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剔牙易患牙周病

文案君分享时间:热度:

牙周病,牙周炎牙周病,孕妇患牙周炎

许多人有这样一种习惯,饱餐一顿之后,就拿起一根牙签,在牙缝间这里剔剔,那里剔剔,十分悠然自得。殊不知,这种习惯会对牙齿造成伤害——

错误的剔牙方式或每天无故乱剔牙,牙缝会越剔越大,还会损伤牙龈,反而达不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首先是消毒不严的牙签易引起疾病。任人抓取的牙签上附带的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会通过牙签进入人体内。据消协调查表明,目前市场上的牙签多为“三无产品”,根本没有卫生许可证号,牙签包装和消毒也达不到要求,有的放在盘中,人人随手取用,曾有化验表明,一根小小的牙签上竟“藏”着几万个细菌。

其次是牙签使用不当,将导致牙周疾病。无塞牙现象而乱剔牙,或牙签使用不当,极易引发牙龈炎、牙龈萎缩而导致牙周疾病,切不可将牙签用力压入牙间乳头区,因为这样会使本来没有间隙的牙齿间隙增大造成牙周病。

其实,饭后最好的牙齿保健方法是刷牙或漱口,既能清除食物残渣,又能清洁口腔。

牙医巴巴延伸阅读

三叉神经痛哪些人易患


随着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不断增多,三叉神经痛发病年龄也逐渐呈年轻化趋势。那么,哪些人易患三叉神经痛呢?下面就是具体的临床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好发于成年及老年人,患病率为182/10万人,年发病率为4~4.7/10万人,70%~80%的病例发生于40岁以上,高峰年龄50岁组,女性略多于男性,右侧多于左侧,5%以下为双侧。疼痛多由一侧上颌支或下颌支引起,逐渐扩展到两支,甚至三支均受累。有人称此痛为“人类历史上体验最痛苦的疼痛”。三叉神经痛发病年发病年龄较广,从10-90岁发病均有报告,近来儿童发病也有所增加,最多为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一般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2:3,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三叉神经痛发病率为千分之二左右。

那么,该如何治疗三叉神经痛呢?伽玛刀治疗具有治法独特、疗效显著、无需住院、无创伤、 标本兼治、愈后不易复发等特点。十余年来治愈了大量全国各地的各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国内三叉神经痛治疗领域独树一帜,让大量三叉神经痛患者摆脱了多年的困扰。

牙医巴巴讲堂:易患牙本质敏感的4类人群


易患牙本质敏感的4类人群:

1、汽水粉丝

临床上常有20岁不到的“汽水粉丝”发生牙过敏症状,牙敏感者就算是喝稍微凉一点的开水,也觉得牙齿有种酸酸的疼痛。这是因为,患者本人太喜欢喝汽水、橙汁等饮料,不经常喝水。而碳酸饮料对牙齿表层有腐蚀作用,牙釉质完整性受到破坏,当然更易出现敏感症状牙医巴巴搜|集整理。所以,大家得记住,碳酸饮料伤牙齿,饮用要适量,每次喝完后要用清水漱漱口,多喝白开水才是对身体各方面都是健康的选择。

2、啃骨头大军

还有的人太喜好啃鸡骨、猪骨、鸭脖子等食物,或者把牙齿当工具撬硬物,这类人也常高发牙过敏。专家说,啃硬党经常牵扯牙齿使牙釉质被破坏,露出“本质”,使牙本质过敏。建议大家进食最好用两侧牙齿,避免用一侧牙齿造成过度磨耗。至于撬硬物有专业的工具,就别事事出动牙齿了。

3、蛮横刷牙者

刷牙应该上下刷动,且用力要适度,保证每天2~3次的清洁牙齿对牙健康有益。但有些人太蛮横,暴力对待牙齿或者横着刷牙,这些动作会导致牙齿磨损及牙颈部的楔状缺损,造成过敏问题。

4、牙齿损坏族

专家提醒,一旦发现牙齿缺损、龋病、折断,一定要尽快填充,避免进一步破坏。此外夜间磨牙也会磨掉牙齿表面的保护物质,如果你有这个问题,建议可以到牙医那里根据其牙齿形状做一个夜磨牙保护咬合垫儿,睡觉前戴上,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锈针剔牙 戳穿根管


