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文案君分享时间:热度: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著名作家罗贯中撰写的长篇小说,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司马炎建立晋朝的许多荡气回肠的故事,表现了群雄逐鹿、三足鼎立的壮观景象。下面是文案君精心精选的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喜欢。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可以说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中讲述了很多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那么精彩,那么扣人心弦。比如说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桃园结义等等。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诸葛亮七擒孟获这个故事,故事讲述了刘备死后,诸葛亮南征,七次擒住其首领孟获,又七次放归,最后孟获对诸葛亮心悦诚服,发誓以后不再谋反的故事。

整本书中三国群雄众多,每个人都各有千秋,但最感动我的是诸葛亮的担当。诸葛亮不仅辅佐刘备开创大业,更是在刘备死后继续殚精竭虑的辅佐刘禅,期望他可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不仅有他对先帝的忠诚,还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的情感在里面。

当然,诸葛亮也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竭尽所能的帮助刘氏一族开创霸业,《出师表》的字字句句都是他担当尽责的忠言。

诸葛亮的言行也使我反省起了自己。我在学校里也有没有担当的时候

那是我上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当上了值日小组的组长,也担任着擦黑板的工作。因为我有时会忘了擦。所以我先是丢掉了组长的职位,接着又让丢掉了擦黑板的工作。唉!这一切的一切,让我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谁能料到我自从犯了这次失职的错误后,竟慢慢没有责任心,也没有担当了。后来,老师相信了我,又给了我一次机会,但是,我依然没有完成。渐渐的,别人也不再给我任务了。

但是,当我读到字字真心的《出师表》里说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我才恍然大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想,我可以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个暑假,我又重温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东汉末年,汉灵帝昏庸无能,引起了臣子的不满和天下的大乱。诸侯割地分据,百姓流离失所,谋臣武将拥主为王,而皇帝,则成了光杆儿司令。在各路诸侯你厮我砍的战斗中,渐渐形成了魏、蜀、吴的三国鼎立之势。由于他们实力相当,所以僵持不下,谁也攻不破谁。

在魏、蜀、吴的三国的主公中,我最欣赏与钦佩刘备。因为他虽无诸葛亮的济世之才,也没有关羽的高超武艺,却以仁德使赵云、黄忠、马超等当世虎将的投靠,虽身居三国最弱却能保持不灭,这是何等的能力!

但他最让人敬佩的品质还不止于此。当曹操以徐庶之母为威胁让徐庶前来投靠他时,徐庶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就此展开。刘备前两次去往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无功而返。第三次,当他准备启程时,关羽、张飞二人极力劝阻,但经过一番劝说,还是去了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刘备的耐心与诚恳打动了诸葛亮,使得他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最终因为五虎将的相继离世和刘禅的懦弱无能,蜀国终于土崩瓦解。

三国演义里,我还有一个钦佩的对象司马懿。他作为一个能与诸葛亮匹敌的人物,懂得在别人面前示弱,善于隐藏自己的一举一动。也就是这些特点,把他推上了帝王的宝座。

合上书,我的心仍在三国的世界里遨游,久久不肯离去。我细细品读这些经典,希望他们能带给我人生的哲理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篇3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四大文学名著之一。这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为依据,经过熔裁在元末明初创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精彩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他夜读春秋、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主公消息,毅然投奔主公,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诛颜良,斩文丑,使敌人闻风丧胆。

再说曹操。曹操被誉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对曹操的`评价直到今天褒贬不一,他既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骂名,又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野心,既有“一统北方”雄心壮志军事才能,又有知人善任,唯才所宜的领导风范,就单单的诗词歌赋方面无人能及,雄才大略,酝酿出很多苍凉雄健,才华纵横,同情民生,追求事业,拥抱山河的诗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琅琅上口的诗句不胜枚举。

