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松动的致病因素
牙松动的致病因素
在生理状态下牙有一定的动度,主要是水平方向,也有极微小的轴向动度,均不超过0.02mm,临床上不易察觉。在病理情况下牙松动超过生理范围,这是牙周炎晚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引起牙松动的原因如下:
1.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的吸收使牙周支持组织减少,是牙松动最主要的原因。由于慢性牙周炎病程进展缓慢,早期牙并不松动。一般在牙槽骨吸收达根长的1/2以上时,特别是牙齿各个面的牙槽骨均有吸收时,临床冠根比例失调,使牙松动度逐渐增大。单根牙比多根牙容易松动,牙根短小或呈锥形者比粗而长的牙齿容易松动。
2.咬合创伤
有咬合创伤时可使牙槽骨发生垂直吸收,牙周膜间隙增宽,牙齿松动,但单纯的咬合创伤并不会引起牙周袋的形成。当过大的咬合力消除后,牙槽骨可以自行修复,牙齿动度恢复正常。当患有牙周炎的牙齿同时伴有咬合创伤时,可以使动度明显加重。常见的引起咬合创伤的原因有夜磨牙、紧咬牙、早接触及牙尖干扰、过高的修复体及正畸加力过大等。急性外伤也可使牙松动,甚至脱臼。
3.牙周膜的急性炎症
如急性根尖周炎或牙周脓肿等可使牙明显松动,这是由于牙周膜充血水肿及渗出所致。急性炎症消退后牙齿可恢复到原来的程度。
4.牙周翻瓣手术后
由于手术的创伤及部分骨质的去除,以及组织水肿,牙齿有暂时性动度增加。一般在术后数周牙齿即能逐渐恢复稳固。
5.女性激素水平变化
妊娠期、月经期及长期口服激素类避孕药的妇女可有牙齿动度轻度增加。k428.coM
延伸阅读
唇裂的病因
根据大量的实验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唇裂和唇腭裂的发生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非单一的因素所致。概括说来,可分为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并与营养、遗传、感染、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医生在详细询问唇裂和腭裂病员家庭史时,有时可发现在其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中,也有唇裂或唇腭裂发生。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直糸亲属中有唇裂畸形者,其后代的唇裂发生率比亲属中无辰裂畸形者要高。遗传学研究还认为唇裂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因此,被认为先天性畸形与遗传有着一定关系。遗传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遗传是和机体所处环境因素是分不开的,遗传特征在外界环境及机体内部条件的影响下,也是可以改变的。
2.环境因素
母体的整个生理状态构成了胚胎发育的环境条件。因此,在妊娠前三个月内,当母体的生理状态受到侵袭或干扰时,就可能影响胚胎颌面部的生长发育。
(1)营养缺乏妇女怀孕期间的呕吐和偏食可影响营养摄入,造成维生素的缺乏。在实验动物研究中发现小鼠缺乏维生素A、B2及叶酸等食物成分时,可以产生唇裂等畸形,而人类是否也会因缺乏此类物质而导致先天性畸形的发生还不十分明确。所以在妊娠早期的营养缺乏可能是发病诱因之一。
感染和损伤临床发现,母体在怀孕初期(2个月内)如遇到某种损伤如遭受某种损伤,特别是能够引起子宫及其邻近部位的损伤,如不正当的不全人工流产或不科学的药物坠胎等,都能影响胚胎的发育而招致畸形。母体患病毒感染性疾病如风疹等,也能影响胚胎的发育而成为唇裂发生的可能诱因。
(3)内分泌的影响从小白鼠的动物实验表明:母鼠怀孕后第9、10、11天各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其所生产的幼鼠中患有腭裂,对照组的小鼠中则没有这种现象。
因此认为,在怀孕的早期(8周以内),如孕妇因生理性、精神性及损伤性等原因,可使体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发生畸形。妊娠早期的妇女因患病使用激素治疗后出生的婴儿即有某种先天畸形的发生。此外,在唇裂患儿家族史的调查中,也发现有的母亲在怀孕早期曾有过各种明显的精神创伤因素,推论可能由此而出现应激反应,导致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诱发先天性畸形。
