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黑=血管“黑”
几乎所有烟民都有这样的经历,烟吸久了,咳嗽、咽炎不说,连牙齿都跟着“作乱”,原本一口洁白无瑕的牙因此变得黑不溜秋,影响美观。可你知道吗?这还不是最令人担心的地方。牙越黑,说明吸烟的时间越久,给血管带来的伤害也就越大。
牙有多黑,心血管就有多“黑”
“事实上,牙有多黑,心血管就有多‘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纪蔚用形象的语言强调了持续吸烟对心血管旷日持久的伤害。“其实,心血管和肺并不一样。我们在临床上曾看到因吸烟而变黑的肺,但血管无论受到怎样的伤害,是永远不会变黑的。这里的‘黑’,实际上指的还是心血管受到的侵害。”张纪蔚说,很多血管病变并不会在第一时间就表现出征兆,但牙齿却能很好地给提个醒。吸烟越多、时间越长,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在体内沉积得越多,牙齿会变得越黑,心血管等器官受到的伤害也越大。
吸烟是导致人体血管发生故障的最大凶手之一
张纪蔚介绍,吸烟是导致人体血管发生故障的最大凶手之一。在心血管疾病的众多危险因素中,吸烟仅次于高龄,位居第二。“哪怕你原先身体再好,一天两包烟,也肯定会给血管留毒,使之一天天脆弱下去。”张纪蔚说,美国科学家50多年的研究表明,每天吸烟20支以上,冠心病风险会增加2—3倍。
吸烟对心血管有“七大罪状”
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医师和渝斌解释说,人吸烟时会吸入大量尼古丁,其中含有的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就会对心血管、血脂及血液凝血功能等产生影响,继而引发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心源性猝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总体上说,吸烟对心血管有‘七大罪状’,一旦血管变‘黑’,诸多问题都会不请自来。”
第一,吸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第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俗话说,“人与动脉同寿”,如果动脉出现问题,心、脑、肾等全身器官都会受到影响,一旦出现堵塞后果更是不可想象,心梗、脑梗、肾栓塞、肠道栓塞都会接踵而来。
第三,诱发猝死。冠心病患者吸烟,可能促使心室颤动的发生,而这正是引起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第四,导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而且吸烟量越多,脉管炎越重。
第五,促使血液形成凝块,易导致血栓。
第六,降低人体对心脏病先兆的感应能力。尼古丁会抑制人体正常的痛感,影响人们对心脏病的“报警器”———心绞痛的感知,以致突发心梗甚至猝死。
第七,影响血脂、血糖,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的第一“等危症”,血糖受损等于直接伤害心脑血管健康。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国人生命的第一大杀手,绝不能等到问题一发不可收拾时再采取对策,从现在起就要注意捕捉心脑血管疾病的蛛丝马迹。”和渝斌说。除了牙齿变黑可以透露心血管的受损程度外,像勃起功能障碍、打呼噜,特别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体重超重、天冷容易手脚发凉等都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信号。
而且,有一些症状需要特别重视,比如经常感到心慌、胸闷;劳累时感到心前区疼痛或左臂放射性疼痛;早晨起床时,一下子坐起来,感到胸部特别难受;饭后胸骨后憋胀得厉害,有时冒冷汗;晚上睡觉胸口憋闷难受,不能平躺;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胸部明显不舒服;走路时间稍长或速度稍快便感到胸闷、气喘、心跳加快;爬楼梯或做一些原本很容易的活感到特别累,得歇好几次才能干完,且感到胸闷、气喘;浑身乏力,不愿多说话。
如何远离心血管疾病?
