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面痛的病史采集
一、既往史
既往史包括患者过去的健康状况和曾经患过的疾病,以及外伤史、手术史、预防接种史及过敏史等,特别是与目前所患疾病有关的病史,对探究当前疾病的病因及鉴别诊断有意义。
1.头部或脊柱外伤或手术史
外伤时,是否伴昏迷、抽搐或瘫痪,是否合并骨折,有无后遗症等。
2.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史
如各种原因的脑炎、脑膜炎、脑脓肿及寄生虫病,以及流行性疾病、传染病等。
3.心血管疾病史
如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心律不齐、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及周围血管栓塞等病史。
4.食物或药物过敏史及中毒史
金属或化学毒物如汞、锰、砷、苯、有机磷等接触及中毒史,放射性物质、工业粉尘接触史及中毒史。
二、个人史
个人史应重点询问患者的发育史、社会经历和职业、习惯与嗜好、婚姻史及冶游史等,对女性病人需询问月经史和生育史。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生长及发育史对某些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和遗传性代谢性疾病患者或患儿尤为重要,须了解患者母亲妊娠时的健康状况、患者出生情况、患者发育情况等。
此外,应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与嗜好,如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和质量,右或左利手,烟酒嗜好的时间长短和摄人量,是否有异嗜癖和使用毒品、麻药等。
三、家族史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不少见且种类较多,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遗传性共济失调、橄榄脑桥小脑萎缩等。应询问患者家族成员中是否有患同样疾病者,以及家族中患病者的分布情况。同时,应注意患者家族中有无与病人疾病有关的癫痫、肿瘤、周期性瘫痪和偏头痛等病史者。
k428.com小编推荐
头面痛的颅内和颅外疾患
一、颅内疾患
1.中枢神经感染
中枢神经感染包括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等以及感染中毒性脑病等。
2.颅内占位病变
颅内占位病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白血病、脓肿、结核瘤、寄生虫肉芽肿等。
3.头颅创伤
头颅创伤包括颅内出血,脑挫、裂伤,硬脑膜外、下血肿,脑震荡,脑实质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等。
4.脑血管畸形和病变
脑血管畸形和病变包括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动脉瘤、动静脉瘘、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感染性脑脉管炎、风湿性脑脉管炎、红斑狼疮脑脉管炎等。
5.颅内高压
颅内高压包括先天性和继发性脑积水、良性颅内高压等。
6.颅内低压
颅内低压包括腰椎穿刺放脑脊液过多、颅底骨折、脑膜撕裂致脑脊液漏、脑积水分流术后等。
7.偏头痛
二、颅外疾患
1.眼部疾患
眼源性头痛见于屈光不正,先天性青光眼(眼内压增高),眶内肿物(肿瘤、脓肿、血肿、肉芽肿等)。
2.耳部疾患
耳源性头痛见于急、慢性中耳炎,乳突炎,乳突脓肿等。
3.鼻部疾患
鼻源性头痛见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咽癌等。
4.口齿疾患
齿源性头痛见于龋齿、牙周炎、齿槽脓肿及颞颌关节炎等。
5.颈部疾患
颈源性头痛见于颈肌损伤、炎症,颈椎炎症,脓肿,肿瘤,骨折及脱臼等。
6.头皮、颅骨病变
头皮炎症、水肿,颅骨骨髓炎、骨折以及枕大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
7.头颈部肌肉收缩
肌紧张性头痛。
