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有关的基础知识

文案君分享时间:热度:

牙龈萎缩装全口义齿,牙龈萎缩带全口义齿,烤瓷义齿

全口义齿有关的基础知识

全口义齿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义齿。由基托和人工牙两部分组成。它是黏膜支持式义齿。发展史:早期的全口义齿可追溯到17世纪,人们曾用兽骨,木头,和象牙等材料制作义齿。

一、无牙颌的解剖标志

1.概念:区分牙列缺失 上下牙列无天然牙存在。

牙列缺损:上下颌牙列内的不不同部位有不同数目的牙齿缺失,牙列内同时有不同数目的天然牙存在。

牙体缺损:各种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质地和生理解剖外形的损坏或异常,它常表现为正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坏。

2.解剖标志

(1)牙槽嵴是自然牙列赖以生存的基础。牙列缺失后牙槽突逐渐吸收形成牙槽嵴。上下颌的牙槽嵴将整个口腔分成内外两个部分:口腔前庭和口腔本部。

(2)口腔前庭是一潜在的间隙。

A.唇系带位于口腔前庭内相当于原中切牙近中交界线的延长线上,通常其末段离开牙槽嵴顶约4-5mm.

B.颊系带位于双尖牙压根部,是提口角肌的附丽处,颊系带将口腔前庭分为前弓区和后弓区。唇颊系带之间为前弓区,颊系带之后为后区

C.颧突:位于后弓区内相当于左右两侧上颌第一磨牙根部的骨突。颧突将咀嚼压力分散到两个部分,眶外缘和颧弓。若在此区延长基托——扩大支持范围——稳定,排牙时希望将上颌第一磨牙排在此区域内,此区应做缓冲。

D.上颌结节固位的重要区域。上颌义齿的颊侧翼缘区应充满此区域。上颌结节基托应完全覆盖此区。

E.颊侧翼缘区又称颊棚区。外界是下颌骨外缘,内侧是牙槽嵴的颊侧斜坡。前缘是颊系带,后缘是磨牙后垫

F.远中颊角区位于下颌骨嚼肌前缘颊侧翼缘区的后方。

(3)口腔本部

G.切牙乳突是上颌重要的,稳定的标志。人类有牙齿以来保留下来的最明显的恒定的标志。两个上颌中切牙的交界线应以切牙乳突为准;上颌中切牙唇面置于切牙乳突中点连线前8-10mm;上颌两侧尖牙牙尖顶的连线应通过切牙乳突中点前后1mm范围。

H.翼上颌切迹由上颌结节与蝶骨翼突愈合形成。是上颌口腔前庭与口腔本部的交界处。

I.舌系带避让

J.舌下腺可以随下颌舌骨肌的运动上升和下降。此区不应过长,否则舌运动时容易将下颌全口义齿推起。

K.下颌隆突位于下颌两侧双尖牙根部的舌侧。

L.下颌舌骨嵴 位于下颌骨后的舌面

M.舌侧翼缘区 包括舌系带,舌下腺,下颌舌骨肌,舌腭肌。翼内肌,咽上缩肌。此区域可以有足够的伸展。

N.磨牙后垫 下颌全口义齿应止于磨牙后垫的前1/3——1/2处。磨牙后垫稳定,可以指导排牙。

垂直向:磨牙后垫可以决定下颌牙合平面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合面应与磨牙后垫的1/2等高

前后向:下颌第二磨牙应位于磨牙后垫前缘

颊舌向:磨牙后垫颊面。舌面向前与下颌尖牙的近中面形成一个三角形,一般情况下,下颌后牙的舌尖应位于此三角形内。

二、无牙颌组织结构特点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

(一)无牙颌的分区

1.主承托区:垂直于牙合力受力方向的区域:包括后牙区牙槽嵴顶、腭穹隆区、颊棚区。此区域承担咀嚼压力,抵抗义齿基托的碰撞而不致造成组织创伤。

2.副承托区:与牙合力受力方向成角度的区域:包括上下颌前牙区牙槽嵴顶、上下颌前牙区牙槽嵴顶的唇颊舌腭侧不包括硬区。此区不承受较大的压力,只是协助主承托区承担咀嚼压力,义齿基托与副承托区黏膜也应紧密接触。