对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建议,生活方式是众多疾病危险因素的源头,只要建立起预防意识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必然会让人们远离心血管疾病。
首先,必须戒烟。这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最可以改变或控制的因素,而且事实证明,无论从何时开始戒烟都不晚,肯定获益匪浅。有数据证明,戒烟15年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和不吸烟者比较就没有多少差别了。
其次,拥有合理的膳食结构。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少吃盐及油炸食品,远离饼干、薯片等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多吃芒果、木瓜、葡萄、柚子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少吃红肉多吃鱼,特别是三文鱼等富含欧米伽-3的深海鱼。
再次,坚持运动,控制腰围。久坐对健康不利,保证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像跑步、散步等,以有效控制体重。
最后,保持开朗的好心情。即使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也要学会宣泄,懂得随时为自己减压,让生活“慢”下来。
牙医巴巴扩展阅读
牙医巴巴讲堂:颜色黄白黑都是病态舌
颜色黄白黑都是病态舌:
“为什么中医问诊喜欢看舌头,因为它的变化非常大,所以能够及时反映此刻人体状况和疾病发展情况。”舌头表皮细胞每几天就会自动更新,因“时效性”强而受到中医专家的青睐。千万不能小看三寸舌头,细分开来,无论颜色、形状,还是质地、舌苔稍有异常都能说明不少问题。
“健康的舌头应该呈现出粉红或淡红色,形状是长椭圆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光泽润滑,而且伸缩自如,无论伸直还是弯曲,都应该柔韧有力。”而病态的舌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瘟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或是霉酱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的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或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
市民可对着镜子张口吐舌观察以简单“自检”:如果舌头呈现黄色且又滑又润,此为阳虚表现,而且多半与体内感染病毒有关,像风热型感冒、肺炎、肺心症、尿路感染等;舌苔薄白又要分两种情况:如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如苔薄白而干燥,则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灰色干燥的舌苔,则意味着体内有热病或阴虚火旺;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苔黑而干燥,为热盛津亏。舌尖苔黑而干燥,为心火盛。苔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此外,不少肿瘤患者,在患癌晚期,都会出现黑色舌苔。
小孩黑牙是怎么回事?可能这六种原因有关系
1)龋齿,就是蛀牙
因为牙齿上面出现黑点或黑斑块下面组织呈现出软化,这就是龋齿,这个需要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医院进行确诊。说明患上了龋齿,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龋齿并不是自己能够自愈的疾病。
牙齿吧小编建议:请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积极治疗加快龋齿治疗速度
2)牙组织表面的大量沉淀
有一些人虽然早晚刷牙,但是刷牙方式不对或刷牙不认真,牙齿从而并没有得到清洁,牙面就会慢慢形成一些黑色沉淀。一旦色素开始大量累积,刷牙可以有效去除一些,实在无法去除时,可以前往医院用专业器械清理。
牙齿吧小编建议:牙齿吧小编建议爸爸妈妈在生活中一定要教宝宝正确的刷牙方式,只有这样才能预防黑牙出现。
3)牙齿受到外伤
宝宝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不小心把牙齿碰伤了,牙齿只是看上去并没有脱落或折断,但是牙齿内部其实是受到了一定的伤害,牙髓碰到震荡以后,整体出现变性。当处在一些情况时牙髓是可以及时恢复的,但是在有一些情况下牙髓是无法自动恢复的,牙齿里面牙神经血管慢慢发生坏死,牙齿颜色变黑。
牙齿吧小编建议:当宝宝磕到牙齿家长朋友虽然发现并没有任何受伤的情况,但牙齿吧小编建议还是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才能以防万一。
4)氟超标造成的
长时间居住在含高氟地区宝宝,都会发生不同等级的氟斑牙,症状表现在牙齿渐渐发黑。因为氟太多导致牙齿钙化酶活性含量大大减少而造成牙齿正常钙化无法正常进行,色素在牙釉质表面大量附着,慢慢长出很多黑牙。
牙齿吧小编建议:一定要选择新含氟量合适的水源,尤其是在宝宝牙齿发育的时候。
5)牙釉质发育不全所致
小孩牙釉质发育不全,也会出现牙齿发黑的症状。主要是因为小孩牙齿钙化出现不良反应,牙齿表面非常不规整,牙齿慢慢表现在牙齿发生白斑,竟而引发牙釉质大量脱落、牙齿渐渐发黑等。
牙齿吧小编建议:按照牙釉质发育不全情况,建议前往医院诊治。可以选择使用涂氟或光固化进行修复,可以采取使用钉固位修复。
6)牙齿变色造成的
小孩牙齿发黑是因为牙齿着色引发的。在吃了含有色素的食物还有饮料以后,如糖浆、中药等,或长时间去接触矿物质成分,去碰触铁、硫等物质,很容易让宝宝牙齿渐渐发黑。
牙齿吧小编建议:家长朋友建议改正宝宝不良饮食习惯,日常生活中少吃一点过于粘稠、甜食及有色的食物。
門牙已抽牙神經多年,顏色逐漸變黑該怎麼處理?
門牙已抽牙神經多年,顏色逐漸變黑該怎麼處理?
