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简短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错的励志型影片,虽然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充满了好莱坞的传奇色彩。下面文案君给大家带来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简短,希望大家喜欢!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简短1
1.关于监狱
我常常会忘记这是一个发生在监狱中的故事,这是一群人们眼中的罪犯。
但我又会恍然,罪犯同样是普通人,监狱也只是一个比普通世界更加严厉的地方。
我们痛恨那些杀人放火的恶徒,叹息着逝去的美好生命,也气得咬牙切齿,恨不能把他们千刀万剐。
我们不该姑息那些罪恶的凡人,但是同时,他们中也确实存在着良知未泯,或许迫于生活而走入另一条道路的可怜人,甚至,还有被冤枉的灵魂。
法律究竟怎样才能把世界变得公平公正。监狱或许不仅是囚禁之所,也是新生之处。
国外取消死刑的话,但是有些人真的像恶魔啊……太难过了。
2.关于影片中最触发我泪点的两个人
一个是老布。那个会喂杰克吃虫子的在监狱图书馆很多很多年,最终被体制化的可怜老人。肖申克的监狱或许是一个相对理想的监狱,这其中的老布让人动容。我不太相信一个会救护小动物,一个被体制化逼迫去杀人最终放下武器的人曾经犯过多么重的刑罚。或许,他有过吧。但是时光将他过滤成了这样一个老头。在影片中,他提着行李箱,像个懵懂的孩子在车来车往的街头木然地行走,他说他入狱的时候还只见过一辆车,到现在满大街都是。或许他入狱的时候还是个青年小伙子,可是后来他双手患了关节炎被安排到超市装袋子都要被嫌弃。在他的身上不仅仅是体制化,我想,更多是人性是他对生命的关怀,是事实,一个人面对变化万千的世界只能茫然无措,病痛将一个老年人变得受人嫌弃。的确,他身为一个老人,却要有如此遭遇,让我动容。但不仅仅是年龄,“老布到此一游”更让人感到无奈与忧愁。
另一个是汤米。一个活力的小伙子,最后却因诚实地想为主人公证实其无罪,而莫须有地被杀。美好的事物消亡往往是最令人痛心的事情。他确实是一个小偷,但他幽默又爽朗,让人相信他的本性善良。甚至,即使他曾因为偷窃在各个监狱待过,但他在外仍有娇妻和女儿,他本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看到他,我总会想起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那个想尽办法想进监狱的人直到最后被咏叹诗感化,却意外被抓紧监狱。汤米很类似于这个角色。我很难说他是否因为在肖申克学习的日子而打算洗心革面,回到温暖的家庭,但至少,他始终怀着一个纯净的心,直到被利欲熏心的人杀害,他或许都坚定着一定要为主人公争取真相。他或许本可以逃离死亡,(也或许典狱长会灭掉一切会威胁到主人公帮他洗钱的因素,而不顾一切地杀死他),但他太过天真。最后死在枪下,却莫名其妙地背了个越狱的罪名。他的魅力或许就在于他本身就是一个极其阳光活力的存在,却死在黑暗。但即使死在黑暗仍保持天真。当然,他吸引人的地方或许也在于他的本来会美好的家庭此刻不得不面对无尽的黑暗。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简短2
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深刻的震撼着观者。《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的一部片子,当年和《阿甘正传》号称“票房双雄”。
《越狱》是将《肖申克的救赎》演绎成一部连续剧,然而《越狱》是因其情节编制的百般机巧而火爆全球。因此,如果说《越狱》给我的情节和演技的吸引,《肖申克的救赎》则是给我人生的震撼。同样的情节,同样的演员,然而艺术和思想的构思不同,决定谁将随着市场浪潮一波接一波被淘汰,谁将随着历史的淘洗而越发闪烁光芒。
是的,进入监狱的每个人都是绝对有罪的,因此每一个也可以说是相对无罪的,他们进入这里只因为命运的安排——是上帝给了我们原罪还是我们自己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反正我们进入社会国家的监狱,亦或是人世红尘的“监狱”,全部是无期徒刑,当然在“头昏眼花”的时候可以得到“假释”。
