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浮士德读后感范文

文案君分享时间:热度:

浮士德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是文艺复兴时代一个巨人的形象,他厌恶宗教和传统加于他身上的束缚,渴求生活,不断进取,为实现人的价值、生活的真谛而不停地追求。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名著浮士德读后感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名著浮士德读后感范文1

最近在读歌德的名著《浮士德》,据说是许多名人大家都推荐阅读的名作。慕其大名之余,我开始翻抄这部作品。已有一个月之久,仅完成了三分之一左右。但心下已对这部名著折服不已。这里写一点自己的感受,也是从这本书里得到的一点点收获。我翻抄的是董问樵先生的译本,以后有机会再参阅郭沫若先生和其他大师的译本。序幕这一章节,歌德先生便给我们抛下来一个非常矛盾的话题,简而言之,就是艺术创作应当为了生存而迎合大众低俗的审美,还是应当追求不朽的传世经典而忽视生存的现实困境?在文中,剧作家很明显有更高的艺术追求,他不愿意把自己的艺术创作仅仅停留在三俗的层面,经不起历史的考验;而经理和小丑,为了经济利益,完全不考虑艺术价值的问题,经理要求剧作家大胆“愚弄”大众,管他什么庸俗、高雅,只要能挣到钱,怎么挣得多怎么来!小丑也规劝剧作家,何苦跟钱过不去呢?只要动动笔杆子,就可以要什么有什么,何必较真呢?剧作家却有自己的思想,他不愿意为了钱来屈尊侮辱自己的艺术创作,他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手里的笔,对得起观众们,于是,作家和经理、小丑之间爆发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剧作家和经理、小丑的影子仍然鲜活在现代舞台上。比如我们某些评分很低的电影仍然拿到了非常高的票房,而用心去创作的电影作品却不被大众理解,而在票房的竞争中铩羽而归黯然离场,这样的事例实在是太多太多。作为影视作品,越高的票房当然意味着被大家所认可,可是这个标准是大众的口碑所能决定的吗?这个标准可以被一些昧着良心的影评人所评判吗?这个标准可以被另一些自以为是、利欲熏心、左右舆论的专业人士拐带吗?我想,时间才是一位真正的、不会说谎的评论家。作为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也要擦亮自己的双眼,分清楚好瓜、坏瓜还是臭瓜,好瓜吃了沁人心脾,强身健体,磨性励志,坏瓜、臭瓜吃了害人不浅,小则微恙不适,大则贻害人生、流毒无穷。比如《古惑仔》系列电影,主演黄秋生先生都极其后悔拍摄了这部电影:“害了后生仔!”如果有心想要搞艺术创作的话,更是要小心谨慎,不能昧着良心胡乱搞,要耐得住寂寞,要创作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而随波逐流,最终会迷失自我,把自己放到大众的天平上来评判,实在是再愚蠢不过了。而最终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必然是那些闪耀着不屈不挠的人性的光辉,精心打造的传世之作,因为一位优秀艺术家的作品既局限于时间,而又超越了时间。作为一个欣赏者,也得不断修炼自己的火眼金睛,主动剔除垃圾作品,别让买椟还珠的笑话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像关谷神奇的饰演者王传君所言:“你要想知道吃大便的感觉,我可以告诉你。”被垃圾作品侵扰的感觉大抵如此。

魔鬼靡非斯陀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是什么,到头来还是什么。即使你穿上几尺高的靴子,就是你带的假发卷起千百层绉波,你是什么,你永远是什么。”我给老爸专门分析了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一个人的外表再怎么改变,他的性格、才学等内在的修养是很难简简单单就能改变的,无论他伪装的技巧如何高超,总有一天,还是会暴露出马脚,这是注定的事情。第二层,从生物学的角度上分析,物种的形态表达刻录于其基因中的每一个分子,丑小鸭注定不是一只普通的鸭子,它注定是一只白天鹅,我们的有些事情是天生注定的,一开始就确定了的底牌,这是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这个事实冷冰冰的摆在我们面前,不因任何原因而改变。靡非斯陀的这句话很有宿命论的味道,可是又不容你不去相信。我觉得魔鬼靡非斯陀只是看到了浮士德人性中不完美的一面,才说出这样的话来。他忽略了浮士德人性中的正面的性格特点。浮士德是一个人,他会有贪婪、情欲、喜好声色犬马的一面,但同样的,他也会有善良、宽容、正义、勤奋的一面,当正面的他胜过负面的他的时候,他就不会被魔鬼诱惑,他就会仗义执言,耻于同不思进取的犬儒之流为伍,他就会全身心的热爱玛嘉丽特而非占有她;当他负面的性格暂居上风的时候,他就会耽溺于和玛嘉丽特的情爱,害得玛嘉丽特失去了母亲,失去了哥哥,最终害死了玛嘉丽特,和靡非斯陀放飞自我,甘愿被魔鬼引诱,虽然这并不是他的本意,但悲剧的结果还是因他而起,令人感到惋惜。一念成魔,一念成佛,佛魔之争,天人之际,就看人如何抉择了。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小人之所以为小人,均在于此。

