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终点站观后感模板
《幸福终点站》讲述了男主角维克多为完成父亲的遗愿——获得爵士乐明星高乐的亲笔签名而前往纽约,却因国家发生政变,身份不被认可而滞留机场的故事。下面文案君给大家带来幸福终点站观后感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幸福终点站观后感模板1
影片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一个最需要被别人帮助的人,却以自己乐观的精神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给周围本该帮助他的人提供帮助!
虽然被纳沃斯基帮助过的人也或多或少地帮助过他,但是他们对纳沃斯基的帮助与纳沃斯基给予他们的帮助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他们给予的帮助更多的只是职责上的分内之事,或者说只是顺带而已,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设身处地的从纳沃斯基的角度出发,帮助他;纳沃斯基给予他们的帮助则是真正意义上设身处地的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做那件事,并且最终感化了周围的人!
印度清洁工:从一开始对扫走纳沃斯基赖以生存的购物券后的至若惘然,工作中唯一的乐趣就是看着别人不看告示牌在自己刚拖过的地板上滑倒而开心;到最后为了不变成纳沃斯基被强制回国的负担,也为了给予纳沃斯基踏出机场到美国完成其父亲遗愿的勇气,跑到机场上截停了飞往纳沃斯基祖国的飞机,很可能面临被遣送回印度的命运。
拉丁帮厨:这个拉丁美男为了追到在机场负责盖章的“黑珍珠”,以给予纳沃斯基食物为条件,对“黑珍珠”的日常生活兴趣爱好进行打听与汇报,并最终抱得美人归。
还有那位来美国买药回给父亲治病的俄国人,机场里的工作人员等都从纳沃斯基那里得到了帮助。这些帮助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不是什么金钱的收入以及职位的升迁,而是人性的赎回,以现在流行的话来讲,就是被纳沃斯基的正能量所恩泽了!
下面着重来讲2个人,这是本片争议最激烈的地方——弗兰克和艾米莉亚。
弗兰克:作为机场的总负责人,他作为此片最大的反派角色,不断地给纳沃斯基制造麻烦,以此来把这个麻烦清理出自己的管辖范围。其实在工作能力上,弗兰克是相当称职且优秀的,特别体现在升迁的那次例行检查上,也就是纳沃斯基帮助俄国人后获得“山羊"外号之前,一眼就看出一位安检的乘客所携带的核桃其实是藏匿的毒品,(这个如果用我们国人所思所见的习惯性思维,可能认为都是没什么工作的能力,成天就是上班泡茶看报纸,等上边什么时候下来检查,再象征性地安排一个托来演出戏而已嘛!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藏匿毒品可不是闹着玩的,只是抓你进警局关几天就放了,况且是那么大的量,没有谁会傻到做这种托吧?!当然,为什么会这么巧出现在这个时机,这就是电影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与小说类似,把很多戏剧性的元素结合在一个恰当的时机。)作为机场总负责人的弗兰克,唯一欠缺的就是退休上司对他所说的那句话:同情心才是国家建立的基础!
还有个别人在探讨,最后机场的工作人员,安保人员集体变节,拒绝服从弗兰克的命令而让纳沃斯基进入美国,那他们不担心会被弗兰克处分,以后给他们小鞋穿吗?这种情况要看什么地方什么人,以我们习惯性思维,是可能发生!但在这部电影,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发生了!这不是一两个人忤逆弗兰克的命令,而是除了弗兰克外所有人都站在了纳沃斯基一边了,弗兰克不可能处分所有的机场工作人员吧?!那机场还能正常运转吗?到时出了事完蛋的可是弗兰克。这倒是其次,最核心的是:所有人都看出来了,弗兰克只是出于自己的私心而为难纳沃斯基,而非纳沃斯基是一个坏人而要对付他;相反的,纳沃斯基是一个不断向周围传递着正能量的人,他们的行为全都是受内心真正的想法所催动,这时他们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做出的应有选择!
