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不能随意乱来 3类人群拔牙须慎重

文案君分享时间:热度:

不能拔牙,能不能拔牙,拔牙

最近,一男子因拔牙后听力异于常人,一纸诉状把医院告上法庭,索赔29万元。原来他拔牙后,任何细微的声音都变成“触摸泡沫塑料发出的那般难听”,让他无法忍受。据牙科专家推测,可能拔牙过程中,三叉神经的分支受损而导致听力障碍。专家表示,在牙科,拔牙是一种创伤性手术,对于某一些特殊人群来说,可能会导致感染、流产,甚至中风,如果处理不好,其纠纷可能更大,因此,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对拔牙一定要慎重对待。
第一类特殊人群———
孕妇拔牙,怕用药致胎儿畸形
“我们最不愿意看到孕妇来看牙,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局部用点药,比如用丁香油来止痛,青霉素来消炎。”医生说,“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许多药物可致胎儿畸形,故妊娠期的女性一般不应用药或接受治疗。”
但是,怀孕后发生牙病的女性患者在口腔科并不少见。陈莉(化名)28岁,在未怀孕的时候,智齿的冠周时常会疼痛发炎,尤其是在她抵抗力下降时,因为怕疼不敢去拔牙,她一般都吃点消炎药。谁知道怀孕后,激素水平的变化,让陈莉的智齿发炎更严重,整个右脸都红肿了。
这给医生出了一个大难题,因为口腔感染多数是混合性感染,既有需氧菌又有厌氧菌,医生要采用联合用药,但是对付厌氧菌的药物多数都有致胎畸形的危险,用不用药都纠结。据记者了解,在临床上,因为智齿冠周炎而不得不放弃胎儿的例子也有见到。
专家建议:
为避免妊娠期患牙病,在计划怀孕前,要先做好口腔检查,早期发现,早期预防。
(1)孕妇宜选细丝软毛牙刷,可减少对妊娠牙龈的刺激,预防刷牙时牙龈受到太大刺激出血,同时对牙龈有按摩作用。
(2)牙膏应选用有预防牙龈出血和炎症的中草药牙膏,如两面针、洁银、中华中草药牙膏、六必治生物牙膏。睡前刷一次牙更重要。
(3)提倡使用牙线少用牙签,能有效去除牙间隙的食物嵌塞,可减少刺伤牙龈。

第二类特殊人群———
血压高拔牙,需当心中风
刘伯63岁,血压一直控制不好,收缩压时常在160以上波动。最近因为有一颗烂齿总是疼,他去找医生要求拔牙,但都被拒绝:血压没控制好,不能拔牙的,只能暂时先用药物缓解疼痛。刘伯见不给拔牙,很生气,于是找了社区的一位牙科医生,拔除了这颗患牙。谁知当晚刘伯就中风,送来急救。
医生说,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人,在拔牙过程中,由于心理因素和病痛刺激可能导致血压骤然升高,可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而且拔牙之后,万一有细菌进入血液,也有可能患上“菌血症”,这也是诱发中风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在口腔科,对于老年人要求拔牙时,医生一般都要测血压,如果在150/90mmHg以内则属于拔牙的安全界限,超过这个标准都要先降压,再拔牙。
专家建议:
(1)为安全拔牙,有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注意消除紧张、恐惧情绪,拔牙前服镇静剂,术前含化硝酸甘油片和保心丸,有预防拔牙时发生心绞痛作用。
(2)从国内外已实施的心电监护拔牙经验来看,效果是比较好的。因为高血压患者拔牙,主要问题是心率加快、心律失常、收缩压升高,给予相应心电监护,术中对症处理往往能使手术顺利进行。
(3)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要拔牙,必须病情稳定,无症状,心电显示无严重广泛的心肌缺血,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正常才可拔牙。
第三类特殊人群———
糖尿病患拔牙,伤口一月不愈合
糖尿病患者口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比如牙周病、黏膜病、龋齿等。主要是因为小血管病变、免疫反应低下、胶原分解等原因,可使牙周组织对致病因子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加重破坏牙周组织。
曾经有一名70岁的患者,十几年糖尿病,血糖不是太稳定,当时来就诊的时候,抱怨牙齿疼,一定要医生给拔了。但是医生也是坚持不给他拔牙,这件事情还闹得很厉害。患者最后去找了一家专科医院,口腔科的一位年轻医生一钳子下去,就给他拔了患牙。结果,当天晚上拔牙的地方就疼了很久,第二天去住院检查,被诊断为“颌骨骨髓炎”,伤口一直不愈合,住院一个多月才治好。
专家建议: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要拔牙,都要求内分泌专科查看患者的病情,需有效控制好血糖,并得到内科专科医师同意后才施行。医生强调,如果内分泌科医生不签字,则不能拔牙。这因为糖尿病患者一旦有伤口,很难愈合,而且由于疾病的原因,极容易发生创口感染,因此,一定要控制好血糖后才可拔牙。

