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分布区麻木感鉴别与诊断

文案君 分享时间:热度:

拔牙神经,牙龈萎缩烂神经,如何鉴别烤瓷牙的材料

多梗死痴呆为血管性痴呆的一类,腔隙性脑梗死是其重要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特征为:突然起病、阶梯性恶化,波动性病程,夜间意识混乱,人格相对保存,情感脆弱,强哭强笑,常有高血压、心脏病及卒中病史,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征象,有神经系统局灶性受损的症状和体征,CT 或MRI 显示脑内有多发的梗死灶和(或)脑萎缩。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 年于成都)的诊断标准为:

(1)符合《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诊断痴呆标准。

(2)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3)既往有脑卒中发病史。

(4)病程波动,呈阶梯性进展。

(5)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

(6)Hachinski 缺血量表记分≥7 分。

(7)CT 及MRI 证实脑内多灶性皮质或皮质下缺血改变。



临床特点:一般症状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抽搐、痴呆,无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少见。主要临床体征为舌僵、说话速度减慢,语调语音变化,轻度的中枢性面瘫,偏侧肢体轻瘫或感觉障碍,部分锥体束征阳性,而共济失调者少见。 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

(1)发病多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多无意识障碍。

(3)腰穿脑脊液无红细胞。

(4)临床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表现为纯感觉性卒中、纯运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或感觉运动性卒中等。

(5)如有条件时进行CT 检查,以明确诊断。

牙医巴巴延伸阅读

三叉神经分布区麻木的预防


(1)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因为血压过高,易使脑内微血管瘤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脑供血不全,微循环淤滞时,易形成脑梗死。所以应防止引起血压急骤降低,脑血流缓慢,血黏度增加,以及血凝固性增高的各种因素。

(2)积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讲究精神心理卫生,许多脑梗死的发作,都与情绪激动有关。

(4)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适度的体育活动有益健康。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霉变的食品、咸鱼、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要禁食。

(5)当气温骤变,气压、温度明显变化时,由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多半不适应而患病,尤其是严寒和盛夏时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免疫能力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时高,所以要特别小心。

(6)及时注意脑血管病的先兆,如突发的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口水;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定;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等。

三叉神经分布区麻木应该做哪些具体检查项目


临床特点:一般症状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抽搐、痴呆,无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少见。主要临床体征为舌僵、说话速度减慢,语调语音变化,轻度的中枢性面瘫,偏侧肢体轻瘫或感觉障碍,部分锥体束征阳性,而共济失调者少见。 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

(1)发病多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多无意识障碍。

(3)腰穿脑脊液无红细胞。

(4)临床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表现为纯感觉性卒中、纯运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或感觉运动性卒中等。

(5)如有条件时进行CT 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通过认真分析病史和仔细观察疼痛发作的情况,确定颜面部疼痛发作的部位。搞清疼痛发作是从哪一点开始的,随着疼痛加剧扩散到哪个区域。查明疼痛的性质、特点、规律、诱发疼痛发作加重或减轻的因素。

三叉神经痛的典型临床表现已得到了公认,即:

①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短暂的、剧烈的、闪电样反复发作的疼痛。

②大多数存在扳机点。

③相应区域皮肤粗糙、皮肤着色,或有感觉减退。

④由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常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结合病史特点常可确定诊断。但其表现既有特征性,也有许多复杂性,如不牢固掌握,常易与其他头面部疼痛性疾病混淆,导致漏诊和误诊。因此,除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外,还需进行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方面的检查,以及行面部和颅脑的x线片、CT扫描、磁共振(MRl)、DSA等辅助检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误诊和漏诊,准确地做出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三叉神经瘤的鉴别诊断


(一)三叉神经瘤的类型 三叉神经瘤多为神经鞘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依肿瘤部位不同可分为颅中窝型、颅后窝型和混合型(哑铃型)。
1.颅中窝型 肿瘤多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节。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可影响海绵窦、眶上裂等结构。
2.颅后窝型 肿瘤起源于三叉神经根向桥脑小脑角处生长。
3.混合型 肿瘤呈哑铃形,骑跨岩锥,一部分在颅中窝,一部分在颅后窝。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1.三叉神经症状 常为首发症状,以感觉或/和运动功能障碍多见,少数患者出现三叉神经痛。疼痛往往为持续性烧灼样,常位于三叉神经第一支、第二支分布区域。少数为阵发性剧痛,但持续时间一般较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扳机点多不明显。发生于三叉神经根的肿瘤很少有疼痛,主要为面部麻木或蚁行感,客观检查感觉减退;发生于三叉神经半月节的肿瘤疼痛较多见,而且为面部感觉减退与疼痛同时存在。
2.临近结构受累和颅内压增高症状 一般出现较晚。
3.脑脊液检查 颅后窝型三叉神经鞘瘤位于硬脑膜内,蛋白定量常升高;颅中窝型居硬脑膜外蛋白定量常正常。
4.x线片 可见岩骨尖破坏、缩短,或卵圆孔、圆孔扩大、破坏之轮廓清楚。
5.CT扫描 平扫时为等密度或低密度病灶,或为囊性灶,位于颅中窝或颅后窝者呈圆形或卵圆形,混合型则呈哑铃形。

