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腺囊肿概述

文案君分享时间:热度:

牙根囊肿,牙周炎囊肿,引起牙根囊肿

舌下腺囊肿为舌下腺导管堵塞涎液潴留所形成的囊肿。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囊肿位于口底一侧粘膜下,呈淡蓝色肿物,囊壁薄,质地柔软。较大舌下腺囊肿可穿人下颌舌骨肌进入颏下区,也可波及对侧口底。囊肿可因创伤而破溃,流出粘稠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数日后创口愈合囊肿长大如前。囊肿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口底部肿胀疼痛,影响进食。

舌下腺囊肿为舌下腺导管堵塞涎液潴留所形成的囊肿。目前认为导管远端部分堵塞后扩张和导管破裂粘液外漏人周围组织间隙是形成囊肿的主要因素。

舌下腺囊肿好发于舌尖腹侧小粘液腺及舌下腺,似蛤蟆气囊,俗称蛤蟆肿。其发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腺体导管远端堵塞,而粘膜又持续分泌,致使近端扩张形成上皮囊肿,此被称为潴留囊肿;另一种是由于腺体破损,粘液外漏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无上皮衬里的囊肿,称为外渗性囊肿。粘液囊肿从绿豆大小到蚕豆大小均有,舌下腺囊胖甚至可以更大,囊肿至淡棕黄色,受创破裂后流出蛋清样棕黄粘液,反复破损常常会使局部硬结,表面粘膜呈白色。

牙医巴巴精选阅读

黏液囊肿的病因


症状体征

1、黏液囊肿

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囊肿位于年末下,表面仅覆盖一薄层黏膜,故呈半透明、浅蓝色小泡,状似水疱。质地软而有弹性。囊肿很容易被咬伤而破裂,流出蛋清样透明黏稠液体,囊肿消失。破裂处愈合后,又被黏液充满,再次形成囊肿。

2、舌下腺囊肿

常见于青少年,可分3类:①单纯型:占大多数。囊肿位于舌下区,呈浅紫蓝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常位于口底一侧。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囊肿因创伤而破裂后,流出黏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暑天后窗口愈合,囊肿长大如前;②口外型:又称潜突型。主要表现为下颌下区肿物,而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③哑铃型:为上述两型的混合,即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下颌区均可见囊性肿物。

疾病病因

根据病因及病理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外森性黏液囊肿及潴留性黏液囊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外渗性黏液囊肿占黏液囊肿的80%以上,组织表现为黏液性肉芽肿或充满黏液的假囊,无上皮衬里。实验研究提示,外渗性黏液囊肿是由创伤引起的。

2、潴留性黏液囊肿有上皮衬里、潴留的黏液团快及结缔组织被膜,发病原因主要是导管系统的阻塞,可由微小涎石、分泌物浓缩或导管系统弯曲等原因所致。

牙龈肿瘤的概述


牙龈肿瘤病例详情: 请好心人帮忙判断一下,我家人左下内侧牙龈上有一个近2厘米的肿块,黑色,有灰色斑点,大概有10来年了,无痛无痒,以前有1厘米,近几年才增大到2厘米。表面不粗糙,不是特别硬,也没出过血,没溃疡。会不会是恶性的啊?请口腔科大夫帮忙回答一下,谢谢了。

牙龈瘤来源于牙周膜及颌骨牙槽突的结缔组织,没有肿瘤特有的结构,故非真性肿瘤;但牙龈瘤有肿瘤的外形及生物学行为。

病因病理

牙龈肿瘤是机械刺激及慢性炎症刺激形成的增生物,还与内分泌有关,如妇女怀孕期间容易发生牙龈瘤,分娩后则牙龈瘤缩小或停止生长。根据病理组织结构不同,牙龈瘤可分为肉芽肿型、纤维型及血管型三类。肉芽肿型牙龈瘤主要由肉芽组织构成,表面呈红色或粉红色,易出血;纤维型牙龈瘤含有较多的纤维组织和纤维母细胞,表面光滑,颜色与正常牙龈颜色无大差别,不易出血;血管型牙龈瘤含血管特别多,极易出血,如妊娠性龈瘤。

临床表现

牙龈肿瘤以女性多见,青年及中年人发病较多。牙龈瘤多发生于唇颊侧的牙龈乳头部,双尖牙区最常见。肿块较局限,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肿块有的有蒂如息肉,有的无蒂,基底宽广。肿块一般生长缓慢,但在女性妊娠期可迅速增大。肿块长大可以遮盖部分牙面及牙槽突,表面可见牙压痕,易被咬伤而发生感染。肿块长大,可以破坏牙槽骨壁,致使牙松动、移位。

