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片开讲啦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文案君给大家带来看电视片开讲啦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看电视片开讲啦观后感1
《开讲啦》这是中央电视台的首套青少年的频道,由著名主持人撒贝宁老师主持,我观看了两个节目,分别由陈坤、成龙两位有名人士主讲。在这两个节目中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也有了对生命的感悟。
首先让我先讲讲陈坤讲的《人生路,莫慌张》,他首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他和杰出青年一起到西藏去旅游的故事,他们翻过了一座座大山,行走了11天,徒步走了115公里。他说:“让我们通过‘行走’获得真正的正能量吧。”他告诉我们:有时候要是我们能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慢慢地办事,就会事半功倍,少走一个弯路,多一份思考。
成龙的《没人替你奋斗》也令我感悟很深。他在拍电影的时候曾从六楼顺着钢管滑了下去,中间还有一根根铁丝,在最后还有一块玻璃,大家看了那景象也肯定会心惊胆战,导演也对他说,太危险了找替身吧。成龙却说,那么替身也很危险的呀。成龙用自己的事迹来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没有人会替你奋斗。他也跟大家讲了一个关于他的升职过程,一天武术指导看见成龙装死装的好,便请他上车,成龙在车门前踢踢鞋,把鞋上的灰尘给清理了,而且坐在车上后一动都不动。以后武术指导便常常让成龙坐他的车,不久,成龙便成为了副武术指导。他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
《开讲啦》这个频道使我终生受益。
看电视片开讲啦观后感2
这个周末,应老师的建议,我观看了“开讲了”这个节目,它是以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的形式展现给我们的。这个节目有很多期,我选择了近期的蒋昌建——在悲情中认识自己这一期。
蒋昌建老师是从复旦大学毕业毕业的,他毕业后选择了留校做一民人民教师。20年后,他又逆袭主持界,成为了《最强大脑》的主持人。虽然早已年过半百,但这位老师仍然不放弃自己的人生,顽强地和命运、疾病做斗争,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我觉得蒋昌建老师讲的`很好的一句名言是“面对苦难的生活,最好的救济方法就是幻想”。这是高尔基在《我的大学》中说的一句话。他说“面对尴尬困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陷入一种悲情。”当你觉得生活中没有什么比这更难堪的时候,你就会发奋努力。只有把生活中每一次失败当做自己最痛苦、最尴尬的时候,你才会对今后更加憧憬,更加努力。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在初三的学习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遇到挫折、坎坷的时候,我要告诉我自己,这是我人生中最最悲惨的时候,经过这一劫,我今后一定会站起来,一定会实现我自己的梦想。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失败才能体现出我当前的不足和缺失。我要把每一次失败的原由填补起来,这样面对半年后的“无硝烟的战争”,我才能游刃有余,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当一位学生问蒋昌建老师是喜欢白开水般的教师生活,还是喜欢火锅般的名人生活时,蒋老师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白开水”般的教师生活。对于老师来说,他更加喜欢自由、舒心的生活。也许很多人都喜欢众心捧月的生活,但其实当你真正到了这个地位时,你会发现你失去了当时的自由、无拘无束。以后的生活,也许不用非常积极地去争取第一,力争最好,只要努力做好自己,许多的东西会自然而然的找上你。
看了这一期的“开讲啦”,我受益匪浅。“我们用黑白两色的眼睛,看到的是这个世界上五色斑斓的风景”。这些素质卓越的名人,有着比我们更多的人生阅历,我们要虚心去倾听,去做,才能有益于我们今后的人生。
看电视片开讲啦观后感3
下班后无意间打开电视,观看《开讲啦》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期的栏目开讲嘉宾是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佃龙。节目拍摄地点在东非高原内罗毕,嘉宾在节目一开始说到很高兴和大家分享中国海外工程人在非洲的故事,他介绍了非洲国家的气候、交通、人文交流方式及多年的工作过程中所看到的非洲变化,对非洲完全不了解的人值得一听。
嘉宾和内罗毕的当地年轻人讨论,当今中国的发展给外国友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高铁,说到高铁,赵总说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世界最快的陆地交通工具,并且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铁路和非洲的经济息息相关,身为铁路工作者家族成员的他,从小对铁路的印象很深,二十年前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的他第一天一边办理入职手续一边办理出国手续,便随后派往非洲的坦桑尼亚修铁路,这也成为了他人生第一站。讲到去非洲虽是单位领导派遣,但后来想想,应该追溯到赵总小时候看过的一本《小狒狒历险记》了,正因为这本书里的故事情节对非洲留下美好的印象,所以使他能够坦然接受到非洲工作,没有觉得它很辛苦。随后他说了一句“铁路、詹天佑、小狒狒、非洲,我来了”。初次坐飞机到非洲、又坐了十个小时车,从小对非洲留着美好印象的他,在这十个小时里给他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路况很差,柏油路上全是坑,经过搓板路时他们总结出来这样一句话“三抖”,就是“车在路上抖、人在车里抖、心肝在身体里抖”。当时跟司机师傅说“这路太差了吧”司机师傅说道“差才让你们来修的,好就不用我们来了”。
经过多少年的努力,中非不停的加强合作,使非洲国家的交通得到突破性的改变,更使非洲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正在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会议”-北京峰会更能说明这一点,最后有一位听众问到赵总喜欢非洲森林里的哪种动物时赵总回答是斑马,谈到这一点也是《小狒狒历险记》里面有个故事有关,其中有一则故事里写到:当斑马遇到危险时,所有的斑马头朝里并排站成圆形,小斑马站在圈内,过来入侵者狮子等动物时所有斑马都会往外踢,入侵者无法侵略。
斑马用巧妙的办法保护了斑马群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团队精神是一个企业蓬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国与国、民与民、人与人之间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是关键。根据统计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在海外修路最多的洲是非洲。累计完成新建和修复改造的铁路总里程是11000公里,同时完成实施4800多公里的公路。公路和铁路是未来构筑非洲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非洲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和依据。我通过观看《开讲啦》栏目了解了非洲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更繁荣富强!