延伸阅读

特殊人群拔牙一定要慎重对待


在牙科,拔牙是一种创伤性手术,对于某一些特殊人群来说,可能会导致感染、流产,甚至中风,如果处理不好,其纠纷可能更大,因此,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对拔牙一定要慎重对待。

第一类特殊人群———

孕妇拔牙,怕用药致胎儿畸形
“我们最不愿意看到孕妇来看牙,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局部用点药,比如用丁香油来止痛,青霉素来消炎。”江阴某口腔诊所医生说,“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许多药物可致胎儿畸形,故妊娠期的女性一般不应用药或接受治疗。”但是,怀孕后发生牙病的女性患者在口腔科并不少见。王某26岁,在未怀孕的时候,智齿的冠周时常会疼痛发炎,尤其是在她抵抗力下降时,因为怕疼不敢去拔牙,她一般都吃点消炎药。谁知道怀孕后,激素水平的变化,让陈莉的智齿发炎更严重,整个右脸都红肿了。这给医生出了一个大难题,因为口腔感染多数是混合性感染,既有需氧菌又有厌氧菌,医生要采用联合用药,但是对付厌氧菌的药物多数都有致胎畸形的危险,用不用药都纠结。在临床上,因为智齿冠周炎而不得不放弃胎儿的例子也有见到。
牙医巴巴建议:
为避免妊娠期患牙病,在计划怀孕前,要先做好口腔检查,早期发现,早期预防。
(1)孕妇宜选细丝软毛牙刷,可减少对妊娠牙龈的刺激,预防刷牙时牙龈受到太大刺激出血,同时对牙龈有按摩作用。
(2)牙膏应选用有预防牙龈出血和炎症的中草药牙膏,如两面针、洁银、中华中草药牙膏、六必治生物牙膏。睡前刷一次牙更重要。
(3)提倡使用牙线少用牙签,能有效去除牙间隙的食物嵌塞,可减少刺伤牙龈。

第二类特殊人群———
血压高拔牙,需当心中风
刘某66岁,血压一直控制不好,收缩压时常在160以上波动。最近因为有一颗烂齿总是疼,他去找牙医要求拔牙,但都被拒绝:血压没控制好,不能拔牙的,只能暂时先用药物缓解疼痛。刘某见不给拔牙,很生气,于是找了一江湖郎中,拔除了这颗患牙。谁知当晚刘某就中风,送往江阴医院急救。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人,在拔牙过程中,由于心理因素和病痛刺激可能导致血压骤然升高,可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而且拔牙之后,万一有细菌进入血液,也有可能患上“菌血症”,这也是诱发中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口腔科,对于老年人要求拔牙时,医生一般都要测血压,如果在150/90mmHg以内则属于拔牙的安全界限,超过这个标准都要先降压,再拔牙。
牙医巴巴建议:
(1)为安全拔牙,有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注意消除紧张、恐惧情绪,拔牙前服镇静剂,术前含化硝酸甘油片和保心丸,有预防拔牙时发生心绞痛作用。
(2)从国内外已实施的心电监护拔牙经验来看,效果是比较好的。因为高血压患者拔牙,主要问题是心率加快、心律失常、收缩压升高,给予相应心电监护,术中对症处理往往能使手术顺利进行。
(3)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要拔牙,必须病情稳定,无症状,心电显示无严重广泛的心肌缺血,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正常才可拔牙。