一般做過根管治療的牙齒,都會顏色逐漸的變黑、變暗,那以前牙還看,如果單就要把顏色變化這個部分要處理的話,一般可以使用美白的方法來做處理,以根管治療後的牙齒,它可以使用一般傳統的美白,包括冷光、居家美白的方式處理,或者是齒內美白的方法,就是在根管內放藥美白的處理都可以。一般來說,根管治療後的牙齒以齒內美白的處理,效果會比一般外面的冷光、居家美白的效果會快一點。但是以根管治療後牙齒得保護來講,最建議的方法還是用牙冠把它套起來,不但可以同時把顏色的問題同時解決,而且可以同時保護這個牙齒,突然受到重力而咬裂,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要做一個牙冠,把它保護起來。
三叉血管瘤的诊断要点
(一)症状和体征
面部血管痣、癫痫和青光眼共存,是具有诊断价值的症状和体征。
(二)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1)头颅X线平片:有助于发现颅内钙化。具有诊断价值的特征发现是大脑皮质表面的钙化影像,表现为以枕、顶和颞叶为主的曲线形、双轨状沿脑回走行的钙化带。此外,还可见脑表面小动脉和脑内小血管的钙化影像。头颅X线平片也有助于发现颅骨左右不对称、岩骨锥体高突、颅骨板障增厚和鼻窦和乳突气泡增大等。
(2)头颅CT:有助于发现颅内钙化和单侧脑萎缩。
(3)头颅MRI:无助于发现颅内钙化。增强MRI对确定软脑膜血管瘤的范围有一定价值。不推荐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4)脑血管造影:用于发现毛细血管、静脉和静脉窦畸形。
2.脑电图检查
(1)无论有无癫痫发作的临床证据,脑电图检查发现有癫痫波电活动时皆有诊断价值。
(2)有大脑皮质钙化时,于病变侧记录的脑电图表现为广泛的低电压,于病变对侧可能发现癫痫样活动。
(三)诊断标准
脑—面血管瘤病的个体变异是脑和面的血管瘤分别单独出现,诊断标准应包括这些顿挫型,分类诊断标准如下:
1.1型(脑面型)
(1)面和软脑膜皆有血管瘤,可有青光眼(Sturge—Weber综合征)。
(2)组织学或典型的放射学发现证实的颅内血管瘤。
(3)癫痫发作或脑电图癫痫样电活动。
2.2型(面型) 面部血管瘤,但无颅内病变,可有青光眼。
3.3型(脑型) 软脑膜血管瘤,但无面部血管痣,可有青光眼。
常见的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
小脑上动脉:多从基底动脉末端相当于脑桥上缘,邻近大脑后动脉根部1~2mm处发出。其起始点有时可与大脑后动脉联系在一起,也有极少数起源于大脑后动脉或者是脉络丛后动脉。该动脉发出后伴随大脑后动脉下缘绕过大脑脚向后走行,在小脑上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可见动眼神经。小脑上动脉在脑桥中脑沟内环绕脑干向后内走行,然后通过小脑幕游离缘的下方到达小脑的上表面。小脑上动脉可以形成一尾襻与三叉神经根接触,在三叉神经根的人口处的上方或上内方压迫神经根。大多数为单独压迫,也可与小脑前下动脉或其他静脉共同对神经根形成压迫。
小脑前下动脉:大多从基底动脉下部发出,也可以发自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该动脉发出后向后外方走行,经三叉神经的下方越过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的腹侧面,在绒球外上方弯向下内,形成一个向外突出的血管襻,从襻上发出迷路动脉后,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供应小脑下面的前外侧区,并与小脑下后动脉吻合。小脑前下动脉一般在三叉神经根的人口处,从下方压迫三叉神经,也可以与小脑上动脉一起压迫三叉神经根。
椎—基底动脉:两侧椎动脉在脑桥下缘汇合而成基底动脉,然后向上走行于基底动脉沟内,在脑桥上缘的中点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成人的基底动脉较儿童的弯曲,其弯曲向两侧压迫三叉神经引起疼痛。基底动脉弯曲的方向一般与左右椎动脉的管径有关,如果两侧椎动脉管径相等,则基底动脉直行;如果两侧椎动脉管径不等,则基底动脉向椎动脉管径较小的一侧突出。
小脑后下动脉:为椎动脉最大的分支,于橄榄体下缘发出,沿橄榄体弯向后,在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根后方上行到脑桥下缘,再转向外侧进入小脑扁桃体内侧面,分出内侧支和外侧支。
颈—基底吻合动脉:又称为永存性三叉动脉。此动脉罕见,可压迫三叉神经根和三叉神经节引起三叉神经痛。
脑桥横静脉:为连接脑桥中脑前静脉和脑桥外侧静脉的一条血管,汇入岩上窦或基底静脉丛。有时可以围绕三叉神经,造成对三叉神经的压迫。
脑桥外侧静脉:延髓外侧静脉和桥延沟静脉可以在小脑桥脑裂内汇合成脑桥外侧静脉,沿桥脑外侧面向上走行于脑桥和面神经之间,然后在小脑中脚前面、三叉神经根外侧上行,注入岩上静脉、小脑中裂静脉或小脑前角静脉。有时可造成对三叉神经的压迫。