鼻源性头面部痛与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由于头面部包括鼻腔鼻窦的感觉主要由三叉神经支配,鼻部病变可直接刺激鼻黏膜的三叉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并可沿三叉神经分支扩散出现头面部痛,临床称之为鼻源性头痛(Rhi—nogenic Headache)。
这类疼痛有着共同特点,多为深在性钝痛和隐痛,通常无搏动感;白天较重,平卧或休息时减轻;任何使头部静脉压增高或使鼻腔鼻窦黏膜充血的因素均可使疼痛加重,如咳嗽、用力、低头弯腰、压迫颈静脉、情绪激动及月经来潮等;常伴有鼻部症状,如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等;有时可出现全身感染症状;鼻腔黏膜用收缩剂或表面麻醉剂后疼痛减轻。
引起鼻源性头面部痛的原因很多,如鼻窦炎、鼻中隔阻塞或嵌顿、鼻部肿瘤(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良性或恶性肿瘤)、鼻外伤(各种手术性或非手术性创伤)、其他(Wegener肉芽肿,中鼻甲压迫鼻中隔、筛骨神经痛等)。下面就较为常见,且易与三叉神经痛混淆的几种鼻源性头面部痛的疾病分别叙述。
(一)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之头面部疼痛较为剧烈,应注意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鉴别。各副鼻窦炎产生疼痛的特点为:
1.急性上颌窦炎 疼痛位于眶下、面颊部及上颌牙齿,并放射到同侧额颞部,常为持续性胀痛,有时呈发作性。上午较轻,午后或直立较久时加重,平卧休息后减轻。常伴有患侧颌面部软组织肥厚和胀感,检查时发现中鼻道中部和鼻腔底部有黏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上颌窦区皮肤稍浮肿,可有压痛。
2.急性筛窦炎 前组筛窦炎疼痛常在鼻根和同侧内眦部。后组筛窦炎往往为眼眶或眼球痛,并在眼球运动时加重。疼痛可放射到颞、顶部。黏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常流人鼻咽腔经口吐出。检查:鼻道有分泌物,同侧内眦处稍有压痛。有时轻触顶部头发梢有明显的痛感,常为筛窦炎特征性表现。
3.急性额窦炎 疼痛在眶上及额部,疼痛程度在急性鼻窦炎中最为剧烈,并且有独特的周期性。疼痛于每日早晨起床后开始发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程度逐渐加重,到中午疼痛达到极点,难以忍受。而午后减轻,晚上消失。每天重复发作,3—4天后疼痛逐渐减轻,且由阵发性剧痛转为持续性钝痛,低头时加重,额窦前壁和下壁明显压痛。
4.急性蝶窦炎 疼痛部位较深,具体部位难以形容,只感整个头部深处跳痛,有时枕部和颈部痛,全身症状较明显,精神萎靡,常借X线片诊断。
慢性鼻窦炎头痛程度一般较轻,多为额部或鼻根部发胀或钝痛,有时仅为头晕,很少有全身症状,鼻窦区皮肤亦无红肿及扣压痛,但不易误诊为三叉神经痛。
(二)鼻中隔偏曲 头面部痛亦是鼻中隔偏曲常见的症状。头痛多位于一侧颞部、额部,有时为两侧,但一般以一侧为主,具有鼻源性头痛的共同特点。有时出现鼻睫状神经痛,为眉间、鼻根及眼部疼痛,亦可限于一小区(上至眉弓,外至眶上切迹,下至鼻骨),疼痛可放射至鼻尖处,鼻顶前部施用麻醉药,可使疼痛减退。常伴有持续性或间歇性鼻塞,外鼻及前鼻镜检查即可确诊,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不难区别。
(三)鼻咽部恶性肿瘤 鼻咽部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为鼻咽癌,较少见的有淋巴肉瘤、纤维肉瘤及黑色素肉瘤等。开始多发生于外侧咽隐窝处,沿颅底黏膜下扩展,生长较隐蔽,直到侵及三叉神经上颌支、下颌支,以及舌咽、迷走颅神经。
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等颅神经症状是鼻咽部恶性肿瘤常见症状。疼痛部位多位于额、颞及三叉神经第Ⅱ支、Ⅲ支分布区域。最初常为阵发性,逐渐加重,以后可变为持续性。疼痛性质多种多样。有时很剧烈,夜间尤为显著,服止痛药无效,常伴有面部感觉减退,咀嚼肌功能障碍。肿瘤除常侵入颅底的圆孔、卵圆孔外,尚可侵入岩尖、斜坡、翼突及棘孔等处,出现多数颅神经损害及交感神经麻痹。颅底X线片见骨质破坏。鼻咽部肿块或颈部肿大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可以确诊。
