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00字

文案君分享时间:热度:

放牛班的春天个人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里,最喜欢其中的男主角马修,更喜欢马修对于孩子们付出的努力。马修也疲惫过,也无力过,但他坚持下来,终于感化了这群放牛班的孩子。那么你知道《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文案君为大家收集有关于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00字,希望你喜欢。

#503716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00字1

今日中午,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部电影,片名叫《放牛班的春天》。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发生在一个名叫“池塘之底”的私立学校里的故事。这个学校有一个毫无纪律性、不听从教师管教的班级,大家都称它为“放牛班”。而这所学校的校长哈珊是个不懂得教育学生的人,每当学生一捣乱,他就体罚学生:关禁闭、为学校打扫一个月卫生等,学生们都不喜欢他。之后,学校里来了一个新学监,名叫马修,他是一个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人,从不体罚学生。

虽然他刚来学校时,学生们故意捉弄他,编歌曲来侮辱他,但他从不计较,并且他还发现这班学生很喜欢唱歌,于是就组织他们成立了一个合唱团。他最终用音乐和爱心感化了“放牛班”的学生,使他们长大后都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感触颇多。我认为教师不能虐待学生,也不能用一些暴力的手段体罚学生,这样只能使学生对教师越来越憎恨,越来越不想好好学习。真正的好教师,应当是像马修那样的,能够关爱学生,宽容大度,细心地观察和发现学生的长处,用真诚的爱来感化学生的心灵,善于发掘学生内心深处的纯洁和善良,使“放牛班”都能成为“先进班”,使每一个“差生”都能成为“优生”。

#503715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00字2

《放牛班的春天》,我看了几次。每次看都很有感触。被马修感动。在这里面我觉得孩子是天使,也是恶魔。因为他们是非观还没完全形成把无知当成好玩的却也非常的让人头疼。所以我觉得应该要有处罚。但处罚绝对不是校长那样,没弄清楚真相就那么的狠心打一个孩子,看着真让人厌恶至极,很心痛……马修老师也是有处罚的,他的处罚温柔,但不失严厉。

车子里面。孩子是聪明的。你真正为他好,爱他他是感受得到的。所以马修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她的学生又变回纯真美好的天使。面对那么一群“恶魔”,马修自始至终是爱他们的,当孩子犯错误,他不是犯错——处罚而是温柔且严厉的批评、警告、原谅。当然。这样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再犯错。

马修还有双善于发现孩子优点的双眼,他帮助孩子放大优点,尊重孩子的差异性,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在他的合唱队里,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不会唱歌的,拿乐谱当指挥助理。看着让人非常暖心!这就与我们神墨教育理念完全契合,平等、尊重、信任、赏识、关注、激励在马修老师身上随处可见,这是我们作为老师该学习并实际践行的!

电影的最后小男孩向老师跑去,乞求老师带他走,虽然他在剧中是最小、被校长定义为“笨”但他却知道谁最好,当第一次老师上车了,我以为不会带走他,眼泪好像流……那么小的孩子呆在这么黑暗的地方很恐怖,还好带走了,能想象他以后的生活将是光明、温暖的,同时真的很为马修感觉到伟大!

一个好老师真的能改变很多人,带给他们光明与方向,而剧中那个放火学校的孩子真的被校长那类人毁了……让人惋惜。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愿自己时刻以克莱梦。马修为榜样——平等、尊重、信任、赏识、关注、激励每一个与我有缘的孩子。

#503714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00字3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法国电影,故事情节虽不是跌宕起伏,但是也令人感动。

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马修到一所学校担任学监,这所学校中有着品行恶劣、调皮捣蛋的学生,冷酷的老师以及残忍的校长。因为学生的捣蛋,校长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来管教这帮学生,结果只是适得其反。

其中有一个叫贝比诺的孤儿,每周六都会在门口期待永不会来的父母一起回家。马修看见这种情况,就想用自己的方法来改变。马修还惊奇地发现这帮坏学生非常喜欢唱歌,于是他自发组织了一个合唱团,自己教他们唱歌。因为热爱,他们一点也不闹腾,积极配合。渐渐的,学生们开始懂事。