10岁男孩丁丁因牙齿变黑,被妈妈带到医院查病因。

丁丁妈说,本月初的一天,儿子饭后牙中嵌有食物,一时没找到牙签,便自己用一根锈针剔牙,不慎把针尖弄断,引起牙出血。她帮孩子止血后,口腔内没有发现断针,便没当回事。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儿子的牙齿开始变黑。

拍牙片显示,丁丁的两门牙间牙根管内有异物。医生在显微镜下手术,从牙根管内取出一根生锈断针。

该院高新技术中心医生王茜说,丁丁牙根管穿孔损伤,再拖延可能导致牙齿脱落,甚至因细菌侵入危及生命。家长应让针、刀等危险物品远离儿童,以免引起牙外伤。如果孩子受伤,要及时到医院处置,以免心怀侥幸,小问题拖出大祸。

牙医巴巴讲堂:牙签剔牙危害


牙签剔牙危害:

1.易引起牙龈发炎剔牙时,锐利的牙签很容易伤到娇嫩的牙龈。牙龈表面一旦有伤口,细菌就会乘机而入引起牙龈发炎。

2.易引起牙齿松动和脱落剔牙时,如果经常损伤牙龈,长此以往便会导致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由于牙齿的形状是头大根小,牙龈萎缩,使牙根之间的缝隙增大,食物残渣就更容易进去。残渣越多,剔牙越勤,于是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牙根失去保护,引起牙齿松动或脱落。牙医巴巴搜集整理

3.易引起牙痛牙齿表面包着一层牙釉质,可以起到保护牙本质的作用。牙根处的牙釉质很薄,经常剔牙会使牙釉质受到磨损。牙齿失去了保护层后就会对冷、热、酸、甜敏感,并容易引起牙痛。

那么,不用牙签,塞进去的食物怎么出来呢﹖专业牙医建议人们使用牙线。牙线不仅能剔出嵌塞食物,还能清洁牙面。牙线大多是用尼龙线、丝线、涤纶线或上蜡的棉线制成的,线的纤维松散,容易通过牙间隙接触紧密的区域。使用牙线剔牙时,将线结成环形或将线的两端绕在两手的中指上,两指间的线应剩余3~5寸,然后用两拇指将线压入牙间隙,沿一侧牙面轻轻抽动,再换另一侧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反复四五次,直到牙面清洁或嵌塞食物被清除为止。使用牙线最好每日一次,特别是晚饭后。

讲讲饭后漱口的益处



 饭后漱口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饭后漱口可以有效预防牙周炎、龋齿、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特别在春季,气候干燥,各种病原体游离在空气中,人们很容易吸入口腔,经常漱口,可清洁口腔卫生,达到防病的目的。牙科网建议,每天除早晚刷牙外,还应间隔2小时漱一次口,特别是吃饭后一定要漱口,以每天6~8次为宜。       

   “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健康都很有意义。”这是小学四年级的科学课(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第77页、2002年6月第1版)《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讲到的。饭后漱口,有资料表明,它的作用胜过每天刷牙。据说德国人就有饭后漱口的习俗。

 其实,饭后漱口应该从娃娃做起,吃奶的娃娃用奶瓶喝奶后,也应该再适当喂孩子喝水,因为奶制品更容易在口腔内发酵,产生酸性物质,漱口可以减少乳牙龋齿的几率。

人体温度是36到37度,饭后不漱口,食物“残渣”会发酵,产生“酸”,腐蚀牙齿,久而久之,形成蛀牙。饭后漱口简便易行,可以清洁口腔,保护牙齿。

 漱口水的温度也是有讲究的,建议用温开水漱口,医学研究表明,倘若漱口时不注意水温,经常使牙齿受到骤冷或骤热的刺激,不仅容易引起牙髓出血和痉挛,还会直接影响牙齿的正常代谢,从而发生牙病,缩短牙齿的寿命。尤其是患有牙齿过敏,龋齿、牙周炎、口腔溃疡、舌炎、咽炎的病人,冷或的热刺激,都会诱发或加重病情。而温水则是一种良性保护剂,对口腔、牙齿、咽喉都有保护作用。 

另外,还有很多人习惯用茶水漱口,口腔专家指出茶水漱口好处多, 口腔里的食物残渣多含酸性,会腐蚀牙齿,导致龋齿等牙病。而茶叶属碱性,有中和酸的作用,且能抑杀某些病菌。茶中含氟化物,是牙本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如能不断地有少量氟浸入牙组织,将会增强牙齿的坚韧性和抗酸能力,防止龋齿发生。研究发现,茶叶中的儿茶素具有抑制流感病毒活性的作用,坚持用茶水漱口,还可以有效地预防流感。

看,漱口也有这么多益处,牙科网呼吁广大市民从今天起,让我们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吧!

