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电影第一次观后感

文案君分享时间:热度:

1942电影心得

《一九四二》取材于1942年发生于河南的大饥荒,讲述的是中国人民的苦难,下面是文案君为大家整理的关于1942电影第一次观后感,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1942电影第一次观后感1

很久没有干过看完电影写观后感的事情了。这事比较二只是原因之一,让这事变得很二主要还是好片太少,烂片当道。今天要不是上个月买的团购券到期,要不是这部影片今天刚好上映,要不是还是不甘心去看《2012》圈钱版,也许我就错过这部片了。一切都是缘分。

这部片看之前讲什么我完全不知道。1942,看片名就不想看。管它讲什么,首先近代史一点兴趣都没。看年份搞不好是讲战争的,也是点兴趣都没。不过,海报上印了陈道明,对这位大叔印象不错就鬼使神差的进去看了。结果被震撼了。

影片开始,讲述者说,1942到底发生过什么,宋美龄访美,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丘吉尔感冒。出最后一条,其他的进入过教科书,作为文科生,有点印象。可是影片讲的是另一件,河南大饥荒。这个,说实话,即使是文科生,即使标榜自己是文艺女青年,实话说我真不知道。哪怕网上看到过,也是一晃而过,没有关注过。如果这部影片立意是让大家知道这段尘封的历史,那么冯小刚做的很成功。相信走进电影院看过这片的人都忘不掉。而对于无知者而言,震撼的不仅是逃荒者凄惨遭遇,还有拨开历史尘埃看到部分真相时的悲哀。当时的蒋氏政府的不作为,信息封锁,导致了河南死亡300万人。而很多人是死在了逃荒的路上,死在日本人轰炸中,死在中国军人的枪口,死在扒火车手脚冻僵掉下来被火车轧死,更有甚者,死在别人锅里。。。当抽象的数字具化成实在的人物和场景出现在电影中时,一幕幕血腥震撼的场景让我忍不住捂耳朵,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拿手机出来干点别的。讲述的这事已经有点让我接受无能了。

在此背景下,讲述了老东家和佃户一路逃荒的故事。可想而知,个人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卑微的如同蝼蚁。而面对生死攸关的绝境发生着多少折射人性或者说折射中国人的人性的事情。少东家先是利用家中粮食欺负花枝,而后立马又被抢粮的灾民杀了,死前还被花枝老公瞎鹿暴打。瞎鹿前一分钟还是伙同老东家偷洋人记者白修德的驴,后一分钟就被几个痞子兵杀死在锅里了,也许根本无需捞出来,直接被吃了。媳妇刚断气,婆婆就抱起孩子趁着人还热乎让孩子吃口奶,可后来她和孩子也没能挨过这场灾,瞎鹿要把女儿卖掉给母亲买药,母亲死在了日本人枪下,而女儿后来从火车上摔下,估计也难幸存了。一队国军在日本人刚刚轰炸完灾民后就立马开始抢车抢粮抢女人,而后日本人第二轮轰炸又来了。蒋介石对灾民视而不见,直接导致了灾情严重死了300万人,而影片结尾,他也没保住江山,逃到台湾去了。老东家一家最后只剩下他一人,默默往家的方向走,路上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就是讲述者俺娘。她再也不吃肉。。。这个故事里面,没有胜者。只有绝境里面人的挣扎。看的人真心难受。影片里面的幸存者也非胜者,二十年后,一场更大的饥荒也许他们就躲不过了,而那时,不是只有河南,是整个中国都在哭泣。而坐在电影院的看客们呢,难道就能俯视这尘封的历史吗,我想至少我看过之后是感觉悲凉。历史离我们不远,每个人都是幸存者。而五十年代末期的那场灾难照样是一半天灾一半人祸。那是死亡上千万,那又是怎样的场景?谁家没有一段关于那几年的悲惨故事?谁又能保证以后不会再有?

同样的导演,都是灾难题材,熟悉的演员阵容。《1942》要比《唐山大地震》切入点深入多了。看完发人深省。难道是一个建国前,一个解放后所以尺度不同?不过就本片的深度,我不得不感慨一句,如今片子审片尺度放宽不少哇。看完片在网上翻看了下影评,一片骂声。基本都是骂冯小刚怎么没胆拍1959。。。或是说他发国难财。这个我不认同。就像当年救狗事件,很多人跳出来说那么多人还需要救,干嘛救狗如此命题看似合理实际暴力。我不是愤青。至少现在已经不是了。不想展开1959话题,可是真心希望能多拍些好片,别老拿商业巨片来坑人了。《1942》无疑是好片,至少现在畸形的社会,冷漠的人际,金钱至上的三观,历经坎坷却善于遗忘的中国人,太需要些震撼人心的干货来提醒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指的不是那些个建_大业等片,那是广告宣传片好不好。《1942》虽然导演某些地方欲说还休,遮遮掩掩,比如人吃人话题。但是能感觉到他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很有诚意。能让人看完回家路上还一路思考的,就是好片了。

呵呵,最后,搬个小板凳坐等谁来拍《1959》吧。别让我等太多年啊!

