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第二章的读后感
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介绍了昆虫世界的各种趣闻逸事,是一部集知识、趣味、文学、哲理于一体的散文集。这里由文案君给大家分享昆虫记第二章的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昆虫记第二章的读后感篇1
我记得小时候我是很讨厌昆虫的,因为总觉得它们的样子很让我害怕。尤其是蜂,蜂的刺使我不敢接近它,因为我被刺过。但读了《昆虫记》后,我不再昆虫们那么反感了,反而觉得它们变得可爱了。
这本《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的亨利.法布尔。他写的《昆虫记》里面,有好多昆虫的名字,有很多是我连听都没听过的,尤其是蜂的名字,我以前只知道两种蜂的名字:竹蜂、马蜂,但没听说过什么采棉蜂、采脂蜂……
竹蜂和采脂蜂的居住之处颇为有趣,它们是住在遗弃的蜗牛壳里。那些爱捉弄蜗牛的朋友们可就要小心了,如果你倒霉的正好拿到的是已经居住了采脂蜂的蜗牛壳,那就只能怪自己了。采脂蜂往往选蜗牛壳中大小适宜的一节做它的巢,它们常常用细砂嵌在树胶上做成有图案的膜。在用树脂和沙粒做成的盖子下,还有第二道防线,用沙拉、细枝等做的壁垒。在第二道防线后面就有两间房间,一间大的给雄峰住,一间小的给雌蜂住,因为采脂蜂的雄峰比雌蜂大。
有时候,采脂蜂筑巢的时候,会因一个小疏忽而造成下一代的悲剧。如果采脂蜂在一个蜗牛壳中筑巢,但它却不知道蜗牛壳已经有主人了,等巢里的蜂长大了,它们咬破了胶膜,冲破了防线,想解放自己。但是,它们的通路被一个陌生的家堵住了,因为这壳原本的主人的幼竹蜂还在孕育。就这样,可怜的幼采脂蜂就因母亲的一个小疏忽就结束了生命。
这一个小故事,可以让我们明白,一个小小的错误是不可忽视的,它可能会酿成一个让自己终生后悔的结果。
昆虫记第二章的读后感篇2
神奇、多彩、变化多端、充满哲理、甚至还有些诡异,昆虫的世界居然如此精彩,大自然居然如此奥妙!这种感觉在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后突然显得那样的强烈。我被昆虫的世界震撼了,所以,我要感谢法布尔!
多少次、多少天,我随着作者那栩栩如生的描述、生动有趣的分析进入了这个神秘的领地……
早已熟知的萤火虫居然是食肉动物,且手段罕见的恶毒可它看上去憨厚、柔弱,况且,它那闪烁的光亮给人们尤其是我们小朋友带来了无限的兴趣。叫我如何能接受?!
敏感机灵的蟋蟀,它的歌声、住所好有特点,这让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个琴声美妙,给人们带来快乐的时代广场的蟋蟀柴斯特。在我心里,似乎所有的蟋蟀都成了可爱的柴斯特,叫我如何能不喜欢?
螳螂庄重地伫立着的身姿迷惑了可爱的人们。它的“胳膊”居然是可怕的劫杀工具?优雅的外表与“歹徒”之名好不相称,这与表里不一、笑里藏刀的人是否有几份相像?叫我如何不恨它?或许,“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是对它的一种天然的制裁呢?
太多的奇妙之处,太多的生命百态,太多的牵扯关联,与人类社会何其地相似?它让我感动、让我惊讶、也让我无奈,五味杂陈的感觉伴着浓浓的兴趣读着每一章每一节,我能感受到字里行间包含的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无限热爱。
我也爱这神奇的昆虫世界、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一起为大自然的神奇而喝彩,为生命的多姿而喝彩!
