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的周围支之上颌神经
上颌神经为三叉神经第二支,也仅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发自三叉神经节前缘中部,走行于海绵窦外侧壁,经圆孔(图3—11)进入翼腭窝。发出脑膜支、颧神经、眶下神经、上牙槽神经和翼腭神经等分支,分布于硬脑膜、上颌的牙齿、睑裂与口裂之间的皮肤以及口腔及鼻腔的黏膜。
(一)脑膜支(meningeal branch) 为上颌神经在颅中窝的起始部伴行于脑膜中动脉前支,分布于颅中窝的硬脑膜等部位。
(二)眶下神经(infraorbital nerve) 为上颌神经主干的延续,经眶下裂人眶后,与眶下动脉伴行,经眶下沟、眶下管自眶下孔穿出,分布于下眼睑、鼻翼部和上唇的黏膜和皮肤。眶下孔是三叉神经第二支疼痛时进行治疗的穿刺部位。
(三)颧神经(zygomaticnerve) 自上颌神经发出后,经眶下裂入眶,穿眶外侧壁前行,分出颧面支和颧颞支,分布于颧部和颞部的皮肤。颧神经与面神经的颧支形成细小的神经丛,进入泪腺神经控制泪腺分泌。
(四)上牙槽神经(superioralveolarnerves) 分为三支,其中上牙槽前支和上牙槽中支自眶下神经于眶下管和眶下沟中分出,上牙槽后支自上颌神经主干从翼腭窝内发出。3条分支形成上牙槽神经丛,分布于上颌的牙齿、牙龈以及上颌窦的黏膜。
(五)翼腭神经 发自上颌神经主干,前行至翼腭神经节,加入该神经节的眶支、鼻支和额支。
k428.com小编推荐
三叉神经的周围支之眼神经
三叉神经的周围支分为三支,分别称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眼神经由眶上裂进入颅腔,上颌神经由圆孔入颅,下颌神经由卵圆孔入颅。三叉神经的分支、分布见图3—7和图3—8。
一、眼神经
眼神经(ophthalmicnewe)是三叉神经的第一支,也是三个分支中最小的一支,仅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属于感觉神经。自三 叉神经节发出后,向前穿海绵窦外侧壁,走行于展神经及颈内动脉的外侧、滑车神经及动眼神经的下方,人眶前发出额神经、泪腺神经和鼻睫神经等分支,分布于眶、眼球、额顶、上睑、鼻背部的皮肤及部分硬脑膜。三叉神经在眶内的分布见图3—9。
(一)额神经(frontalnewe) 是眼神经最大的终末支,走行于眶顶壁与上睑提肌之间,约在眶中部分为眶上神经、额支及滑车上神经三支。
1.眶上神经分布于额窦黏膜及板障,其终末支经眶上孔(或眶上切迹)伴眶上动脉穿出到达额部,分布于骨膜与额顶部的皮肤。眶上孔(或眶上切迹)是三叉神经第一支疼痛时进行治疗的穿刺部位(图3—10)。
2.额支是额神经发出的小分支,也可由眶上神经发出,分布于额部皮肤及上眼睑。
3.滑车上神经走行于上斜肌滑车的上方,与滑车上动脉伴行,终末支穿眼轮匝肌、额肌,分布于额部中线附近如内眦、鼻背部的皮肤。
(二)泪腺神经(1acdmalnene) 是眼神经最小的终末支,经眶上裂外侧部人眶,走行于外直肌上缘,与泪腺动脉伴行至泪腺。泪腺神经与上颌神经的颧支有交通,控制泪腺分泌。
(三)鼻睫神经 经眶上裂内侧部人眶后,走行于上直肌和视神经之间,发出滑车下神经、筛前神经和筛后神经、睫状长神经及睫状神经节长根。
1.滑车下神经 走行于上斜肌与内直肌之间,分出上睑支和下睑支,分布于泪囊、鼻背部及上、下眼睑部的皮肤。
2.筛前神经 经内直肌与上斜肌之间,穿筛前孔进入颅前窝,然后穿筛板进入鼻腔,分为鼻内支和鼻外支;筛后神经于鼻睫神经接近内直肌上缘时分出,经筛后孔。两者分布于筛窦、蝶窦、鼻中隔、鼻甲及鼻腔黏膜。
3.睫状长神经 为鼻睫神经跨越视神经上侧时发出,经眼球后方进入眼球,分布于虹膜、角膜和睫状体。睫状神经节长根为鼻睫神经走行于眶上裂侧发出,进入睫状神经节。
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
当患者药物和封闭治疗无效,或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体质较差、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更彻底的开颅手术,且疼痛范围较为局限,可采用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此种手术是将三叉神经周围支的末端切断并撕脱一部分,使该神经分布区域感觉消失,以便达到止痛的目的。此种手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并发症少,但手术后复发率较高。