1942电影第一次观后感2

一九四二年,河南省发生大旱灾。灾民们纷纷离家逃荒。因为日本的入侵,救济的缺失,这一场灾难,夺走了河南三百万人的生命。

“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些大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这是电影中的独白,现在读来觉得颇为讽刺。在那个时代,与那些“国际时事”相比,死三百万人算什么?更何况,这三百万人不是打仗的士兵,只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而已。腐败的政府官员都尽可能远离灾区,将兵力撤出河南,蒋介石忙于战争的前线,决定甩开河南这个“包袱”,而日本侵略者,只因灾民中混有军队士兵,便驾驶轰炸机进行大规模的轰炸。黑烟滚滚,沙石四溅。在这个战火四起的年代,灾民们无处可逃。他们只能在心里怀着一点渺茫的希望,在那不知通往生还是死的无尽道路上不断前行。每天都会有无数人倒在逃荒的道路上,然而又有谁去关心呢?当活着已经成了一种奢望,当食物已经变成衡量生命价值的唯一计量单位,在日军轰炸机的阴影下,所有人都自身难保。人尸为狼狗所食的惨烈可怖的情景,见证了那个时代人命的卑微和人性的泯灭。

然而,我们庆幸,在那个时代,总还有那么几个闪光的片段能深深地感动我们。花枝,一个普通平凡的逃荒者,一个母亲,她坚强、现实,把孩子看得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在逃荒的路途中,她凭借自己护犊的本能,一路为自己和孩子的生存而不惜一切代价地坚持。白修德,一个美国的记者,作为“局外人”,他大可不必卷入这场灾难之中,然而他有作为人的本性的善良和作为记者的责任感。他随着灾民们历经了种种苦难,突破重重阻碍,将河南大旱的现实和真像告诉全世界,让河南的灾情得到了重视,获得了救济。在大灾大难之中,终究还是有那些温暖我们的存在。

<一九四二>是一部讲述那个年代灾难的电影,它既体现了当时人们深深的苦难,又体现了灾难之中那些感动我们的一次次闪光。它讲述的那些故事,在今天,带给了我们最强大的震撼,和最深刻的思考。

1942电影第一次观后感3

今天看了《1942》,真的很震撼,内心有太多的感触,好久没有看过这么深刻的片子了,真的拍得太好了,中国的电影太需要有这样的影片出现了。影片结束时,我哭了。情绪很复杂,悲伤、痛苦、同情、无耐好像都不能准确的描述这个情绪,我说不上来,更像是一种慈悲。我也不愿意去太多的思考这个情绪到底是什么,只是让自己流着泪。

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觉得这部片子好看,但也在说,可能很多人会不觉得好看。我也在整理着自己,到底被什么打动了,绝对不只是影片拍得很真实。我在看的过程中,会去自然的对比现在的生活,比起生活在解放前的中国,真的犹如天堂一般。觉得自己太幸福,也感谢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但越往后面看,我确越多的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当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现在的中国去掉经济高速发展光鲜的外衣后,其实骨子里面的东西,跟1942年居然没有两样时,我不仅打了个寒颤。我脑子里开始浮现出那位外国记者反复问道的一个问题:“怎么会这样?”

一九四二年的河南,中日军队在此陷入胶着状态,大面积的蝗虫和旱灾使得夏秋两季绝收。在没有粮食的日子里,最后的出路就是贩人,年轻的闺女媳妇通常被买去周家口等地的窑子。电影中,徐帆饰演的花枝在失去丈夫后,为了孩子能够有一口吃的,在于男人一夜夫妻之后又将自己卖了了出去,临走之时,她对仅处了一天的丈夫说:“你来,我的裤子囫囵(完整)一些,咱俩脱下换一下吧。”男人听罢,默默无语,只能无能为力的目送马车离去。

天灾也许还可以用“逃离”来解决,可是战争带来的伤害却是避无可避。即使河南已沦为半壁江山,仍是国民政府手里的粮食支柱,从河南征购的粮食支撑着整个西北的军队、官僚和城市。天灾来时,农民手中仅有的余粮也被搜刮殆尽,军粮供给亦不可少。当时的国民政府,从蒋介石开始,对于这场饥荒带来的灾难就处于“甩包袱”的态度。他假装不相信的态度也并未避过《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当面递上的血淋淋的灾情照片,中国人向来就是乐忠于报喜不报忧的。即便是最后拨下的救灾粮食,要支付军粮开始,打点上下级关系,最后到达灾民手中的已是寥寥。