艾米莉亚: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看到影片最后纳沃斯基和这位美丽的空姐艾米莉亚没能走到一起而感到遗憾。实际上,如果冷静下来想想,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他们的生命只会在这个机场存在一个交点,这个交点一旦通过,就将永远地分离了!从电影开头和结尾,纳沃斯基对于祖国的变故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热爱自己祖国的人,他来美国只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虽然阴差阳错地逗留在机场里,也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还找到了可以谋生的职业——纽约建筑公司,领着比机场总负责人弗兰克还高的时薪,但如果让他为了艾米莉亚离开自己的祖国,然后移居到美国,我想可能性不大。同样的,让艾米莉亚这么一个过惯了美国式自由生活的人,为了纳沃斯基而东欧那样相对贫穷动乱的国家生活,就更不可能了。
还有,如果从比较细的地方来计较,机场生活和城市生活又完全不同,纳沃斯基在机场可以只管自己,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水电费,基本生活用品全部都是免费的,但组建一个家庭在城市里生活则全然不同了。这就好比我们平时在电视节目和娱乐现场看到的魔术师,演员,钢琴家等的表现都是那么的光彩夺目,而就迷恋上他们,甚至出现非谁谁谁不嫁,非谁谁谁不娶的极端心理,以为现实生活中他们也如舞台上那般。其实全然不是,现实生活和舞台表演完全是两回事!就拿魔术师来说,他们舞台表演是平时生活里不断钻研练习的成果。作为一个观众,你只看到他们舞台的精彩表演瞬间;可如果作为他们的家人,他们不可能天天在家像舞台那般给你们做表演,他们在家的大多数时间肯定是不断的钻研和练习,甚至陪家人的时间都没有多少,更别说像舞台表演那般了,甚至可能会因为家人不小心影响到他们的工作而发怒!所以对于这类问题要冷静客观地来看!
似乎跑题了,虽然这也是我很想说的一个问题,不过还是赶紧回来吧。
这里我分析他们无法走到一起更多的是从逻辑上来分析,而非情感上的,我在幸福终点站贴吧里看到一个网友的回帖是从情感上来分析的,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就转载到这里供大家一起探讨:我觉得你们都错解了一个事实。
机场的管理者对那个女人说:你这样的想要什么样的男人得不到。她先在市9没错,先不说这个39的女人有多光彩照人,往后减7年,32岁的她在外国来说是一个女人的黄金年龄,是她这辈子最美丽风情的时刻,可是她却花了7年的时间追随一个有妇之夫的老头,为什么?7年中随叫随到,时刻准备着飞到他的身边。一个不爱的人,怎么会作为小三和老头在一起却想着调节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她没想过她已经39岁了,不为自己争取又是为了什么。
放弃一个7年的感情有多难,哪怕这份感情她多少次想放弃,但是7年的时间啊,想一想都会觉得害怕吧。放弃是需勇气的,而她已经习惯了随时等着她的电话就义无反顾的飞陪她。这种感情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看得到呢。
拿破仑送给他未婚妻那个礼物时,我想他不是想告诉未婚妻我会用金子把你裱起来,因为如果是这样,盒子里就不会放着命运这个词儿。他恐怕是想告诉她,我和你在一起是因为命运。就想这个女人他想告诉他的:这都是命运,我们也许在错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那个女人曾说过:“我说过叫你离我远一点”意思是她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如果控制得了自己,她也不用吧传呼机扔掉了,不是吗?
总是说现实,就好像这个世界一开始就有多现实似地,总是说现实,就好像人刚出生就有多现实似地。是在自卑么,与其说现实,为什么不在拥有的时候好好珍惜,而不是逼着身边爱你的人学会怎么现实。
我们有时候也会遇见类似的情况,在和身边人呆了好多年之后,又遇见有感觉的人,但是此时,其实最难割舍的其实就是身边这个一直陪你的人吧。
这个女人和这个男人只见过几面,也许是好感,也许是因为共同等待着的惺惺相惜,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可是为了这个,让她放弃她追随了7年的感情还是太牵强了吧。
也许你们会觉得这是她重新开始的机会。可是感情很累的,能做到全情投入重头再来的真的需要勇气和力量的,而维持现状虽然不稳定,但却是最安全的。
最后让我们多多向纳沃斯基学习吧,学习他乐观的精神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传递我们的正能量给我们周围的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幸福终点站观后感模板2
《幸福终点站》是一部2004年出品的电影,由美国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主要演员有汤姆·汉克斯、凯瑟琳·泽塔-琼斯、斯坦利·塔奇和齐·麦拜特。剧本由沙查·盖华斯,谢夫·内森逊根据安德鲁·尼高尔和沙查·盖华斯的原著故事改编。影片讲述主角前往美国途中家乡发生政变,政府被推翻,所持证件不被美国入境当局承认,被拒绝入境却又不能回国,被迫滞留肯尼迪国际机场期间的故事。