三叉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脑—面血管瘤病又称为脑—三叉血管瘤病或Sturge—Weber综合征。多为散发病例。家族病例少见。
(一)皮肤表现
面部血管痣呈紫红色,其分布主要局限于单侧三叉神经皮肤支配区范围内,多见于前额部,三叉神经第一支支配区,偶有半侧面部受累,罕有超过中线累及对侧者或向下延伸累及颈部者。面部血管痣多定位于眼部病变的同侧、脑病变的对侧。
(二)神经系统病变
1.癫痫发作 可为简单局限性发作、复杂局限性和(或)原发或继发性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罕有婴儿阵挛发作。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不良。
2.其他神经系统表现 智能低下、轻偏瘫、偏身萎缩。
(三)其他表现
1.青光眼和牛眼(buphthalmos) 皆为眼内压增高,后者为生前眼内压增高造成的眼积水和突眼。
2.其他 同侧偏盲、虹膜残缺、晶状体浑浊或脱位。
采用人造血管可能彻底改变根管形态
采用人造血管可能彻底改变根管形态
当牙齿出现感染或腐烂的时候,虽然根管治疗能够有效地挽救患病牙齿,但这种常规古老的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导致牙齿变得脆弱并容易断裂。现在,在俄勒冈州波特兰的OHSU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在牙齿中制造新的血管的过程,为患者和临床医生创造更好的长期疗效。 他们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
在美国,每年有1500万以上的根管治疗病例。目前的根管治疗过程为除去已经感染的牙体及牙髓组织,取而代之的是用人工合成的修复冠材料,保护剩余的牙体组织。 根管治疗的过程消除了牙的血供和神经支配,使牙齿失去了有效的生物反应和对抗疾病病菌的防御机制。如果没有此功能,成人的牙齿可能会损伤和丢失的更快,这无疑导致了更大的问题,患者不得不需要修复冠的保护或者进行种植体植入, Luiz Bertassoni 博士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Bertassoni和他的同事使用3D打印技术,基于他们之前构建人工毛细血管的工作,在实验室创建血管。他们把一种由糖分子制成的纤维模放置在提取的人类牙齿的根管上,并注射一种在人体内发现的类似蛋白质的充满牙髓细胞的凝胶状物质。研究人员去除纤维模具后形成了一个很长的微根管,其中长满了内衬血管内皮细胞。七天后,牙本质细胞在牙齿附近增生,内部形成人造血管。
结果表明,人造血管的具备再生牙齿的功能,是治疗牙齿非常有效的战略, " Bertassoni说,"我们相信,这一发现在未来极有可能改变传统根管治疗的方式。 这项研究是由美国国家牙科和颅面研究所研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R01DE026170)和俄勒冈州的医学研究基金会资助。
三叉神经的周围血管性病变
三叉神经周围血管性病变是指三叉神经根周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可压迫三叉神经根或压迫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而引起三叉神经痛症状。多见于颅底动脉环的后部,即椎—基底动脉系统所组成的部分,可以是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参与供血。其中小脑前下动脉的动脉瘤和位于桥脑小脑角的动静脉畸形最常压迫三叉神经根而有三叉神经刺激症状或损害症状和体征。而海绵状血管瘤常位于硬脑膜外颅中窝底,较易压迫从圆孔和卵圆孔出颅的三叉神经第二、三支。
由于血管性病变紧靠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首发症状可以是血管刺激或压迫三叉神经后根或半月神经节引起的患侧面部阵发性剧痛发作,类似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扳机点”,伴有面部浅感觉减退,同侧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咀嚼肌无力,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等。动脉瘤位于小脑前下动脉,可产生小脑前下动脉综合征,表现为患侧耳聋、面瘫、Horner综合征、面部触觉缺失、对侧偏瘫、偏侧感觉障碍及患侧小脑体征。有时可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和体征。