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拔牙前该做的准备
拔牙是口腔外科常见手术之一,但有时也会遇到复杂的情况,如果牙齿不容易拔除,手术时间会延长甚至手术中及手术后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拔牙前的准备工作对患者是十分重要的,不能忽视。那么作为患者该做些什么呢?
一 拔牙手术前要做的准备
首先,在拔牙的前一天要休息好,以保证充足的睡眠,精神放松,消除思想顾虑,使身心处于良好的状态。其次,拔牙当天拔牙前应进食,避免空腹拔牙。有的患者认为拔牙前不能进食,怕打麻药会引起恶心呕吐,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空腹状态先注射麻药会引起心悸,甚至会出现晕厥现象。一些年龄较长的患者更应注意在医生建议下停止服用如:阿司匹林等抗凝血药物并控制血压血糖。
二 拔牙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拔牙手术是否能顺利进行,主要由医、护、患三者配合得是否融洽,因为手术是局麻下进行的,医生护士即使有再高明的医术,若没有患者的配合也是无法实施的。
拔牙术前患者可以咨询有关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便与医生很好地配合。患者就坐后要根据指导选择舒适的座位,拔牙时张口不要无限度,有的患者因张口过大造成关节脱臼或关节疼痛。张口限度既要有利于医生操作,又不要给自己增加新的痛苦。拔牙过程中由于牙齿的位置不正,有时需要敲击拔牙器械以利牙齿顺利拔除,敲击时有些震动感,这个时候患者头部需要与治疗椅头托贴紧,以免造成拔牙术后头痛。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拔牙时,要调整好情绪,使情绪处于放松状态,树立信心并与医生配合好。否则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患者会出现不适的感觉,如晕厥、手脚发凉、大量出汗等等。此外要听从医生护士的指导,只有医、护、患三方配合默契,拔牙手术才会很快顺利完成。
三 拔牙术后的护理
拔牙术后,如果不注意保护拔牙伤口也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患者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拔牙后棉纱卷一定要咬紧才能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咬得过松会增加出血机会。拔牙后的24小时内,伤口有少许渗血,唾液中混有淡红色的血水是正常现象,不要认为是出血而惊慌。
2.患者口腔里的棉纱卷应咬30分钟后吐掉,如果出血较多,可延长至1小时。但棉纱卷咬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增加患者口腔内的异味感和不适感,也会增加感染和出血的机会。
3.拔牙后不要用舌头舔吸伤口,或因口腔有异味、拔牙伤口不适而反复吐口水,吮吸,否则会使口腔内负压增加,影响血凝块附着,造成出血。
4.吐掉棉纱卷后可以吃一些温凉食物。拔牙当天要吃流食或半流食,不要吃过硬或过热的食物,以免碰触伤口,造成出血。有的患者因怕伤口感染而不敢进食,这是错误的,因为不进食会造成肌体抵抗力降低,体内营养缺乏,使伤口更易感染。
5.拔牙后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必须漱口也只能含漱,否则有可能冲掉拔牙窝内的凝血块,影响伤口愈合。
6.如果拔牙后有明显大出血,疼痛,肿胀、发热、张口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复诊,不要延误治疗。
7.拔牙伤口有缝线的患者,术后5-7天来院拆线,时间不要太短也不要太长。如果时间过短,伤口还没完全愈合,此时拆线,伤口容易裂开;时间过长,伤口容易感染,愈合的伤口也可能会再裂开。
拔牙的当天应注意休息,不要过多活动。如果不适,可根据病情需要,第二天去医院复查。
编辑推荐
拔牙前的准备工作
拔牙前的准备工作
一般的拔牙手术,虽然有一定的软硬组织损伤,只要医生技术熟练,这些损伤是相当轻微的,不仅不会对身体造成不适,还可以解决已有的相关疾患,所以无需过多地担心。
只有在偶然的情况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拔牙术才可能成为某些其他疾病的诱因。伴有其他系统疾病时拔牙,强烈的恐惧心理可使伴发疾病因拔牙而加重,甚至产生严重并发症。故病员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加强对治疗的信心及保持情绪上的平衡与稳定。
拔牙前患者应了解自身的机体状况,如最近有没有其他疾病、最近用过何种药物、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否疲劳、拔牙后能否休息等,并把这些情况向医生说明。牙拔除术与其他外科手术一样,可有出血、肿胀、疼痛等反应,引起不同程度的体温、脉搏、血压的波动等。有全身疾病的病员,有时拔牙可引起严重的后果。如果有以下疾病应向医生说明,由医生根据病情、需要、条件、牙本身的情况等决定能不能拔、何时拔:
①心脏病②高血压③血液系统疾病④糖尿病⑤甲亢⑥肾脏疾病⑦肝炎等其他传染性疾病⑧妊娠期⑨月经期。
老人拔牙最好有人陪伴。老年人因机体老化,全身器官功能减退,代偿功能差,所以可能在拔牙手术中和手术后出现意外。建议老年人尤其是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拔牙时最好有家属陪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拔牙。
拔牙大多在局麻下进行,在手术过程中可能需要持续性张口,拔除有难度的牙齿时必须增隙和去骨,还要用锤子敲击。这都需要病员的合作及主动配合,故病员应向医生了解拔除患牙的难度,术中出现不适感觉时及时向医生说明,不要过分恐慌。为了增加机体耐受力,防止晕厥等并发症,拔牙前应适量饮食。咽部感觉过敏者在张口时容易作呕,应由有经验的医生根据拔牙的难度安排是否饮食及饮食的质量。
镶牙前的准备