牙医巴巴讲堂:剔牙不要在用牙签


相信大部分人还有用牙签剔牙的习惯,但是大家知道用牙签剔牙带来的危害吗?下面就有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

用牙签剔牙的危害:

1.易引起牙龈发炎剔牙时,锐利的牙签很容易伤到娇嫩的牙龈。牙龈表面一旦有伤口,细菌就会乘机而入引起牙龈发炎。

2.易引起牙齿松动和脱落剔牙时,如果经常损伤牙龈,长此以往便会导致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由于牙齿的形状是头大根小,牙龈萎缩,使牙根之间的缝隙增大,食物残渣就更容易进去。残渣越多,剔牙越勤,于是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牙根失去保护,引起牙齿松动或脱落。牙医巴巴搜集整理

3.易引起牙痛牙齿表面包着一层牙釉质,可以起到保护牙本质的作用。牙根处的牙釉质很薄,经常剔牙会使牙釉质受到磨损。牙齿失去了保护层后就会对冷、热、酸、甜敏感,并容易引起牙痛。

女性更易患牙病


据《现代保健报》报道,绝经前女性骨骼中的钙质每年以1%的速度递减。绝经后,尤其是绝经后前5年,骨骼中的钙质丢失达到10%左右。骨骼中钙质丢失的直接后果是骨质疏松,骨组织萎缩。

牙齿是生长在上下颌骨中的,牙齿周围的骨骼称为牙槽骨。女性更年期前后,随着骨骼中钙质的丢失,牙槽骨出现疏松和萎缩,导致牙齿周围骨质萎缩,牙龈也出现退缩,牙根逐渐暴露出来。牙齿遇到冷热酸甜会感到疼痛。暴露的牙根还容易发生龋齿,所以在更年期前后,女性特别容易发生口腔牙病。

更年期妇女的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减弱,还容易发生口腔黏膜疾病,如口腔黏膜干燥、复发性黏膜溃疡等。

另外,更年期妇女的内分泌存在障碍,也容易引起口腔黏膜感觉异常,出现牙龈炎症加重等症状。

更年期前后的女性要特别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每天坚持早晚刷牙,睡觉前和早晨醒后进行“叩齿”锻炼,这样可以减缓牙槽骨的吸收,甚至能促进牙槽骨的再生,防止牙龈萎缩,让健康的牙齿为自己服务终生。

牙医巴巴讲堂:饭后漱口对预防龋齿功效


龋齿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下,牙齿硬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也是一种极为古老的疾病。在25万年前罗得西亚人的头骨化石上已经发现有龋齿。

龋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中,龋病位居前列,但由于其病程进展缓慢,一般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生命,不易受到人们重视,也就有了“牙疼不是病”的俗语。也正是因为这个错误观念,人们平时不注意牙病的预防和治疗,才造成牙病“疼起来要命”。

实际上龋病造成的危害极大,特别是病变向牙齿深部发展后,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全身健康。随着牙齿硬组织的不断破坏,可逐渐造成牙齿缺损,成为残根,最终牙齿丧失,破坏咀嚼器官的完整性,影响消化功能,导致消化系统疾病。而且在童年时期还可以影响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此外,龋病及其继发病作为一个病灶,引起心脏、肾等“遥远”脏器疾病的病例也时有报告。

龋病“四要素”: 细菌 食物 宿主 时间

龋病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目前公认的致病因素包括:微生物(致病菌)、适宜的食物、宿主(牙齿)及时间“四要素”。当四种因素全部具备时,龋病就会发生。没有牙菌斑就不会产生龋齿。