很多人从行政伦理学的角度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常常会对光头主管弗兰克的行政行为给以负面评价,认为他将过多的私人情感放到了工作中,违反了相应的规章制度。然而,在我看来,弗兰克并没有出现任何差错,他始终遵守着自己的职业定规。
在影片的一开始,弗兰克就向每一个人展示了他过硬的专业才能。这样的才能展示,也让所有的人都肯定地认为,他适合这项的工作。但是,在这之后,争议随着情节的展开接踵而至。在看到弗兰克为了逼迫男主维克多离开机场而采取种种的措施时,很多人就此断定,弗兰克在权利谋私,他的行为违反了该职业对他的要求。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还记得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说过,“公共利益既非先天存在于自然法规之中或存在于人民意志之中的某种东西,也非政治过程所产生的任何一种结果??公共利益就是公共机构的利益”。结合这句话,我们再来看弗兰克的言行,就会发现,他之所以在一开始逼迫维克多进入美国而不是呆在机场,是因为他想维持机场内的环境稳定和有序,从而更好地为旅客们服务。虽然在这中间,也掺杂着他自己的个人利益,即为了个人的晋升而营造良好的业绩。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弗兰克的行为也并没有触犯任何的规定,这也是为什么他通过最后的上级考察。
在一项规定的肯定和否定行为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空隙,就是所谓的自由裁量权。这样的自由裁量权,除了对那些职位工作要求严谨和死板的行政人员来说是有弊的之外,对其它每一个岗位上的行政人员都是必要的。因为在行政工作中,对于变化的社会中出现的种种状况,某些制度规定的还不甚详细,或者不可能尽其可能性地作相应规定。因此,如何高效率地处理行政事务,就有赖于行政人员的自由裁量权的发挥。而对于这些行政人员来说,如何恰当地使用自由裁量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而不管行政人员的职
业道德修养是否到位,行政人员在履行职权时,都会出现一定的偏转,我们称之为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如上图所示)。自由裁量权既可能偏向行政人员自身,也可能偏向于社会中的其他利益集团,关键在于受到来自哪方面的拉力。在这一过程中,也很容易像弗兰克一样,将个人恩怨(即个人感性因素)注入其中。当个人的感性因素并没有到达职权规定的范围,而是存在于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内时,我们一般认为,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是合乎规定的。至于是否合乎道德,则应根据具体的行为和情况而定。而如果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受到来自社会集团或者公共利益的拉力比较大,其自由裁量权就可能外偏。但是无论内偏还是外偏,都有一定的度,一旦突破,就称之为权利谋私或者为特定利益集团服务,构成了职权的违规使用。
依照这个不怎么完备的框架,我们可以对影片中个人的行为进行衡量。在影片中,无论是逼迫维克多进入美国,还是阻止维克多进入美国,虽然目的都不一样,但是弗兰克却守着自己的职业规定的底线没有冲破。我们应该注意到,弗兰克对机场的规章制度很了解。他在诱导维克多进入美国的过程中,只是利用制度的漏洞,暗示维克多说“美国在这五分钟内是开启的”,而并没有利用职权,也没有违反其任何的职业规定,都是在规定的制度范围内进行操作。这也包括在后来他在阻止维克多进入美国的过程中,他也只是利用了制度给予自己的审批权,加上审批权背后的自由裁量权,这也和任何的制度不相冲突。而在维克多闯关成功,进入美国之后,在面对警卫“是否要封锁住南面的出口,并检查每一辆汽车”的问题时,他的回答也是否定的。因为超出机场候机大厅的地方,并不是他职权的有效范围。可见,他并没有被自己的私人恩怨所支配,其个人感性因素并没有冲破边界,仍旧以对自身职位的规定为行为准则。因此,说弗兰克权利谋私,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那么,弗兰克既然没有权利谋私,他的行为又究竟在那里出问题了呢?在我看来,问题出现在其行政态度上,或者说是情感层面上的人文关怀,但是绝非道德。道德这个东西,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看,都会有不同的解读,有时还会出现道德困境。比如说,当机场里出现一个穿着睡衣的男子到处晃荡的时候,弗兰克选择了诱使和逼迫其离开。这样的行为虽然没有违反相关规定,但是对于机场的管理,乃至于维克多本人的希求来说,这都是好的、道德的。但是,这样的做法对于美国国民和国家安全来说,却缺乏道德的支撑。