三叉神经痛与眼源性头面部痛的鉴别
许多眼部疾病如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眶蜂窝织炎、曲光不正及眼肌平衡失调等可引起类似三叉神经痛的头面部痛,甚至较为剧烈。这类疾病往往有视觉功能障碍等表现,比较容易诊断。
(一)青光眼 具有病理性高眼压或视乳头血流灌注不良合并视觉功能障碍者,称为青光眼。
急性青光眼大都伴有头面部痛,其原因是房水循环障碍,使眼压急剧升高所致。常因情绪激动、过劳等诱发起病。发病时常有虹视、视蒙等先兆症状。常为患侧眼球持续性胀痛,较剧烈,可波及眼眶、额颞部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的大片区域。伴有视力下降、角膜水肿和眼压增高,恶心、呕吐。用降眼压药物治疗有效。
(二)虹膜睫状体炎 虹膜睫状体炎常有眼痛,是由睫状肌收缩、组织充血肿胀和毒素刺激睫状神经末梢所致。疼痛常放射至眉弓和颊部,有时可误诊为三叉神经痛。查体时可见眼球压痛、视力减退、睫状体充血、角膜后沉着物(keraticprecipitale,KP)、虹膜纹理不清或结节及瞳孔缩小,一般不难诊断。
(三)眶内软组织炎症 该病也可引起三叉神经第一支范围痛,疼痛剧烈,呈持续性。,伴眼球突出,眶周水肿,眼球转动时疼痛加剧。
三叉神经痛与牙源性头面部痛的鉴别
当牙齿及牙周病变时常可刺激、压迫三叉神经末梢,引起三叉神经第二、三支痛,甚至波及第一支分布区域,可为一类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故有牙源性三叉神经痛之称。它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不同。不同之处还在于牙源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电阻图指标有明显变化。X线片可发现患侧下颌骨有病变骨腔,骨腔的部位即在与骨腔扳机点对应颌骨内,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无以上情况。口腔疾病致病菌及其释放的有害代谢产物尚可导致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产生头痛。牙源性头面部痛常见原因是炎症,如急性牙髓炎、牙周炎、根尖炎、龋齿等,此外尚有髓石,阻生齿等因素。牙痛与三叉神经痛混淆的问题最为多见,尤其在早年,三叉神经痛被误认为牙痛而拔除几颗甚至整排牙齿的在门诊常可见到;牙痛被误认为上三叉神经痛也不足为怪,尤其在某些统计资料中也时有发生。牙科疾病引起的牙痛有下述几个特点:
①五年龄及性别差异,任何人群均可发病。多有牙龈炎或龋齿病史。
②疼痛初期为齿龈及颜面部阵痛,后期多为持续性胀痛或跳痛。夜间较重。
③牙齿对冷、热过敏,接触冷、热食物可诱发剧痛。常无扳机点。
④疼痛时间长,多并有齿龈及颊部肿胀。
⑤因引起牙痛的疾病多为感染性,故炎症重时多有中毒表现:畏寒、发热、精神及食欲差等。
⑥检查齿龈红肿、张口受限、牙龈有叩击痛。
⑦摄片可了解牙及颌骨病变,协助确诊。
牙痛的上述几个特点是三叉神经痛所没有的。加之三叉神经痛特征性疼痛,扳机点,发作史等,两者应可以鉴别。但牙痛刺激神经末梢可致三叉神经区域的放射痛,这时鉴别就较为困难,可采用卡马西平试验性治疗来加以鉴别。
(一)急性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是由于感染、化学或物理刺激引起局限性牙髓的急性炎症反应。主要症状是疼痛,为自发性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夜间尤甚。呈阵发性,间歇时间的长短与牙髓炎病变程度和性质有关,一般早期疼痛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晚期疼痛持续时间长,间歇时间短,甚至为持续性。疼痛常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放散到同侧上颌、下颌牙齿,颜面部及耳颞部。患者常难于确定患牙所在位置,时常将上颌牙痛误指为下颌牙痛,或把后牙错指为前牙。但是这种放散性、不定位疼痛只发生在同侧,不会越过中线。对温度刺激很敏感,无论在疼痛发作或暂时缓解时,遇到冷热刺激都会使疼痛加剧或诱发疼痛发作。一般急性牙髓炎早期对冷刺激敏感而晚期对热刺激更为敏感。化脓期冷刺激可使疼痛减轻,热刺激加重。炎症波及根尖部牙周膜可出现咬颌痛及轻微的叩痛,由于牙髓炎绝大多数为龋齿所致,检查时可发现龋洞。