这本书仅看了三分之一,便有这样的感受,相信等全部翻抄完成后,还会有更多的感受。

名著浮士德读后感范文2

《浮士德》是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倾注了毕生心血完成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是一部悲剧,一共花费了歌德近60年的时间去创作与完成。其内容涉及范围非常的广泛,兼有政治,社会,历史,神学,哲学,美学,文学,音乐等众多领域的内容,从这部作品当中,可以窥见欧洲自从文艺复兴以来将近3--年的思想历史轨迹。

《浮士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的相关浮士德的民间传说,传说浮士德是个炼金术士和魔术师,他将灵魂出卖给魔鬼,从而交换世间的权力,知识和享受,条件是他将在死后灵魂归魔鬼所有。

这部作品的故事从"天上序幕“开始。上帝和魔鬼争论人性的善恶。魔鬼认为人是情欲的奴隶,是可以困惑终生,永远受苦,走向堕落的。而上帝则坚持相信人虽然会受到模糊事体的冲动驱使,会犯下许多的过失,但最终会走上真理的道路。

于是上帝和魔鬼下了赌约,由此开始,浮士德追求真理的生命的旅程从此翻开了首页。浮士德是一个年过半百的博士,博览群书,可以说学富五车了,钻研各类问题,但在其一生追求当中,他并没有得到满足。他精神上面临着种种问题,认为所处的生活苦闷,厌烦。于是他寻求帮助,渴望得到更深的知识等等,但是他用法找来的虚构并没有办法,就想到用毒酒终了一生,当酒杯接近他的嘴唇的时候,复活节的钟声响了。他待会的够变成了人样,与浮士德定下了契约。约定,梅菲斯特可以满足浮士德的所有条件,但是,当浮士德在享受得到满足时,说出“停一停吧,你真美丽!”浮士德便结束了生命,同时灵魂交给了魔鬼。

魔鬼发挥他的独特法力,带浮士德来到了某个酒店,见到了一大群人在饮酒作乐,浮士德也参加了进去,梅菲斯特了解浮士德的心态,于是他带他到炼丹房,给了他磨汤,于是浮士德变得年轻,进而与甘泪卿进行了追逐。最终浮士德与甘泪卿定格了一个永恒。甘泪卿到死还念着浮士德的名字,以表示其爱不泯。

浮士德在甘泪卿死后很内疚,自责,行尸走肉,在一群花妖的帮助下恢复了活力。

在看到了海伦的美丽后,他便在魔法的帮助下接近了海伦,开始了恋情,可是,好景不长,经历丧子之痛,他的浪漫梦想又破灭了。几度遭遇之后,他想干一番大事业,雄心壮志的开始了为民造福的理想,可是,自责魔鬼侵袭了他,使他双目失明。在魔鬼手下挖墓时,其声音像是在实现它的理想,于是说了'’停一停吧,你真美!“后就到下了。但最终本该归于魔鬼的灵魂却被天使带回天堂。

这部作品内容简直可说千变万化,洋洋大观,思维逻辑比较怪异。浮士德经历了三个阶段,终于还是灵魂回归天堂。从学习,政治,理想,一步一个跨越,即使魔鬼洞察他的一切,了解他的需求,可还是无法到达他的灵魂深处,最终他还是走上正道。

读了这部作品,可以学习到应该从四面八方来解读作品。里面的注释都解释了当时的一些历史发展状况,在特殊的条件影响下,才可以成就特殊的伟大作品,优秀的作品凝结了社会的整个轮廓缩影。浮士德一生没有停止在追求的步伐,虽然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挫折,,即使心力交瘁,还是不会满足,不会就这样让追求干涸。

我觉得这就是人生的一种状态,本来就向着更高的要求发展,向着理想现状看齐,在满足的空间中,即使被诱惑,也是一时的,最终将烟消云散,纵使过错了,但追求的更高要求真确与存在,还是会用不止息的努力与奋斗,以人的能动力去认知人生,去追求应该有的生命的理想高度。