大量证据已经表明: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主要条件。龋病与牙菌斑关系密切。牙菌斑是一种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性生物薄膜,不能被水冲洗或漱掉,需要通过刷牙、洗牙等才能去除。可以这样说,没有牙菌斑就不会产生龋齿。饼干糕点面包中的糖引起龋齿发生龋病的第二个要素是食物,尤其是蔗糖。蔗糖在龋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蔗糖消耗量大的国家和地区,龋病发病率高;反之,蔗糖消耗量小的国家和地区,龋病发病率较低。现在不仅孩子吃糖多,成人吃的含糖食品也不少。有人奇怪,我根本不吃糖果,为什么也得牙病。其实各种饼干、糕点、面包、饮料中,都含有看不见的糖,碳水化合物分解时也会产生糖,当这些隐性的糖滞留在牙齿表面时,就会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精细米面,龋齿增加。

“食不厌精”不利于龋病的预防。近年来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食物更加精细,精细的米面等碳水化合物,增加了龋病的患病机会。而粗制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自洁作用。咀嚼时粗制食物中的粗纤维与牙齿表面摩擦达到牙齿自洁的效果,而且粗纤维不易附着在牙面上,因此有一定的抗龋能力。例如饭后吃苹果可以起到一定的清洁牙齿的作用。

更年期妇女留心“猖獗龋”

宿主(牙齿)对龋病的敏感性涉及到多方面因素:如唾液的流速、流量、成份,牙齿的形态与结构等。例如,摘除了唾液腺的实验动物和因唾液腺疾患致使唾液分泌量减少的患者,其患龋率明显增加。我们一个女患者更年期后,患了“干燥综合症”,由于没有了唾液,全部牙齿被破坏变黑,患上“猖獗龋”,非常痛苦。

身体的全身状况如营养、内分泌、遗传、环境等因素与龋病发病也有一定关系,在牙齿结构、形态存在缺陷或不足,牙齿对龋病的敏感性增高的前提下,会发生龋病。

目前80%的中国成年人患有牙病龋齿是人类广泛流行的慢性疾病,病程进展缓慢,每一个过程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包括牙齿萌出之后的时间、食物滞留于牙面的时间、细菌形成菌斑的时间等。而岁月流逝的结果是,目前80%的中国成年人患有牙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防牙病,饭后漱口,每天刷牙2次,每次三分钟

了解了龋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和危害,就要有针对性地预防,以减少龋病的发生。每次刷牙三分钟首先,去除菌斑、预防菌斑的形成非常重要。正确的刷牙方法及足够的刷牙时间是基本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实验证明,饭后漱口,每天刷牙2次,每次刷牙三分钟可基本达到清洁牙面、抑制菌斑形成的目的。

睡前刷牙非常重要

人在睡觉时新陈代谢减慢,唾液分泌量减少,唾液对牙齿的冲刷及再矿化作用、唾液中溶菌酶的抑菌作用等都会减弱。如果牙齿表面残留大量食物残渣,就会为致龋菌的滋生提供条件,所以睡前一定要好好刷牙。常饮茶、茶水漱口有预防作用氟为人体的营养要素之一,许多研究表明,氟对牙齿和骨的正常发育和矿化是必需的。氟可以提高牙齿硬组织的防酸能力,对致龋菌的繁殖有抑制作用。茶叶中含氟量较高,故饮茶及用茶水漱口可以达到预防龋齿的效果。日常刷牙还可以选用含氟牙膏。但是人体过量摄入氟也会造成氟中毒、氟骨症、氟斑牙等,因此氟制剂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窝沟封闭预防窝沟龋

窝沟是龋病的好发部位。儿童刚萌出的年轻恒牙窝沟又细、又深,易积存食物,不易清洁,极易发生窝沟龋。窝沟封闭是由医生用封闭剂将刚萌出的年轻恒牙窝沟封闭起来,防止食物和菌斑堆积,隔绝致病因素,以预防窝沟龋的发生。过量饮酒及碳酸饮料易致龋病

饮食习惯与龋齿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长期大量饮用碳酸饮料,可导致牙齿脱矿,对龋病易感。睡前大量饮酒,酒精在胃里分解、发酵,产生大量的酸性气体,随着呼吸到达口腔,会造成牙齿表面硬组织溶解。所以长期过量饮酒的人也易患龋病。此外,婴幼儿叼着奶瓶睡觉,易患“奶瓶龋”。睡前饮用奶制品或饮料及吃零食后不刷牙,也极易患龋病。因此良好的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龋病的基础。