3.边缘封闭区:义齿边缘接触的软组织部分,如黏膜皱襞,系带附丽部,上颌后堤和下颌磨牙后垫。

4.缓冲区:无牙颌上的上颌隆突,颧突,上颌结节颊侧,切牙乳突,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以及牙槽嵴上的骨尖骨棱等部位。

(二)义齿的间隙和义齿表面

义齿间隙:口腔内容纳义齿的潜在空间。

义齿表面:

(1)组织面:义齿基托与口腔黏膜组织接触的面

(2)咬合面:上下颌牙咬合接触的面

(3)磨光面:义齿与唇颊和舌肌接触的部分

(三)牙列缺失后的改变

1.骨组织的改变:牙槽嵴萎缩

2.软组织的改变:舌伸展扩大,面下1/3变短

(四)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1.全口义齿固位原理:大气压力;吸附力;表面张力

2.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因素:(1)颌骨的解剖外形和口腔粘膜的性质(2)基托的边缘(3)唾液的质和量

3.影响全口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1)良好的咬合关系(2)合理的排牙(3)理想的磨光面外形

小编推荐

全口义齿的基础知识


全口义齿的基础知识

全口义齿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义齿。由基托和人工牙两部分组成。它是黏膜支持式义齿。
发展史:早期的全口义齿可追溯到17世纪,人们曾用兽骨,木头,和象牙等材料制作义齿。
一、无牙颌的解剖标志
1.概念:区分牙列缺失上下牙列无天然牙存在。
牙列缺损:上下颌牙列内的不不同部位有不同数目的牙齿缺失,牙列内同时有不同数目的天然牙存在。
牙体缺损:各种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质地和生理解剖外形的损坏或异常,它常表现为正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坏。
2.解剖标志
(1)牙槽嵴是自然牙列赖以生存的基础。牙列缺失后牙槽突逐渐吸收形成牙槽嵴。上下颌的牙槽嵴将整个口腔分成内外两个部分:口腔前庭和口腔本部。
(2)口腔前庭是一潜在的间隙。
A.唇系带位于口腔前庭内相当于原中切牙近中交界线的延长线上,通常其末段离开牙槽嵴顶约4-5mm.
B.颊系带位于双尖牙压根部,是提口角肌的附丽处,颊系带将口腔前庭分为前弓区和后弓区。唇颊系带之间为前弓区,颊系带之后为后区
C.颧突:位于后弓区内相当于左右两侧上颌第一磨牙根部的骨突。颧突将咀嚼压力分散到两个部分,眶外缘和颧弓。若在此区延长基托——扩大支持范围——稳定,排牙时希望将上颌第一磨牙排在此区域内,此区应做缓冲。
D.上颌结节固位的重要区域。上颌义齿的颊侧翼缘区应充满此区域。上颌结节基托应完全覆盖此区。
E.颊侧翼缘区又称颊棚区。外界是下颌骨外缘,内侧是牙槽嵴的颊侧斜坡。前缘是颊系带,后缘是磨牙后垫
F.远中颊角区位于下颌骨嚼肌前缘颊侧翼缘区的后方。
(3)口腔本部
G.切牙乳突是上颌重要的,稳定的标志。人类有牙齿以来保留下来的最明显的恒定的标志。两个上颌中切牙的交界线应以切牙乳突为准;上颌中切牙唇面置于切牙乳突中点连线前8-10mm;上颌两侧尖牙牙尖顶的连线应通过切牙乳突中点前后1mm范围。
H.翼上颌切迹由上颌结节与蝶骨翼突愈合形成。是上颌口腔前庭与口腔本部的交界处。
I.舌系带避让
J.舌下腺可以随下颌舌骨肌的运动上升和下降。此区不应过长,否则舌运动时容易将下颌全口义齿推起。
K.下颌隆突位于下颌两侧双尖牙根部的舌侧。
L.下颌舌骨嵴 位于下颌骨后的舌面
M.舌侧翼缘区 包括舌系带,舌下腺,下颌舌骨肌,舌腭肌。翼内肌,咽上缩肌。此区域可以有足够的伸展。
N.磨牙后垫 下颌全口义齿应止于磨牙后垫的前1/3——1/2处。磨牙后垫稳定,可以指导排牙。
垂直向:磨牙后垫可以决定下颌牙合平面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合面应与磨牙后垫的1/2等高
前后向:下颌第二磨牙应位于磨牙后垫前缘
颊舌向:磨牙后垫颊面。舌面向前与下颌尖牙的近中面形成一个三角形,一般情况下,下颌后牙的舌尖应位于此三角形内。
二、无牙颌组织结构特点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
(一)无牙颌的分区
1.主承托区:垂直于牙合力受力方向的区域:包括后牙区牙槽嵴顶、腭穹隆区、颊棚区。此区域承担咀嚼压力,抵抗义齿基托的碰撞而不致造成组织创伤。
2.副承托区:与牙合力受力方向成角度的区域:包括上下颌前牙区牙槽嵴顶、上下颌前牙区牙槽嵴顶的唇颊舌腭侧不包括硬区。此区不承受较大的压力,只是协助主承托区承担咀嚼压力,义齿基托与副承托区黏膜也应紧密接触。
3.边缘封闭区:义齿边缘接触的软组织部分,如黏膜皱襞,系带附丽部,上颌后堤和下颌磨牙后垫。
4.缓冲区:无牙颌上的上颌隆突,颧突,上颌结节颊侧,切牙乳突,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以及牙槽嵴上的骨尖骨棱等部位。