(二)髓石 由于牙髓血液循环障碍,使组织营养不良而发生钙化,形成微小的或大块的钙盐沉积物叫做髓石(PulpStone)。牙髓钙化较常发生,但多无临床症状,少数病例可有类似三叉神经痛症状,有时找不到其他症状。但是髓石之疼痛无扳机点,X线片显示髓石征象,经牙髓治疗后疼痛消失,则可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区分开来。
眼源性头面部痛与三叉神经痛的区别诊断
许多眼部疾病如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眶蜂窝织炎、曲光不正及眼肌平衡失调等可引起类似三叉神经痛的头面部痛,甚至较为剧烈。这类疾病往往有视觉功能障碍等表现,比较容易诊断。
(一)青光眼 具有病理性高眼压或视乳头血流灌注不良合并视觉功能障碍者,称为青光眼。
急性青光眼大都伴有头面部痛,其原因是房水循环障碍,使眼压急剧升高所致。常因情绪激动、过劳等诱发起病。发病时常有虹视、视蒙等先兆症状。常为患侧眼球持续性胀痛,较剧烈,可波及眼眶、额颞部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的大片区域。伴有视力下降、角膜水肿和眼压增高,恶心、呕吐。用降眼压药物治疗有效。
(二)虹膜睫状体炎 虹膜睫状体炎常有眼痛,是由睫状肌收缩、组织充血肿胀和毒素刺激睫状神经末梢所致。疼痛常放射至眉弓和颊部,有时可误诊为三叉神经痛。查体时可见眼球压痛、视力减退、睫状体充血、角膜后沉着物(keraticprecipitale,KP)、虹膜纹理不清或结节及瞳孔缩小,一般不难诊断。
(三)眶内软组织炎症 该病也可引起三叉神经第一支范围痛,疼痛剧烈,呈持续性。,伴眼球突出,眶周水肿,眼球转动时疼痛加剧。
矫正牙齿的痛算几级痛
生活中有很多人的牙齿不整齐,所以想要通过牙齿矫正的方法来改善。做牙齿矫正时如果需要进行拔牙或者是在移动牙齿的时候都是会进行注射麻药的,所以不会有痛感的发生,在矫正后麻药劲过了,也只有酸痛现象,最多只有两级左右,完全可以忍受。
牙齿矫正包括范围较广,通常是指通过口腔技术手段,修整牙齿排列不齐、牙齿形态异常、牙齿色泽异常的治疗过程。牙齿矫正有多种方法,如树脂贴面、瓷贴面、烤瓷牙、正畸等等,要根据个人的牙齿实际情况、牙颌畸形种类等,再综合个人要求选择治疗方法,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不同人各有偏好,需要在检查时和医生直接交流确定方案。
矫正的方法:
1、活动矫治器:一般常用于乳牙和替牙期的比较简单的错和畸形的矫正,或者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
2、固定轿治器:最为常用的矫治器,不过术后不可以随时取下来。
为了大家的安全,做牙齿矫正手术时一定要选择到正规的整形医院去做,正规的医院各方面的条件都非常的好,不仅可以降低手术的风险,而且还可以保证术后的效果非常的好。一般在术前爱美者要对自己的身体做全面的检查,确保自己的身体无任何的异常才可以做牙齿矫正手术。
与头面部痛觉有关的神经肽
头面部痛觉主要由三叉神经传入纤维传导,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轴突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spinaltrigeminal nucleus,STN)。
中枢神经系统内有一个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通过下行活动对来自脊髓背角和STN的信息进行调制。椎管内注射SP受体兴奋剂可使痛阈下降,注射SP受体拮抗剂则可使痛阈提高,进一步说明SP与痛觉传导有关。TG中有丰富的SP阳性神经元,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inaltrigeminatcaudalsubnucleus,Vc)有丰富的SP阳性纤维支配,这些纤维主要来自TG。另有研究表明,内源性痛觉调控系统中也有SP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midbrainperiaqueductalgray,PAG)、中缝大核(nucleusraphemagnus,NRM)和背侧缝核(dorsalraphenucleus,DR)等,并发出纤维到Vc,提示从中枢纤维释放的SP可能作为疼痛抑制因子而发挥作用。