弗兰克缺乏人文关怀,以及如前所述的道德冲突,在影片中通过一个事件表现了出来,那就是俄罗斯人的药品事件。从俄罗斯人起初的激烈反应中,我们可以反推出,弗兰克在与俄罗斯人的最初沟通中出现了极大的失误。我们可以从之后维克多和那名俄罗斯人的沟通中看出端倪。当俄罗斯人发现维克多的语气温婉,采取耐心的态度时,他的言行也即刻温和了下来。所以说,是弗兰克及其主管部门缺乏人文关怀的行政行为,最终导致了俄罗斯人的愤怒和暴躁。但是从事件的结果上来看,是弗兰克利用了制度的漏洞,顺利的帮助那名俄罗斯人将药品带上了飞机,这也激起了弗兰克的愤怒。因为在严格遵守机场规定的弗兰克看来,这些药品明显是给人用的,所以必定要经过相关手续才能够带上飞机。他的职业操守告诉他,不能够违背规定行事。所以,当维克多违反制度的规定,帮助了俄罗斯人之后,弗兰克才会表现得很愤怒。弗兰克的上级以及机场的众多人员支持维克多,是出于朴素的感性因素,这种因素告诉他们要帮助那些在强大的行政权力面前无助的人们。而据上级视察人员的话,我们可以得知,美国“建立的根基”就寄居在这种扶弱济贫的朴素的正义观之上。所以,机场的众多人员在获知维克多的言行之后,会予之以敬仰。然而,在我认为,这样的感性因素却不能够被过多的带入到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中去。因为如此的话,个人感性因素便会突破边界,对职权的形式构成质变性的干扰,从而让职权规定面临挑战。一旦挑战成功,
则职权规定对行政人员行为从此就缺乏必要的约束力,造成更大的不可避免的伦理困境。即使撇开这一方面不谈,在道德层面上,维克多的行为也存在冲突。从俄罗斯人以及机场工作人员的立场看来,维克多显然是正义的使者,是道德的化身,因为他可能救了一个走向末路的生命。但从另一个方面,即机场主管以及出入境管理,甚至国家安全方面来看,维克多的行为显然为他们的监管开了一个不好的例外,这样的示范作用如果进行下去,必将直接威胁到出入境的秩序和安全,并最终导致机场管理制度的崩溃。从这个方面来讲,他的行为又是不道德的。
那么,对于一位行政人员来说,怎样平衡专业能力、道德与个人情感才算是恰当的呢?在我看来,所谓的道德和个人情感,可以融入到行政态度这一概念中,因为他们都属于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某些事物或工作的主观评价和行为倾向。而就行政态度、专业能力与不同职位对行政人员的要求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漫长的西方管理思想史中,我们可以借用布莱克和莫顿的著名的管理方格理论模型,将其中的两个变量代之以“专业能力”和“行政态度”,从而可以得出上图。与管理方格理论中的两个测量维度——纵轴“对人的关心”和横轴“对生产的关心”——相似的是,纵轴“专业能力”代表对工作的关心,或者是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横轴“行政态度”则代表对行政相对人的关心。将不同的区域作划分的依据是:不同的行政职位对行政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行政态度的要求是不同的。特别要说明的是,很多行政组织中并不存在诸如“低效执行者”的相关职位,但是也不排除一些行政组织中设置一定的闲职,提供给那些即将退休的低级行政人员,因此在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行政态度方面,对他们的要求都非常低。当然,这是少数行政组织中的特例。就一般而言,一个行政组织中会大量的存在图中所表示的另八种职位。这些职位在晋升的过程中,并没有固定的次序。
如果按照上图所给的略显粗糙的界定方式,就电影中的弗兰克而言,我认为他只可以胜任行政专员或秘书,也可以称之为高级执行者。原因就在于,弗兰克很熟悉机场的各项规章制度,也有很强的专业能力,但是,他在执行过程中并不能够形成良好的行政态度。一方面,在没有个人恩怨掺杂进入行政行为的时候,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机械地完成制度规定,即使使用自由裁量权,其目的也是在创造条件,为了更好地完成制度中规定的本职工作。而一旦涉及个人恩怨,其自由裁量权便会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完全不顾及自身的行政态度会给行政相对人造成何种感受。据此,他的行政态度的得分应该只能在2~3之间。
幸福终点站观后感模板3
一直以来都会用“合不合口味”来描述看过的电影,因为始终觉得看电影就像谈恋爱一样,不是理论条件上好就可以成为所爱的,能不能在心里占个位置那还是得看感觉。几个月前跟同桌上课聊天,忘了讨论的是哪一部电影,总之是被他冠上了“反乌托邦”的名号。说“反乌托邦”是有点言过其实了,可细想起来自己好像的确是对那些闪亮亮打着“世界充满真善美”旗号的电影没有太大好感——虽然它们之中有很多成为了大众心中的座右铭,而对于明晃晃打着励志旗号的电影也向来不会收获多少感动与激励。所以尽管《theterminal》在各方面都做得很严谨很出色,姑娘我还是很不害臊地打了4星。
老汤的演技不谈了,斯皮尔伯格的导演也不谈了,只应某姑娘的要求谈一谈剧情。
说实话这剧本在同类型电影里算是极老成的,线很多但是都各自独立为主旨服务,比起一根线的剧情更有说服力更易引起共鸣,比起支线全为主线服务的剧情又显得更真实自然。
电影的过程即等待。分得细一些可以分成以下六条线:
1)维克多在机场等待离开机场的批准。
2)维克多的父亲等待爵士乐队的最后一张签名。