三叉神经痛鉴别诊断


三叉神经痛鉴别诊断

牙痛

三叉神经痛常误诊为牙痛,往往将健康牙齿拔除,甚至拔除全部牙齿仍无效,方引起注意。牙病引起的疼痛为持续性疼痛,多局限于齿龈部,局部有龋齿或其它病变,X线及牙科检查可以确诊。

副鼻窦炎

如额窦炎、上颌窦炎等,为局限性持续性痛,可有发热、鼻塞、浓涕及局部压痛等。

青光眼

单侧青光眼急性发作误诊为三叉神经第1支痛,青光眼为持续性痛,不放射,可有呕吐,伴有球结合膜充血、前房变浅及眼压增高等。

颞颌关节炎

疼痛局限于颞颌关节腔,呈持续性,关节部位有压痛,关节运动障碍,疼痛与下颌动作关系密切,可行X线及专科检查协助诊断。

偏头痛

疼痛部位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发作前多有视觉先兆,如视力模糊、暗点等,可伴呕吐。疼痛为持续性,时间长,往往半日至1-2日。

三叉神经炎

病史短,疼痛呈持续性,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过敏或减退,可伴有运动障碍。神经炎多在感冒或副鼻窦炎后等发病。

小脑脑桥角肿瘤

疼痛发作可与三叉神经痛相同或不典型,但多见于30岁以下青年人,多有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并可逐渐产生小脑脑桥角其他症状和体征。以胆脂瘤多见,脑膜瘤、听神经鞘瘤次之,后两者有其他脑神经受累,共济失调及颅内压增高表现较明显。X线片、CT颅内扫描及MRI等可协助确诊。

肿瘤侵犯颅底

最常见为鼻咽癌,常伴有鼻衄、鼻塞,可侵犯多数脑神经,颈淋巴结肿大,作鼻咽部检查检查、活检、颅底X线检查,CT及MRI检查可确诊。

舌咽神经痛

易于三叉神经第3支痛相混,舌咽神经痛的部位不同,为软腭、扁桃体、咽舌壁、舌根及外耳道等处。疼痛由吞咽动作诱发。用1%可卡因等喷咽区后疼痛可消失。

三叉神经半月节区肿瘤

可见神经节细胞瘤,脊索瘤,麦氏窝脑膜瘤等,可有持续性疼痛,病人三叉神经感觉、运动障碍明显。颅底X线可能有骨质破坏等改变。

面部神经痛

多见于青年人,疼痛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可延及耳后、头顶、枕颈,甚至肩部等。疼痛持续性,可达数小时,与动作无关,不怕触摸,可为双侧性疼痛,夜间可较重。

三叉神经分支及其分布


三叉神经分支及其分布

自三叉神经结向前发出三支由周围突组成的三条大的分支,至内向外依次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

眼神经

三叉神经【外侧面】眼神经(n.ophthalmicus)在三支中最小,只含有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眼神经向前进入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分布于额顶部、上睑和鼻背皮肤,以及眼球、泪腺、结膜和部分鼻腔粘膜)。

(1) 泪腺神经细小,沿眶外侧壁、外直肌上缘前行至泪腺分布于泪腺和上睑的皮肤。

(2) 额神经较粗大,位于上睑提肌的上方,分2~3支,其中眶上神经较大,经眶上切迹,分支分布于额顶部皮肤。

(3) 鼻睫神经在上直肌的深面,越过视神经上方达眶内侧壁。此神经分出许多分支,分别分布于眼球、蝶窦、筛窦、下睑、泪囊、鼻腔粘膜和鼻背皮肤。

上颌神经

上颌神经(n.maxillaris) 也是一般躯体感觉神经,自三叉神经节发出后,立即进入海绵窦外侧壁,之后经圆孔出颅,进入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上颌神经分支分布于上颌各牙、牙龈、上颌窦、鼻腔和口腔的粘膜以及睑裂间的面部皮肤以及部分硬脑膜。