(一)眶上神经切断术
1.适应证 适于三叉神经第1支痛者。
2.麻醉 眶上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
3.体位 仰卧位。
4.操作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剃眉毛,皮肤用2.5%的碘酊或75%酒精消毒。
(2)局麻后,于患侧眼眉内作横切口,自眼眉内端向外延伸2—2.5cm,将皮下筋膜、肌肉及骨膜切开,于骨膜外向上下分离后用乳突牵开器将切口牵开,显露眶上神经及其内侧的滑车上神经。
(3)用两把血管钳分别将上述显露神经夹起剪断,然后分别向近端及远端旋转血管钳卷出一段神经,将近端撕脱几厘米,远端尽量从皮下撕脱。近端撕脱的愈长,疼痛消失维持的时间愈长久。近内侧的滑车上神经也按上述方法撕脱。
(4)手术切口彻底止血,逐层缝合,并加压包扎。
(二)眶下神经切断术
1.适应证 经药物治疗、无水乙醇注射等治疗无效,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痛。
2.麻醉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
3.体位 仰卧位。
4.操作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颊部用2.5%的碘酊或75%酒精消毒。
(2)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局麻,同时将眶下神经或翼腭窝阻滞麻醉。
(3)平行于鼻唇沟斜坡做皮肤切口,或于眶下缘与眶下孔之间(约在眶下缘下0.5cm处)做一平行于下睑缘长约4cm弧形皮肤切口,分开肌肉直达骨膜。
(4)用骨膜剥离器向下将眶下孔周围组织及骨膜剥离,显露眶下孔,找出眶下神经及其分支。
(5)在眶下孔处用神经钩提起眶下神经,用两把血管钳夹住神经近端及远端,在血管钳之间剪断(图9—7、9—8)。缓慢旋转血管钳向外撕扯,将近端神经向外缓慢撕脱,撕脱神经愈长则效果愈好,一般撕出5cm。然后再用同样方法撕脱远端的神经。眶下孔用骨蜡涂抹填充,可起到阻碍神经再生的作用。
(6)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并加压包扎。
(三)经眶底三叉神经第Ⅱ支切断术
1.适应证 疼痛发作于面颊部、鼻下部、上颌牙和齿龈、口腔前庭黏膜等,三叉神经第Ⅱ支分布区域。
2.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3.体位 仰卧位。
4.操作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患侧皮肤用2.5%的碘酊或75%酒精消毒。
(2)在眶下缘与眶下孔之间皮肤上作一约4em的弧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骨膜。
(3)找出从眶下孔出来的眶下神经血管束。用骨膜剥离器将骨膜从骨面上剥离,并向上越过眶下缘,将骨膜与眶底骨膜面小心分离开,用甲状腺拉钩白骨膜下方将眶组织及眼球轻轻向上拉起,显露出眶下管后方眶下沟内的神经血管束。
(4)用小骨凿将眶下孔上方的骨质及眶管顶壁凿去。此时可看到眶下孔、眶下管及眶下沟连在一起,而且三叉神经上颌支的眶内段可完全显露出来。
(5)眶内的神经血管显露清楚后,小心轻柔地将血管和神经分离开,然后把神经干在眶下孔处用两把血管钳夹住切断。此时,即可将神经干的远心端用神经钩从眶下沟和眶下管的壁上提起。再用另一把血管钳夹住在第一把血管钳的近心端部分轻轻向外牵拉。如此,再用第三把、第四把血管钳逐次夹住神经干的近心端并逐渐轻柔地向外牵扯,直至将神经干大部拉出。用上法拉出的神经干一般在4.5cm左右。被切断的上颌神经远心端用同方法撕脱出来。
(6)严密止血后,逐层缝合切口。
(四)下齿槽神经切断术
1.适应证 适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第Ⅲ支痛。