何为牙源性颌骨囊肿


颌骨即牙床所在的骨组织,当其内发生囊肿肘,称为颌骨囊肿。

由于颌骨囊肿追根溯源,大多为牙组织在发育过程中演变而来的,所以又称为牙源性颌骨囊肿。

顾名思义、牙齿为祸根。临床上可分为根尖羹肿、始基囊肿、含牙囊肿与角化囊肿。

牙源性颌骨囊肿其实并不罕见,尤其是根尖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并以成年多见。

由于它慢性无痛性长大的特点,早期一般无自觉症状,偶可在口腔检查拍X片时发现。

当羹肿继续增大时,口腔内牙床骨质膨胀隆起,异物感引起你的注意,方才就医检查。

此时,局部骨皮质变薄,按诊时有乒乓球感。若用注射针穿刺时会抽吸出特征性的草黄色液体,可含胆固醇结晶(角化囊肿则可能为皮脂样物质)。

进行牙X线摄片。可见局部牙床内圆形或椭圆形透光影,可以呈单个,也可呈多个相融。

那么说颌骨囊肿非要等到囊肿增大,骨质膨胀时才能检查发现?并非知此。由于牙源性,根尖囊肿在发生前,口腔内已可发现深龋、残根或死髓牙。

牙体牙髓的病变,长期累及到牙根尖。致根尖形成肉芽肿。肉芽肿中央坏死液化为囊壁包裹;即演变成根尖囊肿。

所以,在口腔内出现死髓牙或残根时,有时拍张X线片会发现颌骨囊肿的存在。

同样,始基囊肿、含牙囊肿、角化襄肿,囊腔内可含牙,临床上可出现口内缺牙现象。此时,X线检查或许能发现颌骨囊肿。

临床上,牙源性颌骨囊肿各类型间的鉴别有一定困难。尤其是除根尖囊肿外,其余的与颌骨造釉细胞瘤有时很难鉴别。需借助病理检查方能最后确诊。

不过各类牙源性颌骨囊肿都需手术摘除,囊腔内的牙应根据具体情况,以拔除或行根管治疗。

手术应彻底,以防复发。至于那些囊肿巨大,引起面部明显畸形或引起病理性骨折的,在手术切除后,还需植骨术。

牙根尖为何会长囊肿


牙根尖为何会长囊肿

牙根尖囊肿实际上是一种慢性牙根尖周围炎。 牙根尖囊肿是怎样形成的呢?它是由于感染的牙髓组织发生坏死,然后

通过根尖孔将细菌所产生的毒素渗透到根部,牙根经常受到慢性刺激,纤维 组织就增生,渐渐发展成根尖肉芽肿。拔牙时有的能将肉芽肿带出来。肉芽 肿约有黄豆大小,附着在根尖,剖开后里面是实心,较坚韧。肉芽肿若继续 扩展,上皮增生,在它中间就产生液体,并且逐渐增多,形成囊性肿物,称 为根尖囊肿。

囊肿膜比较薄,是由两层组织构成的,内层有上皮组织,外展有纤维结 缔组织,囊肿内有浅黄色的液体,偶尔有少许浅黄色结晶。这种囊肿发展比 较缓慢,患儿没有什么感觉。囊肿长大后就压迫牙槽骨壁,出现骨质吸收。 通过 X 线片可发现根尖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阴影,在阴影的周边可见一条 密度大的白线。囊肿可扩大到骨膜的下边,只要用手指压一压根尖部,就会 感到像乒乓球一样,有压下去又能弹回来的感觉。

对根尖囊肿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有条件还可作根管治疗及根尖切除术,将囊肿刮除干净。如果条件不允许,就只能将病牙拔除,从拔牙窝搔刮根尖囊肿,效果也不错。

诊断涎腺混合瘤的方法


涎腺混合瘤又名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部位是腮腺、颌下腺,腮部小涎腺,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30-50岁为多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混合痼镜下组织像复杂,可见肿瘤性上皮组织与黏液样组织或软骨样组织,有人认为瘤变的上皮细胞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因而形成了多形性腺瘤的复杂形态。

涎腺混合瘤临床表现

1.好发于腮腺,其次为颌下腺及腭腺。

2.生长缓慢,周界清楚,质地中等硬度,表现呈结节状,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但腮腺深叶及腭部者由于周围组织的夹持固定作用而不活动。

3.涎腺造影显示为良性占位元性病变。

4.生长加快、硬度增加、活动度下降甚至固定、面神经麻痹、皮肤溃疡等恶变征象。

涎腺混合瘤诊断依据

1.涎腺部位之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

2.肿物小者表面光滑,大者呈结节状,质地中等偏硬,无压痛,活动(发生于腭腺者可不活动),无面瘫。

3.涎腺造影示良性占位性病变。

4.B型超声波见境界光滑的反射图像,内部回声波分布光点均匀。

牙医巴巴讲堂:黏液囊肿简介


黏液囊肿简介:

黏液囊肿(mucocele)是黏液外渗性囊肿和黏液潴留囊肿的统称。它常发生于下唇黏膜,其次为颊、口底、舌和腭部。浅在者其病变表面呈淡蓝色,透明易破裂;深在者表面黏膜与周围口腔黏膜颜色一致。黏液囊肿可自行消退或破溃,其黏液性内容物可以排出或不排出,故可反复发作。浅在型黏液囊肿更易复发。

外渗性黏液囊肿通常是机械性外伤致唾液腺导管破裂,黏液外溢进入结缔组织内,黏液池被炎性肉芽组织和结缔组织包绕或局限,没有衬里上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邻近的唾液腺组织呈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潴留性黏液囊肿是唾液腺导管阻塞、唾液潴留致导管扩张而形成囊性病损。相对少见,多见于50岁以后的患者,以口底、腭、颊和上颌窦部常见。囊腔内含有浓稠液物质,衬以假复层、双层柱状或立方状上皮细胞。部分潴留性黏液囊肿衬里中可见嗜酸性上皮细胞。

舌下囊肿又称蛤蟆肿(ranula),是一种特指发生于口底的黏液囊肿。多见于青少年男性。浅在的囊肿位于口底的一侧,生长缓慢,无痛。囊肿较大时,表面黏膜变薄,呈浅蓝色。深在的囊肿表现为下颌下或颏下的柔软、无痛性肿物,可伴或不伴口底的肿物。组织学上,它可表现为外渗性黏液囊肿,也可表现为潴留性黏液囊肿,但大多数舌下囊肿为外渗性囊肿,因此无上皮衬里,少数潴留性囊肿可内衬立方状、柱状、假复层柱状或复层扁平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