似乎《1942》摆出的是一盘没有救的死局,影片中几乎动用了一切似乎可能救灾的外在手段:政府动用军粮的援助、宗教团体和国际社会的努力、民间的慈善捐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刘震云和冯小刚是智慧而充满灵性的,在片尾出现了这样一幕,大当家收养了一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小姑娘。这就是他们给出的救世良方:只有全人类最终开始明白人与自然其实是一个整体,只有人内在和谐了,才能有风调雨顺;只有当人类之间做到不分彼此的去爱时,人祸才能最终避免。

1942电影第一次观后感4

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又看了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历史一再重演.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是何其脆弱.不管是地震还是灾荒面前,人性毕露.求生是最首要的.灾难很可拍,更可怕的是人性堕落,《1942》敌机刚刚轰炸,尸横遍野,自己的军人就抢车抢粮.为了生存,人象动物一样撕咬,甚至人吃人.我喜欢《钢琴师》,犹太钢琴师象老鼠一样躲藏,始终没有丧失对音乐的热爱,不能发出声响,他用手悬空弹奏.音乐甚至感染了敌人军官,帮助钢琴师逃脱.《肖申克救赎》不只是讲述一个被误判的杀人犯越狱的事件,是一种救赎.肖申克用广播播放音乐给犯人听,在监狱设立图书馆.思想的自由,让肖申克很充实.他用他的智慧创造了奇迹.

在灾难面前,是自我救赎还是群体堕落?一个懂得自我救赎的民族,也不会频繁地陷入天灾加人祸的深渊.落后要挨打.小时候以为抗日战争是靠我们扒火车炸桥梁的游击战取胜的,后来才知道是成千上万的中国正面作战部队,用热血和身躯顽强抵抗,还有国外盟军帮助,才取得胜利的.《1942》说出了我们早已经知道的真相.缅甸战役遗骨向蒋委员长含泪敬礼,我忍不住哭了.还原历史真相,是民族自我救赎的第一步.吸取教训,那么多生命换来的教训,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是更重要的一步.看看曾经我们的敌人日本,二战后的崛起,大地震之后的次序井然,多么可怕又可敬的敌人.我们中华民族不该敲响警钟吗?

1942电影第一次观后感5

最近好久没有看电影,没有写日志了,但是冯导的这部1942还真是把我狠狠地震撼了一把,刚刚从万达回来,我有点儿不大平静,总觉得有些东西是值得纪念一下的,于是便有了一种把今天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冲动。

说实话,看这部电影之前,我还真的从未听说过任何关于河南在1942年的抗日战争期间发生的这场大饥荒,貌似是我的阅读知识面太窄了,这些年一直是从中国的历史、政治课本上了解的中国的历史。不过后来问了几个同学,大家也从来没听过中国的这段历史,也或许听咪咪说,冯导为了这部1942奔波了将近十年才得以让它顺利播出的,(至于对于冯小刚这种大导演,要顺利播出这样一部纪实的影片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我也不大明白,不过我想大家看了应该会有自己的想法)虽然依旧是强大的明星阵容,但跟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绝对不一样,我个人觉得它绝对值这张电影票的价格。

现在经常看到一些报道,有什么为残障人士献爱心啦,给各种“有癌没钱”的贫困家庭捐款啦,又是什么各大医院专家会诊、历经千辛万苦、花费巨额挽救了__X的生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社会充满爱,群众很善良,医院很无私,政府很英明。。。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能活下来真__X不容易,生命最宝贵了。可是看着影片中血肉横飞的画面,看着饥荒中的难民被其他难民杀、被人民警察杀、被抗日士兵杀、被日本鬼子杀,最后的结果就是河南政府上报饿死1000多人,实则因为各种死法共计死亡约300万人,又恍然觉得人命真__X的不值钱,甚至还不值五升小米(其实很好奇,这场大饥荒中死的300万人究竟有多少人真的是饿死的)。影片中貌似只涉及了重庆方面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我也不明白,这么大的一部片子怎么就从头到尾都没提过共产党呢?我忽略了么?),里面也讲了救灾中的一些大发国难财的官员、商人,虽然在里面写了还算是个好官的河南也不什么主席李培基,但是大多数官员的贪污腐败、自私自利、不顾百姓生死的本性还是暴漏无疑。没有他们,河南仅仅因为饥荒怎么会死了不下300万的难民?300万是什么概念?南京大屠杀有多惨?据说就算日军当时一直杀人的话,30万人也是花上7天7夜才杀光的,甚至还包括使用大面积的活埋手段。那30万的人的十倍呢?看来中国人真是很多呢,少了30万,甚至300万根本无伤大雅嘛,原来人多还是有好处的,不管多大的灾难我们都能挺过,因为我们的民族不会像濒危动植物一样害怕灭绝,因为大多数人能够活下,因为无论少了谁这个世界都依然正常运转,更何况是13亿中仅占总数的百分之零点几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总之,蒋介石很淡定,“国民政府”很淡定!

