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电影个人观后感

文案君分享时间:热度:

熔炉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文案君给大家带来熔炉电影个人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熔炉电影个人观后感1

本来按照我的习惯,看完的电影写下的观后感只会在电脑上写,一般不放在网上,但是这部电影例外,我希望能通过我小小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部电影,知道这个故事。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努力的'结果都不如想象中那么圆满,甚至太过让人失望,但是,小小的力量也是力量,小小的努力也是努力,小小的爱心也能温暖人心。就像电影中最后的一句台词:“很多时候,我们的努力奋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电影讲的是一个很离奇的事件,一所聋哑残疾儿童学校,披着慈善的外衣,其中的校长、老师却有好几人都对学校中的多位学生施行侵犯,证据确凿,受侵犯的学生也勇敢走出来,为自己进行辩护。可是,最终的现实还是非常残酷,尽管有两个大人怀着善良的心始终在帮助这几名聋哑儿童,可是校长强大的社会关系让他最终只是受到了十分轻微的惩罚,用钱就摆平了所有的麻烦。

直到最后一刻,我都希望像往常一样,看到正义被伸张,好人战胜坏人,可是没有,一直到结束,都满含着无奈和压抑。我从愤慨到同情,最后归于平静。虽然我早就知道,这社会的阴暗面不是我一个人想改变就能改变得了,即便是在电影里,也实在很难想出帮助弱者度过难关的办法,没有超人,不能随心所欲惩恶扬善,所谓法律也在很多时候被那些有权势的人利用了。这就是现实,残酷但是真实。

我知道在我们这些资源紧张,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生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虽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是君子,这世界有很多好人,可是坏人也不少,“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使得坏人生活下去更轻松,好人的空间则越来越小。但是,固执的我还是不愿意放弃,努力挣扎着,为自己的理想挤出空间,也与更多像我一样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就算最终什么也改变不了,我也不想让这社会的阴暗面改变自己。

熔炉电影个人观后感2

这是一件触目惊心的真实事件,事情的结局比事件本身更加让人震撼。就像片中虚构的小镇雾津一样,整件事情从发生到发现到最终的结束,都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虽然偶尔依稀能够见到阳光,但最终浓雾也未能散去。人们的雾中生活依然继续,整个韩国政府从体制到人员就是这场迷雾的制造者,也正是他们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人们无力改变现状,但为了自己,他们就应反抗,也能够反抗!

《熔炉》的故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熔炉》,小说却是以发生在韩国光州一所聋哑学校的性暴力事件为蓝本创造。一名新老师的入职,揭开了发生在残疾聋哑儿童福利学校的性暴力事件,而犯人正是这所学校的教职员工,上到校长,下到保安都参与其中,使这所本应当充满爱心的学校,变成了残障儿童的地狱。虽然实情被披露,虽然犯人走上了审判台,但最终因为“制度”和“人”,就应得到惩罚的人却逍遥法外。影片本身采取的是顺序的叙述方式,略带回忆,故事发展的也比较快,真相很快被揭开,但这些已经不是这部影片值得大家去关注的地方,影片的所有重点均直指真相本身和事件结果,这两点也是影片最让人无法忘却的地方,配合出色的灯光、剪辑和配乐,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气氛,让整个事件更加凝重。尤其是最终结果,所有人都期盼审判能有个光明结局,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所有人又都明白这些期盼变得十分渺茫,可当结果产生之时,你还是会目瞪口呆,心灵必然受到震惊。

除了事件本身,本片能够成功的另一因素就是演员的出色表演,男主角孔侑在整个过程中情绪的多重变迁,透过各种表情的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另外三个小演员的表现更是赞,这种事情本身不就应让孩子过多的接触,以免让他们在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但三个小演员都克服了事件本身对自己的影响,真正的表现出了在那样的一种状况下,一名聋哑儿童能够表现出的一切,值得称赞。