(1) 眶下神经为上颌神经的终支,通过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分为数支分布于下睑、鼻翼和上唇的皮肤。

(2) 颧神经在翼腭窝内发出,经眶下裂入眶,穿眶外侧壁至面部,分支分布于颧、颞部皮肤。颧神经在行程中发出由副交感节后神经纤维组成的小支与泪腺神经吻合,此支进入泪腺,控制泪腺分泌。

(3) 上牙槽神经分为上牙槽前、中、后支。后支有2~3支,在翼腭窝内自上颌神经发出后,穿上颌骨体后面进入骨质。上牙槽前、中支从眶下神经分出,三支在上颌牙槽骨质内吻合,形成上牙丛,分支分布于上颌窦,上颌各牙和牙龈。

(4) 翼腭神经也称神经节支,为2~3条神经分支,从上颌神经主干行经翼腭窝上方的一段发出,向下连于翼腭神经节,后分布于腭部和鼻腔的粘膜以及腭扁桃体。

下颌神经

下颌神经(n.mandibularis)为混合神经,是三支中最粗大的分支。自三叉神经节发出后,经卵圆孔出颅腔达颞下窝,立即分为许多支。其中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下颌各牙、牙龈、舌前2/3和口腔底粘膜以及耳颞区和口裂以下的面部皮肤。

(1) 耳颞神经以两根起始,向后包绕脑膜中动脉后合成一干,穿入腮腺实质内,与颞浅动脉伴行,向上分支布于耳廓前面和颞区皮肤以及腮腺。

(2) 颊神经沿颊肌外面前行,穿此肌后分布于颊粘膜以及颊区直至口角的皮肤。

(3) 舌神经在下牙槽神经的前方,经翼外肌深面下行,途中有面神经的鼓索从后方加入此神经。此后越过翼内肌浅面到达下颌下腺的上方,再沿舌骨舌肌的表面行至舌尖。舌神经分支分布于口腔底和舌前2/3的粘膜,接受一般躯体感觉的刺激。

(4) 下牙槽神经为混合神经,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和特殊内脏运动纤维。下牙槽神经在舌神经的后方,沿翼内肌的外侧面下行,其中的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分出分支,支配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经下颌孔入下颌管。在下颌管内分支构成下牙丛,分支分布于下颌各牙和牙龈。其终支自颏孔穿出称颏神经,分布于颏部及下唇的皮肤和粘膜。

(5) 咀嚼肌神经为特殊内脏运动神经,分数支支配所有咀嚼肌。

如何准确鉴别诊断三叉神经痛


分析病史和仔细观察疼痛发作的情况,确定颜面部疼痛发作的部位。搞清疼痛发作是从哪一点开始的,随着疼痛加剧扩散到哪个区域。查明疼痛的性质、特点、规律、诱发疼痛发作加重或减轻的因素。三叉神经痛的典型临床表现已得到了公认,即:①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短暂的、剧烈的、闪电样反复发作的疼痛。②大多数存在扳机点。③相应区域皮肤粗糙、皮肤着色,或有感觉减退。④由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常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根据上述临床表现,结合病史特点常可确定诊断。但其表现既有特征性,也有许多复杂性,如不牢固掌握,常易与其他头面部疼痛性疾病混淆,导致漏诊和误诊。因此,除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外,还需进行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方面的检查,以及行面部和颅脑的x线片、CT扫描、磁共振(MRl)、DSA等辅助检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误诊和漏诊,准确地做出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偏头痛与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


是一种以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病因较为复杂,至今尚未阐明,但常与遗传、内分泌、变态反应及精神因素有关。本病较易与三叉神经痛鉴别。

临床表现:青春期女性多见,常有家族史,每在疲劳、月经期、情绪激动等情况下诱发,发作前有明显的先兆症状,如视物模糊、闪光、暗点、幻视、眼胀、偏盲等。先兆症状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消失,随之剧烈头痛,以额颞部为主,单侧,可波及对侧,或左右交替。反复发作,每日或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发作一次,常呈搏动性痛、胀痛、刺痛、撕裂痛等。头痛持续:数小时至几天不等。头痛高峰期常伴有恶心、呕吐或大便感,并有流泪、面色苍白或潮红。同时有颞浅动脉波动增强,压迫之可使疼痛略有减轻。发作后疲软嗜睡,酒石酸麦角胺在发作先兆时应用能缓解症状。