然而,《三国演义》除了给我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在今天,我们地震健儿,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跨隔壁、穿沙漠、越高原、踏雪山,征战万里,以科学的态度,精湛的技术,谱写地震事业的新篇章,我们也是英雄。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篇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的一篇气势磅礴的赞歌,为这英雄辈出的三国拉开了序幕。我喜欢读内敛深沉的《红楼梦》,也喜欢读豪迈奔放的《水浒传》,可最令我爱不释手的,该是那战火纷飞,群雄逐鹿的《三国演义》了。

《三国演义》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豪杰,时山河碎裂,烽烟数处,旌旗猎猎,群雄逐鹿。千古风流人物策马扬鞭,一时英雄豪杰叱咤风云。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宽厚仁德的刘备,智勇双全的关羽,风姿儒雅的周瑜,雄才大略的曹操。他们运筹帷幄,一拂袖,便书写了乱世的篇章。

诸葛亮头戴纶巾,轻摇羽扇,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可谓是“万古之人不及也”。他于赤壁与周郎联手放的大火,烧定了天下格局,烧出了蜀国的半壁江山,待硝烟落定,便已三分疆土。他足智多谋,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最后星落五丈原,给后人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哀叹。

关羽手持长刀,目光炯炯,舍弃曹营官爵美女,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只为桃园结义时豪气冲天的誓言和赤胆忠心的一拜。华容道放曹操的踌躇,水淹七军的英武,败走麦城的末路,无不诠释着他的忠义,真乃顶天立地大丈夫!

曹操对酒高歌,长吟诗词,说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登上了战争的舞台。他讨董卓,败黄巾,擒吕布,平袁术,灭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天时以取天下。他以江山为棋局,以兵甲作棋子,于谈笑间翻云覆雨。他有统一中原的抱负,也有称雄称霸的野心,千百年后仍令人追忆。

孙权挥剑斫案,一声“大都督接剑”彰显了他的知人善任,周公瑾赤壁鏖战,吕子明白衣渡江,陆伯言火烧连营,皆展示着吴人的英气。他继父兄遗志,执掌江东,屹立于神州大地东南之处,任贤臣能将,御北敌,联西蜀,展伟业。万古后,终留后人兴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读三国,品计谋。在那个“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时代,谋士英主以计策为刃,奇谋为剑,你来我往。时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而今战争硝烟散去,英雄人物作古,千年古事化作大江东流,载入史册,他们远去的背影令我们追念。

《三国演义》之精彩,让我无法释手,它是一盏古典文学的明灯,不能因时间而蒙尘,让我们读经典,保心中长明、盏灯不灭。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篇5

这样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我已经看过N次了。

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刘备,曹操等人。

《三国演义》开头以天下大势,“魏蜀吴”三国展开的斗争进行描写,随着时光的流逝,三国也是人才辈出,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绝代智谋的诸葛亮,又在公孙瓒帐下得到了忠勇双全的赵云;曹操凭借着自己的名声找来了英勇大将夏侯惇;孙权认识了周瑜,见他很有才华,请他做了军师。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他草船借箭的妙招是我赞不绝口的:周瑜和诸葛亮一样有才华,可是周瑜心胸狭窄,在江东处处为难诸葛亮。有一次,周瑜展示了军队的箭法,每一支箭都百发百中。但是箭很少,便让诸葛亮造10万支箭,还让诸葛亮下了军令状,诸葛亮夜观天象,趁着雾天,胸有成竹地把绑好稻草人的小船开到了曹营,曹操听到声音,便派士兵放箭,万箭齐发,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竟是稻草人,箭已经无缝可入,诸葛亮调头就返,箭已经达到了十万余,让周瑜大吃一惊。诸葛亮既巧妙地避开了周瑜的无端加害,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书中的曹操和刘备带给我一些启示,曹操是一个奸诈狡猾的人,与他截然相反的刘备却以仁义为先,他经常帮助百姓,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为了百姓安全,士兵们也是大减。但是奸诈的曹操和仁义的刘备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爱惜人才。曹操的大将典韦死了,他在祭奠时,不哭曹家的祖先,只哭典韦。而刘备呢?他的第一个军师——徐庶,因为自己被曹操所骗,所以不得已告别刘备。虽然刘备舍不得,但是也为徐庶砍下所有挡路的竹子送别,他用仁义换来了“卧龙凤雏”。我学到了为人处世之道。