看电视片开讲啦观后感4
因为爱,所以付出;因为付出,所以更爱。
纪德有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正如郑强校长所说,凡是付出的东西都是爱的,凡是得到太容易的东西爱都不能持久。在大学生活中,我们有着充裕而多彩的课余时间,我们才更该将自己投入于自己所热爱的事物中,也许我们来到这里是机缘巧合、是阴差阳错,但命运已经做出了这样的安排,那我们就该接受并投入其中而不是自怨自艾。有种落差,是我们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受过的苦难。而我们的付出就是为了缩减这种误差,从而将我们的校园生活推向美好的轨道。
大学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厚积薄发。
在《中国合伙人》中,那位描述美国存在种族歧视的外文教授对主角们说 too young toonative,当时我曾对此不屑一顾,因为我从来对这种说教不太感冒,但最终我还是承认他是对的,我们没有他们的人生阅历也就无法评断他们。在大学里,面对多面的知识,我们能做的是相信并跟随老师,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不是随性去挥霍精力和时间去做无谓的事。生命不应该片面追求其广度而应努力去拓深其深度。
相信奋斗的力量。
再次回头看一下俞敏洪的成功经历,不禁再次感叹奋斗的力量。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某些人含着金汤匙出生,而有些人出生便是孤儿。含着金汤匙的孩子有着我们难以企及的优渥条件,有着很多通往成功的捷径,但我们不应抱怨,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人生和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这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感受。英国有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随机采访了十二个不同阶层的孩子,每隔七年再重新访问,片子最后让人心酸的是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但其中一个孩子让人们重新相信奋斗终可改变命运,这个叫做尼克的孩子通过不断奋斗,最后成为了一个大学教授,可见在命运的手中还是漏网之鱼的。当命运给予你一个起点人生是让你用一生的奋斗去书写一个逆袭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勇气,关于梦想,关于坚忍,关于独立。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看电视片开讲啦观后感5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学历也不断增长,大学成为了每个学子必经的道路,从初中、高中的憧憬,到如今的已进入大学的迷茫或者是激奋。然而什么是大学,如何才能在大学里活出自己的一片天成为了每个学子急需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大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有的人说,大学是贪图享乐的地方,为高考中存活下来的学子们提供安乐的港湾。有的人说,大学是放飞梦想的地方,作为一个平台,让学子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到底什么是大学?其实,将大学比喻成一座象牙塔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比喻了。大学理应是一座象牙塔,与外界隔绝,让学子们在其间修其身,养其性,明其德,不过早的受到社会的污染,保持大学生们的纯洁。正如郑强校长所说,大学理应与社会保持距离。大学是一个平台,让学生们借助这个平台去完善自我,去超越自我,去展现自我。大学给学子们提供这个机会、资源来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社会。其实,大学正如一个摇篮,学生们如其间的婴儿,只有经历了摇篮的呵护,婴儿们才能度过生命的脆弱期,走向坚强。
然而,同样的摇篮也可能呵护出不同的少年,那么,如何更好地存活下去,便需要我们在大学里做的更好。
大学应该怎么做?这无疑是困扰所有中国大学生的一个问题。吃、睡、玩似乎成了现代中国大学生的生活的主旋律。不得不说,过重的高中压力,错误的大学观念带给了中国大学生错误的大学生活方式。如何才能利用好大学这个平台,俞敏洪、郑强都给我们做出了答复。这便是做什么与怎么做的问题。
做什么?整天忙碌于社团之间,以至于忽视学习?这不是正确的大学生活方式。“多看点书,多接触点艺术”。是的,大学的主旨是“学”。这一方面,外国的大学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哈佛凌晨的四点半便是一个楷模。大学生来到这座象牙塔之后,更重要的是学习知识,充实自己。如果说以前12年的学习是为了进入大学,那么将来4年的学习便是为了进入社会。只有在大学里掌握了专业知识以及日常性知识,才能为日后社会的生活保驾护航。另外,多接触点艺术是必要的。显而易见,这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情操,良好的情操必定让一个人受益终生。
怎么做?奋斗、奋斗、再奋斗。青春是大学的资本,奋斗则是青春的旋律。人生的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可能有与青春一样的激情与活力,在如此激情昂扬的年华里,即大学时光,我们不用奋斗去追寻梦想,难道要等老之将至再去空谈?在学习上的奋斗,在自我能力上的奋斗,追求更高的学位,追求更好地自我修养与品德都理所应当地要我们去奋斗。奋斗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一年的奋斗可以使一个徘徊于本科线的孩子进入清华的大门,更别说如见有充足时间拿来自我支配的我们了。怀揣着梦想去奋斗,难道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情吗?少一点任性与盲从,多一点理想与坚持,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当在青春年华创造一段不愧对未来的回忆。
看电视片开讲啦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