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泰山封禅 秦刻石和五大夫松

文案君分享时间:热度:

秦朝皇帝

  秦始皇登泰山是兴行封禅仪式。按照古人的解释,皇帝乃天帝之子,是奉天命来统治臣民百姓的,天和地早古代价值观念中的高贵象征,因此,在改进换代之后,或者某帝王似为治功显赫时,都可以也应该到泰山封禅,告太平于天地,告成功于天地,以答谢天地的恩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从河南进入山东巨野,由西而东,至今邹县邹峄山,在邹峄山上刻石纪功,随后由南而北,到达泰山。

  秦始皇东巡,在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方面禁其所异,褒其所同,推行他所制定的新政策,新法式,因此,在加强帝国的统一方面,也起了积极的作用,秦始皇泰山封禅之后,在泰山留下了两件文物,秦刻石和五大夫松。秦始皇东巡各地,随处刻石以纪功德,如<<会稽刻石>>秦始皇时代,北方已进入高度文明的时代,而南方却被认为是蛮荒之地,甚至还存在赤发纹身的现象,道德伦理观念大异于北方,所以<<会稽刻石>>中就有“夫为寄,杀之无罪“的话。秦始皇石刻,大都毁废。今天完整保存下来的,有琅牙刻石,藏北京历史博物馆,泰山刻石,只剩数字残片,藏泰安市岱庙内。五大夫松亦称秦松,现在云步桥与朝阳洞之间,椐史书记载,秦始皇登泰山时,中途遇到大雨,他在“树”下避雨,就封此“树”为“五大夫”。

  秦始皇封禅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刚刚建立的秦政权,保持大一统的稳定,但是秦始皇在巩固统一政权的过程中,也犯过一些极严重的错误,把六国的贵族和人民不加区别,视为一体,统统以严弄峻法对待,对知识分子的特殊性没有清醒的认识,朋友,敌人社会寄生力量不加区别,焚书坑儒,破坏文化传统。好大喜功,穷奢极欲,不知爱惜民力,驱使成千上万的劳动力大兴土木工程,残民以逞,竭泽而渔。所以招致天怨人怒,立国仅十四年,就在农民大起义的怒涛声中灭亡了。由此可见,泰山封禅就其本质而言,不过是一个特殊的登山活动,它不能挽救政策失调,滥用权力的政治腐败,也不能改变客观规律,使任何人长生不死。

相关栏目
    相关皇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