2.麻醉 下颌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
3.体位 仰卧,头偏向健侧。
4.手术操作方法
口外法
(1)切口始于下颌升支后缘,绕下颌角及距下颌骨下缘1.5cm再向前至颌下区,长约5cm(图9—9)。
(2)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沿下颌骨下线切开咀嚼肌及骨膜,向上剥离显露下颌角及升支颊侧骨面(图9—10)。注意保护好面神经下颌缘支。严密止血,逐层缝合。
(3)在下颌角至下颌最后磨牙远中联线中点处,用球形牙钻、骨凿在骨外板上形成直径约1.5cm的矩形或圆形骨窗。
(4)用刮匙等去除骨松质,显露下牙槽血管神经束,剥离出神经。止血钳钳夹下牙槽神经,切断后分别扭转撕脱其近、远颅段(图9—11、9—12)。下颌管内可填塞骨蜡。生理盐水冲洗创口,放置引流条,逐层缝合。
口内法
(1)取仰卧位。皮肤黏膜常规消毒后,在患侧下颌神经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溶液作阻滞麻醉;切口部浸润麻醉。
(2)经口内沿下颌支前缘,自下颌突下作直切口长约2.5cm。至下颌角时切口向舌侧及颊侧分开,使呈一侧“Y”字形(图9—13)。
(3)切开黏膜后,用剥离器向下颌支内侧面深部分离,分开颞肌与翼内肌,在以上肌止点处,即可找到下齿槽神经及舌神经。
(4)将神经上下进行游离至下颌孔处,用丝线套人下齿槽神经上,近端尽量向上结扎,远端稍向下结扎。在结扎线中间剪断,近端神经再向外牵拉后剪断。下齿槽神经远侧端拉住结扎线,后用血管钳缓慢地将全部下齿槽神经撕脱(图9—14、9—15)。
(5)手术切口严密止血后,逐层缝合切口。
三叉神经第二支封闭疗法
(1)眶下孔封闭法 适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第二支痛。操作方法:三叉神经第二支经眶下孔穿出,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1cm,稍偏鼻翼外侧处,其管腔向上后外侧倾斜,故皮肤进针点稍低于1cm稍内侧。无菌操作局麻后,左手摸到眶下孔,右手持针缓慢穿刺孔内0.2—0.5cm。刺中后患者出现发病样放射痛,再缓慢注入95%酒精0.7ml。针头可在孔内稍进出活动,以促进酒精扩散,使神经分布区麻木。拔出针局部贴纱布。在操作中应注意穿刺不要过猛过深,预防酒精注入眼眶内。有时在寻找眶下孔时,因为上颌骨较薄可误刺人上颌窦内,抽吸时有空气可排除。
(2)后上齿槽神经封闭法 适用于疼痛部位在上臼齿及其外侧黏膜。操作方法: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头转向健侧。穿刺点在颧骨下缘与齿槽嵴成角处,相当于经过眼眶外缘的垂直线颧骨下缘牙交点。局部消毒,先用左手指将皮肤向下前方拉紧,用4—5cm长针头稍向后上骨方刺人,直达齿槽嵴的后侧骨面,紧贴骨面缓慢深入2-5cm,即达后上齿槽孔;回抽无血后,注射95%或无水酒精0.5~1ml。如若采用经口腔方法即在2、3臼齿间隙上的黏膜壁处作45°角向后上方刺人,并紧贴内面深入2.5—3.Ocm即达上颌结节,回抽无血,注射无水酒精0.5—1ml封闭。此法易引起感染。
(3)上颌神经封闭法 适用于眶下孔神经封闭失效者。操作方法有两种,一是侧入法,病人取仰卧位,头转向健侧。选择颧弓下缘中点的乙状切迹处作为进针点。穿刺针由该点垂直刺人(下颌切迹间隙),针尖稍向上向前,使针身与颅骨矢状面向上成115°角;针身与颅骨水平面向前也成.115°角。深4cm左右即可触及翼外板基底部的内面,针尖滑过冀外板前缘,再继续深入0.5cm即人翼腭窝内。若出现上颌部放射痛,则可固定针头,回抽无血,先注入2%普鲁卡因1ml,待获得上颌部麻木而且又无眼肌麻痹后,再注射95%酒精或无水酒精0.5~1m1。有时可因翼突的骨嵴过高而不能进入翼腭窝,遇到这种情况则须改为其他人路。二是前人法,体位同上。穿刺点取颧骨体下缘最低点,即相当于经眼眶外缘的垂直线与颧内下相交处。以22号8cra长的针头白该点皮肤向后、上内方刺人。穿刺针经翼颌裂中间进入,由侧面看,针头对着颧弓中点的方向前进,并且应紧贴上颌骨的骨面逐渐向内方深人进针约2cm,先达上颌关节,然后继续沿骨面推进,约至4cm后可突然感到脱空而滑人翼腭窝,然后再深人0.5cm即可刺中神经而出现触电感。此处至皮肤的距离一般不超过5cm。注药步骤和剂量同侧人法。