名著浮士德读后感范文3

一本好书,就如生命中一朵永不调谢的奇葩,而书中深刻的道理更令我们回味无穷。《浮士德》是我至今最喜爱的书,书中蕴涵的道理令我永远自强不息。

《浮士德》是德国大文毫歌德的着名小说,《浮士德》现已形成文学领域里的独立学科,被称为“浮学”。《浮士德》的主要内容是魔鬼靡非斯托和上帝打赌,由靡非斯托去诱引浮士德,看他是否会放弃自己所追求的,弃善从恶,成为靡非斯托的俘虏。靡非斯托到人间,对知识感到厌倦和永远不安于现状的老博士打赌,说他可以让浮士德永不安宁的心得到满足,条件是浮士德用鲜血作抵押,一旦一天浮士德说出“真美啊,请停下来”,就让靡非斯托带走他的灵魂。浮士德同意了,他在魔鬼的帮助下,恢复了青春,遨游了人间和神界,经历了宫廷中的权势财富,以及对艺术为代表的美的追求和享受,结果都没获得心灵的满足。最后,在围海造田这一替大众着想谋福利的事业中,浮士德找到了心灵的家园,说出了那句话,然后倒地而死,然而他的灵魂升上了天堂。

我认为浮士德是个有野心,好高骛远的人,他也是个偶尔会走上歧途,但最终会走上正途的人,在靡非斯托诱引他走上歧途时,他做了欺骗他人,趋炎附势的坏事,但是没有获得心灵的满足。就是说,当他没为人民着想时,他的灵魂极其难受,如同煎熬。而在围海造田这一事情中,浮士德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所以才会心满意足的倒地而死。

人不可能没有缺点,浮士德也有缺点,而最重要的是他能不能为别人做有利于别人的事情。而浮士德就做到了。浮士德的缺点是:永远不安于现状,优点是自强不息、敢作敢为、为他人服务。

我们来学习浮士德的优点吧,做一个自强不息,为大众着想谋福利吧。

名著浮士德读后感范文4

《浮士德》是德国文豪歌德的一部著名歌剧。它在世界上是一朵花,永不凋谢的奇葩,闪射出魅力迷人的光彩。它曾是马克思最喜爱的德语文学著作,被他读的烂熟。正如研究《红楼梦》有“红学”,研究莎士比亚有“莎学”一样,在世界范围内研究《浮士德》也以构成“浮学”。

这本书写的是,在天国里魔鬼头子与上帝打赌,魔鬼认为,人类代表浮士德茫然不定,浑浑噩噩,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傻瓜,疯子,而上帝确认为,他很快就会从浑噩中醒来,成为人类的圣人,带领人类走向幸福。于是,魔鬼便于上帝打赌能够让他永不安宁的心得到满足。

浮士德在魔鬼的帮忙下,恢复了青春,遨游了人间和神间,经历了许多事情,但还是没有获得心灵的满足。最终在围海造田这一征服自然和替大众谋福利的事业中很老并且双目失明的他找到了心灵完美的家园,然后就死去了,然而他的灵魂魔鬼抓进地狱,而是由天使护送上了天堂,因为他帮忙了人们。

本书分为第一节和第二节。这本书都是在讲浮士德怎样帮忙大众,又怎样被魔鬼危害等等之后遇到了玛格丽特这个人,两人一齐飞向了更高的天堂。

《浮士德》是一本说不尽的书,谁也不敢说读懂了它,我明白了,不能作恶,不能迷惘,一旦到了地狱,你将万劫不复,为了人类的幸福·美满而奋斗吧!相信吧,你最终会飞往天堂,与思念的人在一齐幸福·美满的生活下去!

名著浮士德读后感范文5

浮士德这个故事含有强烈的悲剧因素,在浮士德身上反映了新旧时代更迭期的各种冲突:宗教与科学,理智与情感,因循与追求。

浮士德对学十分热爱:"啊,我孜孜不倦,对哲学,法律连同医典,遗憾的还有神学,全部都进行了彻底的钻研。"甚至,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天上,他想要最美的星星,地上,他寻找最高的欢畅。"他为了学,他放弃了自己:"为此,我才想魔发屈服,借助精灵之口,鬼怪之力,看否能知道一些玄机;这样,我就不用再汗流浃背,去谈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他对未知的东西感到兴奋万分,书本给了他力量和希望。他对自己的知识感到不足,对无法揭开大自然神秘的面纱感到失望……他对学的热爱已经到达了不可自拔的地步了。

"谁若不断努力进取,我们就把他救助。"歌德说过,浮士德得救的秘诀就在这几行诗里。浮士德的身上有一种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纯洁化,到临死,他就获得了上界永恒之爱的拯救。

是的,浮士德之所以能够被拯救,不止是这样,还因为他不断行动,不断追求,不断克服迷误,最终走上了正路。他的精神是向上的,这是我们应该学的。还要学习他对学的追求,对学的热爱,对学的希望。我们要善学,乐学,爱学,才是向上的人。针对我学的不良现象,面对浮士德,我们应当感到惭愧,他是那么地热爱学习!

浮士德的肉体毁灭了,但他的精神得救了。一个行动的人,一个上进的人,一个不断自省并最终走上正途的人,最终会得到救助。这就是浮士德这个形象上所体现出的不断追求和人生真谛的探索精神。

名著浮士德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