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类患者不能随便拔牙

文案君分享时间:热度:

不能拔牙,能不能拔牙,经期为什么不能拔牙

六类患者不能随便拔牙

很多人忌讳“拔牙”,最主要的原因是怕疼。随着口腔医疗水平的提高,通过治疗能保留的牙齿并不建议轻易拔除,但对于既没有保留价值、又会影响口腔健康的患牙,拔牙仍然是最终治疗手段。只要医生技术过关,实现无痛拔牙不是问题。但是对于部分人来说,拔牙不是随便的,比如血液病、肝脏病、糖尿病等患者是暂时不能拔牙的。

1、血液病

可以造成血液凝固性降低及术后出血不止,如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疫及坏血病等,要避免拔牙。

2、肝脏病

对急性期肝炎或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应暂缓拔牙,因为此类肝病可以因凝血酶原及纤维蛋白缺乏,或肝脏无能力利用维生素K合成有关的凝血因子而导致术后出血不止,必须待疾病好转后再拔牙。对于慢性肝炎,肝功能无明显损坏者可以拔牙,但术前应作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为防止术后出血,拔牙后应使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止血敏等。

3、肾脏病

有严重肾功能损害者不能拔牙,以免引起肾功能衰竭。一般肾脏病较轻者,拔牙前应注射抗生素以防拔牙造成的暂时性菌血症,促使肾病急性发作。

4、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因抵抗力降低,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病情重者应暂缓拔牙,对于必须拔牙的,应请内科医师会诊,控制血糖不要过高,再拔牙(清晨空腹血糖不超过6.8毫摩尔/升即160毫克%)。拔牙手术前后应使用抗生素以防止并发感染。

5、甲状腺功能亢进

此类病人可因感染、焦虑及各种手术引起甲状腺中毒的突然加重,即出现"甲状腺危象",重者能迅速引起衰竭甚至死亡,故不宜冒然拔牙。如果必须拔牙时应作详细检查,基础新陈代谢率应在20%以下,脉搏每分钟100次以下。麻药中不能加"肾上腺素"。术后还要用消炎药。

6、器质性或功能性精神、神经疾患

有这种病的病人,应该考虑到手术中及手术后引起疾病发作的可能性,所以应该在神经内科医生会诊并治疗以后再拔牙,而且术前应服用镇静剂。

7、其他疾病

对于急性传染病、恶性贫血、严重肺结核、营养不良、过度疲劳都可以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延缓伤口的愈合,还容易合并感染,故应暂缓拔牙。

小编推荐

专家提醒六类智齿应该尽早拔掉


随着人类进化,颌骨的体积越来越小,往往没有足够的空间让一些智齿萌出或生长,导致方向异常给人带来诸多的口腔健康隐患。专家指出,以下六类智齿应尽快拔掉。

1.蛀牙:如果智齿出现比较深的蛀牙,特别是需要根管治疗的。

2.侵犯邻牙:如果生长空间不足,智齿会使劲儿顶住相邻的牙齿继续生长,可能保不住两颗牙齿。

3.空间不足:在智齿生长过程中空间,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牙龈肿胀、牙齿疼痛等症状。

4.不易清洁:长得歪七扭八的智齿,清洁起来会比较困难,很容易出现蛀牙。

5.没有对咬牙:如果一颗智齿的对面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另一颗智齿,可能影响人的咬合关系。

6.阻生齿:这种类型的智齿,通常埋在齿槽骨的里面,当你感觉到痛时就要拔掉。

有些人的智齿早就该拔掉了,但是他们认为只要智齿没有引起疼痛,就不必治疗或拔除。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一旦出现牙痛等症状,就表明智齿的存在已经对其他牙齿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此时再拔掉智齿,多少有点儿亡羊补牢的意思。还有些人害怕拔牙疼痛而迟迟不愿到牙科就诊。

为什么要拔掉智齿

首先,如果智齿不能完全生长出来,其牙冠就会被牙龈覆盖住然后形成冠周袋。冠周袋很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导致智齿冠周炎反复发作,牙痛、张口受限、进食困难等症状的出现。

其次,如果智齿长歪了,和相邻的牙齿出现一个夹角,容易导致食物嵌塞,时间久了,智齿和相邻的牙齿都容易出现蛀牙甚至是牙髓炎。

第三,如果智齿生长的位置和方向出现异常,还会影响上下牙齿之间的咬合关系,可能造成颞下颌关节弹响、张口疼痛、夜磨牙等。

其实,在局部麻醉下,患者在拔牙过程中是不会感觉到疼痛的。在智齿刚刚萌出、牙根尚未完全形成时,就应该拔掉该拔的智齿。

拔牙最好选择正规专业的牙科医院,让自己放心多一点,健康多一点。如果存在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