昆虫记第二章的读后感篇3
法布尔不仅是个昆虫学家,还是一个文学家。我想,这本书之所以耐读正和他那细腻风趣的文笔有关。很显然,在他的眼里,这个昆虫的世界是如此有趣,他是那么地热爱这些昆虫,所以笔下的昆虫都是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他对昆虫充满了感情,在这里,昆虫就是他的朋友。
当他想去挖黄蜂的窠巢时,选择早上动手,因为这时候“我希望清晨的冷气多少可以为它们降降火气,削弱它们的恼怒和气焰。”他说“螳螂天生就有着一副娴美且优雅的身材。”说到蜜蜂的寄生虫,法布尔愤愤不平:“这些心狠手辣的强盗鸠占鹊巢,把别人的家占为己有,却毫无羞愧之心。到了来年,巢穴的主人早已惨遭不幸,而坏事做尽的恶棍却顺利地迎来了自己的幼虫。”清道的甲虫犀头母亲时时刻刻照顾自己的孩子,连续四个月不吃不喝,实在困了就在旁边睡上一小会儿,打个小盹。法布尔对这样的牺牲精神赞赏有加:“这位母亲就是这样辛苦地看守它的卵,为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真是操碎了一颗心。”这样的文字,读起来会是觉得在读科普文章吗?不,这就是文学作品,有趣神奇的文学作品。
读着《昆虫记》,我不得不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和牺牲精神所震撼。他可以为了观察捕蝇蜂,站在烈日下半天不动;他可以为了了解蜣螂的做球过程,躺在地上与蜣螂为伍,脏?那算什么;他可以冒着被黄蜂蜇伤的危险(实际上经常被蜇),无遮无挡地站在蜂窝旁看蜜蜂如何喂养它们的孩子;他可以在松树林里和松毛虫相伴到深夜;他可以整天整天地呆在昆虫室,眼睛不敢眨一下地观察那些幼虫的孵化过程……也许任何人的人生都该这样吧,一生只做好一件事,为之付出,为之牺牲,才能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当然,我相信他是快乐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吃再多的苦,也是一种乐趣。
读完这本书,我想说,感谢法布尔,因为这世界有这么个奇人,有他一辈子的观察和研究,我们才可以读到这本奇特的书。
昆虫记第二章的读后感篇4
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大大小小的昆虫都介绍得很具体,其中我最了解的昆虫是螳螂。
通过法布尔具体的描写,我知道了许多关于螳螂的知识。它的刀是主要的武器,上面长着几十个小小的倒钩,在刀的最前端,有一个5毫米长的倒钩,螳螂捕食时,通常站在墙上,猎物在墙下经过时,它突然从墙上跳下来抓住猎物,将猎物一口一口地活着吃掉,当它遇到比自己大的猎物时,会张开两张巨大无比的翅膀把猎物吓倒,再把猎物吃掉。但这些都是雌螳螂的捕食方法,它通常吃较大的蝗虫。
雄螳螂飞得很快,通常去捉几只苍蝇吃。在两只螳螂交配时,雌螳螂会吃掉雄螳螂。螳螂也有不吃许多肉的种类,如椎头螳螂,它只吃一些幼苍蝇吧!
螳螂的颜色也不一样,有绿色的叶螳螂,雄性叶螳螂是棕色和绿色的;有白色的花螳螂,雄性花螳螂颜色不详;还有绿色和黑色的竹节螳,雄性竹节螳颜色不详。
螳螂在秋天产卵,一个卵里最多有400多个小螳螂,一只雌性螳螂能产下3个卵,这些卵会从白色变成棕色,最后在春天孵出小螳螂,小螳螂是棕色的,经常被蚂蚁和蝗虫吃掉,剩下的慢慢长大。
我爱法布尔写的《昆虫记》,从书里我了解到螳螂是永不畏惧的斗士,它从不惧怕对手,即使是比自己大很多的对手。这一点让我感到生活中、学习中都要勇于挑战,不惧怕困难。
写得还可以吧!回来后他又讲了一则小插曲,让我感到这孩子是真正热爱螳螂的人呢。原来他们班有个同学也想写螳螂,可是记不清了,儿子就给人家口述,把螳螂的特点全部口述了出来,直到那同学写完为止。我听罢直乐,这是儿子的风格,平时跟我们讲起昆虫来都是出口成章,一套一套的呢。看来只有喜欢的书才能读到这个份上啊!值得夸奖一番。
昆虫记第二章的读后感篇5
提到蚂蚁,它有着憨厚的性格和勤劳的身影;说到蝉,它有着嘹亮的歌喉和不倦的精神。小时候经常看蚂蚁搬家,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并且蚂蚁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蝉要好,就连它的长相也比怪异的蝉好看。可读了这篇文章,使我大跌眼镜。
七月时节,天气很热,有昆虫都为口渴所苦,蝉却舒服的唱歌,不觉得痛苦,“我”很好奇,于是便去观察了一番,原来蝉在用藏在腹部的嘴——一个精巧且尖利如锥子的吸管,刺入饮之不竭的树干开怀畅饮,独自畅饮很快会被发现,毕竟"纸包不住火”,一些昆虫看见了,便跑过去舔食,那也不过是抢到一口就跑罢了,而蚂蚁却厚着脸皮过去,把我们的歌唱家强拉硬拽下去了,可这口“井”也干的很快,于是“强盗”蚂蚁又去找下一个井,我想很多人应该和我一样不会认为蚂蚁是这种强盗吧?因为就连故事中也说蚂蚁是最勤恳的昆虫,相反,蝉可能会是人们认为的强盗。
读罢,我受益匪浅,我于是想到了小学学的《鹿和狼》的故事,那蝉不就和狼一样吗?平常的人们不就是凭着它们的行为外表来妄下断语吗?只有法布尔能用他的细心的观察研究、能用他真实优美的文字揭示了昆虫界的真相。
昆虫记第二章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