第三类特殊人群———
糖尿病患拔牙,伤口一月不愈合
糖尿病患者口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比如牙周病、黏膜病、龋齿等。主要是因为小血管病变、免疫反应低下、胶原分解等原因,可使牙周组织对致病因子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加重破坏牙周组织。
曾经有一名65岁的患者,患有糖尿病多年,血糖不是太稳定,当时来牙科就诊的时候,抱怨牙齿疼,一定要牙医给拔了。但是牙医也是坚持不给他拔牙,这件事情还闹得很厉害。患者最后去找了江湖郎中,一钳子下去,就给他拔了患牙。结果,当天晚上拔牙的地方就疼了很久,第二天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颌骨骨髓炎”,伤口一直不愈合,住院一个多月才治好。
牙医巴巴建议: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要拔牙,都要求内分泌专科查看患者的病情,需有效控制好血糖,并得到内科专科医师同意后才施行。如果内分泌科医生不签字,则不能拔牙。这因为糖尿病患者一旦有伤口,很难愈合,而且由于疾病的原因,极容易发生创口感染,因此,一定要控制好血糖后才可拔牙。

六类患者不能随便拔牙


六类患者不能随便拔牙

很多人忌讳“拔牙”,最主要的原因是怕疼。随着口腔医疗水平的提高,通过治疗能保留的牙齿并不建议轻易拔除,但对于既没有保留价值、又会影响口腔健康的患牙,拔牙仍然是最终治疗手段。只要医生技术过关,实现无痛拔牙不是问题。但是对于部分人来说,拔牙不是随便的,比如血液病、肝脏病、糖尿病等患者是暂时不能拔牙的。

1、血液病

可以造成血液凝固性降低及术后出血不止,如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疫及坏血病等,要避免拔牙。

2、肝脏病

对急性期肝炎或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应暂缓拔牙,因为此类肝病可以因凝血酶原及纤维蛋白缺乏,或肝脏无能力利用维生素K合成有关的凝血因子而导致术后出血不止,必须待疾病好转后再拔牙。对于慢性肝炎,肝功能无明显损坏者可以拔牙,但术前应作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为防止术后出血,拔牙后应使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止血敏等。

3、肾脏病

有严重肾功能损害者不能拔牙,以免引起肾功能衰竭。一般肾脏病较轻者,拔牙前应注射抗生素以防拔牙造成的暂时性菌血症,促使肾病急性发作。

4、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因抵抗力降低,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病情重者应暂缓拔牙,对于必须拔牙的,应请内科医师会诊,控制血糖不要过高,再拔牙(清晨空腹血糖不超过6.8毫摩尔/升即160毫克%)。拔牙手术前后应使用抗生素以防止并发感染。

5、甲状腺功能亢进

此类病人可因感染、焦虑及各种手术引起甲状腺中毒的突然加重,即出现"甲状腺危象",重者能迅速引起衰竭甚至死亡,故不宜冒然拔牙。如果必须拔牙时应作详细检查,基础新陈代谢率应在20%以下,脉搏每分钟100次以下。麻药中不能加"肾上腺素"。术后还要用消炎药。

6、器质性或功能性精神、神经疾患

有这种病的病人,应该考虑到手术中及手术后引起疾病发作的可能性,所以应该在神经内科医生会诊并治疗以后再拔牙,而且术前应服用镇静剂。

7、其他疾病

对于急性传染病、恶性贫血、严重肺结核、营养不良、过度疲劳都可以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延缓伤口的愈合,还容易合并感染,故应暂缓拔牙。

千万不能去拔牙的七类人!


