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第三章读后感

文案君分享时间:热度:

呼兰河传

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小说表达作者对祖父的情结,用充满童真的文笔描绘了人物和事件,有讽刺有赞赏,有热闹也有寂寞。这里由文案君给大家分享呼兰河传第三章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呼兰河传第三章读后感篇1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它是一个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叫萧红的女作家写的,我觉得她的文笔非常大气。萧红以灰色的笔调描述了。

书中,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而其他人却非常歧视她。书中有一处情节最是我难忘,萧红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满了玫瑰花,祖父却没有察觉,还说:“这季节的玫瑰真香啊!”萧红在旁边哈哈大笑。

读到这里,我感觉萧红的童年是过得非常无悠无律同时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兴,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为萧红感到惋惜,因为她31岁就死了,如果她不这么早死的话,也许还能给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呼兰河畔的生活,故事里充满了那时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龙王啊,什么叫魂啊的,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个大泥坑。那里人是萧红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种人,靠自力更生却摆脱不了小市民的身份,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烂漫的笔调下刻画出的一个寂寞的世界。迷信还是迷信,跳了大神,给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财万贯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虽然这么愚昧,这么这个样却在这么个家庭还有这么个温馨,点点的那种,好像炊烟一样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时光总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颗善良、热情、奋进的心来好好珍惜、感受这如花的大好时光吧。

呼兰河传第三章读后感篇2

作者萧红细腻地描述了旧时代的呼兰河。在她的描述下,我渐渐地走进了旧时代的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不像现在的城市。但那儿的人却很善良,可是他们有封建时代的无知于迷信。灰色的社会,灰色的思想,一切都是灰色。

第一个故事反映了呼兰河的人们的无知在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这个泥坑有五六尺深,不下雨就像粥一样,下了雨就变成了河了。人们和家畜无论在晴天还是雨天,难免会有些灾难。这泥坑里边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小狗、小猫,鸡和鸭也经常死在里边。我想大家一定会想到填平泥坑,我想错了,大家的想法五花八门,有种树的,有拆墙的......

第二个故事反映了人们的迷信。东二道街上有几家扎彩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人死了,魂灵就要到地狱里边去,地狱里边怕是他没有房子住,没有衣裳穿,没有马骑。活着的人就为他做了这么一套,用火烧了,据说是到了阴间就样样都有了。穷人们看了这个竟觉得活着还没有死了好。

迷信还是迷信,说什么跳了大神,给人看病。嫁人还得看生日,如果生日不好,只能嫁给钱财万贯的男人。萧红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是想告诉我们,让我们了解历史,了解过去,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呼兰河传第三章读后感篇3

童年,在我们眼中,它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的吧!

在作家萧红的笔下,他的爸爸对他很冷淡而妈妈对他很凶,祖母更是对她不好,他的童年里最快乐的时光是与花园祖父在一起,因为在这花园里,他很自由,想干嘛就干嘛,院子就像是他的一样,而祖父很慈祥,永远不会不耐烦,因此在我眼里,萧红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

相比之下,而那团圆媳妇的命运就没有萧红那么好了,他十二岁就送到在呼兰河这座城市里名声很好的老胡家,可谁知,这才十二岁的小姑娘,刚一送过来,天天拉车,晚上还得遭受婆婆的严刑打骂,不知身上有多少伤痕,最终年纪轻轻便去世了,而原本人丁兴旺的老胡家老胡家,从此惨遭灭门。看看,萧红在那么小就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只有祖父,这不令人很痛心吗?何况在当时,这样的生活还算是快乐,再来看看团圆媳妇,这么小就嫁人,不知耽误了自己多少的学业,浪费了多少的青春,再嫁过来后,还被婆婆如此虐待,丧失了一条无辜的小生命,无不令人痛心疾首?

