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的初中读后感
《傅雷家书》是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这里由文案君给大家分享傅雷家书的初中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傅雷家书的初中读后感篇1
暑假老师要求我们看名著《傅雷家书》,老实说,我并不喜欢名著,在我的印象里,名著里的语言是枯燥而乏味的。可是《傅雷家书》__了我对名著的看法。
我认为家属无非就是对远渡重洋的女子依依不舍,而《傅雷家书》不仅仅如此,家书中所充斥的,是对自由的向往,是对真理的追寻。它像一面玲珑剔透的镜子,反映着人们内心的道德观念。它是父亲对儿子的淳淳教诲是父亲时时刻刻提醒儿子的警钟。它是父亲对儿子的警钟。它也是母亲对儿子辛苦劳顿的理解,是母亲对儿子用不改变的支持。
父亲会对儿子谈理想,同时也会端正儿子的道德思想。父子之间似乎是四目相对的坦诚,谈古论今,讨论音乐,说国家大事,更会是一一指出孩子的优缺点。母亲会对远隔万里的儿子诉思念,互相告诉近来发生的事情。
人自爱其子,是一种自然的规律。生命有限,而傅雷却通过自己的儿女来延续自己的生命,让儿女学会对社会、对祖国,对世界负起责任来。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负责的精神可见一斑。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他从父亲的书信里得到了无尽的精神养料,好像父母仍在身边一样,给他力量,突破冲重重的阻力。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是他们给我的爱并不比傅雷给傅聪的爱要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如此,从书中我还感受到了家去们的用心良苦和他们给予我们崇高的爱,正如傅雷在信中对儿子说:“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近三年,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所以,《傅雷书家》拉近父母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亲情溢于外表,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傅雷家书的初中读后感篇2
初知傅雷,是5年前买的苏立群所著的《傅雷别传》,许是泛泛所读,对他并没有太深的印象。
前几日,偶然买了一本《傅雷家书》,只看了一半,便为其所折服了,急不可待地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几个朋友。
喜欢这本书,首先是惊诧于傅雷先生对艺术的执着和独到的见解。傅雷先生是翻译大家,也是艺术鉴赏的大家,他对艺术是如痴如醉,却又一丝不苟。谈及艺术,他可以嘲讽参加全国美展的几位老辈画家一味取巧,骗人眼目;也可以当着刘海粟校长和刘海粟请来的教授本人的面,斥责该教授的画没有思想性。在他的意识里,永远是学问第一,艺术第一,“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在给他的长子、著名钢琴家傅聪的书信中,他更多的是把儿子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来给予指导和评论。在傅雷先生的艺术观里,追求的、欣赏的永远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提及艺术的创造,他强调的是自然和感情。他认为:“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切艺术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于自然,好像天衣无缝,才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传世久远”;“理想的艺术总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风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须有的也是势所必然的境界。一露出雕琢和斧凿的痕迹,就变为庸俗的工艺品而不是出肺腑,发自内心的艺术了”;“艺术如果是最美的花朵,生活就是开花的树木”;“真正的艺术家,名副其实的艺术家,多半是在回想中和想象中过他的感情生活的。惟其能把感情生活升华才给人类留下这许多杰作。真正的艺术是历久弥新的,因为这种艺术对每一时代的人都有感染力。”
论及对艺术品的理解,傅雷先生认为就是与艺术家思想的沟通。“一切伟大的艺术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我们只要能发掘自己心中的人间性,就找到了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再若能细心揣摩,把他独特的个性也体味出来,那就能把一件艺术品整个儿了解了”;“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
同样的,在谈及儿子钢琴演奏的时候,他仍是看重感情的升华,境界的超越。他说:“在一切艺术中,音乐的流动性最为突出,一则是时间的艺术,二则是刺激感官与情绪最剧烈的艺术,故与个人的MOOD关系特别密切”;“弹琴不能徒恃感觉,感受。那些心理作用太容易变。从这两方面得来的,必要经过理性的整理,归纳,才能深深的化入自己的心灵,成为你个性的一部分”;“音乐主要是用你的脑子,把你朦朦胧胧的感情分辨清楚,弄明白你的感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等到你弄明白了,你的境界明确了,然后你的技巧自会跟踪而来的”;“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
傅雷先生也是文化的大家,青年时代,他在西方的经历,使他了解了西方的文化和历史,更让他了解了萧邦、莫扎特、赫斯特的思想和风格。同时,他又是一个东方人,喜欢和了解东方的传统文化。他不停地给儿子推荐中国的古代著作,如:《人间词话》、《元朝散曲选》、《古诗源解读》、《唐五代宋词》、《世说新语》等等,希望能从这些著作中,开发性灵,培养气节、胸襟。傅雷先生更能从文化的高度,解析民族的特性,去探寻艺术的发展。他说,中国人既没有欧洲的浪漫狂潮,民族性又有希腊的OLYMPIC(希腊艺术的最高理想)精神,同时据有不太过分的浪漫底克精神,较之西方人,极含蓄又讲究TASTE(品味、鉴赏力),所以我们中国人,先天的具备表达萧邦(按傅雷先生的意见,萧邦是半古典半浪漫的人)相当优越的条件。反之,由于缺少了雍容华贵与宫廷气味,与欧洲真正的古典,有时反倒隔离得远一些。他希望傅聪能用东方人的思想感情去表达西方音乐,而仍旧能为西方最严格的卫道者所接受,就表示的确对西方音乐有了一些新的贡献。
不仅如此,在书中,傅雷先生还对文化传统、新旧艺术、旧体诗词、一些哲学观点以及绘画等提出了自己的非常直率的意见。其中的多数,更令我叹为观止,佩服不已。
书只有300多页,可我越看越入迷,越看感想越多,仿佛正在聆听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一般,心驰神往,如痴如醉。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信矣!
傅雷家书的初中读后感篇3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矗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傅雷家书的初中读后感篇4
拿起这本也许并不太重的书,却觉得沉沉的。
了解过傅雷,为他的含冤自杀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学术上是一位学者,在家里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这些家书,有三层内容,第一层是傅雷作为一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表达四年、关怀之情;第二层是傅雷与儿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倾心地交谈,讨论艺术;第三层就是傅雷作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认真引导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德,启发儿子的爱国情、民族情。
《傅雷家书》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提升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在风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通过书信亲子爱子,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质。
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读了《傅雷家书》,可以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对朋友爱惜尊重,政治上关心国家发展,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希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我们就会努力学习、成人成才。
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可以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的初中读后感篇5
《傅雷家书》是我国翻译家傅雷先生写给儿子的家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先生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关于写这些家书的目的,傅雷先生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曾这样说过:“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中,有是写傅雷先生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这就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还有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这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融会、贯穿于这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纵观家书的语言,都是平易近人、朴实自然的,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是对他人生方向的引导与哲理的启示,满含慈父的舐犊之情。
在家书中,傅雷先生曾对儿子说过:“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这句话强调了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在《傅雷家书》中,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感情的创伤,要做心灵的灰烬看”。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方面合起来,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之泰然。在家书中所讲的“心里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是你紧张,低潮不过分是你颓废”;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
但“坚强”的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从这个苦心孤诣教子篇中,我看到了傅雷先生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也得到了许多前文提到的启迪,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了自己的修养。
傅雷家书的初中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