事件的结局的确让人无法理解,但从过程中我们其实能够依稀看到光明,毕竟他们抗争了,他们为自己争取了,他们也得到了支持,他们让事情公之于众,虽然结果并不理想,但相信所有人都明白事情的真相,也许这已经足够了。有时候反抗也许并不能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但我们务必去做,为了自己。

熔炉电影个人观后感3

看完之后,内心的愤恨久久不能平息,_年韩国黄东赫导演的电影《熔炉》确实给观众以新的震撼:性,儿童,金钱,伪善这些名词成为最吸引观众的噱头。

在中国,人们总是谈性色变,就算是_年的这天,也难以确切地说中国已经完美地西化,彻底地解放了自己的最原始的欲望,能够面带笑容坦然无谓地谈起情色,中国主要的媒体——电视,所呈现的节目总是用心的向上的,满怀对生活期望的态度。

小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电视剧情总是离不开“感情”这样的题材,仿佛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只有感情,主角们能够为了感情抛弃一切除感情以外的任何情感,感情是神圣的。长大以后,才发现艺术总归是艺术,情爱再伟大,也难以逃离残酷现实的束缚,现实生活中的感情更倾向于一种义务和功利,男男女女为了一时的快乐和冲动而把自己的私欲冠冕堂皇地称为感情,摒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友情,甚至亲情。他们拥抱的是自己的贪婪和自私,把自己的欲望划分为神圣的境地,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时间是最残忍也是最明智的审判者,它让男人和女人看到了自己更巨大的欲望,不满足于现状,继续奋斗。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情侣们很快地结合在一齐,又很飞速地分离两地。金钱和地位是每个成年人都在追求的目标,于此同时大家都明白现实是不容许人们轻而易举地就实现自己的愿望。梦想的实现总是需要流血流汗的。《熔炉》让回避了现实的我们又再一次地感受到了前路的灰暗,人心的虚伪与狡诈。

对于儿童,我们能想到的词是弱者,_年的大部分孩子都是幸福的,至少他们赶上了中国的好时代,然而我们还是听到了少部分孩子们无奈的哭泣声。《熔炉》反映的是韩国的残疾儿童被慈善学院的校长以及主任、老师联合性侵害,在新来的老师们的帮忙下进行自我法律维护,讨还公道的故事。韩国是发达国家,把这样的题材以电影的形式反映出来,确实令人震撼:性侵犯是敏感的话题,儿童性侵犯更是敏感而又丑陋的话题。中国同样也存在这样的丑恶一面,然而却没有得到社会人士和政府的更有力地关注,媒体鲜有报道这样关于人性丑陋的新闻,所以,表面上看起来咱们中国确实是个中庸的儒士的国度,在那里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笔下的《肥皂》里面的伪君子,人性的阴暗和可怕。中国人是不容易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赤裸的肉体的,就算病得很严重也要自己扛着,伪装着,直到腐肉慢慢散发出了恶臭,直到这个人的死亡。

电影塑造的丑陋形象是很深刻地,观众铭记了他们邪恶的不受人宽恕的嘴脸,只少我看完电影以后,充满强烈地愤恨,而这样的愤恨又无从得以发泄,愤恨世道的不公,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弱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地位反差,美丽的人的外表下隐藏的是绝对的丑恶,弱者的无奈在于他们执着身体的和心理的缺陷,默默地不敢反抗。于是我们看不见弱者的眼泪和伤口,看到的只是社会的美丽的外衣展现的和平与阳光。其实,直到此刻,我也不敢大声地对自己说,我们的生活是光明的。我明白,暴风雨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来到人们的周围,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原先阳光并不是一向都在他们身边,在身边更多的是黑暗的寒冷。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我不敢想象当那些秘密被公开后,大家会有怎样邪恶的举动。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人是能够出卖任何一个非己者的。我们需要掌握一个度,很多时候我们明白自己出卖的无非是自己的感情,并没有给受害者带来肉体上的伤害,所以我们便心安理得地践踏他人的感情。宣扬着自己的权益至上。