我想最好“监狱”看着是中性词,因为“监狱”是一种约束和体制,体制大可大到一个国家,小可小到一个公司、部门、科室。如果监狱是中性词,那么就有人离不开它,是生活的唯一土壤,影片中“老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监狱了呆了大半辈子,正如瑞德说的:“开始你恨它,慢慢适应它,最后你离不开它,这就是体制化。”老布在行将就木之时,被假释了,进入了监狱之外的世界,然而老布在这个世界一无所有,无法生存,反而在监狱里面,他有朋友,他懂得规则,他有工作,他有一切,监狱才是他的“家”,老布是一个彻底被体制化了的人,最后彻底爱上了这个体制,那么它的本质是监狱。然而事实上是被绑票的女人爱上一个强悍的绑匪,按照绑匪的规则而存在。
这种情况,我们是否可以称之为一种人生的“沦陷”,把“沦陷”也看着中性词吧,因为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沦陷在一个体制里,一个公司、部门、科室里面,走出这里没有办法生存,正如老布所说:“我恐惧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本想再次犯罪进入监狱,然而他已经老到了无法犯罪的地步了,于是在墙上写下“老布到次一游”,上吊走了。是的,我们身边的人,大多数的人生都是“沦陷”于现有公司、部门、科室的体制中,丝毫不敢也不能越雷池一步,墙内才是他觉得舒适和幸福之圈,墙阻隔着他,也保护着他,而且保护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和重要。
“救赎”本身具有强烈宗教色彩,然而宗教的本质是日常性的,也看着是中性词吧。从进入“监狱”的开始,肖申克就沉默了一个月,没有和任何人说话,他就在这一个月决定了为自己开辟一条救赎一路,不在忍受“冤枉”之气。他开口要的第一样的东西是“铁锤”,刚好能放在被掏空的圣经中那么大小的铁锤,一把决定命运的铁锤。监狱长开玩笑地说“救赎之门”在圣经中,是的,最终应验了。瑞德对肖申克说:“如果要用铁锤打通隧道需要三百年”。因此瑞德放弃了,然而肖申克没有放弃,因为他利用他的知识发现墙体石头的秘密,不需要三百年,实际上20年,他就逃离了“监狱”。是的,拯救自己的不是圣经和上帝,而是自己!拯救之路开启于希望,依赖于知识。“有些东西是监狱的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中,是人的希望。”然而德瑞说“希望是坏的”,因为他没有足够的知识判断希望能够实现。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才是我们的自我的救赎的唯一方法。
是的,肖申克凭借知识催生希望,又凭借知识利用了监狱的规则和制度的漏洞舒适地生活在监狱之中,最终凭借知识打通了救赎之路,获得了“救赎”与自由。
20年来,肖申克凭借其银行家具有的高超金融知识,为监狱里上上下下的狱官避税理财,以至于监狱长一天也离不开他,甚至设置重重障碍不让他离开监狱。20年来,他以嗜好石刻为掩饰,一天一天悄悄将从隧道里面挖出的泥土,一小块一小块释放出来。20年来,他在监狱开设图书馆,帮助每一个囚犯学习知识,让囚徒的生命也有那么一点点价值。20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构建在太平洋里荡舟的自由之梦,当他在离开监狱的头一晚,他把梦想中的太平洋告诉瑞德,瑞德以为“他是不是神智不清了”,直到第二天肖申克一夜之间突然从监狱中消失,20年来用希望、知识和毅力构建起来的一个秘密“救赎”系统运作成功了,瑞德才知道这一切是真的。
自我救赎成功了,但是瑞德,肖申克在监狱里最好的朋友。瑞德在蹲了40年监狱后获得了“假释”,不是自我救赎,是监狱“恩赐”他出来的,因此他所面临的情况与老布是一样的,瑞德说:“虽然我在监狱被人称为有求必应,可以搞得任何物品,但是出去后我连电话本都不会翻”。确实,瑞德出来了,他和老布一样陷入了绝望。瑞德想起了肖申克告诉他在“假释”后到一个标志性的美丽的大树下找出一个盒子,这是他唯一的希望。肖申克不仅自我救赎,也救赎了他的好朋友瑞德。
这个盒子里面有钱、有地址、有朋友和梦想,瑞德也获得了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简短3
《肖申克的救赎》,这是一部1994年在美国上映的电影,讲述了一个被冤枉的的囚犯靠着一把石锤挖了二十年的隧道,最终收获自由的故事。
安迪入狱后,结识了黑人瑞德,瑞德告诉安迪: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体制化。瑞德的这段话无疑是告诉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可是安迪却并不这样认为,希望从来不会破灭,他们可以关住人身自由,而内心的自由与希望是他们所触摸不到的。