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让自己成为博学多才与品学兼优的人。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篇6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它描写了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及军事斗争。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以巨鹿人张角启发起的农民工起义正式打响。虽说最后以失败告终,但也彻底坐实了东汉朝廷名存实亡的真相。

自打黄巾起义之后,北方也迅速崛起了两大势力——袁绍和曹操俩人都有独霸一方的野心,便在官渡展开了战争。这也就是书中第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争——官渡之战。曹操因洗劫袁军粮草从而取得了胜利,几乎称霸北方。

与此同时,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并不断招贤纳士,东吴势力也不断壮大。

曹操野心越来越大,准备攻打孙权。刘备听从诸葛亮的话,与孙权联军,在帮助孙权的同时,也不断扩充势力。孙、刘联军在赤壁用火攻大败曹军。

赤壁之战过后,刘备也顺利地得到了荆州,可这荆州终究是借的,刘备到期不还,东吴便带兵来攻打。关羽太过骄傲,从而促成了典故——关羽大意失荆州。随后他败走麦城,丧命于东吴手下。

自从关羽死后,张飞对手下就一直没有好脸色看。终于张达、范强两人忍受不了了,带着张飞的头颅投奔孙权。刘备摁那不住怒火,将火投向了孙权,却不料惨败,病死白帝城。

诸葛亮接手蜀国,尽心治理,却难逃灭亡。最后,由司马氏掌管的晋国(魏国)统一全国,三家归晋。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篇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读完厚厚的两本《三国演义》,我不禁感慨万千。书中写了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故事。各类人物轮番登场,刘关张桃三兄弟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曹操煮酒论英雄、赵子龙单骑救主、诸葛亮草船借箭、华容道捉放曹、诸葛亮六出岐山……这一桩桩精彩的历史演义,让我在感叹诸葛亮的足智多谋、鞠躬尽瘁,刘备的仁义、吕布的英勇善战,曹操的足智多谋和关羽的义薄云天之余,我不禁陷入思考,究竟怎么样才算是英雄呢?

起初吕布“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极其符合我心目中英雄形象,即使勇猛如关羽和张飞,在三英战吕布中,三人合力才与吕布打成平手。但吕布不是英雄,因为吕布为了金银钱财就可以杀义父丁原投降董卓,为了貂蝉又可以背判董卓,做这种不忠不孝的事情,不论他再能打,他也不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诸葛亮的聪明才干毋庸置疑,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观大局,预测未来。对刘备忠心耿耿,刘备死后诸葛亮六出祁山,为光复汉室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要不是英雄,谁还能称英雄呢?关羽勇武善战,义薄云天,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温酒斩华雄的英姿,有他面对荣华富贵不动容和降汉不降曹的气节,以及过五关斩六将保刘备家人的义气,虽然最后败走麦城,但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金庸先生说过:侠之大者,为民为民。英雄就是有一定的才能,而且才能不是用在自私自利上,而是用在为民,或是为身边的人。哪怕能力不那么强,但是敢于有所担当。荆柯明知刺杀秦王十死无生,仍然当仁不让,虽然失败了,仍然让我们感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慨。真正的英雄,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担当有格局。英雄是能用自己的价值观引领世人的人,在某些瞬间,他们所迸发出的人性的光辉,足以让日月失色,让天地动容,而这种人性的光辉,也许来自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敢,也许来自于力挽狂澜的坚毅,也许来自于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也许来自于不计前嫌的包容忍证,也许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努力付出。尽管我不知道英雄到底能做什么,但我知道什么样的人不是英雄。英雄是为他人付出,心里只有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英雄。人生的路千万条,不过是在一个又一个的路口做出选择而已。

也许我们在太平盛世,我们年纪还小,成不了这样的英雄豪杰,但至少,我们可以用英雄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能成为自己和身边人的英雄,让我爱和爱我们的人为之骄傲,这就够了!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