(4)药物因素多数药物进入母体后都能通过胎盘进入胚胎。有些药物可能影响胚胎的发育而造成畸形,目前已知的抗肿瘤药物(如环磷酰胺、氨甲喋呤等)、抗惊厥药物(苯妥英钠)、抗组织胺药物及治疗妊娠性呕吐的敏克静和某些安眠药物(如沙立度胺)均可导致胎儿畸形。
(5)物理损伤如在胎儿发育时期,孕妇频繁接触放射线或微波等均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而成为唇裂发生的可能诱因。
(6)烟酒因素妊娠早期大量吸烟及酗酒,其子女唇裂的发生率比无烟酒嗜好的妇女要高,因而也是导致胎儿发生唇裂的可能因素之一。
除上述可能引起影响胚胎发育的因素外,婴儿在出生后直至发育完成期,也可因各种因素(获得性)的作用而致发育畸形。最常见的是儿童期患颞下颌关节强直后引起的一侧下颌骨发育畸形或损伤后造成的髁状突发育障碍。
有的畸形,例如下颌骨前突、偏侧颜面肥大以及萎缩等其真正病因究系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目前还更不够清楚。
综上所述,唇部畸形的致病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它可能是许多因素在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内发生作用的结果。
由于病因不完全清楚,目前在预防方面采取一定的综合性措施可能是有益的:
对已婚的有生育能力的妇女,应实行计划生育,以保证妇女的健康。在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贫血;结核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妇科疾病等时,要及时进行治疗。
妇女怀孕期间应注意食物的营养,避免发生维生素以及矿物质钙、磷、铁等的缺乏。
妊娠期的妇女,特别是妊娠早期要避免一切不良的精神刺激,包括过度的情绪紧张和激动。
孕妇应该避免过多的接触放射线能。
牙体缺损的病因是什么
牙体缺损的病因是什么
牙体缺损总是会让我们感到十分苦恼,给我们的进食和牙齿的美观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那么牙体缺损的病因是什么?大家都很是关心。下面我们看看专家的介绍。
牙体缺损的病因是什么?造成牙体缺损的原因通常有:
(1)龋病、牙髓充血、牙髓炎、牙髓坏死、尖周疾病、残冠残根;
(2)牙外伤、牙折、隐裂、牙髓坏死后牙体变脆、磨耗形成的高尖陡坡;
(3)磨损、牙本质过敏、牙髓炎、尖周感染、垂直距离降低造成颞下颌关节疾病;
(4)楔缺、牙髓暴露、牙髓炎、本质过敏;
(5)酸蚀症、牙本质过敏、牙体变色;
(6)发育畸形、牙外形畸形、牙本质发育不全、牙体变色等。
活动假牙使用不当或致病
内容导读:假牙作为口腔中的异物,比真牙更易藏污纳垢,清洁不当,其表面、凹槽、金属钩环处残留的食物残渣会形成菌斑,长期可积累成细菌培养基地,引发龋病、牙周病、口臭、口腔溃疡等,甚至引起引起细菌性肺炎。
不适合的假牙健康隐患多
据介绍,55岁以上人群中,目前已有26%使用活动假牙,因假牙清洁护理不当而造成的健康隐患令人担忧。
假牙作为口腔中的异物,比真牙更易藏污纳垢,清洁不当,其表面、凹槽、金属钩环处残留的食物残渣会形成菌斑,长期可积累成细菌培养基地,引发龋病、牙周病、口臭、口腔溃疡等。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潜在病原菌可植于假牙引起“义齿性口炎”。更为严重的是,附着在假牙上的病原菌也可能通过咽部进入呼吸系统,引起细菌性肺炎,侵入循环系统造成菌血症。
还有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口腔癌是在60岁左右的年龄段中被筛查出来的,这一人群往往年龄偏大,牙齿会有一定的脱落和损伤,因此需要佩戴假牙来帮助咀嚼食物。佩戴不当的假牙可能是口腔癌的诱因之一。
失牙修复后别忘常维护
其实不论制作工艺多么精良的假牙,对口腔组织来说都是一种异物,便于食物在口腔中残留,也有利于细菌的黏附以及菌斑的形成,所以日常的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在早上戴假牙前、进食后,都需要进行活动假牙的清洗。在清洗假牙时,用软毛刷蘸牙膏轻轻刷洗,同时在清洗时和不戴时应浸泡在冷开水中。当佩戴假牙出现不适时,应及时修复,不可长期不戴假牙或者将就使用不合适的假牙。如果假牙脱落折断,应将全部断块带去医院检查,根据情况修复或重做。只有这样才能让假牙为我们提供服务时,不会造成其他的口腔问题。
蛀牙的病因学