后来学校中着火了,而此时马修带着孩子们在山上玩耍,救了孩子们。而校长认为是马修的失职造成了大火,辞退了马修。临行前,孩子们唱起歌,飞出纸飞机,纸飞机上写着每一位学生的寄语。同时,贝比诺背着行李跟着马修一起走了,这天是星期六。

校长是非常残忍的,当学生犯了错误,他就以体罚禁闭的方式来处理。我觉得这样只会增加他们逆反的心理,让他们更加过分的调皮下去。虽然不能用体罚禁闭这种手段,但也不能不惩罚。有一位学生他扎破了麦神父,被马修抓到,准备送给校长,可学生很害怕,于是马修就罚他去照顾麦神父,我就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好,既惩罚了该学生,也让他弥补了自己的错误。

马修也是个非常宽容的.人,调皮的学生几次冒烦他,他能忍让,一次一个学生向他泼墨水,他并没有生气、追究,我想即使是现在的老师对学生这种过分的行为容忍,更不用说在当时的环境下。再来马修发现了孩子们的兴趣,一次次耐心的教育他们,并从这个突破口渐渐地改变了孩子们。就是马修这种耐心、宽容与仁爱得到了孩子们的尊敬与喜爱,最后的送行就是最好的证明。之前,我特地介绍了贝比诺,最后他与马修一起走,显然是把马修当做了父亲。

因为我自己想做一名老师,看了这部电影,我也收获了很多。

#496540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00字4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五楼多媒体教室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是外语版,有中文字幕。电影讲述了“池塘畔底育养院”中的调皮的学生和老师发生的事。克莱蒙·马修老师刚进来工作就发生了一件事:麦神父中了孩子们设下的陷阱,眼睛受伤了,几个老师立刻对麦神父进行护理。还有一个孩子叫孟丹,他脾气很坏,喜欢抽烟、打架。有一次孟丹不见了,学校里所有的钱共20万法郎也不见了,残暴的院长便认为是孟丹偷的,在警察找到他后责问他,他说不知道,院长就打他,并让警察把他带走了,这让孟丹对院长恨之入骨。之后发现钱竟然不是孟丹拿的。孟丹为了报复院长,把整个育养院都烧了,60多个孩子葬身火海。

看完后,我觉得这个院长太残暴了,动不动就体罚学生,还把学生轮流关禁闭,还好几个老师一起把他赶走了。大家可不能向院长学习,也不要学习孟丹的所作所为。

#479652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00字5

昨天,百忙中的张校长,为化工校区的 全体老师带来了精神大餐————《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我已看过四遍,但是每次看起总能引发内心的触动和反思。马修是一个秃顶的老师,他其貌不扬,但人倒是不坏。

他服从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干点事情。他喜欢音乐,于是他便开始用音乐来教化那些问题少年们,艺术的确有其自身的魅力,这也是张校长所提倡的,以正能量引领,用读书来熏陶,艺术来陶冶,但尊重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课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的那一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呢?而马修老师以其温和的作风改变着什么,让整座学校师生之间的对立缓缓消散,除了那个刻板的校长,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尝没有松动过呢?这就是尊重的魅力、温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爱的魅力!用爱心可以试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则只能驱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极端,那个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终用同样极端的方式来回赠给寄宿学校。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心灵,这便是以暴制暴的结果。

马修不是圣人,他无力坚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个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当他矮小的背影转身离去,我们何尝没有一份无奈的苍凉。让我很受感动的是合唱团表演的那一刻,那个最具有音乐天赋的男孩因为过错被晾在一边,心情沮丧,神情显得格外落寞。而第一节音乐结束时老师突然转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惊讶更惊喜,而后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

一位老师可以让一个孩子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对人生的期待,真的很伟大!但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是伟大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乐的,可虽然如此,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尽管这种幸福在现实中显得这样的奢侈,但是我们仍然会渴求得到。而做这种教师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像马修,虽然被校长开除了,但那一双双从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个个写满了孩子最真挚祝福的纸飞机已足以让他感动,让他幸福!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真是马修人性光芒的体现。美国作家罗姆·大卫·塞林格,写过一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着》,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词语“守望者”。书的书名来自于主人公霍尔顿同他妹妹菲比的对话:“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