口腔修复学之全口义齿基础知识


全口义齿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义齿。由基托和人工牙两部分组成。它是黏膜支持式义齿。发展史:早期的全口义齿可追溯到17世纪,人们曾用兽骨,木头,和象牙等材料制作义齿。

一、无牙颌的解剖标志

1.概念:区分牙列缺失 上下牙列无天然牙存在。

牙列缺损:上下颌牙列内的不不同部位有不同数目的牙齿缺失,牙列内同时有不同数目的天然牙存在。

牙体缺损:各种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质地和生理解剖外形的损坏或异常,它常表现为正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坏。

2.解剖标志

(1)牙槽嵴是自然牙列赖以生存的基础。牙列缺失后牙槽突逐渐吸收形成牙槽嵴。上下颌的牙槽嵴将整个口腔分成内外两个部分:口腔前庭和口腔本部。

(2)口腔前庭是一潜在的间隙。

A.唇系带位于口腔前庭内相当于原中切牙近中交界线的延长线上,通常其末段离开牙槽嵴顶约4-5mm.

B.颊系带位于双尖牙压根部,是提口角肌的附丽处,颊系带将口腔前庭分为前弓区和后弓区。唇颊系带之间为前弓区,颊系带之后为后区

C.颧突:位于后弓区内相当于左右两侧上颌第一磨牙根部的骨突。颧突将咀嚼压力分散到两个部分,眶外缘和颧弓。若在此区延长基托——扩大支持范围——稳定,排牙时希望将上颌第一磨牙排在此区域内,此区应做缓冲。

D.上颌结节固位的重要区域。上颌义齿的颊侧翼缘区应充满此区域。上颌结节基托应完全覆盖此区。

E.颊侧翼缘区又称颊棚区。外界是下颌骨外缘,内侧是牙槽嵴的颊侧斜坡。前缘是颊系带,后缘是磨牙后垫

F.远中颊角区位于下颌骨嚼肌前缘颊侧翼缘区的后方。

(3)口腔本部

G.切牙乳突是上颌重要的,稳定的标志。人类有牙齿以来保留下来的最明显的恒定的标志。两个上颌中切牙的交界线应以切牙乳突为准;上颌中切牙唇面置于切牙乳突中点连线前8-10mm;上颌两侧尖牙牙尖顶的连线应通过切牙乳突中点前后1mm范围。