《熔炉》里面的孩子是可怜的,他们没有得到健全的父母的保护,慈善机构在这一刻让我觉得好恶心,他们没有得到社会更多更好地保护,在父母抛弃他们的同时,社会也就抛弃了他们。说实在的,我真的不觉得社会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从社会那里我们收到更多的是伤痛和眼泪。然而,这个社会,就是人的集合体,只是这个社会是除了父母以外的其他人构成的,他们对于与自己“无关”的人总是很冷漠,很冷漠。“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对你好”这是此刻很流行的一句话,用于安慰那些刚刚失恋的男女们。当我们不谈感情,只谈义务时,我好想隐隐约约看到了社会将毁灭之时的昏暗,嗅到了世纪末的无氧气状态的恶臭,快要窒息。然而,现实呢?我们每个人都是另外一些人的压榨物,我们相互排斥,相互仇恨,相互斗争,目的只有一个——保护好自己。空虚的自己,一个没有感情的自己,一个灵魂丑恶的自己。任何国度都有自己的悲伤的故事,每一天都在上演,美丽的另一端是黑暗的逍遥。我们在这样的世界里举步维艰,“努力不让自己被世界改变”

影片的故事地点是雾城,这个“雾气”也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本片的内涵,雾气是给人误导的,让人们看不见出路,只能在里面徘徊,虽然雾城的宣传画拍得很美,最后一幕,男主角提着看完孩子的包裹站在了宣传画面前,电影结束。故事却没有结束,留给人们的更多的反思仍在脑中放映。

熔炉电影个人观后感4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这是《熔炉》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明明是清清楚楚无需任何辩白的事,现实的结果却是这样的令人生畏,这样的催人泪下,顿时让人觉得这个社会太阴暗了,即使这样,却还是傻傻的期待着它应该也会像一般的电影一样都会有一个好的结局,至少不是这么的悲惨。可是,这世界上还是有好人存在的,即使他们的努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故事叙述的是,在一所聋哑残疾儿童学校,披着慈善的外衣,其中的校长、老师却有好几人都对学校中的多位学生施行性侵犯,证据确凿,受侵犯的学生也勇敢走出来,为自己进行辩护。可是,最终的现实还是非常残酷,尽管有两个大人怀着善良的心始终在帮助这几名聋哑儿童,可是校长强大的社会关系让他最终只是受到了十分轻微的惩罚,用钱就摆平了所有的麻烦。

难道在这个社会里有钱就可以做到一切吗?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有很多种吧!在观看影片的过程当中总是会怀揣着这样一个想法: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的。心情从愤懑到同情,最后归于平静,可是冷静下来想想,这世界上还是有好人的,就像影片里的仁浩,在知道这些可怜的孩子的遭遇之后他并没有想太多,而是毅然而然的挺身而出。虽然有时候也会很无奈,很无力:当校长的老婆扇了他一巴掌,在他脸上吐了一口痰,他只是说了一句“你干什么?”。或许在大多数人眼里,仁浩是无能的,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但我并不这么样认为,有能力无能力,是不是真正的男子汉并不是看一个人做了什么有多值得称赞的行为,而是他在怎样的处境下付出的行为带来的效果有多大。如果仁浩在当时的一气之下做了什么过激的回应,面对校长老婆的这种权势之下他会有什么好结果吗?如果仁浩有什么不测那还有谁来替那些可怜的孩子伸张正义?又如影片中的有珍,敢作敢当,嫉恶如仇。她生活的很单纯,在得知事情的真相之后立即去警局告发校长及其老师恶行,在被拒绝之后又想方设法把这件事通过媒体来公布于众。友珍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一路的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是的,不管世界多黑暗,有些信念我们永远不会变。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生存不是件简单的事,也不是说一个人想改变什么就能改变什么,可是,我们依然相信:有些然有些事会始终朝着光明走的。就像在这个阴暗的社会里还是会在某个角落洒落到阳光的,我们还是有希望的,这个世界还是有好人的。虽然仁浩和友珍的'努力没有让那些恶人遭到相应的罪行处罚,但他们让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金钱和权势主导一切的,坏人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总有一天他们的罪行会公布于众的,会遭到社会的谴责的。

