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电视剧观后感

文案君分享时间:热度:

这部电视剧聚焦遵义会议前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的奋斗历程,以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遵义会议之前,历届党的领导人大多听命于共产国际,主张“城市中心论”。六届四中全会,王明、博古等人进入中央委员会。文案君在这给大家带来《领袖》电视剧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领袖》电视剧观后感1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什么位置就要考虑什么问题,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更要向中央看齐,心系群众,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观看学习,有以下几点学习体会:

一要有使命感,有压力才有动力。人要成长,要成为社会有贡献的人,首先要有使命感,身为一名基层党员,首先要树立自己的理想,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当作是黄土地的儿子,并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如何为人民服务。

二是要有辩证的思维方式,事物本就具有多面性,用辩证的思维方式,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反复推敲,互相印证,而不简单只从一个方面刻板的考虑问题,更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三是遇事要有定力,不论大事小事,要沉着淡定,始终保持情绪冷静。曾国藩讲过这样一段话,愈是军情急首,众意纷纭,愈要心明力定,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要具备冷静的心态和自控能力,这样即使事务再紧急,也可以条分缕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四是肯读书,善学习。读书使人进步,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成长之路,道阻且长。虽然在基层工作接触的只是些群众小事,但群众无小事,无论工作简单困难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过程。党员干部就要有党员干部的样子,不可妄自菲薄,更不能狂妄自大,需时时刻刻保持一颗谦厚的心,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相信有志者奋斗无悔。

《领袖》电视剧观后感2

春节前夕,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网络微视频《人民领袖》。视频配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同期声,讲述了他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今天的心路历程,让我们领略到了大国领袖的初心和使命。听着总书记那朴实、厚重、坚定、自信的话语,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亲切感、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我们有幸于伟大的时代,我们有幸于伟大的领袖。上个世纪60年代末,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到陕西延安梁家河村插队当农民,一干就是七八年。在那儿,他亲身经历了乡亲们生活的困苦,立下了将来从政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志向。从在梁家河村“期盼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到“居庙堂之高,仍然不忘江湖之远”,习近平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走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革故鼎新、扬帆破浪,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胜利,使中华民族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前所未有、世所瞩目。

迈入新时代,我们作为党员干部,要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为老百姓做好事”进行到底。

“为老百姓做好事”当以“真”字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毛泽东同志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当支部书记时,为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自费跑到四川绵阳,用几个月时间学会了沼气池建造技术,帮助乡亲们解决了生活燃煤不足的问题,此事成为当地老百姓至今难以忘怀的记忆。我们党员干部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以“为官避事平生耻”的责任担当,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精神,攻城拔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杜绝“假大空”,追求“真善成”,不让百姓有“哭脸”,常让百姓带“笑脸”。

“为老百姓做好事”当以“实”字为要。政者,正也。我们党员干部,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舍近求远,不贪大求全,要以“小”见“大”,“小题大做”,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当成国家大事来做,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把“改厕”当成“革命”来抓。要摒弃“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政绩观,从实际出发,关心老百姓的冷暖安危,多做老百姓看得见的“实事”,不做老百姓看不见的“大事”。

“为老百姓做好事”当以“需”字为重。民之所需,政之所向。“人民最需要什么,我们就抓什么。”党员干部要常思“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才不会“跑偏”失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倾听民声、俯察民意、感知民忧、善解民情,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密切党群关系,增进鱼水情深。

“为老百姓做好事”当以“勤”字为先。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他从插队梁家河村当农民开始,矢志不渝,一以贯之,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全党树立了光辉榜样。我们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就要...

《领袖》电视剧观后感3

这部电视剧聚焦遵义会议前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的奋斗历程,以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遵义会议之前,历届党的领导人大多听命于共产国际,主张“城市中心论”。六届四中全会,王明、博古等人进入中央委员会。此后,博古请来了李德,把教条主义推向顶峰,不仅丢失了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中央苏区,而且把党和军队引到了灭亡的边缘。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拷问,使得党的领导集体在独立思考中开始了对领路人的认识和选择。周恩来主动检讨自己,张闻天、王稼祥选择自我扬弃,他们共同推举了毛泽东。对于剧中的人物,观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1毛泽东:伟人在成功之前总是要经历一番曲折磨难才能成功。大家都知道,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时奠定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位置。在遵义会议之前的4年中,毛泽东可是人生低谷,遭受博古,李德的打压,先后被撤数职,受人排斥,门厅罗雀,人人都怕沾上晦气,只有夫人贺子珍和儿子毛毛陪伴,可他还是在不断思考着问题。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共产党被迫开始了长征,中央苏区沦陷,毛泽东的弟弟牺牲了,儿子下落不明,长征途中贺子珍生下女儿送给了老百姓抚养,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把他打垮,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带领中国共产党一次次打胜仗,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领袖》电视剧观后感4

威信县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是红军长征在云南境内活动时间最长的县。1935年2月4日至14日,中央红军途经威信并在此集结,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威信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1999年,威信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批准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县。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拓展和完成,于2006年被列为红军长征35个重要事件之一。此次电影拍摄,有70%以上的戏份将在威信县境内完成。

导演周琦表示,长征题材影片拍摄一直是他心之所在。继《革命到底》、《通道转兵》以后,他就一直在蕴酿一部“不一样的长征电影”。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历史再现,还要能给予观众更多。《领袖1935》从周恩来的视角讲述红军在与国民党生死存亡的角逐之中,党选择领袖的过程。展示了毛泽东与周恩来两位伟人在血与火的硝烟中所建立的信任与友谊。

《领袖1935》可以说是《通道转兵》的续集,事隔5年,演员王晖、刘劲再次聚首,二人将在本片中有更多的演技交锋,共同成就一部非凡的主流电影。

作为影片主演兼策划人之一,刘劲介绍,《领袖1935》非常注重剧本的打磨。“剧本是一剧之本,剧本写不好就很难将当时的情景感人肺腑地展现出来。这类题材的影片如果不感人,那就可以说是失败了。想要让年轻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我们的电影,就必须把剧本写好。所以我们不断修改、打磨剧本,现在终于开机了,我们希望不辜负这次重大而圣神的使命,争取在10月为广大观众,尤其是为我们的红军将士们,献上一份厚礼。”

《领袖》电视剧观后感5

《领袖》这部电视剧看了后,有种感觉: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主要演员的选择,还是应该慎重,不能只看演员的经历和号召力。相比之下,另一部电视剧《寻路》,演员的年龄比较接近剧情当时的年龄。这一方面的效果就好的多了。从另一角度看,几位主演的年龄也要搭配合乎剧情,比如《领袖》剧中,当时中共中央负责军事的”三人团“,扮演周恩来的演员虽然留了大胡子,可与扮演毛泽东的演员在一起,仍然感觉像父子一样的年龄差距,尽管周恩来的确比毛泽东小几岁。一部重大题材电视·电影,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记录,重现。还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其意义深远不是一般娱乐类影视可比的。在注重剧情之下,对演员年龄的要求,亦应加强。


《领袖》电视剧观后感

相关电视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