CGRP与多种神经递质或神经肽共存,在TG内发现有CGRP与SP共存于1个分泌颗粒内,此外还与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VIP等共存;中枢系统内如三叉神经核等有大量CGRP阳性细胞,PAG、丘脑也有少量CGRP细胞。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CGRP可使痛阈降低,注射CGRP抗体则可提高痛阈,由于CGRP与SP在初级传入神经元内共存,推测CGRP可能促使SP的释放而有利于痛信号的传递。脑内注射CGRP则可提高痛阈,并不为纳洛酮所阻断,表明脑内CGRP的镇痛作用不依赖于内源性阿片肽镇痛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中有广泛的VIP细胞分布,如PAG有大量的CGRP细胞,STN、孤束核和NRM可见到VIP细胞;周围神经系统内的脊神经节、结状神经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内均发现VIP神经元。目前有关VIP在痛觉调控中的作用尚不清楚。SS在神经系统的分布非常广泛,脑内以下丘脑浓度最高,外周神经系统也有广泛分布。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在脊髓水平,SS既参与痛觉的传导又参与镇痛。脑室内注射SS可提高痛阈,5—HT受体阻断剂可逆转其镇痛作用,纳洛酮或阿片肽抗血清可部分地抑制SS的作用,表明SS的镇痛作用与脑内的5—HT系统有密切关系,与脑内的阿片肽系统也有一定的联系。资料表明,一种神经元内往往有多种神经肽共存,如许多无髓鞘纤维的背根神经节细胞含有SP,CGRP,VIP,SS等;而同一种神经肽在不同的部位往往产生不同的生物效应。
Yoneh等发现,电刺激兔牙髓可使Vc浅层SP释放增加,电刺激NRM可使Vc浅层处的5—HT显著升高,并可有效地抑制由牙髓刺激所导致的SP释放,在Vc浅层局部应用5—HT也能获得同样效果,上述5—HT的作用可被5—HT受体拮抗剂所阻断。Henry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猫三叉神经核内CGRP能神经进行光镜下定位,结果发现:TG内有许多CGRP阳性细胞,近胞体处有CGRP阳性纤维,但在近中枢部分稀疏;Vc处有一致密的CGRP免疫反应带,以I,Ⅱ层最密。后根切断后,TG内仍有CGRP阳性细胞,有更多纤维显示CGRP反应阳性,有些纤维还出现生长锥样扩大的末端,大部分出现病变区的末端,有些还穿过病变区一小段距离,并呈扭曲的行径。运动核胞体和纤维的CGRP免疫反应也增强,并且位于运动核喙侧的感觉核的CGRP阳性纤维也增加,表明CGRP阳性纤维是一簇伤后具有再生能力的神经。术后10天,Vc的I,Ⅱ层内还可见有CGRP阳性纤维,但数量减少;术后30天,CGRP阳性纤维位于Ⅱ层外侧,并贯穿整个亚核,有少量纤维到I层。Henw认为这可能与第Ⅶ,Ⅸ,X对脑神经以及颈部部分背侧根神经纤维突人STN和MSN有关,另外还有可能是对侧的初级传人纤维。Henry认为,TN经外科治疗后疼痛复发的原因可能与上述因素有关。Li等对鼠Vc内中枢来源的SP能纤维和终末的研究发现,SP能纤维及终末高浓度集中在Vc浅层I,Ⅱ层,三叉神经脊束内也有一些SP能纤维;后根切断术后,Vc浅层内SP能纤维及终末显著减少,但三叉脊束内SP能纤维几乎消失;SP能神经元主要位于PAG,DR,NRM和邻近网状结构。由于Vc内并无SP能神经元,所以,在Vc内存留的SP能纤维和终末可能来自脑干结构;5—HT和SP共同存在于中缝核的一些神经元和Vc的一些纤维和终末中,Vc内的纤维和终末有三种:①SP和5—HT共存的纤维;②SP纤维;③5—HT纤维。
上述研究为以往有关刺激PAG,NRM可阻断由口面部伤害性刺激所导致Vc浅层神经激活的观点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并认为SP是内源性疼痛控制系统的重要递质和调质。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对Vc和脊髓背角浅层内的细胞、C纤维及其终末的SP能、CGRP能、谷氨酸能、NO能细胞、纤维及终末进行了定位、定性和定量的系统研究,结果提示C纤维主要含G1U,GLU是初级传人纤维最主要的神经活性物质,此外还有一些C纤维含SP,CGRP和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