虽然在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心情会有很大的低落,回想自己身边的事情,不是也有很多类似的事件发生么?但又有多少人为之而挺身?可是一直坚信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正义永远是会战胜邪恶的!

熔炉电影个人观后感5

电影接近尾声时,老师怀抱着死去男孩的遗照被从天而降的高压水枪冲的踉踉跄跄,身边是打成一团的示威者与武警,然而更多的,是站在街边、道口围观的人群。这些人或许听到了男老师的控诉,或许看过了令人义愤填膺的新闻,或许早就明白事情真相,或许就有直接间接利益参与者,这些人或许什么都不明白。如果不完善的政策和法律漏洞是造成杯具的火热熔炉,那么这些人就是助其气焰的薪火柴棒。

类似本片中的性侵事件绝不是韩国的独家新闻,世界每一天被各种杯具环绕,地球气温不断升高,兴许也是拜“熔炉”所赐。我的生活圈子这么小,小到这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事件只发生在别的城市,偶尔哪个亲人说谁家发生凶杀案了、哪个朋友八卦些不可理喻的家庭纠纷了,不知是眼睛还是大脑选取性过滤了其它还是生活本就如此的平静无波。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广州那18个路人以及之后的许多见死不救者遭到人们的谩骂围攻,网上各种指责几乎让人愿意相信人心亦古,异类仅仅是粥里的少数老鼠屎而已,谈到自己的时候各个英雄化身前行无阻。但如果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了,会有多少人是挺身而出的维权者,又会有多少人是冷眼旁观的薪火柴棒呢。

可喜可贺的是,本片的影响力使得七年后以前因证据不足而未被判决的犯人得以“重判”,且完善了儿童性暴力、残疾人性暴力、社会福祉等多项政策,加重犯罪教师处罚力度。这就是薪火柴棒给熔炉起到的用心作用,减少冷漠、增强权益意识,才能迫使政府更重视人权、进一步减少法律漏洞,否则“精神礼貌城市”就会仅仅是办公墙上落满灰的一张奖状。

片名熔炉能够有三个含义:其一是指人权主义者的热情能够熔化世间的冷漠、麻木、欺辱,将平等的含义贯彻到每个人的心中;其二则是指社会这个大染缸,通常好处上都是贬义,一如片中极为有名的台词,“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不被这个世界改变”,政治存在的种种弊端让社会大部分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多数人被迫理解潜规则有怨气也不敢发,以致社会负能量上升,而人权主义者就是里面的“孙悟空”,不仅仅没被同流合污反而练出了火眼金睛看透了真相;其三则是暗指熔炉之所以存在的推波助澜助其火焰者,在熔炉中受苦者每一分的苦难,都源于薪火柴棒的燃烧;他们的冤屈得以伸张,也是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切支持。

当年事件中的人权主义者们奔波控诉四处碰壁甚至抑郁自杀,而本片依靠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和张弛有力的剧情强烈激起了观众心中的正义感,这就是影像的魅力。鸟大了什么样的林子都有,一百天不死都有新鲜事。世界上不缺震撼人心的剧本,只缺有勇气将之公布天下的电影团队和背后承认漏洞渴望进步的政府部门。如果《熔炉》像《印度的女儿》那样在本国被列为禁片,对于罪恶处理以承认却遮掩态度,可想而知当年的犯人甭说七年后、恐怕七十年后都得不到所谓的“重刑”处罚了。


熔炉电影个人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