口腔内剩余牙的情况,首先要看基牙的情况。临床上把缺牙两侧的牙以及要放卡环、支托的牙叫基牙。它承担着假牙的一部分牙合力。基牙松动、无法支持假牙时应该拔除。如果有龋坏应该进行治疗或充填。我们经常遇到患者基牙有龋坏而又要求先采牙印后再去治牙的要求,这样是不可以的。因为前面讲过,基牙上面要放置卡环、支托,有龋坏的牙齿会影响这些部分的制做。龋坏面积大的牙齿在治疗后应做一个冠套,保护牙齿以防劈裂。对于过长的牙,锐尖、锐边缘的牙要调磨。受到创伤的牙齿也需要调磨。口腔内有设计不当的固定义齿(固定的假牙),或已失去功能而且刺激牙周组织又无法改正的假牙应拆除。为了保证牙周组织、牙龈的健康,确保印模的准确性,在修复前必须对牙结石和菌斑进行洁治,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口腔黏膜有溃疡或白色损害等病征,必须先做治疗。唇、舌系带过短影响义齿修复时应进行手术修整。原有旧义齿的患者,因为使用时间过久希望重新镶一副义齿时,最好在来院采牙模之前几天停止使用旧义齿,以便口腔黏膜得以恢复正常,使新镇的假牙更合适。
修复前的口腔准备
修复前的口腔准备
1、 基牙有牙体、牙髓病者,应做牙体牙髓病治疗,并做冲填修复牙冠外形,不宜充填者应以欠体或人造冠修复牙冠外形后,再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2、 余留牙有松动的牙周病患者,经去除牙结石,控制牙周炎症,调整咬合,去除龁面创伤后,可以保留。不能治愈者应于拔除后一起修复。
3、 牙冠严重破坏的余留牙、残根无法治愈亦应拔除后一起修复。
4、 余留牙中的乳牙、畸形牙、错位牙及倾斜移位、倒凹过大的孤立牙,对义齿修复不利者应予拔除,不影响义齿修复者可以保留。
5、 缺牙区牙槽嵴有残余感染、骨尖、游离骨片,应手术去除。
6、 牙槽嵴骨突形成组织倒凹,上颌结节颊侧骨突明显倒凹大或下垂、下颌隆突明显膨凸影响修复者,应做牙槽骨修整术;牙槽嵴呈刀刃状或严重吸收变平者,可做牙槽嵴加高术或植入种植体。
7、 系带附着接近牙槽嵴顶,不利义齿基托边缘伸展者,应做手术矫正术。
8、 口腔有炎症、溃疡、增生物、肿瘤及其它粘膜病者,应在治愈后在做义齿修复。
9、 口内有不良修复体,应予拆除,如牙及软组织有病变,应治愈后再修复。
10、 口内牙结石较多,修复前应施行龈上洁治术。至少义齿覆盖区的牙结石应予去除 。
修复前口腔的准备
修复前准备是指经过全面检查、诊断之后,按照拟定的口腔修复设计,对口腔组织的病理情况或影响修复效果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保证预期效果。
1.处理急性症状
对由牙外伤、急性牙髓炎及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牙槽脓肿,以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引起的不适,应及时处理。
2.保证良好的口腔卫生
口腔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牙龈、牙周组织的健康以及修复效果和修复体的使用寿命。同时,牙结石、牙垢等在牙面上的大量附着,将影响印模的准确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所以修复前对牙结石和牙垢应彻底洁治清除。
3.拆除不良修复体
对设计不当、制作粗糙、质量低劣、危害健康组织的修复体,或修复体已经失去功能,并刺激周围组织而又无法改正时,应予以拆除。
4.治疗和控制龋病及牙周病
(1)龋病:对龋坏造成硬组织缺损的牙,若常规充填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者可选作义齿的基牙。牙髓受累时应行根管治疗,对拟作固定义齿基牙的牙髓状况疑有病变时,应作预防性的根管治疗,避免修复完成后又不得不将修复体拆除重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牙周病:牙周病患者常伴有不可逆性持续的骨丧失,应尽早予以控制和治疗。必要时进行系统的牙周病治疗。
口腔修复准备前
口腔修复准备前
修复前准备是指经过全面检查、诊断之后,按照拟定的口腔修复设计,对口腔组织的病理情况或影响修复效果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保证预期效果。
1.处理急性症状对由牙折、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牙槽脓肿,以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引起的不适,应及时处理。
2.保证良好的口腔卫生,口腔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牙龈、牙周组织的健康以及修复效果和修复体的使用寿命。同时,牙结石、牙垢等在牙面上的大量附着,将影响印模的准确性,所以修复前对牙结石和牙垢应彻底洁治清除。
3.拆除不良修复体对设计不当、制作粗糙、质量低劣、危害健康组织的修复体,或修复体已经失去功能,并刺激周围组织而又无法改正时,应予以拆除。
口腔修复前准备
修复前准备是指经过全面检查、诊断之后,按照拟定的口腔修复设计,对口腔组织的病理情况或影响修复效果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保证预期效果。
1.处理急性症状对由牙折、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牙槽脓肿,以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引起的不适,应及时处理。
2.保证良好的口腔卫生 口腔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牙龈、牙周组织的健康以及修复效果和修复体的使用寿命。同时,牙结石、牙垢等在牙面上的大量附着,将影响印模的准确性,所以修复前对牙结石和牙垢应彻底洁治清除。
3.拆除不良修复体对设计不当、制作粗糙、质量低劣、危害健康组织的修复体,或修复体已经失去功能,并刺激周围组织而又无法改正时,应予以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