开硬膜间隙,即可清晰显露Meckel腔及三叉神经节分支。Meckel腔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及位于根节上面的上腔和位于根节下面的下腔。邵君飞等研究成年国人标本发现,上腔的上壁由硬脑膜和蛛网膜在岩上窦的下方反折,经三叉神经根和三叉神经节的浅面向前延伸,蛛网膜延伸至节的中部,和包绕神经节的结缔组织相互融合。硬脑膜层至前2/3,两处硬脑膜融合,共同构成腔的上壁。下腔的下壁由硬脑膜和蛛网膜在岩上嵴的上方反折,经三叉神经根和三叉神经节的深面向前延伸。
该神经节的毗邻关系:三叉神经节内侧与海绵窦后部及颈内动脉相邻,外侧与卵圆孔、棘孔(有脑膜中动脉通过)相邻。
三叉神经的组成
三叉神经的组成
三叉神经的组成,自三叉神经结向前发出三支由周围突组成的三条大的分支,至内向外依次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
1.眼神经
眼神经(n.ophthalmicus)在三支中最小,只含有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眼神经向前进入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分布于额顶部、上睑和鼻背皮肤,以及眼球、泪腺、结膜和部分鼻腔粘膜)。
(1)泪腺神经细小,沿眶外侧壁、外直肌上缘前行至泪腺分布于泪腺和上睑的皮肤。
(2)额神经较粗大,位于上睑提肌的上方,分2~3支,其中眶上神经较大,经眶上切迹,分支分布于额顶部皮肤。
(3)鼻睫神经在上直肌的深面,越过视神经上方达眶内侧壁。此神经分出许多分支,分别分布于眼球、蝶窦、筛窦、下睑、泪囊、鼻腔粘膜和鼻背皮肤。
2.上颌神经
上颌神经(n.maxillaris)也是一般躯体感觉神经,自三叉神经节发出后,立即进入海绵窦外侧壁,之后经圆孔出颅,进入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上颌神经分支分布于上颌各牙、牙龈、上颌窦、鼻腔和口腔的粘膜以及睑裂间的面部皮肤以及部分硬脑膜。
(1)眶下神经为上颌神经的终支,通过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分为数支分布于下睑、鼻翼和上唇的皮肤。
(2)颧神经在翼腭窝内发出,经眶下裂入眶,穿眶外侧壁至面部,分支分布于颧、颞部皮肤。颧神经在行程中发出由副交感节后神经纤维组成的小支与泪腺神经吻合,此支进入泪腺,控制泪腺分泌。
(3)上牙槽神经分为上牙槽前、中、后支。后支有2~3支,在翼腭窝内自上颌神经发出后,穿上颌骨体后面进入骨质。上牙槽前、中支从眶下神经分出,三支在上颌牙槽骨质内吻合,形成上牙丛,分支分布于上颌窦,上颌各牙和牙龈。
(4)翼腭神经也称神经节支,为2~3条神经分支,从上颌神经主干行经翼腭窝上方的一段发出,向下连于翼腭神经节,后分布于腭部和鼻腔的粘膜以及腭扁桃体。
3.下颌神经
下颌神经(n.mandibularis)为混合神经,是三支中最粗大的分支。自三叉神经节发出后,经卵圆孔出颅腔达颞下窝,立即分为许多支。其中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下颌各牙、牙龈、舌前2/3和口腔底粘膜以及耳颞区和口裂以下的面部皮肤。
(1)耳颞神经以两根起始,向后包绕脑膜中动脉后合成一干,穿入腮腺实质内,与颞浅动脉伴行,向上分支布于耳廓前面和颞区皮肤以及腮腺。
(2)颊神经沿颊肌外面前行,穿此肌后分布于颊粘膜以及颊区直至口角的皮肤。
(3)舌神经在下牙槽神经的前方,经翼外肌深面下行,途中有面神经的鼓索从后方加入此神经。此后越过翼内肌浅面到达下颌下腺的上方,再沿舌骨舌肌的表面行至舌尖。舌神经分支分布于口腔底和舌前2/3的粘膜,接受一般躯体感觉的刺激。
(4)下牙槽神经为混合神经,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和特殊内脏运动纤维。下牙槽神经在舌神经的后方,沿翼内肌的外侧面下行,其中的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分出分支,支配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经下颌孔入下颌管。在下颌管内分支构成下牙丛,分支分布于下颌各牙和牙龈。其终支自颏孔穿出称颏神经,分布于颏部及下唇的皮肤和粘膜。
(5)咀嚼肌神经为特殊内脏运动神经,分数支支配所有咀嚼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