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中看刘禅,他是装傻的吗

文案君分享时间:热度:

唐朝皇帝

汉朝的统治者刘禅不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三国志后主传》本来是他的传记,但作者陈寿作为蜀中官员,在传记中的大部分篇幅都是这样写的:“XX年,(诸葛亮)怎么样”“XX年姜维怎么样”。在《皇帝传》中,他写的大多是大臣们的所作所为,并不详细,甚至不如流水账。

这个皇帝没有存在感。

这样的人,本来应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无人问津的皇帝。但是他投降了,他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投降的皇帝,而且还乐此不疲。所以他有故事。

就这样,他成了汉末三国时期除了曹操之外最有争议的人物。

我们开始争论,他是一个英明的国王还是一个昏君?

刘禅是明君?

说“刘禅是君主”的依据。

先说现在流行的“快乐而不思考”。

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不赘述了。然后有人说,刘禅的幸福说明他足智多谋,聪明能干,有很大的政治智慧。

你可以从普通人的角度去想象。当时你在魏国的时候,是无力回天的。司马昭问你:“你觉得舒容易吗?”想一想?想蜀,就是怀念当皇帝的日子,就是图谋造反,图谋复辟。杀!嗯,没办法。为了保护自己,我只能违心地说:“在这里玩得开心,别想了。”

只是简单的急中生智。这种事可以说他是个大笨蛋,其实很聪明,是个聪明人之类的,都是废话。普通人的逻辑,仅此而已。

然后是夏侯霸。

魏国的夏侯霸没有选择,只能投降蜀国,这是很正常的事情。问题是他与蜀有仇,他的父亲夏被黄忠的军队杀死。所以:

当进入蜀国时,他沉思并与对方相遇。他说:“你父亲是被行间耳杀的,不是被我祖宗之手。”指着儿子说:“夏侯家这个侄儿也是。”增添风度和好感。

有人说:“刘禅情商高,懂得稳定人心,笼络将领。”

讲道理,理智的人都知道,这个时候你应该说这些话。作为一国之君,笼络将军是常识。

所以,任何以此为论据的人,并不能证明刘禅是君主,只是证明他脑子长,没水,仅此而已。

接下来是我们先主刘备的遗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

你一枪毙了我,就说总理在感叹自己的聪明智慧,大大增加了自己的修养,期望太高了。如果我能做到这一点,我为什么要担心?鼓励,鼓励!不为恶,不为善。只有美德和美德才能服务他人。

可以看出,丞相诸葛亮对刘禅是有好感的。

问题是刘禅是个青少年。

得知费祎遇刺后,刘禅开始掌权执政。那一年,他46岁。那时候他已经是个中老年人了。他对自己年轻时的评论没什么价值。谁年轻的时候从来没有被长辈夸过?但是谁也不知道他老了会是什么样子。用他十几岁时的评价来谈他四十多岁的执政时期,是很有问题的。

九年后,邓艾攻成都,刘禅出城投降,蜀汉灭亡。

最后,据说刘禅投降是因为他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爱人民,他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四川人民的痛苦。

这是错误的,非常错误的。

首先,当司马赵刚开始南征蜀汉时,刘禅正在积极备战,而且已经开战了。邓艾直到快要打到成都的时候才考虑投降。起初,他考虑依恋那曼。当司马昭到达那里时,他仍然遭受着无尽的痛苦。

蜀汉灭亡战争

后来考虑到南蛮做事总是不听话,怕对方不接受,就考虑去东吴,后来又担心不在了,东吴迟早要灭,还是要投降魏。投降一次的耻辱肯定比两次好,所以直接投降了魏将军邓艾。

一国之君在亡国战争中的表现,说他是为了人民而不是为了怕死而做的,真是可笑。

综上所述,“刘禅是君主”论的支持者是牵强附会,难以令人信服的。用一句非常贴切的话来形容,就是为了证明而证明,尤其是最后一点,没有任何证据,纯属臆想。

刘禅是个坏国王?

事实就摆在那里。他拖了后腿,黄浩是他的最爱,姜维是他的败落,他投了降,国家是他的死亡,他说“我不考虑”。

刘备讨伐失败,抑郁死于白帝城。

诸葛亮北伐多次失败,最后疲惫不堪。

刘禅投降后,姜维仍在暗中为国家的复兴而工作,但他最终被杀害了。

刘禅的儿子,北方国王刘湛,为了阻止父亲投降,带着妻儿在家中自杀。

……

与他们相比,刘禅真的算不了什么。

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是一个坏国王。

昏君是指由于昏庸无知,道德败坏,对国家人民犯下许多滔天罪行的君主。

刘禅,没有这回事。

刘备

况且,刘禅真的没有拖诸葛亮的后腿。诸葛亮对北伐相当支持,没有阻挠。对于诸葛亮来说,这是一个帮不了多少忙,但至少不惹事的皇帝。诸葛亮北伐失败真的不是刘禅的错。

有人曾问:“为什么都是巴蜀地区的?刘邦成功了刘备却失败了?”

因为刘邦面对的是小诸侯国,而刘备面对的是两个强大而稳定的大国。团结就是力量,它是1+1 >:2的力量。

楚汉与三国时期的比较

所以诸葛亮北伐其实也不太现实。很多北伐都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大部分是运粮不畅)。退一万步讲,就算打到长安,也差一千里消灭魏。

因此,说北伐不成功是因为刘禅拖了后腿,这是非常错误的。

关于镇压姜维,姜维正在打仗,不仅刘禅,还有很多大臣都不喜欢他。

诸葛亮

开心了就不多说了。完全是为了自保。没什么好表扬的,也没什么好指责的。

刘禅最大的错误就是爱黄浩,在还有回旋余地的时候投降。

摘要

刘禅一生没做过大事,没犯过大错误,却因为是亡国之君而引起争议。

他丢了国家和尊严,真的活该被骂。但是当时北伐不能成功,荆州也拿不回来,只好退而求其次,然后遇到了捣乱的司马昭和走投无路的邓艾,他们基本上是要亡国了,不管有没有投降。

刘禅,一个平庸的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平庸的人。

给大家提个醒。

陈寿,在蜀中为官,后为修《三国志》而搜集史料;我们是活在近两千年后的现代人,靠古代史料了解三国。所以陈寿对刘禅的评价要比我们客观真实得多。

后仁贤相为理性王,糊涂的简言为黑暗王,正所谓“素丝无常,唯其染”,相信我!

这样看来,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容易受他人影响的普通人,不像刘备那样百折不挠。他知道任用诸葛亮是明智的,但他会偏袒太监黄浩;想保家卫国,却怕死,这不就是普通人的表现吗?

所以如果我们不走极端,用人性的眼光去看待他,会发现他其实没什么争议的。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