H.翼上颌切迹由上颌结节与蝶骨翼突愈合形成。是上颌口腔前庭与口腔本部的交界处。

I.舌系带避让

J.舌下腺可以随下颌舌骨肌的运动上升和下降。此区不应过长,否则舌运动时容易将下颌全口义齿推起。

K.下颌隆突位于下颌两侧双尖牙根部的舌侧。

L.下颌舌骨嵴 位于下颌骨后的舌面

M.舌侧翼缘区 包括舌系带,舌下腺,下颌舌骨肌,舌腭肌。翼内肌,咽上缩肌。此区域可以有足够的伸展。

N.磨牙后垫 下颌全口义齿应止于磨牙后垫的前1/3——1/2处。磨牙后垫稳定,可以指导排牙。

垂直向:磨牙后垫可以决定下颌牙合平面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合面应与磨牙后垫的1/2等高

前后向:下颌第二磨牙应位于磨牙后垫前缘

颊舌向:磨牙后垫颊面。舌面向前与下颌尖牙的近中面形成一个三角形,一般情况下,下颌后牙的舌尖应位于此三角形内。

二、无牙颌组织结构特点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

(一)无牙颌的分区

1.主承托区:垂直于牙合力受力方向的区域:包括后牙区牙槽嵴顶、腭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隆区、颊棚区。此区域承担咀嚼压力,抵抗义齿基托的碰撞而不致造成组织创伤。

2.副承托区:与牙合力受力方向成角度的区域:包括上下颌前牙区牙槽嵴顶、上下颌前牙区牙槽嵴顶的唇颊舌腭侧不包括硬区。此区不承受较大的压力,只是协助主承托区承担咀嚼压力,义齿基托与副承托区黏膜也应紧密接触。

3.边缘封闭区:义齿边缘接触的软组织部分,如黏膜皱襞,系带附丽部,上颌后堤和下颌磨牙后垫。

4.缓冲区:无牙颌上的上颌隆突,颧突,上颌结节颊侧,切牙乳突,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以及牙槽嵴上的骨尖骨棱等部位。

(二)义齿的间隙和义齿表面

义齿间隙:口腔内容纳义齿的潜在空间。

义齿表面:

(1)组织面:义齿基托与口腔黏膜组织接触的面

(2)咬合面:上下颌牙咬合接触的面

(3)磨光面:义齿与唇颊和舌肌接触的部分

(三)牙列缺失后的改变

1.骨组织的改变:牙槽嵴萎缩

2.软组织的改变:舌伸展扩大,面下1/3变短

(四)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1.全口义齿固位原理:大气压力;吸附力;表面张力

2.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因素:(1)颌骨的解剖外形和口腔粘膜的性质(2)基托的边缘(3)唾液的质和量

3.影响全口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1)良好的咬合关系(2)合理的排牙(3)理想的磨光面外形

【牙齿修复】口腔修复基础知识


为了方便患者就医,提高口腔保健知识水平,我们将有关口腔修复的知识大致介绍如下,请您参考:

牙体缺损,口内表现:牙齿硬组织不同程度的破坏,缺损和畸形。

常见病因:龋齿,外伤,磨损等。

修复方法: 后牙:金属全、嵌体、烤瓷冠; 前牙:塑料冠、烤瓷冠。

就诊次数:2-4次。

修复前准备工作:

1.牙周洁治;

2.口腔内科治疗牙髓及根尖炎症;

3.增生牙龈切除术牙列缺损。

口内表现:牙列中一部分牙齿丧失(缺一颗牙至只剩一颗牙)。

常见病因:龋齿,牙周病。

修复方法:大部分患者可采用可摘局部义齿(活动假牙)修复。

部分口腔条件允许患者可采用固定义齿修复:金属或烤瓷固定。

就诊次数:2-4次。

修复前准备工作:

