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书心得精选

文案君分享时间:热度:

我们仨

杨绛的长篇散文《我们仨》含有浓郁的古典意味,一是淡泊功利的人格精神,关于我们仨读书心得精选该怎么写的呢?文案君给大家带来我们仨读书心得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我们仨读书心得精选1

《我们仨》的作者是一百零二岁的杨绛,她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这个三口之家的动人故事证明: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我读高中的时候,高中学校的一个小小阅览室里,我花一个下午的时间闷头看完了这本书,当时还处于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只觉读完书后的那个黄昏,似乎变得比往时更怏怏不乐。过了些日子,读了大学之后,买了这本书,上学,工作,换地方工作,书是要一直带着的,但是不常翻。

其实书中并没有描述太多的喜与悲,杨绛似乎一直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来描述他们一家三口从相距到分离的一生,痛苦和欢乐好像都跟笔者隔着一层,杨绛写她女婿:“得一和善忠厚,阿圆有他在一起,我们可以放心。”而几页之后,却已为逝者:“这次送我走,只剩了阿圆一人;得一已于一月前自杀去世。”写钱钟书跟阿瑗生病去世: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笔调静得吓人,所谓哀而不伤说的就是这种情绪。

关于他们的生活,两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少爷,青年相遇,结婚留洋,度过短暂的快乐生活,每天只需读书,研究如何做饭,跟散步路线,不久生下女儿,回国,遇到运动,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每天的日程变成挨批,扫厕所,下放农村,直到暮年生活才有所改善。笔者并没有控诉命运的不公,他们一家人对所遭遇的一切维持着知识分子最起码的体面,做牛鬼蛇神时不哀求什么,平反后权势来请,也不想搭理什么。只愿一家人平平淡淡的相守,读书做学问。

在我心中有两个能称得上大家的人,杨绛是其中之一。我佩服她对万事万物的淡然处之的超脱,怀抱一颗赤子之心,不论周遭境遇高低,始终能保持真我,尊重真我,静守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荣辱不惊,去留无意,笑看天边云卷云舒,静观庭前花开花落“.而用她翻译过的一句诗来说就是: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用我们仨里面的一段话来结尾: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者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的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所。但是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我们仨读书心得精选2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我们俩老了(杨绛做了一个老人梦)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看着真的很揪心,眼泪哗啦啦的掉一地)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记录杨绛一家人温暖的故事)这本书的第二部最感人,杨绛先生以梦境的形式回忆自己的爱人钱钟书大病住院期间自己每天往返医院的生活。钱钟书住院不久,她们心爱的唯一女儿因骨癌被迫住院,杨绛先生每天只能做梦回到女儿身边,静静的看着女儿身边发生的一切,自己却无能为力。我们不能理解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什么感觉,不知道杨绛先生是怎么忍住内心的痛苦才出版了这本书。本书的第三部,从钱钟书公费去英国留学,杨绛先生作为家属也跟着去留学,不久之后,她们的爱女圆圆就出生了。我觉得那段留学英国的时间应该是他们一家子最幸福的时候,因为本书从那时候说起。他们一家三口总是以相互搀扶的形象作为整体出现,书中有一句话看着非常感人“我们一家人只有死别,没有生离。”只要3个人在一起生活,哪里都是温馨的家,平淡的生活中,他们总是能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把每天的散步当成“探险”,把去餐馆吃饭当成“看别人唱戏”,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他们每天的读书和工作没有断。他们一家三口,一生坎坷,到了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经历过亡国、战争、解放、改革运动等等,她们相互扶持,相互依靠,互相鼓励,一切并未改变她们,也未改变她们,也并没有打倒她们,她们就这样简单的做着她们最爱的学问。她说:“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觉得杨绛和钱钟书夫妻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彼此理解,彼此欣赏,彼此赠诗。

我们仨读书心得精选3

这是一个普通温馨的三口之家,又是一个并不普通的三口之家。普通在于过着平常人家的日子,享受细小的幸福,不奢靡,不别样雅致,彼此拥抱彼此珍爱;不普通在于全家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都有极好的修养,不别样雅致,精神却极其高雅。比平常人家更懂得爱惜点滴的幸福。

他们可谓一生坎坷,种种经历,看的直叫人心疼!这样的文化泰斗,这样的纯良知识分子,这样的热爱着祖国的大地祖国的文化的学者,竟要遭遇如此那般炼狱。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样别致的“我们仨”,总被种种魔障阻隔开来,这样相爱的“我们仨”,还未享受够属于“我们仨”的快乐逍遥,就这么失散了,这么轻易的失散了……

好心疼。

最后留下“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孤独走在人生边缘,还经历着继续与这个世界的戾气相搏。历经坎坷的贤妻、才女,一个人带着回忆,带着“我们仨”继续了“我们仨”的生活。

寻常而又不寻常的“我们仨”,愿天堂没有魔障,没有分离,还有无尽好书好景于“我们仨”共品。

我们仨读书心得精选4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一句平时的话语,却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爱与刻骨铭心的思念。

在这本书中,杨绛先生叙述了她和钱钟书及独女钱媛三个人的家庭生活,让我真实的感受到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单纯、与世无争的气氛和浓浓的亲情。