(4)经口腔腭大孔刺人法 患者取坐位,头向后仰,张大口。穿刺点在腭大孔的稍前方。此孔位于最后一个臼齿的内侧硬腭上,如自该臼齿舌面向腭中缝虚拟一垂直线,其中、外1/3交界处即为腭大孔。倘若上臼齿已脱落,则可借硬腭的后缘前方0.5cm处确定腭大孔的前后位置。口腔黏膜消毒局麻后,用细针头自腭大孔的稍前方由前下向后上方刺人,若遇骨面受阻,则须在附近刺探,直至针尖经腭大孔滑人翼腭窝内。在继续进针的过程中,当针尖触及管壁可有阻力感,借此则可验证穿刺针确在翼腭窝内前进。缓缓深入2.5—3cm,如有触电感出现,即表明已过翼腭窝并刺中上颌神经。注药步骤和剂量同侧入法。
三叉神经的组成
三叉神经的组成
三叉神经的组成,自三叉神经结向前发出三支由周围突组成的三条大的分支,至内向外依次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
1.眼神经
眼神经(n.ophthalmicus)在三支中最小,只含有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眼神经向前进入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分布于额顶部、上睑和鼻背皮肤,以及眼球、泪腺、结膜和部分鼻腔粘膜)。
(1)泪腺神经细小,沿眶外侧壁、外直肌上缘前行至泪腺分布于泪腺和上睑的皮肤。
(2)额神经较粗大,位于上睑提肌的上方,分2~3支,其中眶上神经较大,经眶上切迹,分支分布于额顶部皮肤。
(3)鼻睫神经在上直肌的深面,越过视神经上方达眶内侧壁。此神经分出许多分支,分别分布于眼球、蝶窦、筛窦、下睑、泪囊、鼻腔粘膜和鼻背皮肤。
2.上颌神经
上颌神经(n.maxillaris)也是一般躯体感觉神经,自三叉神经节发出后,立即进入海绵窦外侧壁,之后经圆孔出颅,进入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上颌神经分支分布于上颌各牙、牙龈、上颌窦、鼻腔和口腔的粘膜以及睑裂间的面部皮肤以及部分硬脑膜。
(1)眶下神经为上颌神经的终支,通过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分为数支分布于下睑、鼻翼和上唇的皮肤。
(2)颧神经在翼腭窝内发出,经眶下裂入眶,穿眶外侧壁至面部,分支分布于颧、颞部皮肤。颧神经在行程中发出由副交感节后神经纤维组成的小支与泪腺神经吻合,此支进入泪腺,控制泪腺分泌。
(3)上牙槽神经分为上牙槽前、中、后支。后支有2~3支,在翼腭窝内自上颌神经发出后,穿上颌骨体后面进入骨质。上牙槽前、中支从眶下神经分出,三支在上颌牙槽骨质内吻合,形成上牙丛,分支分布于上颌窦,上颌各牙和牙龈。
(4)翼腭神经也称神经节支,为2~3条神经分支,从上颌神经主干行经翼腭窝上方的一段发出,向下连于翼腭神经节,后分布于腭部和鼻腔的粘膜以及腭扁桃体。
3.下颌神经
下颌神经(n.mandibularis)为混合神经,是三支中最粗大的分支。自三叉神经节发出后,经卵圆孔出颅腔达颞下窝,立即分为许多支。其中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下颌各牙、牙龈、舌前2/3和口腔底粘膜以及耳颞区和口裂以下的面部皮肤。
(1)耳颞神经以两根起始,向后包绕脑膜中动脉后合成一干,穿入腮腺实质内,与颞浅动脉伴行,向上分支布于耳廓前面和颞区皮肤以及腮腺。
(2)颊神经沿颊肌外面前行,穿此肌后分布于颊粘膜以及颊区直至口角的皮肤。
(3)舌神经在下牙槽神经的前方,经翼外肌深面下行,途中有面神经的鼓索从后方加入此神经。此后越过翼内肌浅面到达下颌下腺的上方,再沿舌骨舌肌的表面行至舌尖。舌神经分支分布于口腔底和舌前2/3的粘膜,接受一般躯体感觉的刺激。
(4)下牙槽神经为混合神经,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和特殊内脏运动纤维。下牙槽神经在舌神经的后方,沿翼内肌的外侧面下行,其中的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分出分支,支配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经下颌孔入下颌管。在下颌管内分支构成下牙丛,分支分布于下颌各牙和牙龈。其终支自颏孔穿出称颏神经,分布于颏部及下唇的皮肤和粘膜。