3)艾米利亚等待情人的呼叫。
4)弗兰克等待升职离开那个呆了好几年的部门。
5)开餐车的小伙等待心爱女人的接受。
6)关于清洁工老人。我相信他为了逃罪抛妻弃子一人躲在美国机场的日子并不是安心的,他也算是在等待一个机会,逼自己认罪,然后回到家乡承担责任并重新开始。由此他才会毫无顾忌地冲进起飞跑道干扰飞机,并开着玩笑一脸释然地接受逮捕。
(顺带提一下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机场的候机厅,也算是给主线故事营造了一个“等”的背景氛围)
然后再来一一对应着看每一条线的走向:
1)维克多在众多朋友的帮助下最终踏进了纽约。
2)维克多的父亲等来了最后一张签名。
3)艾米利亚回到自己生活的正轨,投入情人怀抱。
4)弗兰克升了职并且离开了那个办公室。
5)开餐车小伙和心爱的女人结了婚。
6)清洁工老人被警察逮捕送回印度。
一一列开之后就不难发现这部电影是多么的乐观和积极,而幸好导演的处理手段十分得当,让这些直白的故事显得不那么做作。并且沿着这样的线索来看,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艾米利亚最后没有和维克多在一起。他们只是彼此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在维克多独自被困在异国机场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善良美丽的女人;在艾米利亚与情人发生感情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因为英语说不流利而显得很特别的男人在关心她,仅仅因为这个契机让两个人擦出了火花,给两人各自的“等待”添了点色彩。而最终,艾米利亚告诉维克多其实拿破仑给约瑟芬的礼物里的字条上写了一个词——“命运”——他们注定不是对方的幸福终点站。
一个直到39岁还仅是别人情人的空姐与一个小国家出来的平凡男人实在不算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所以艾米利亚最终替维克多拿来了通行证给了他最后的帮助,让彼此之间的感情止步于惺惺相惜。这样的结局,可以是因为两人互不了解又身属异国的障碍,也可以是因为让两人在一起对表现主旨“等待”起不到任何效果,只会偏离主题。
题外话,一开始很郁闷为什么要把一个仅仅是语言不通的异国人拍得像智商也不通的浆糊,后来觉得大概也是要表现大智若愚的意思吧。在知道现实不可改变之后就欣然接受现实,并且用各种方法把现实变得尽量舒适,这实在是一个再聪明不过的处事方法。
幸福终点站观后感模板4
《幸福终点站》是由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指导,由主演过《阿甘正传》的好莱坞著名演员汤姆汉克森担当男主角,影片描述男主角乘坐飞机到美国完成父亲的意愿,就在旅途过程中维克多的国家发生了政变,他的签证不受美国政府的承认,因此维克多不能踏上美国的领土,不得以被困在肯尼迪机场。
站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国家,看着来来往往陌生的人群,维克多不禁感到迷茫。无奈之下,他只能留在机场睡在大厅的椅子上,在卫生间里洗澡,靠为路过的乘客服务生活。他现在拥有的只有自己不自由的身体,以及一个小皮箱,里面装着换洗的衣服、一把剃须刀和已经作废的身份证明。在这个过程中维克多经历了许多的磨难,机场不有好的主管三番五次的为难,让维克多着实头疼,同时维克多也结识了许多的朋友,善良的机场保洁人员,朴实的建筑工人。不尽如此还于一名漂亮的空间互生情愫。终于在9个月后,战乱都结束了,维克多终于踏上美国,完成了父亲的遗愿。
《幸福终点站》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就是男主角的执着和善良。在别人眼里他就像个小丑一样,但是他非常真诚的对待每个人,相信每个人、每件事情,他都能找到让人开心的一面,对工作也是一丝不苟,并且他对人类的好奇心永远无法得到满足。
其实,在这个高压的社会下,我们都很容易的只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总是会产生很多的抱怨,面对困难,面对窘境,我们总会以一种悲观的情绪去面对,或逃避,或叹气,或难过,我们忽略了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会有积极的一面。在人与人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也越来越缺乏真诚和信任,总是被利益牵着鼻子走,其实我们真的没有必要为难自己,特别是做销售,当我们在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只要把真诚和责任放在第一位,加上我们的专业,我相信“利益”那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幸福终点站观后感模板5
放假期间看了一部老电影,爸爸说这个男演员汤姆汉克斯非常出色,他演的电影几乎都看过,特别推荐我看看这个电影,这个电影是导演从一个真实事件得到的灵感而创作出来的。这部电影的导演也是大名鼎鼎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是不是如雷贯耳呢?