1.牙周洁治

2.拔除无法保留的牙并待伤口愈后

3.相关牙齿牙体缺损的治疗

4.有旧义齿者停用一周

牙列缺失

口内表现:上下颌牙齿的完全丧失(口内无牙)。

常见病因:牙周病,龋齿。

修复方法:全口义齿修复,可选用国产塑料牙或进口塑料牙,后者外形逼真,耐磨损性较好。

就诊次数:3-5次。

修复前准备工作:

1.拔牙后的骨尖按摩

2.必要的外形整形术

3.有旧义齿者停用一周

注:就诊次数依病情不同可有增加,且不包括戴牙后复诊;修复前的准备工作因人而异,特殊治疗遵医嘱。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口腔修复的基础知识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口腔医学知识请关注牙医巴巴。

纠错 责任编辑:晓宁

全口义齿修复知识要点


全口义齿修复知识要点

无牙颌四个分区的部位及特点:

1、主承托区:

部位: 牙槽嵴顶、腭部穹窿区、颊棚区。
指垂直于牙合力受力方向的区域。能承担咀嚼压力,抵抗义齿基托的碰撞而不致造成组织的创伤。

2、副承托区:

部位: 上、下颌牙槽嵴的唇颊舌腭侧。
指与牙合力受力方向成角度的区域。不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只能协助主承托区承担咀嚼压力。

3、边缘封闭区:

部位: 粘膜皱襞、系带附着部、上颌后堤区、下颌磨牙后垫。
是义齿边缘接触的软组织部分。不能承托咀嚼压力,但可以紧密地与义齿边缘贴合,产生良好的边缘封闭作用,保证义齿固位。

4、缓冲区:

部位:上颌隆突、颧突、上颌结节颊侧、切牙乳突、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牙槽嵴上的骨尖骨突。
需要缓冲咀嚼压力的区域。不能承受咀嚼压力。

需要缓冲的解剖标志有几点,需缓冲原因:

1、标志:上颌隆突、颧突、上颌结节颊侧、切牙乳突、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
牙槽嵴上的骨尖骨突。

2、原因:因其上覆盖的粘膜较薄,不易承受压力,受压后易产生疼痛,义齿基托在负区,形成缓冲。

全口义齿(无牙颌)印模分类:

1、根据取印模次数分为一次印模和二次印模法。
2、根据取印模时患者张闭口,分为开口式印模和闭口式印模。
3、根据取印模时是否对粘膜造成压力,分为粘膜静止式和粘膜运动式印模。

全口义齿的结构及各个组成面的要求:

1、结构:基托+人工牙,共同构成义齿的三个面:组织面、磨光面、咬合面。

2、要求:

(1)组织面:使义齿获得固位力,与垂直力量有关。

(2)磨光面:一般制成凹面,唇、颊、舌肌作用于磨光面时应产生有利于义齿固位和稳定的力,与水平力量有关。

(3)咬合面:基托组织面与支持组织面密合,上下颌牙之间要紧密接触,前伸、侧向咬合时应达到平衡,义齿才会受到与牙槽嵴垂直的力,有利于义齿的固位,与垂直力量有关。

无牙颌印模应具备哪些条件?

1、组织均匀受压:由于口腔的各部分组织各有其不同的解剖特点,缺牙时间不一致,而且牙槽嵴各部位吸收不均匀而高低不平,在采取印模时,应注意压力要均匀,否则影响模型的准确性。

2、适当扩大印模面积:印模范围大小,决定全口义齿基托大小。在不妨碍黏膜皱襞、系带以及软腭等功能活动的条件下,应充分伸展印模边缘,以便充分扩大基托的接触面积。

3、采取功能性印模:取印模时,在印模材料可塑期内进行肌功能修整,由患者自行进行 or 在医生帮助下,唇、颊和舌做各种动作,塑造出印模的唇、颊和舌侧边缘与功能运动时的黏膜皱襞和系带相吻合。

4、保持稳定的位置:去印模过程中,应保证载有印模材料的托盘在口腔中保持正确而稳定的位置,避免移动,同时维持一定的压力直到印模材料完全凝固为止。

如何灌注各类印模的模型?