(5)咀嚼肌神经为特殊内脏运动神经,分数支支配所有咀嚼肌。
三叉神经第三支痛治疗-下齿槽神经封闭法
适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第三支痛,疼痛范围在下臼齿及其附近黏膜、下唇及舌区。
下齿槽神经封闭法主要有两种:
①口外穿刺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肩下垫枕,头向后仰并转向健侧。穿刺点在下颌骨下缘稍下而偏内,下颌角的前方1.5—2cm处。置左手食指紧贴下颌支后缘(右侧封闭指尖向上,左侧则朝下),以指示进针的方向。右手持注射器由穿刺点刺入皮肤达下颌骨内侧面,与左手食指平行的方向沿骨面向上缓慢深入3.5-4cm,遇有触电感,则表示已至下颌孔。回抽无血,先注入2%普鲁卡因1—2ml,待下颌麻木后,再注射95%或无水酒精0.5-1ml。
②口内穿刺法 患者取半卧位,头后仰,张大口,以压舌板牵拉颌部向外,确定颊垫尖和翼下颌韧带的位置。穿刺点在颊垫尖和翼下颌之间的中点。以2%碘酊及75%酒精黏膜消毒后,将穿刺针由对侧口角向进针点刺入,并保持针尖与下颌磨牙咬合平行,进针约2—2.5cm时,即达下颌孔处骨面。回抽无血,先注入2%普鲁卡因1—2ml。3—5分钟后患侧下唇及舌尖处出现麻木感,则证实注射部位准确,然后缓慢注入无水酒精lml。若只作舌神经封闭时,注射方法同上,只是针尖抵达骨面后,再向后退回1cm,然后注射无水酒精。
注意事项:口腔黏膜发炎时,不可经口腔注射,以防止感染扩散。偶有个别病例发生反射性下颌挛缩,通常不需作特殊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自行缓解。
③半月神经节酒精封闭法 适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第Ⅱ支痛或第Ⅲ支痛;第Ⅱ支痛同时第Ⅲ支痛;第1、Ⅱ、Ⅲ支同时发病者。本法疗效在90%以上。
作用机理:酒精等药液注射到半月神经节内后,神经细胞受到破坏,失去再生能力,从而阻滞其神经的传导功能,达到解除三叉神经痛的目的,是一种较好的三叉神经痛非手术治疗方法。当将无水酒精注射到三叉神经周围支神经组织上后,神经髓脂发生溶解,并凝固神经鞘及神经纤维的蛋白结构,造成神经纤维的远端变性,使注射点的神经分布区域感觉丧失。由于神经细胞体并未被破坏,以后则从注射点的近端又重新长出新的神经纤维,从而使麻木区域重建感觉。以上这一重建过程,一般需要2—3年。半月神经节经封闭后则与此不同,当把无水酒精注射到神经节内后,直接破坏了神经节细胞,使其失去了神经的再生能力,造成受累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永久性感觉丧失。因此半月神经节封闭治疗的效果,远较周围支封闭治疗效果持久。一般说来,周围支封闭后,疼痛消失维持半年至3年的时间,然而,半月神经节封闭后,疼痛消失的时间较为长久,有的病例可达到治愈。
1)前方入路法 病人仰卧面向上,皮肤进针点在颧骨结节F 1.5cm,偏内0.Scm,相当于上颌第2大臼齿对立处。无菌操作下局麻后,穿刺针从口角外侧约3cm向后、向上并向内刺人,与矢状面成15‘~20*角,即正面对准同侧瞳孔,从侧面看正对准同侧颧弓根部关节。从皮肤至卵圆孔的距离约5.5-6cm。当刺中后出现下颌神经分布区域的放射性疼痛,证明进针正确。然后再进针0.5—1cm达半月节内。必须非常小心,及时抽吸了解有无脑脊液或血液自针管孔中流出,确保部位正确后,再注入1%—2%普鲁卡因0.3ml,患者出现上颌或下颌神经的分布区麻木,即证明针尖位置正确。若眼支分布区麻木,表明针尖位置太深,应将针头拔出1~2cm,待普鲁卡因吸收后再缓慢注入酒精0.3ml,若眼支分布区仍麻木,应立即停药(酒精注入总量不超过1m1)。预防损害眼支出现角膜溃疡。若穿刺过深超过半月节,酒精沿神经根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头痛、头晕、呕吐及其他颅神经损害;针尖还可能损伤颅内动脉等引起出血并发症。酒精注射到半月节,破坏了三叉神半月节神经细胞,神经纤维不能再生,可获得治愈。而临床上大多数病例半年左右复发。 2)Harris侧人法与下颌神经注射法基本相同。应用半月神经节穿刺方向尺先测量病人两侧颧骨弓根结节基部的距离,确定卵圆孔位置。将半月神经节穿刺方向尺放人其口裂内,而后在患侧外上2.5cm处,用穿刺针朝着卵圆孔方向穿人。当针尖到达卵圆孑L后,再轻轻地推进5~8mm即达半月节内。若穿刺针尖在卵圆孔边缘受阻,可适当上下或左右活动针尖,即可滑过骨缘而人孔内。穿刺成功后先注入1%普鲁卡因溶液1m1,刺患者颊部、上下唇及舌部出现麻木,刺激性痛觉消失,即证明针尖准确的在半月节内。再注入无水酒精0.5ml,一般不超过lml。拨出穿刺针,取下方向尺,局部贴以纱布,胶布固定。