在狱中,因他学过金融管理,最终谋得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为了让身边的狱友们能喝到冰啤,为狱卒逃税,最后为狱警洗钱。直到后面又送进一批犯人,其中一个犯人告诉他谋杀他妻子与情人是另一个人,当他把这件事告诉狱警,换来的是告知之人的死讯和他被关二个月的禁闭。狱警为了他能继续帮忙而选择把他永远的留在牢中,最终安迪明白真正的救赎只有靠自己,他用十九年时间用小铁槌凿开了美女图后的墙壁,爬过了500米的臭水沟,在那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晚上,看着安迪拥抱自由的神情,我深深为他寻求自由希望所震撼。
记得前面老布获得假释后,因习惯不了监狱之外的生活,而选择了自杀,无疑让我们看到在心灵受到束缚后而躯体回到生活中却习惯不了自由,精神与希望破灭后,人将走到尽头。
还有在瑞德获得假释前,狱警们问他的一句话:你是否改过了。他的回答是:我没有一天不后悔,但并非受到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垂老之躯。
希望这东西很难说,有时选择也一样。安迪的苦难,也是每个人的苦难,安迪只是我们的一个缩影。跨过去就是幸福,跨不过去就是痛苦。安迪跨过去了,他获得了幸福,老布没跨过去,最终在痛苦中选择了上帝。生活中也一样,很多时候都被成长路上的石头绊倒,都被路旁的荆棘刺伤,勇敢者向前,怯弱者退缩。勇敢的人最终获得了成功,怯弱者躲在失败里叹息。成功和失败有时只是一步之差。一步一切都将改写。我想也许每个人都不能像安迪一样成功,但至少应该向他学习。想起食指的诗,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仔细想想,为什么我们不能真正活一次,而不是麻木绝望地走向死亡。怎么过都是一生,怎么偷懒也总忙碌着,到不如把封锁的热情释放出来,我们还都年轻,何必表现的如此适应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横冲直撞的马里奥,未必不会吃到代表胜利的超级蘑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简短4
最近看了部好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感触颇多。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安迪的银行家因被污告杀人,无辜入狱,谋划了二十年成功越狱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监狱的名字。希望和自由是贯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线索。而正是拥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个囚犯才有能力有决心实现自我救赎。
安迪作了囚犯后,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没有的。至少他会时不时地召唤自由的降临。在阳台上,阳光尽情散在他和朋友肩头;他让音乐飞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无人问津的角落,告诉每一个不自由之身,听,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写了一段自由传奇——那就是他一手复舒的图书馆。在里面每一个不自由的人至少拥有一个读书的自由权。正如影片所说有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翅膀太过耀眼。是的,安迪正是这种鸟。自由便是翅膀,一只永不失翅膀的鸟,怎肯永屈于栏杆之下,毕竟鸟会飞。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鸟的翅膀,记得那夜电闪雷鸣。有五十个橄榄球场的长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何况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恶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过皮囊一张,何况只是脏了囚衣。正如破茧的蝴蝶,安迪从下水道钻出时,上帝赐于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这双翅膀不再是虚无飘渺的,它真实的如同手脚。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让雨水冲走蚩伏于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恶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电闪雷鸣,泪和着雨一起殒落。