1、围模灌注法:利用成盒型蜡板将终印模围起来,然后灌注模型材料。
2、一般灌注法:不用成盒型蜡板保卫印模的模型灌注法。

全口义齿固位原理:

1、大气压力:形成良好的边缘封闭,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基托和组织密贴而使义齿获得固位。基托边缘封闭性越好,大气压力的作用越深。

2、吸附力作用:是两种物体分子之间相互的吸引力,包括附着力和内聚力。基托组织面与唾液,唾液与黏膜之间产生了附着力,唾液本身分子之间产生内聚力。基托与粘膜之间的的接触面积越大,越密合,吸附力越大。唾液的粘稠度较高,流动性小,可加强附着力和聚合力增强了义齿的固位。

3、表面张力:是抵抗将唾液分层的力量。当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的间隙越小,表面张力也就越大。

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

1、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的方法:测量息止颌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减去 2-3mm,作为确定垂直距离的数据。

2、瞳孔至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两眼平视,将测量的瞳孔至口裂的距离作为确定垂直距离的数据。

3、面部外形观测法:上述三种方法需在临床上参考使用,如果患者有拔牙前咬合垂直距离的记录,则可作为无牙颌修复时确定垂直距离较好的参考。

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的表现:

1、垂直距离恢复的过大:面部下 1/3 增大,上下唇张开、勉强闭合上下唇时,颏唇沟变浅,颏部皮肤呈皱缩状,肌张力增加,容易出现疲劳感。在说话和进食时可出现后牙相撞声,义齿容易出现脱位。

2、垂直距离恢复的过小:义齿的高度偏大,肌肉紧张力增加可致牙槽嵴经常处于受压力状态。面部下 1/3 距离减小,口角下垂,颏部前突,咀嚼效能较低。

确定正中关系位(水平颌位关系)的方法:

1、哥特式弓描记法:确定颌位关系时于上下牙合托前方各装一 2mm 长的柄,分别有一与之垂直的描记针,和与针相对的盘。下颌前伸、侧向运动时,描记针在描记盘上描绘出近似“ ”的圆形,也就是当描记针指向该圆形顶点时下颌恰好处于正中关系位。

2、直接咬合法:利用牙合堤及颌间纪录材料,嘱患者下颌后退并直接咬合在一起的方法。

3、肌监控仪法

全口义齿固位的影响因素:

1、颌骨的解剖因素:

(1) 颌骨的解剖影响基托面积:
颌弓宽大,牙槽嵴高而宽,腭穹窿高而深,系带附着距离牙槽嵴顶较远,则基托面积大,固位作用好。

(2) 口腔黏膜的性质与义齿固位有关:
黏膜的厚度适宜,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则基托组织面与黏膜易于密合,边缘也易于获得良好封闭,有利于固位。

2、基托的边缘:不妨碍周围组织正常活动的情况下,寄托边缘应尽量伸展,与移行黏膜皱襞保持紧密接触,有良好封闭作用,以对抗牙齿脱位。

3、唾液的质和量:唾液的粘稠度高,流动性小,可加强义齿固位。

全口义齿稳定的影响因素:

1、良好的咬合关系:上下人工牙的扣锁关系应符合该患者上下颌的位置关系,而且上下牙列间要有均匀广泛的接触。

2、合理的排牙:上下颌做正中咬合时,牙合面应均匀广泛接触,前伸、侧牙合运动时应达到平衡牙合,才能有利于稳定。

3、理想的基托磨光面的形态:基托磨光面应成凹面。

颌位关系纪录的核对:

1、检查垂直距离是否合适,用确定垂直距离法进一步核对。
2、检查正中关系是否正确,检查患者在反复咬合时牙合托是否有前移 or 扭动。
3、检查牙合平面是否合适

何为全口义齿平衡牙合、分类、理论及意义:

平衡牙合 :是指在正中牙合及下颌作前伸,侧方运动等非正中牙合运动时,上下颌相关的牙都能同时接触。

1、分类:

(1)正中平衡牙合:

下颌在正中颌位时,上下颌人工牙间具有尖窝交错的最大面积的广泛均匀接触。

(2)非正中平衡牙合:

前伸平衡牙合:当下颌前伸至上下前牙相对,再滑向正中颌位过程中前后牙都有接触。可分为三点、多点、完全接触
侧方平衡牙合:当下颌同一侧作咬合接触滑动运动时,两侧后牙均有接触

2、理论:
同心圆关系学说:认为髁道、切道和牙尖工作斜面均为同心圆上的一段载弧

3、意义:
(1) 有利于全口义齿的稳定
(2) 有利于义齿发挥功能
(3) 有利于保持口腔组织的健康

4、影响平衡牙合的五因素:

(1) 髁导斜度
(2) 切导斜度
(3) 补偿曲线曲度
(4) 牙尖斜度或牙尖高度
(5) 定位平面斜度

全口义齿检查内容有哪些:

1、义齿就位的检查:
(1) 翘动:组织面未做缓冲
(2) 就位:基托局部有明显腭倒凹

2、义齿基托的检查:
(1) 基托边缘过短影响固位,过长的部位压迫软组织引起疼痛,也不利于义齿的固位
(2) 义齿磨光面形态呈凹形,如果呈凸形将影响义齿的稳定,可磨改处理
(3) 义齿组织面检查是否有尖锐的突起 or 塑料小瘤子,应在戴义齿前将其磨除

3、颌位关系检查:

(1) 下颌后退:表现为初戴时上下前牙水平开牙合,垂直距离增高。处理:返工重做。

(2) 下颌偏斜:上下中线不一致。处理:返工重做。

(3) 前牙开牙合:前牙不接触,后牙接触。处理:轻度—磨改后牙牙尖;重度—返工。

戴用全口义齿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1、疼痛

2、固位不良

3、发音障碍:

原因:牙排列的位置不正确使舌背与腭面之间形成很小的空气排逸道基托前部的腭面太光滑

处理:形成上前牙舌面隆凸,舌面窝和舌外展隙的形态使舌拱起得较高将下颌前牙稍向唇侧倾斜,磨薄下颌舌侧基托

4 、恶心:

原因:上颌义齿后缘伸展过长或义齿基托后缘与口腔黏膜不密合。

处理:将基托后缘磨短;局部重衬,加强上颌义齿后缘封闭作用

5 、咬颊,咬舌:

原因:后牙缺失时间已久,两颊部向内凹陷,or舌体变大后牙排列覆盖过小颊部软组织也会被上颌结节和磨牙后垫部位的上下颌基托之间夹住

处理:加厚颊侧基托、加大覆盖、将基托磨薄

6 、咀嚼功能不好:

原因:上下颌牙的接触面积小,垂直距离低,调牙合过程中磨去了应用的尖凹解剖组织

处理:调牙合增加牙合面接触面积。需增加义齿高度,再牙合架上重新排牙。

7 、心理因素的影响

全口义齿戴用一阵子后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1、义齿性口炎:
停戴义齿,对不合适的义齿进行调牙合,重衬 or 重做义齿。

2、疼痛、松动:
牙槽嵴进一步吸收造成基托边缘过长,人工牙磨耗不均造成牙合干扰。每年予以复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改。

即刻全口义齿的适应症:

1、修复不能保留的前牙、余留牙数目不限
2、适用于教师、演员等职业患者
3、全身、局部健康要良好

即刻全口义齿的优点:
1、能保持面部外形、语言和咀嚼功能
2、容易测得颌面距离和颌位等
3、有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加速愈合
4、延缓牙槽嵴的吸收