牙痛与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牙痛与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当牙齿及牙周病变时常可刺激、压迫三叉神经末梢,引起三叉神经第二、三支痛,甚至波及第一支分布区域,可为一类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故有牙源性三叉神经痛之称。它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不同。不同之处还在于牙源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电阻图指标有明显变化。X线片可发现患侧下颌骨有病变骨腔,骨腔的部位即在与骨腔扳机点对应颌骨内,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无以上情况。口腔疾病致病菌及其释放的有害代谢产物尚可导致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产生头痛。牙源性头面部痛常见原因是炎症,如急性牙髓炎、牙周炎、根尖炎、龋齿等,此外尚有髓石,阻生齿等因素。牙痛与三叉神经痛混淆的问题最为多见,尤其在早年,三叉神经痛被误认为牙痛而拔除几颗甚至整排牙齿的在门诊常可见到;牙痛被误认为上三叉神经痛也不足为怪,尤其在某些统计资料中也时有发生。牙科疾病引起的牙痛有下述几个特点:

①五年龄及性别差异,任何人群均可发病。多有牙龈炎或龋齿病史。

②疼痛初期为齿龈及颜面部阵痛,后期多为持续性胀痛或跳痛。夜间较重。

③牙齿对冷、热过敏,接触冷、热食物可诱发剧痛。常无扳机点。

④疼痛时间长,多并有齿龈及颊部肿胀。

⑤因引起牙痛的疾病多为感染性,故炎症重时多有中毒表现:畏寒、发热、精神及食欲差等。

⑥检查齿龈红肿、张口受限、牙龈有叩击痛。

⑦摄片可了解牙及颌骨病变,协助确诊。

牙痛的上述几个特点是三叉神经痛所没有的。加之三叉神经痛特征性疼痛,扳机点,发作史等,两者应可以鉴别。但牙痛刺激神经末梢可致三叉神经区域的放射痛,这时鉴别就较为困难,可采用卡马西平试验性治疗来加以鉴别。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舌咽神经痛的鉴别诊断


舌咽神经痛是一种出现于舌咽神经分布区域的阵发性剧痛。疼痛性质与三叉神经痛很相似。亦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原发性舌咽神经痛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神经脱髓鞘所致。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其临床表现特点:
(1)临床表现与疼痛部位 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不同,疼痛发生在一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深部及下颌后部。有时以耳深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2)发作情况和疼痛性质 同三叉神经痛,疼痛常骤然发作、突然停止,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多为数秒或数十秒,一般不超过2分钟。亦可呈刀割、针刺、撕裂、烧灼、电击样剧烈疼痛。
(3)诱发因素 常于吞咽、咀嚼、说话、咳嗽、打呵欠时诱发疼痛。
(4)扳机点 往往有扳机点,部位多在咽后壁、扁桃体、舌根等处,少数可在外耳道。
(5)其他症状 由于吞咽动作常常诱发疼痛发作,虽然发作间歇期无任何痛苦,但惧怕诱发疼痛而不敢进食,患者常表现消瘦、脱水。喉部痉挛感、心律紊乱及低血压性昏厥等。
(6)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2.继发性舌咽神经痛 某些桥脑小脑角肿瘤、蛛网膜炎、血管性疾病、咽部肿瘤或茎突过长症等均可激惹舌咽神经而引起舌咽神经分布区域疼痛,称为继发性舌咽神经痛。其临床表现:①舌咽神经分布区域疼痛:疼痛发作的持续时间长或为持续性,诱发因素及扳机点可不明显,夜间为重。②舌咽神经损害症状:腭弓麻痹、软腭及咽部感觉减退或消失,舌后1/3味觉与一般感觉障碍,咽反射减弱或消失,腮腺分泌机能紊乱。③临近颅神经损害:常可出现颈静脉孔综合征(Vemet综合征),为一侧Ⅸ、X、Ⅺ颅神经损害;后咽喉综合征(Villaret综合征),为Ⅸ、X、Ⅺ、Ⅻ颅神经损害及Homer征表现;亦可有桥脑小脑角综合征表现。④若鼻咽癌所致,可在鼻咽部发现肿块、颈部淋巴结肿大。
虽然舌咽神经痛与三叉神经痛的性质相同,但疼痛部位不同,可以比较容易地将二者区别开来。仅有下颌、舌根疼痛,或疼痛部位较为含混时易与三叉神经第三支痛相混淆。此时若用普鲁卡因封闭下颌神经无效,而用10%可卡因或普鲁卡因喷涂于舌、咽部疼痛起始部可使疼痛暂时缓解,即可确诊为舌咽神经痛。反之则为三叉神经下颌支痛。偶有舌咽神经痛与三叉神经痛同时合并存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