其实我看过不少中外关于大灾难的片子,不管真实的还是科幻的,像2012,后天,唐山大地震,南京南京之类的都有所涉猎;而且也听过不少中国人民的苦难史,什么南京大屠杀、旅顺大屠杀、“”期间的三年自然灾害、红卫兵和_的所作所为、甚至是近几年的非典、甲流、各种地震的报道等等,即使有时候看了相关的文章或者视频会忍不住流泪,但是想起来总觉得缺少点儿什么感觉,后来才明白是真实感,是在你面前还原那最残忍的真实。在这种大饥荒面前,人命如草芥,什么人性、道德、尊严都是垃圾,只有填饱肚子才是最真实的,那才是自己活下唯一的追求。父母死了、妻子或丈夫死了、儿女死了,无论哪种情况发生都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但是在逃荒的途中的人们的反应应该是怎么样呢?是悲情催泪剧一样悲伤过度不吃不喝呢?还是为了爱生死相随呢?亦或是像英雄一样奋起反抗为死的亲人报仇呢(因为有些人是被杀,而非饿死的)?不,都不是!!!他们只是在亲人离开时伤心或者留一下泪,然后站起来继续前进,有些时候甚至来不及伤心,抑或没流泪可流了。是他们冷漠而没有人性吗?也不是,显然冯导在片中没有刻意虚构一个伟大无私的英雄式人物,而是真实的勾勒出一个个各有不同的小人物的形象,但是我们可以从小人物自私式的活法中看到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与内心最真挚的情感,表达的方式或许简单粗俗,却也是最直接、最真实的。

冯小刚称,在《一九四二》里他没有自己的态度,一切让观众来定夺,“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就喜欢这样的最真实的历史,不需要渲染,不需要加工修饰,就用白描的手法把最真实的场面还原给观众,之后便切换镜头,没有煽情的泪水与哭诉,没有无情的讽刺与批判,就只是淡淡地讲给你听,演给你看。里面从小人物入手,大量的细节描写,看似黑色幽默,其实是深深的悲哀,不是不同情,不是不痛心,但是没有眼泪,也根本没有流泪的冲动,而我竟然荒谬地觉得似乎这才是一个悲剧真正应该达到的效果——不是痛哭流涕,而是竟然欲哭无泪!

影片中有些镜头的特写还是令人影响蛮深刻的:刚开始时村民的互相厮杀、日军轰炸时的血肉横飞及轰炸过后那绝望的呻吟声、狗吃人的尸体情景、星星(东家的女儿)性格的转变、人们吃树皮的细节、灾民扒火车时的警察扫射、以及逃荒路上的各种卖人事件等等,有些朋友看了这部影片,就觉得这样的灾难太残酷了,不禁感叹他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换了是我的话我肯定早就受不了了。其实我倒是觉得,换了谁都一样,根本没有什么事儿是人受不了的,你以为你受不了,那不过是因为你不是他们。我一直很好奇,人的承受极限究竟在哪里?后来发现,无论我假象的界限是什么,那些不断发现的未知的历史与现实总会颠覆我原有的想法,让我不禁怀疑,人的承受能力是不是真的是没有极限的,只有我想不到的事,没有他们承受不了的事!因为当所有的一切都失了的时候,就只剩下活着这件事儿了,而为了这有且只有一个了的目标走下,不正是我们最擅长的事情么!不是2012年的12月21日快到了么,虽说我不信什么玛雅预言、世界末日之类的言论,但说不定真的哪一天地球会发生什么大灾难,谁知道呢?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但不是有很多灾难已经经过科学计算推理出大概时间了么,那不就是指日可待了么!更何况说不定还有很多未知的灾难正在向我们靠近呢!说不定哪天我们还真的有机会亲身体验一下,那些我们现在甚至不敢想象的经历,到时候可能就有机会知道自己究竟能够承受多少了。但是客观上还是觉得这个可能不大,起码现在我们还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和谐的社会,估计到死也不会怎么样,不过这个结论就得留给后人验证了。


1942电影第一次观后感

相关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