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郑学志的《做一个“偷懒”的班主任》中,有一篇文章是《累,一定是我们做错了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总想管住学生,因此,当我们管不住学生的时候,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去制定规章制度,想方设法去说服压制,想方设法去各个击破。但是,我们从没想过:管不住,(是不是我们的管理方式有问题,是不是一开始我们的管理方向就错了?”这段话,让我陷入深深的思索,难道是我的管理方式有问题,或者是一开始我的管理方向就错了?学生并不需要老师盯死看牢,并不需要手把手地去教。很多时候,他们自己知道管理自己,自己知道教育自己。

只是我们做班主任的太不信任他们,总以为他们离开了班主任就不行。”一个人成长的动力源于内心的需求和渴望,而不仅仅是教师的指引和鼓励。,教育的本质是影响,而不是说教、批评和指责。我也意识到,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很多时候的教育成果其实只是瞬间的触动,时间会消解这种教育成果。因为孩子内在心理结构的稳定性具有较强的反调节能力,而一次教育的效果,哪怕孩子当时痛哭流涕,那也很可能只是一次表层的调节而己。正如我们拉橡皮筋,它有弹性度,每一次拉它都是一次表层的改变,一旦松手,又会回归到它原始的情况。孩子的这个心理事实就决定了要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所以,我们不能夸大教师的教育能力,尢其是不能夸大一次教育的效果。当对生命的敬畏让位于自以为是甚至是盲目的师道尊严时,教育只能是一地鸡毛,苍凉满地。

在孩子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们只不过跟他们偶然相逢了几年。“池塘底学校”虽然名为学校,实际却是“教养院”,这里聚集了众多的问题少年,偷盗、说谎、抽烟、搞恶作剧对他们而言都是家常便饭;同时,这里还有一个浅薄、势利而冷酷的“铁血”校长,一个把“犯规处罚”奉为圭臬的教师。在这里你看不到教育、教化的影子,那厚重的大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会客安排、关禁闭罚劳役的处罚等近乎军事化的管理使这里更像是一座监狱而不是学校。但这一切,都因为一个“失败”的音乐家,“小小”的带课老师克莱门特·马修的到来而改变。马修是这样的其貌不扬,他没有魁梧的身材,没有英俊的面容,再加上秃顶的脑袋让他看起来甚至有些滑稽,但正是他创造了奇迹。他从这些让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养出来世界着名的指挥家“皮埃尔”,并让受他教化的学生在几十年后满怀着敬慕和热爱的心情来怀恋他,这本身就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无上光荣和莫大成就。

平凡的小人物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们感动,恰恰正在于马修的平凡和普通。他给予我们学习的可能性,而并不简单是当作一个偶像或榜样而远远的膜拜敬仰。“池塘底”在”铁血”校长的统治下仿佛罩上了一面密不透风的铁幕,任何的变革和尝试仿佛都是不被允许的,而马修在这种“制度下”进行了自己的探索。

当他发现这群孩子有唱“歪歌”的爱好后因势利导,成立了合唱团,并在被发现后冒着丢掉饭碗的危险进行了“制度内”的抗争,而成效是显着的:当皮埃尔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爱好被唤起,而独自在角落里唱歌;当那一群散漫不羁的孩子被音乐俘虏,而驯服的听从了马修的指挥,并大大减少了捣乱和恶作剧;当皮埃尔平生第一次懂得了感激,并因为获得原谅而窃喜??这时候,在我们感慨音乐的神奇力量的同时,也不能不想到,无论多么叛逆、任性、看起来无药可救的孩子,其实都有一把可以打开他们内心之门的钥匙,关键是教育者有没有这种愿望、有没有这种耐心来寻找这把钥匙;在今天中国的教育现状下,我们听多了一线老师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对教育积重难返的无奈,马修提供了我们思考的另一个角度:可否在无力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力所能及的探索?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着坚守而欢欣。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法国影片中马修的行为,杭莫治的成材,佩尔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

放牛班的春天个人感悟

相关观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