全脑血管造影使三叉神经周围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诊断率有所提高,但海绵状血管瘤DSA多表现为无特征的乏血管病变,在动脉相很少能见到供血动脉和病理血管,在静脉相或窦相可见病灶部分染色。采用MRI及3D—TOFMRA等新技术能够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其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对发现血管性病变很有帮助。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MRI表现为T1和T2加权像出现低信号或无信号的血管流空现象,并可。见到不同时期的血栓信号影。而海绵状血管瘤在T1加权像呈等信号,在T2加权像或注射对比剂后呈均匀一致的高信号,常难以与脑膜瘤鉴别。
三叉神经周围血管性病变的手术治疗:①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可采用小脑幕上下人路、乙状窦前岩骨入路或枕下乳突后入路,其中最佳的是乙状窦前岩骨人路,夹闭动脉瘤。②桥脑小脑角动静脉畸形,病变较小,颈细长者,宜选用一侧乳突后人路;病变较大,颈粗短者,可采用曲棍球棒形切口,显露桥脑小脑角。首先要显露和阻断供血动脉,——般先找到供血动脉的主于,再向远侧追随分离,找出供应AVM的动脉分支,在靠近畸形血管团处电凝并切断,保留主要的引流静脉。然后沿畸形血管团与颅神经及小脑表面的界面分离,直到将所有供血动脉和小的引流静脉全部游离切断,再将主要引流静脉切断,将病变全部切除。③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多采用额颞部人路,颞部骨瓣要低至颅中窝底。颅骨开窗后剪开硬脑膜,沿硬脑膜下进入并抬起颞叶显露出瘤体。由于肿瘤系由颅中窝底向上将硬脑膜顶起,其瘤壁实为硬脑膜。切开瘤壁后分块切除瘤体,力争全切。如病灶出血太多可行部分切除。因海绵状血管瘤对放射线敏感,术前放疗可使瘤体缩小,减少血运,利于手术切除。术后放疗可清除部分残留的病灶。
常见的压迫三叉神经的六大血管
常见的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如下:
小脑上动脉:多从基底动脉末端相当于脑桥上缘,邻近大脑后动脉根部1~2mm处发出。其起始点有时可与大脑后动脉联系在一起,也有极少数起源于大脑后动脉或者是脉络丛后动脉。该动脉发出后伴随大脑后动脉下缘绕过大脑脚向后走行,在小脑上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可见动眼神经。小脑上动脉在脑桥中脑沟内环绕脑干向后内走行,然后通过小脑幕游离缘的下方到达小脑的上表面。小脑上动脉可以形成一尾襻与三叉神经根接触,在三叉神经根的人口处的上方或上内方压迫神经根。大多数为单独压迫,也可与小脑前下动脉或其他静脉共同对神经根形成压迫。
小脑前下动脉:大多从基底动脉下部发出,也可以发自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该动脉发出后向后外方走行,经三叉神经的下方越过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的腹侧面,在绒球外上方弯向下内,形成一个向外突出的血管襻,从襻上发出迷路动脉后,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供应小脑下面的前外侧区,并与小脑下后动脉吻合。小脑前下动脉一般在三叉神经根的入口处,从下方压迫三叉神经,也可以与小脑上动脉一起压迫三叉神经根。
椎—基底动脉:两侧椎动脉在脑桥下缘汇合而成基底动脉,然后向上走行于基底动脉沟内,在脑桥上缘的中点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成人的基底动脉较儿童的弯曲,其弯曲向两侧压迫三叉神经引起疼痛。基底动脉弯曲的方向一般与左右椎动脉的管径有关,如果两侧椎动脉管径相等,则基底动脉直行;如果两侧椎动脉管径不等,则基底动脉向椎动脉管径较小的一侧突出。
小脑后下动脉:为椎动脉最大的分支,于橄榄体下缘发出,沿橄榄体弯向后,在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根后方上行到脑桥下缘,再转向外侧进入小脑扁桃体内侧面,分出内侧支和外侧支。
颈—基底吻合动脉:又称为永存性三叉动脉。此动脉罕见,可压迫三叉神经根和三叉神经节引起三叉神经痛。
脑桥横静脉:为连接脑桥中脑前静脉和脑桥外侧静脉的一条血管,汇人岩上窦或基底静脉丛。有时可以围绕三叉神经,造成对三叉神经的压迫。
脑桥外侧静脉:延髓外侧静脉和桥延沟静脉可以在小脑桥脑裂内汇合成脑桥外侧静脉,沿桥脑外侧面向上走行于脑桥和面神经之间,然后在小脑中脚前面、三叉神经根外侧上行,注入岩上静脉、小脑中裂静脉或小脑前角静脉。有时可造成对三叉神经的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