我们现在的生活,十分快乐,幸福,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着,爸爸妈妈呵护着,老师教导着,同学帮助着,和呼兰河传里的孩子们比较,我们的生活丰富得多,可是呀,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去珍惜这一美好的时光,反而,动不动开口大骂,甚至动手,他们害了你似的,我想读完这本书你应该会有所启发。

让我们好好珍惜自己正拥有的东西:快乐幸福的生活。

呼兰河传第三章读后感篇4

课余生活中,我很喜欢读书。今天,我买了一本新书,名叫"呼兰河传".读完后,我的感触很深。

这本书的作者是萧红,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在祖父的院子里和祖父一起玩耍的故事。这本书字里行间都弥漫着一种对祖父的深深怀念之情。

在别人眼中,作者小时候,是非常幸福,非常无忧无虑的。作者有爸爸妈妈陪着,有外祖父伴着,自己还有那么多的街坊邻居,成天的玩,还有一个大园子,种了那么多的东西,多好啊!可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作者是可怜的,在这个家中,几乎没出来过,就那么一次,祖母死了,亲戚们把她带了出来,仅仅一次而已。作者失去了自由,就如笼中的鸟一样,失去了本应属于你的最重要的东西。

作者也是寂寞的,生活在呼兰河这小城,每天也没什么事,无非是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儿死了,冯歪嘴子有孩子了,还有什么事呢?只有这些事了。

在作者的家中,作者最喜欢的就是她的外祖父了,说起她的外祖父,让我羡慕,作者的外祖父十分好,对作者很有耐心,难怪作者很喜欢外祖父,至今也十分怀念他。

作者是不幸的,但同时也是幸运的,他有一个这么好的外祖父呀!

对于作者而言,在胡兰和这个小城里,更多的怀念是关于外祖父的,关于外祖父的一切都令作者难忘,即使有着许多不好的回忆,即使并不美好。

在作者描述的小城市中,虽然有些无聊,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却是有趣的。跳大神,逛庙会,卖麻花,这都是我们没有见过的。多么奇妙呀!

呼兰河传这本书,令我难忘!

呼兰河传第三章读后感篇5

美和追求美人类固有的天性,人们欣赏自然的美,创造生活的美。而作家艺术家们开垦出人类美的艺苑,以自己的才华和心血培植出一株株千姿百态的艺术之花,为人类生活增添无比绚丽的色彩。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评价。这部书是女作家萧红后期的重要作品。在中国三十年代文坛上,年轻的女作家萧红以她清新自然的笔融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为世界文苑开出一朵美而不艳的奇葩。

在这部温婉如诗的小说里,萧红笔下的“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满怀着对于广阔世界的好奇和烂漫的童真,用一双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园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说的开篇,作者细细的描绘了小城呼兰河的风俗人情,在她的眼里,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有着心智未开的居民和乡村应有的纯净生活,虽然不如大城市的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作者描写童年时的爱玩的花园: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象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象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特别喜欢这一段,童话般的意境,诗意的语言,又简单活泼,写得多么好!

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小团圆媳妇那一章,看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和萧红同样大的一个女孩,也就12岁。12岁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本该在父母面前撒娇,却千里迢迢到这里当童养媳,因为活泼,不像媳妇,所以受到婆婆的打,叫她变得更懂事更听话,这打持续一个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顿,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她的脚心……”她婆婆这样说。打她是为了让她懂规矩!后来女孩子给他们折磨得快发疯了,他们就听跳大神的话请人给她洗热水澡,滚水,昏过去用冷水浇醒再洗,洗了三回,就这样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

整篇小说朴素流畅,宛如你与作者在一个美丽的繁星当空的夜晚,听她娓娓讲述着呼兰河—她美丽的家乡。尽管凄婉,尽管优郁,却仍然美丽得动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诱人。

看完这本书,我在想,每个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样,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尽管那里充满着无知、愚昧、苦难、悲凉,甚至绝望。但是她还是用最平和的语气描述着一切,以一颗包容的心将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将来再来回味这份属于自己的美好童年。

呼兰河传第三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