患龋齿几率高 乳牙长得早


不少年轻父母抱着宝宝赶到医院着急地问医生:“9个月大了,还没长牙,这是怎么回事?”、“长了三颗牙后就两三个月没动静了,是不是牙齿有问题了?”、“为什么牙齿不按顺序长呢?”……“家长疼爱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乳牙萌出因人而异,而且早晚各有利弊。萌出早的孩子咀嚼功能好、营养吸收快但是患龋风险更高。”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科赵玮主任介绍,如果孩子1岁半乳牙仍未萌出,就应该及时就医。

一问一答

家长:什么时候长乳牙最合适?

医生:1岁半前萌出第一颗牙都属正常。

赵玮表示,一般情况而言,婴儿6个月大时长出第一颗乳牙,“由于人的个体差异往往非常大,有的出牙早,有的出牙晚,一般早和晚的差别可以多达半年以上,这都属于正常生理范围。”他介绍,只要孩子在1岁半前萌出第一颗牙都属于正常范畴。如果孩子过了1岁半仍不长牙,就属于乳牙萌出过晚,此时应找专科医生诊治。

据了解,乳牙的生长发育与母亲孕期的健康有关。乳牙在胚胎两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发育,乳牙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孕期的营养摄入决定了乳牙的生长发育、婴儿出生后的营养和全身的健康状态,也直接影响乳牙的生长、钙化和萌出,因此,母亲孕期健康,婴儿营养充足,生长发育正常,乳牙的萌出也会随之比较正常。如果乳牙萌出过晚,首先要排除先天无牙、畸形等疾病。

对乳牙迟萌的孩子,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拍个X线片,首先排除先天缺牙的可能性。如因牙龈肥厚阻碍牙齿萌出时,可在局部麻醉下切开牙龈以帮助牙齿萌出。如为全身性疾病引起的乳牙迟萌,如营养不良、外伤引起的牙龈肥厚增生、甲状腺功能不足、佝偻病等,则应在专科医生的帮助下,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有的家长总是担心乳牙为什么长了一两颗之后就没‘动静’了,这是因为出牙有一定的间歇期,不会一颗挨着一颗无间断地生长,所以不用太过担心。”赵玮表示。

家长:乳牙萌出早好还是晚好?

医生:早晚各有利弊,早出牙营养吸收好,但患龋几率高。

“乳牙萌出早好还是晚好?不少家长都提出了这个问题。其实早晚各有利弊,但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就都应顺其自然。”赵玮介绍,“当然,出牙早的孩子相应而言,咀嚼功能提前得到更充足的锻炼,从而营养吸收更加好,有利身体发育,但是出牙早却意味着乳牙的患龋风险也随之增高。”

据介绍,出牙一般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顺序萌出;乳牙萌出时间个体差异大,与遗传、内分泌、食物性状有关。一般情况下,婴儿6~8个月开始萌出乳牙,最早也有4个月开始萌出牙齿的孩子,晚的可推迟到10~12个月,1岁时一般有6~8颗乳牙。“不一定会按照排列顺序挨着长,很可能跳过其中一颗先长后面的,然后再长中间这颗,这些都问题不大。但家长仍需及时关注,因为有时先萌出的乳牙也会互相挤占空间,导致后萌出的牙齿在‘牙缝’中生存,难以发育又影响牙齿的排列整齐和美观。”赵玮说。

后天补钙能帮助孩子乳牙早萌出和生长好?赵玮认为此观点有失偏颇。“首先后天补钙应是针对孩子全身发育而非光顾着为牙齿补钙进行的,其次,乳牙的生长发育在胚胎时期已经开始,此时已经太迟。”