拔牙不能太随便


如今,由于牙齿种植技术应用的普及和宣传的误导,使许多牙病患者步入了治疗的误区,更加轻视牙病,认为大不了拔掉重新种一颗得了,而不愿进行积极的牙周疾病治疗。殊不知,正是这种观念给口腔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为此,口腔专家警告———

拔牙须三思而后行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许多牙病患者由于捱不过疼痛,或嫌看牙病既费时又麻烦,一到医院总要医生拔掉病牙,重新种植。这种要求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对患者的牙齿健康危害很大。北京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主任谭包生大夫说,牙体的损坏具有不可逆性,一旦拔掉,将永不复生。种植义齿(即假牙)虽然比传统镶牙有很多优点,但仍然比不上真牙,所以应先以治疗牙周疾病为主,万不得已才考虑拔牙。他说,事实上临床符合拔牙要求的患者只占10%左右,大多患者只要进行治疗,就可康复。即使需要拔牙,也须看情况而定,如果患者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则要非常谨慎。


这些疾病包括血液病:因血液成分的变化,影响了凝血机制和抗感染能力,在拔牙后可能导致大量出血,或伤口感染,所以应在血液病经过治疗、控制后方考虑拔牙;心脏病:一般在冠心病发作后3个月内不应拔牙,在缓解期可以拔牙,但应备血管扩张药,如硝酸甘油等。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手术前后三天内应用抗菌素,但如果是风湿活动期应暂缓拔牙;高血压:能否拔牙要看情况而定,考虑血压高低、是否波动、有无自觉症状、是否害怕拔牙等情况;肝脾疾病:在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的活动期以及肝功能严重损害时,不能拔牙;肾脏疾病:严重的肾病或肾功能衰竭患者不能拔牙。一般性肾炎因拔牙后引起的一时性菌血症可使肾炎加重,所以在拔牙前后应连续应用抗菌素一周;内分泌性疾病:糖尿病人由于抗感染能力低,愈合能力差,如果血糖控制在160毫克以下,可以拔牙,术后应服用抗菌素。甲亢患者因为基础代谢高,可因感染、手术创伤引起危险,经治疗后如果基础代谢在+20%以内,脉率小于100次/分,可以拔牙;孕期虽然一般可以拔牙,但有习惯性流产或早产的,最好不拔,经期不能拔牙。

种植义齿有喜也有忧

种植义齿就是将人工制造的牙根植入到缺牙部位的牙槽骨内,待人工牙根与牙槽骨愈合以后,再在它上面镶牙。依靠人工牙根来固定和支持假牙,在镶牙时不涉及缺牙处其他的牙齿,尤其当多个牙缺失时,传统的修复方法很难做出固定的义齿。即使是活动义齿,为了减少基牙负担,也要带一定大小的基托,而给病人带来不便,但种植义齿一般不需要基托,即使用,也很小。种植义齿是固定的,美观,没有外露口腔内的固定装置,与天然牙形态很接近,使用方便,便于清洁,而且咀嚼力也很大。所以一经应用,便大受患者欢迎。

但是由于目前对种植义齿的宣传都是介绍优点,而很少说明其缺点。因而使人们觉得所种植的义齿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牙齿”。患者常要求拔除可以保留的牙或牙根,以便来种植义齿;还有的患者认为作了种植义齿后可以终生使用,一劳永逸。这种认识误区极大地威胁着牙齿的健康。谭主任说,种植义齿者必须全身无重大疾病,尤其是不能有糖尿病、甲亢等代谢疾病;口腔卫生好,无重症牙周病,缺失牙处的牙槽骨有一定的高度和厚度,缺牙的间隙不能过小,缺牙处的上下牙啮合关系好。儿童不能做,对于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愈合能力差,年龄越大,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他说,临床上能做种植义齿的人只有10%。而且种植义齿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口腔修复技术,无论是用什么样的人工牙根,都有一定的风险,都没有100%的成功率。如果失败,就无法种植义齿了。由于种植义齿在感觉和传导方面不如天然牙,使用时常因感觉不够而用力过大,造成义齿松动,甚至脱落。另外对于种植义齿能否终生使用,目前还尚无定论。

真牙总比假牙好

种植义齿技术的出现无疑是牙病患者的福音,但若盲目迷信,认为种植义齿比治疗牙周疾病方便省事,而把它当作最佳手段,那就适得其反了。因为种植义齿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要经过2-3次的手术,种植修复也丝毫不能使人免除每天的自我保健,相反还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做更加细致的维护。种植修复后,也要定期复查、洁治,丝毫不比治疗牙周疾病省事。因此,无论如何,还是自己的真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