3)半月神经节甘油注射法 适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第一、二支痛;年老体弱或者有严重内脏疾病及不愿接受手术者。本法危险性小,注射后面部感觉保留。尤对三叉神经第1支痛者适合。注射方法:术前1小时服用安定5mg,病人仰卧,皮肤常规消毒,于口角外2.5cm处穿刺。先用1%普鲁卡因浸润麻醉,然后用20号腰穿针,针尖指向外耳道前方2.5cm及瞳孔正中位。进针时,为防止穿刺针进人口腔内,可用食指抵住穿刺侧口腔内壁,穿刺针穿过咽后壁后,收回手指。针尖穿过卵圆孔时病人有发作样剧痛,再深入1.5cm即达Meckell囊。在透视下或照X线正侧位片证实其位置。拔出针芯可有脑脊液滴出。注射0.2—0.25ml无菌纯甘油。如为第1支痛,则将病人换为仰卧、头低位,注射0.3-0.4ml甘油,保持此位置10分钟。
三叉神经的植物神经反射
眼心反射是检查者压迫患者眼球时,引起患者心率减慢,又称为Aschner眼球压迫试验。
(一)检查方法 让患者取安静仰卧位,数分钟后记1分钟脉率,然后检查者再用食指与中指压迫患者眼球角膜的两侧(患者闭眼)。亦可分别压迫患者一侧或同时压迫双侧眼球,压迫力量在不引起双眼球疼痛为止。一般压迫时间为10~15秒,而也有人认为,以压迫20—40秒最好。当压迫至1—2秒钟时,即开始出现脉搏减慢,在压迫3~4秒时开始记录脉搏数,每5秒记录一次脉搏次数,反复记录3—4次。
(二)反射弧 三叉神经眼支—脑桥三叉神经感觉核—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
(二)临床意义 在正常人每分钟脉搏可减慢6—8次,若每分钟减慢15次以上者,即为阳性。也有人提到,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町减慢10—20次。当迷走神经张力低下时无此反应,在迷走神经兴奋(紧张)时,此种试验亦可出现阳性。在严重的病例,压迫10秒钟时,可出现心搏停跳,或出现恶心、呕吐。此种情况的出现,多见于压迫初期,当压迫停止后,症状可迅速消失。另外,若三叉神经缺失,可不出现此种反射。一侧迷走神经病损,不会使此反射消失。阿托品可使此反射消失,毛果芸香碱可使此反射亢进。
此种试验反射差异较大,目前对此实验的判定标准仍未统一,现各学者多采用金井判定标准,见表。
五、有关其他反射活动
用刺激鼻黏膜而引起的冲动,通过交叉的和不交叉的二级纤维,终于迷走神经背核、疑核以及有关呼吸的脊髓前角细胞,引起喷嚏反射。二级纤维终于泪腺核,执行流泪反射。三级纤维终于泌涎核,执行泌涎反射等。如三叉神经感觉根受损,鼻黏膜感觉缺失,则上述由刺激鼻黏膜引起的反射活动消失。
三叉神经的周围血管性病变
三叉神经周围血管性病变是指三叉神经根周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可压迫三叉神经根或压迫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而引起三叉神经痛症状。多见于颅底动脉环的后部,即椎—基底动脉系统所组成的部分,可以是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参与供血。其中小脑前下动脉的动脉瘤和位于桥脑小脑角的动静脉畸形最常压迫三叉神经根而有三叉神经刺激症状或损害症状和体征。而海绵状血管瘤常位于硬脑膜外颅中窝底,较易压迫从圆孔和卵圆孔出颅的三叉神经第二、三支。