教你一招

磨牙棒或小饼干等辅食有助制止“牙痒痒”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的婴儿在乳牙萌出时开始流口水,还有部分婴儿则在长牙前后喜欢咬硬东西,或将小手放入口内吮吸等。“宝宝乳牙萌出时会感觉到‘牙痒痒’的,所以此时可以借助专门工具‘止痒’。市面上的磨牙棒还有磨牙饼干等都既可以防止‘牙痒痒’又能锻炼孩子的乳牙咀嚼功能。”赵玮提醒家长,婴儿满半岁开始长牙后,已经可以适当添加小饼干等辅食,刚开始他们往往是用唾液把食物泡软后再咽下去,但几天后就会掌握用牙龈磨碎食物,尝试咀嚼。这也有利于乳牙进一步萌出。所以孩子开始长牙后一旦发现其喜欢咬吸自己的手指或把东西塞进口中,可以给一些脆饼干或小面包片等有点硬度的食物代替。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给孩子添加的固体食物必须是易咬、易碎、易消化的,使婴儿初步养成咀嚼的习惯,不能单纯只喂糊类食品。多咀嚼还有利于孩子牙龈的发育,有助于将来长出一口整齐的牙齿,并能促进唾液的分泌,帮助孩子的肠胃消化吸收。

特别提醒

清水清洁口腔

可防止宝宝乳牙患龋

“有数据显示,从出生到5岁前,宝宝致龋率高达70%,像含着奶瓶睡觉等都容易诱发‘奶瓶龋’。”赵玮介绍,父母平时可用清洁的纱布裹住手指轻轻按摩宝宝的牙床。当宝宝吃完奶后,用沾过清水的棉花棒清洁宝宝口腔内残留的奶块,也可以有效防止牛奶中的糖在口中酸化。

“孩子在长乳牙阶段致龋的主要原因就是口腔环境污染、清洁不得当。”赵玮表示,那么从宝宝第一颗乳牙萌出,直到其三四岁学会刷牙前,该如何帮助孩子清洁牙齿呢?赵玮介绍,家长应该将食指裹上纱布,蘸生理盐水或蒸馏水轻轻擦洗牙齿,喝过奶后给孩子喂一些温开水,用以清洁口腔,早晚各一次,预防“奶瓶龋”发生。“喂食清水看似可有可无,但是对于稀释口腔中残留的奶汁、清洁内部环境有很大的作用,是这个阶段比较简单可行的方法,因为还要顾及宝宝的配合程度。”

另外,当孩子上下牙全部萌出后,可用小型软质牙刷沿牙齿的缝隙上下刷,也可用牙刷沿牙颈部做小旋转轻刷,在洗刷中注意不要使刷毛伤及口腔黏膜和牙龈;为预防龋齿,应喂不含蔗糖的饮料与流食;喂药或其他营养品后应用清水帮助洁牙;婴幼儿的餐具、毛巾等用品应定期消毒;母亲喂奶之前应清洁奶头。

牙医巴巴讲堂:“倒牙”易病


“倒牙”易病: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倒牙”的经历:刷牙、吃硬物、遇到酸、甜、冷、热等刺激时引起牙齿特殊的酸、软、痛,难受极了,一旦刺激去除后,上述症状便消失,其实,这是因为牙过敏了。

牙齿过敏,是由于牙齿上暴露的牙本质部分受到机械、化学或温度刺激产生的,在医学上又称为“牙本质过敏症”,俗称“倒牙”,发病的高峰年龄在40岁左右。

患者往往以牙齿酸痛的症状就诊,但其发病原因会有许多可能。首先,一些牙齿疾病,例如酸蚀症、楔状缺损等,使牙齿表面的釉质完整性受到破坏,暴露的牙本质在刺激物作用下发生牙过敏。

其次,当患者身体处于特殊状况下,导致全身应激性增高,使原本不足以引起疼痛的刺激引发牙本质过敏。例如神经官能症患者、妇女的月经期和妊娠后期、劳累或者衰弱等。

治疗时,医生首先会寻找引起牙过敏症的原发病,采取相应治疗。同时覆盖暴露的牙本质,阻止刺激的传播。医生还会选用合适的脱敏药物,对病变处的牙齿进行脱敏治疗,比如常用的氟化钠。新型的激光脱敏治疗,利用了激光的热效应,使暴露的牙本质小管热凝封闭,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牙过敏症的患者,还可以采取家庭自我疗法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如咀嚼湿茶叶、生核桃、大蒜等食物。但最好还是到专业的口腔医院检查,找出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以免贻误病情。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发生牙髓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