蛀牙在医学上又叫做龋齿、龋病,关于蛀牙的病因学说主要分为主要三个方面,内因、外因和现代理论。
1.内因说
(1)磷酸酶学说:血液中的磷酸酶、蛋白酶经牙髓到达牙釉质与唾液相通,保持钙、磷平衡,当唾液中酶减少,牙釉质提供磷酸盐,导致釉质溶解。
(2)结构论:牙齿结构存在缺陷。
(3)糖原说:进食糖过多,牙齿组织中糖原含量增加。
2.外因说
(1)化学细菌学说:Miller寄生在牙面上的细菌与口腔内碳水化合物、糖起作用,发酵产酸,使牙釉质的无机物溶解而发生龋病。2个阶段:硬组织脱矿和有机质崩解。
(2)蛋白溶解学说:龋病的早期损害首先发生在牙体的有机质存在部位,即牙釉质内的釉板、釉柱鞘、釉丛和牙本质。牙面微生物产生的蛋白水解酶使这些区域的有机物分解,晶体分离,结构崩解,从而打开了细菌侵入的通道,致使细菌侵入、产酸,使无机盐溶解。
(3)蛋白溶解-螯合学说:牙面的蛋白溶解性细菌产生的蛋白酶将牙釉质的蛋白质和其它有机成分分解,其产物包括各种酸根、阴离子、胺基、氨基酸、肽等,具有螯合特性,在牙齿局部形成可溶性的螯合物,这样牙齿就脱矿并溶解了。所以,牙齿的脱钙不一定在酸性环境中才发生,在中性,甚至碱性环境也能发生。
3.现代理论
(1)三联因素:细菌、食物、宿主。
(2)四联因素:三因素和时间。
(3)在85年美国的拉马斯概括为二个方面:①宿主的易感性:牙齿抗龋力的高低是主要的,其次是唾液因素;②细菌的活跃性:粘附是主要的,其次是产酸。
引发楔状缺损的病因
引发楔状缺损的病因
1.刷牙:这是发生楔状缺损的主要原因,因此,有人将楔状缺损称为刷牙磨损。其理由是:
①不刷牙的人很少发生典型的楔状缺损,而刷牙的人,特别是用力横刷的人,常有典型和严重的楔状缺损。
②不发生在牙的舌面。
③唇向错位的牙楔状缺损常比较严重。
④楔状缺损的牙常伴有牙龈退缩。
还有实验证明:横刷法刷牙作为单一因素,即可以发生牙颈部缺损。
2.牙颈部的结构:牙颈部釉牙骨质界处的结构比较薄弱,易被磨去,有利于缺损的发生。
3.酸的作用:龈沟内的酸性渗出物与缺损有关。临床上有时见到龈缘下硬组织的缺损,就是这种关系的提示。
4.牙体材料疲劳:近来有研究表明颊侧牙颈部,是力应力集中区。长期的咀嚼力,使牙体材料疲劳,于应力集中区出现破坏。
导致缺牙的因素
我们通常口中所说的缺牙就是牙齿缺失,又叫牙体缺损,多是上了岁数的人会有这些问题,偶有年轻人牙齿缺失,那么这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牙体缺损的病因涉及修复治疗的设计和修复体的选择与制作,最常见的原因是龋病,其次是外伤、磨损、楔状缺损、酸蚀和发育畸形等。
1.龋病
表现为牙体硬组织的变色、脱钙软化和龋洞形成,病变进一步发展可造成牙冠破坏。并可伴随牙髓充血、牙髓炎、牙髓坏死、根尖周炎、根尖周脓肿等。龋坏严重者,可造成牙冠部分或全部破坏,形成残冠、残根。
2.牙外伤
牙外伤所致的牙体缺损称为牙折。牙折常由牙冠受到意外撞击或咬硬物引起;有些牙冠存在隐裂、牙尖磨损不均导致高尖陡坡,或因龋坏造成的薄壁弱尖以及死髓牙、牙质强度下降等。也可在正常(牙合)力下引起牙折。牙外伤轻者表现为切角或牙尖嵴局部小范围折裂,重者可出现整个牙冠折裂或冠根折断。
3.磨损
表现为牙冠面降低,常由不良咀嚼习惯及夜磨牙等引起。牙齿在行使正常功能时也可造成生理性的磨耗,但这种磨耗效应的积累即增龄性磨损。伴随磨损可能有牙本质过敏、牙髓炎、牙周感染等症状。全牙列重度磨损会造成垂直距离降低,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4.楔状缺损
又称牙颈部V形缺损。常表现为尖牙唇面,前磨牙颊面的牙颈部楔形凹陷缺损。主要是由于横形刷牙习惯,刷牙时用力过大,局部应力集中或与酸共同作用的结果。常伴有牙本质过敏、牙龈退缩,严重者可出现牙髓暴露甚至出现牙折。
5.酸蚀症
是牙齿长期受到酸雾作用而脱钙,造成牙齿外形损害。常见于经常接触盐酸、硝酸等酸制剂的工作人员。表现为前牙区唇面切缘呈刀削状的光滑面,向切端渐薄。常伴有牙本质过敏,牙冠呈现褐色斑。
6.发育畸形
牙齿发育畸形及发育异常是指在牙齿发育和形成过程中出现形态、结构或颜色异常。常见的发育畸形有釉质发育不全、氟牙症及过小牙等。轻度釉质发育不全者牙冠呈白垩色或褐色斑,严重者则出现牙冠形态不完整,釉质钙化不良,硬度降低,牙釉质表面粗糙且有色素沉着。
氟牙症又称斑釉牙,它是在牙齿发育期间,由慢性氟中毒所致牙体组织损害。牙冠表面出现白垩色或黄褐色斑块。
畸形牙是发育过程中牙冠形态的异常,常见的有过小牙、锥形牙。
四环素牙又称四环素染色牙,是在牙冠发育期间,由于受到四环素族药物的影响造成牙冠变色和釉质发育不全。牙冠呈灰褐色或青灰色,釉质透明度降低,失去光泽,严重者还可出现牙冠发育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