由于血管性病变紧靠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首发症状可以是血管刺激或压迫三叉神经后根或半月神经节引起的患侧面部阵发性剧痛发作,类似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扳机点”,伴有面部浅感觉减退,同侧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咀嚼肌无力,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等。动脉瘤位于小脑前下动脉,可产生小脑前下动脉综合征,表现为患侧耳聋、面瘫、Horner综合征、面部触觉缺失、对侧偏瘫、偏侧感觉障碍及患侧小脑体征。有时可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和体征。全脑血管造影使三叉神经周围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诊断率有所提高,但海绵状血管瘤DSA多表现为无特征的乏血管病变,在动脉相很少能见到供血动脉和病理血管,在静脉相或窦相可见病灶部分染色。采用MRI及3D—TOFMRA等新技术能够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其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对发现血管性病变很有帮助。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MRI表现为T1和T2加权像出现低信号或无信号的血管流空现象,并可。见到不同时期的血栓信号影。而海绵状血管瘤在T1加权像呈等信号,在T2加权像或注射对比剂后呈均匀一致的高信号,常难以与脑膜瘤鉴别。
三叉神经周围血管性病变的手术治疗:①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可采用小脑幕上下人路、乙状窦前岩骨入路或枕下乳突后入路,其中最佳的是乙状窦前岩骨人路,夹闭动脉瘤。②桥脑小脑角动静脉畸形,病变较小,颈细长者,宜选用一侧乳突后人路;病变较大,颈粗短者,可采用曲棍球棒形切口,显露桥脑小脑角。首先要显露和阻断供血动脉,——般先找到供血动脉的主于,再向远侧追随分离,找出供应AVM的动脉分支,在靠近畸形血管团处电凝并切断,保留主要的引流静脉。然后沿畸形血管团与颅神经及小脑表面的界面分离,直到将所有供血动脉和小的引流静脉全部游离切断,再将主要引流静脉切断,将病变全部切除。③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多采用额颞部人路,颞部骨瓣要低至颅中窝底。颅骨开窗后剪开硬脑膜,沿硬脑膜下进入并抬起颞叶显露出瘤体。由于肿瘤系由颅中窝底向上将硬脑膜顶起,其瘤壁实为硬脑膜。切开瘤壁后分块切除瘤体,力争全切。如病灶出血太多可行部分切除。因海绵状血管瘤对放射线敏感,术前放疗可使瘤体缩小,减少血运,利于手术切除。术后放疗可清除部分残留的病灶。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三叉神经痛的分为哪几类?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具有临床症状,但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除有临床症状,同时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器质性疾病如肿瘤、炎症、血管畸形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常呈持续性,部分患者可发现与原发性疾病的其它表现。脑部CT、MRI、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有助诊断。
什么是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系第五对脑神经,是颅内一对最粗大的脑神经,为混合性神经。什么叫混合性神经呢?神经系统将既有运动功能又有感觉功能的神经称为混合性神经。三叉神经的中枢在脑干及上颈髓内,从脑桥出发后分运动根和感觉根。前者支配运动,后者管理感觉。运动根穿行于三叉神经节(半月神经节)的内深处,伴下颌神经从卵圆孔出颅,支配咀嚼肌、鼓膜张肌、腭帆张肌、二腹肌前腹和下颌舌骨肌;感觉根要较运动根粗大,在三叉神经节内又分为三支。三叉神经节前内侧部神经元的周围突组成第一支,即眼神经;中部的组成第二支,即上颌神经; 后外侧部的组成第三支; 即下颌神经。这三支神经分别经过眶上裂、圆孔和卵圆孔出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