《幸福终点站》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汤姆扮演一个东欧人,有一天他来到肯尼迪国际机场正在进行安检,他为了实现父亲的愿望,决定来美国进行一系列的活动,看歌剧《猫》,可惜停演了,去买东西,逛纽约,这时战争爆发了,他的国家发生了政变,他的国家政府被推翻,于是所有这个国家的人的签证都被取消,并且美国入境当局也不再承认他们的护照证件,他们被拒绝入境,也回不了祖国,他们成了无国籍的人,徘徊在两国国境之间的机场分界线上。于是汤姆只能在出入境通道的大厅停留。
汤姆不懂英语,机场工作人员不管如何和他交流,沟通他都不能理解,他们找的翻译一时也找不到,于是,工作人员给了汤姆一些餐厅用餐券,免费换鞋券,电话卡希望可以帮助他渡过难关,这时的汤姆还是一片懵,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一心想要出去,到纽约实现愿望,这时他看到了大厅的电视正在播放他的国家政变的新闻,虽然听不懂,但是画面让他了解了,他很震惊,也很迷茫,他想细细打听,可是没有人在意他理会他,也没有人听得懂他说的话,无奈之下,他只能滞留在机场谁在大厅的椅子上,由于慌张他把用餐券搞丢了,他的行李箱也丢失了,最后只剩下他自己和一个小行李箱,里面只是一些换洗衣服和作废的证明。
出于本能要解决温饱,他发现收拾行李推车可以赚零花钱,他终于找到可以解决填饱肚子的方法了,他的国家的货币已经无法兑现,他每天就靠整理行李推车换取硬笔吃个汉堡,对于他来说简直是奢侈的了。而提供他优惠券的工作人员为了能够升职,不希望汤姆成为他的绊脚石,本来他希望汤姆可以自己找方法逃出机场,这样就不在他的管辖范围,就和他升职无关了,可是辗转反侧,汤姆歪打误着的解决了这个工作人员的难关,没有进入他的圈套,他告诉汤姆机场大厅中午十二点交接班时候会有五分钟空档期,这时候没有人他可以趁这机会逃出去,虽然听不大懂,但是看到实际情况汤姆明白了一些问题,他对着摄像头说他要等待,等到他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关,工作人员的小伎俩破灭了。
他自己找来图书来翻阅学习,了解纽约,他还认识了机场的空姐,在她摔倒跪地的时候别人都没有人帮忙,汤姆过去搀扶了她。由此两人结识,她并不知道汤姆的处境,还和他吃了一顿烛光晚餐,并且帮助他拿到了一日签证,进入纽约完成了他父亲的心愿。
这部电影搞笑的是汤姆帮助行李箱的女孩竟然是导演的女儿,还有肯尼迪国际机场的所有购物摊位全都是真实的销售人员,并不是群众演员,他们拍摄过程的机场是他们搭建出来的,并非是真实的机场,所以他们下了很大功夫导演通过汤姆的视角展现了机场大厅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个人物的刻画都很鲜明,神神叨叨的保洁老大爷,一丝不苟的女办事员,非常自私的工作人员,还有热情的服务人员,每天大厅里面过往的行人让汤姆有了很多感悟。
幸福终点站观后感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