单颌全口义齿修复特点:
1、颌位与牙弓不协调
2、不具备平衡牙合,不利于固位
3、天然牙和单颌义齿负重牙合力相当较大,易压痛

单颌全口义齿与全口义齿修复不同点:
1、由于对牙合是天然牙,不能达到牙合平衡
2、由于负重差较大,易压痛
3、颌弓与牙弓不协调,固位差
4、需作修复前尽可能达到平衡的准备工作

全面解析全口义齿知识


全面解析全口义齿知识

总义齿修复的基本条件为保证总义齿的固位、稳定与承力。固位是指义齿抵抗总义齿口内垂直脱位的能力,与吸附力;及大气压力有关;稳定是指义齿对抗水平和转动的力量;承力是指有足够的支持总义齿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上下颌齿槽骨等。这三者互相关联。为获得良好的总义齿修复效果,临床上均是从这三个方面改善总义齿的条件。常规改善固位的方;法包括保证总义齿与黏膜组织的密切接触以及保证良好的边缘封闭,如粘附剂的应用,可有效地保证总义齿固位。

而改善:总义齿稳定的方法,则完全由制作人员完成,主要包括基托外形与口腔解剖结构的良好适应性,使口腔的唇颊与舌肌的力:量作用于基托,可达到相对的平衡,保证义齿的固位与稳定,如应在中立区即原自然牙列排列的位置或尽量接近自然牙的位置排牙,保证良好的补偿和横胎曲线以及咬合关系,达到前伸及侧方殆时总义齿的平衡胎,避免咬合创伤及咬合干扰。

对增加总义齿承托面积,可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方法二类,非手术方法为充分利用组织的解剖结构,如上颌和颧颊翼区,下颌的舌侧翼缘区等,手术方法主要有前庭沟成形术和牙槽增高术。随着口腔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新设备新材料的不断出现,特别是牙根保存技术及人工种植牙技术,特别是牵张成骨应用到齿槽萎缩严重的无牙颌患者,为增加承力面积及完成种植式总义齿创造了条件,使总义齿的固位稳定及承力得到了全面的改善,从根本上改变了总义齿的固位,稳定与承力的模式。牙齿根保存技术及种植技术通过保留的残根或种植体的上部结构完成不同固位类型的覆盖义齿,也使总义齿的固位稳定及承力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固定形式主要包括螺丝固定连接修复和附着体式连接修复两大类。

1、螺丝固定连接修复,是采用固定螺丝将被动放置在基桩上的上部结构固定于基桩上,又称为拆卸式连接。可将无牙颌活动式总义齿的修复方式转变为固定式的总义齿。

2、附着体式连接修复包括套筒冠式、杆卡式、球形附着体式和磁性固位等方式。

(1)套筒冠式连接:内冠粘固在种植体基桩上,外冠粘固子总义齿的相应组织面内,使其呈套筒式连接达到固位,此法既可应用于总义齿半固定式上部结构的修复,也可应用于局部可摘义齿的制作。以往是以反覆取模铸造完成,现多以研磨机完成。

(2)杆卡式连接:与常规固定可摘联合义齿的杆卡结构相同,即由水平杆及曲槽套筒组成。水平杆连接各基桩上的金属接圈形成阳性部分,阴性部分是固定在总义齿基托组织面的分段曲槽套筒。可用于种植体支持的总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可铸造完成也可由研磨机制作。

(3)球形连接:类似子母扣,阳性部分呈球形,位于基桩顶部,阴性部分呈圆筒状,位于总义齿基托组织面。根据不同的种植系统的阴性部分可是金属环形帽状,或可是可置换的橡胶圆环又称O型圈。此类多用于总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

(4)磁性固位:衔铁设置在基桩顶端或者在连接杆上,永磁体埋入总义齿基托组织的相应部位。此类方法在种植体的基础上可应用于齿槽萎缩严重患者的总义齿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