文章以一个梦开头,垂暮的老人,最怕失去的是相伴一生的伴侣。梦中的紧张和苏醒后的“埋怨”,让我为这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动容。

其后,便是一个长长的亦真亦幻的梦的故事。钱老生病了,圆圆生病了,杨绛每日跋涉在探视的路上,走过一个又一个驿站,走过春夏启动。一边是老伴儿,一边是女儿,都停止了和她一起前行的步伐,人生似乎到了无望的边缘;圆圆先走了,钱老也走了,“我们仨”失散了,家,成了寻觅归途的驿站,杨绛也到了人生边缘。

第三部,用完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杨绛和钱钟书结婚后到英国留学,爱女出生,回国工作直到钱钟书和圆圆相继去世的一系列人生历程。平凡朴实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夫妻之间相互的支持,同甘共苦的风雨人生,让他们对彼此更加的依恋和关爱。记得最深的是他们的“探险”,这是多么适合夫妻的“节目”啊。

圆圆的出生,给父母带来了许多快乐。看着一个个小故事,读者一篇篇信件,望着一幅幅漫画,我仿佛看到了这个其乐融融的家里,处处有欢笑,有情调,有趣味。父女俩是“哥们”,互相打闹玩笑,一起“对付”妈妈;父母关爱女儿,女儿也懂事、自觉,不让父母操心,对爸爸妈妈真像是贴心的小棉袄,关怀备至,体贴有加。重病期间,还不忘叮嘱写贺卡。看着那些妙趣横生的新建,看着那些亲昵的称呼,真让人忍不住“羡慕嫉妒恨”。

书中还有个细节,很是触动我。他们仨,出差了,喜欢记录所见所闻所感,在家也会记下琐琐碎碎的事情,这些他们称为“石子”,有空会经常在一起“把玩欣赏”。书后也附了不少“石子”,“我们仨”的相亲相爱都在“石子”里有着真真实实的反映。我想,爱是需要表达的。这些“石子”,其实就是一份份爱的表达。炽热也好,琐碎也罢,总之,相互的爱恋和关怀,都让这些“石子”说尽了。诚然,感情真挚与否,重行甚于言。但是爱,既做了又表达了,不是让家里人更了解或明白了吗?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曾有的欢乐,如今的寂寥,天人相隔,往事皆随风远去。我们仨,文字简单平实,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如清风一样,拂面而来的是一阵阵幽香。

我们仨读书心得精选5

1998年,钱钟书先生逝世,而他和杨绛先生唯一的女儿钱媛已于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逝去的四年后,杨绛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该作品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题为“我们俩老了”,为杨绛老年时的一个梦境,以“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全文序幕。第二部分题为“我们仨失散了”。杨绛用梦境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一“万里长梦”,讲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阶段相依为命的深刻情感,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先后离去的过程。第三部分题为“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杨绛采用回忆录的写法,从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下笔,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钟书先生相继逝世,及这个特殊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在《我们仨》里,杨绛先生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他们一家人的相亲相爱和互相尊重。面对生活的苦难,她们一家彼此理解,没有抱怨。在那个特殊时期,杨绛和钱钟书被批判属于白旗,而钱媛是白旗中入党的家人,面对父母的被批判,钱媛心疼却没有办法,只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悄悄的给父母一些糖,不在一起时给父母写信告诉父母自己的情况。在那样人心惶惶的日子里,他们一家人始终团结一心,共度难关。不论如何艰难,这个特殊家庭也始终热爱学习热爱读书,待人接物有礼有节。书中最后一段描写的是乔木同志与她们的相处,乔木来他们家是放松的,乔木可以随意来,而他们不会随意去,他们与人交往是把别人当成一本书去欣赏,待人处事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面对政治上的事物这个家庭的原则是用心的去做好自己的学问,不参与和靠近。面对江青的盛情她们选择避开,面对批判右派前来临的政治风暴她们有敏锐的洞察力,做到不去评论是非,只专心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在国内战争期间夫妇二人选择了回国,在夫妻的日常相处中她们做到相敬如宾,尊重对方,在钱老先生的父亲要求钱老回家接受安排的去处时,她内心是不赞成的,钱老也不大愿意,在这件事情上杨绛先生遵从自己父亲的建议保持沉默,尊重丈夫的选择。特有趣的一段是钱先生的父亲给他妹妹安排结婚的事情,钱老先生写信给妹妹,告诉妹妹要争取自己的幸福。性格里有些畏惧父亲权威的妹妹把信给父亲看,钱老的父子两人互相写信讲事实摆道理,尤其显出了这个家庭特有的温暖和趣味性。

书中附录部分介绍这一家人的日常,读来都是满满的温暖与感动。钱媛在自己病中还在担心妈妈,告诉妈妈如何做菜,对妈妈新年的祝福,给爸爸写信,因为没有粗笔担心爸爸看不清,彼此的日常生活中的互动流露出的是满满的关心与不舍。钱媛给爸爸画漫画,钱老先生因为阿姨不识字,勉强帮忙画的蔬菜图,读来又是令人哭笑不得。

在杨绛先生的文字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家人的智慧与善良,虽不谙世故,反倒有其不谙世故的乐趣。世间有这样温暖的家人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书毕,自己也当去思考在这日常琐事中如何去与家人相处,如何表达关爱......


卧薪尝胆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