千万不能去拔牙的七类人!

很多人都会选择拔牙来一劳永逸,但是有些人是不适合拔牙的哦!

1、血液病

可以造成血液凝固性降低及术后出血不止,如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疫及坏血病等,要避免拔牙。

2、肝脏病

对急性期肝炎或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应暂缓拔牙, 因为此类肝病可以因凝血酶原及纤维蛋白缺乏,或肝脏无能力利用维生素K合成有关的凝血因子而导致术后出血不止,必须待疾病好转后再拔牙。对于慢性肝炎,肝功能无明显损坏者可以拔牙,但术前应作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为防止术后出血,拔牙后应使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止血敏等。

3、肾脏病

有严重肾功能损害者不能拔牙,以免引起肾功能衰竭。一般肾脏病较轻者,拔牙前应注射抗生素以防拔牙造成的暂时性菌血症,促使肾病急性发作。

4、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因抵抗力降低,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病情重者应暂缓拔牙,对于必须拔牙的,应请内科医师会诊,控制血糖不要过高,再拔牙(清晨空腹血糖不超过6.8毫摩尔/升即160毫克%)。拔牙手术前后应使用抗生素以防止并发感染。

5、甲状腺功能亢进

此类病人可因感染、焦虑及各种手术引起甲状腺中毒的突然加重,即出现甲状腺危象,重者能迅速引起衰竭甚至死亡,故不宜冒然拔牙。如果必须拔牙时应作详细检查,基础新陈代谢率应在20%以下,脉搏每分钟100次以下。麻药中不能加肾上腺素。术后还要用消炎药。

6、器质性或功能性精神、神经疾患

有这种病的病人,应该考虑到手术中及手术后引起疾病发作的可能性,所以应该在神经内科医生会诊并治疗以后再拔牙,而且术前应服用镇静剂。

7、其他疾病

对于急性传染病、恶性贫血、严重肺结核、营养不良、过度疲劳都可以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延缓伤口的愈合,还容易合并感染,故应暂缓拔牙。

拔牙非小事不可太随意


拔牙非小事不可太随意

拔牙虽然是常见的小手术,但是否可以拔牙,应根据本身的情况而定,有下列病史的人,拔牙不可太随意。

1.急性炎症期的病人应当控制感染后,再拔除病灶牙。如急性牙龈炎的病人,应适当推迟拔牙的时间;

2.心脏病患者有下列情况者均不宜拔牙:(1)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塞;(2)不稳定的或最近有的心绞痛;(3)充血性衰竭;(4)未控制的各种心律不齐等;(5)明显的未控制的高血压;

3.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稳定,又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器质性损害,一般可以拔牙。有高血压、心脏病的病人,最好到有心电监护设备的正规口腔医院就诊;

4.糖尿病患者拔牙后容易引起创口感染并扩及周围组织,创口很难愈合,应将血糖降到接近正常时再拔牙;

5.对于女性病人,月经期有可能发生代偿性出血,经期拔牙伤口易出血,一般应缓期拔牙。孕妇在孕期前3个月内拔牙,容易引起流产,孕期的后3个月内拔牙易导致早产,在怀孕的第4、5、6月期间拔牙较为安全;

6.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患者,不可贸然拔牙,应在治疗并缓解后进行;

7.对于甲状腺机能亢进、慢性肾炎的病人,同时拔除多颗患牙可导致危险发生;

8.患有肝炎,肝硬化的病人,应予以保肝治疗,待肝功能基本正常后才可进行拔牙手术;

9.肿瘤放疗后,拔除位于治疗区牙的,可引起骨头坏死,必须拔牙的患者,应在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