一个人因有了希望才会想拥有自由。当希望占据一个人的心时,他就会想"我需要自由"。毕竟自由有种魅力,它可以去触摸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这点,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东西,会令人发疯。他学会忘记希望,告诉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铜墙铁壁,足以让一切希望成为笑话。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失去希望的自由人。当他寻不到活下去的意义时,他选择了死亡。死亡解脱自己又无碍于他人。生死对自己已毫无意义,对于他人又值什么呢?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老头子罢了。相同的命运似乎也要降临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几张钞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辞世的房间,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蓝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伟大的,一个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个人自救的同时,又实现他人的救赎,那是圣人。芝华塔尼欧某个海岸边,有家小旅馆,旁边有一条旧小艇。上面站着一个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来了,该出发了。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简短5
看完这部电影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写些什么,也许是折服于主人公安迪的聪慧,也许是感慨于他的坚持,也许仅仅是想写些什么而给自己找的借口罢了,不管是哪种理由有一点却不可否认:这部电影的确打动了我。
电影中一共出现两派人物:以安迪为代表的囚犯和以诺顿为代表的掌权派。两者有利益的交叠也有地位角色的冲突。抛开其他因素不说仅从两派代表人物自身特点来说,就存在很强的可比性。
首先从安迪的个人品质来说,在许多方面他的行为都堪称典范:无论是刚入狱时面对不公的命运时候的理智,还是和狱警哈德利打交道时的冷静,不管是遭遇姐妹花骚扰时的勇敢的反抗,还是为达目的坚持不懈的那种自信……不可否认他所作的一切极其平常,但正是彼时彼刻的这种从容豁达真地打动了我。设身处地的考虑他所面对的一切,我不敢说我能做得和他一样好。他为目标而痴狂,为理想而奋斗,用执著的奋斗续写了一首不屈的歌。
除了安迪,另一位主角瑞德的美好品质也不可否认,他作为故事的讲述者,安迪的朋友,一个在监狱里能够得到违禁品的善良的人。如果不考虑他的个人历史(谋杀犯),不考虑他所处的具体环境(监狱),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和善的老人。两个人都有人性中最美的一面:纯朴,善良。
说起掌权派的代表人物:狱警哈德利和典狱长诺顿。前者象征冷漠,暴力,和绝对的服从。是统治者的冷血工具。后者象征贪婪,自私,和残暴。是邪恶的化身。地位的相对优越让他们习惯于用武力压制一切,掌握一切。
从安迪入狱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人权都已不复存在,他和他的同伴所要面对的是所有的不公正:遭受没有理由的责打,吃掉难以下咽的饭菜,进行简单的重复的洗衣工作,体会单调乏味足以让人窒息的禁闭……
掌权者披着一幅仁慈的伪装,却肆意的践踏着囚犯的一切。
囚犯因为获罪而入狱,却表现出善良的本性,掌权者身为官吏却毫无怜悯之心,强烈的对比让人不得不对当时的现实反思。也许影片正是想通过这样的地位的冲突和角色行为的冲突来对现实社会进行强烈批判。我记得安迪的一句台词:“我在外边心直口快做一个正直的人,而在里面我却不得不做一个坏蛋。”这句台词不仅是主人公对现实强烈不满的表现,更是对现实无情的讽刺。
也许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也许监狱的确如此真实,也许在社会的某个角落正在重复着这种不公。但所有的一切仅仅只存在于假设之中,现实的所有也因为假设的存在而把真相隐藏。只给我们一个“或许是真”的假象,让我们猜测,让我们想象让我们体会那更深层的含义……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