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养生指南

文案君分享时间:热度:

牙周病,牙周炎牙周病,牙周病是牙周炎

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可因牙龈发生炎症、水肿、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咀嚼功能下降所致,最终导致牙齿脱落。临床常在晚期时出现牙龈出血、溢脓、牙齿松动等症。

养生指南:

一.保持口腔清洁:口腔内有20多种细菌。在清洁牙面后1~6小时就会形成新的菌斑,导致牙病发生。应从3岁时就学会刷牙。要做到进食完毕3分钟内刷牙,每次刷3分钟,每天刷3次。如有困难,应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尤其睡前刷牙比早晨刷牙更重要。牙刷应选用软细有弹性的保健牙刷,用后洗干净,将牙刷头向上放置晾干。要养成依次刷牙的习惯,刷上牙时,刷毛顺着齿缝向下刷,刷下牙时应从下往上刷,不可猛力地来回横刷,否则会造成牙龈退缩和牙组织成楔形缺损。

二.注意口腔锻炼:要经常食用粗纤维食物,充分咀嚼,能刺激唾液分泌,冲刷污物,有利于牙齿自洁,并能强健牙周组织。要养成双侧咀嚼的习惯,否则会引起废用性牙龈萎缩,面部畸形。提倡用洗干净的右手食指,按放在上下牙龈上作横向来回按摩,每次2~3分钟。可使牙龈及周围组织的血循环增强,有利于牙周组织的代谢功能。每天早晨作叩齿锻炼,空口咬合(上下牙轻轻叩击)数十次至数百次,约2~3分钟,可先叩磨牙,下颌前伸叩门牙,两侧向叩尖牙。

三.合理饮食起居:宜多食新鲜蔬菜和瓜果,保持大便通畅。忌食油炸滋腻、烟酒、海腥等刺激性食品。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每天保证睡眠8~9小时。应避免过度劳累。

k428.com小编推荐

显微根管治疗技术指南


显微根管治疗技术指南

显微根管治疗术是应用口腔手术显微镜和显微器械进行根管治疗的方法。口腔手术显微镜能提供充足光源,放大根管系统,有利于术者辨认根管内部结构,显著提高根管治疗的精确度。通过口腔手术显微镜,不仅可以进行牙髓根尖周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以处理疑难病例,包括探查遗漏根管和变异根管、处理钙化根管、取出折断器械、修补穿孔和显微根尖手术等,提高患牙的保存率。

口腔手术显微镜现已广泛应用于牙髓病学的临床、教学以及科研工作。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和修订,形成本项技术指南,以指导口腔执业医师规范运用显微根管治疗技术。

1.基本设备与器械

口腔手术显微镜又称牙科手术显微镜和根管显微镜,是一种为口腔临床治疗设计的特殊手术显微镜。用于根管治疗的手术显微镜主要结构包括:光学放大系统、照明系统、图像采集和资料保存系统。一般由目镜、物镜、放大系统、光源和支架组成,根据需要还可以配置助手镜、摄像机和照相机。口腔手术显微镜的辅助设备和器械主要包括:橡皮障系统、超声系统、显微口镜、显微探针、显微K型根管锉、三氧化矿物聚合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输送器、微冲洗器和微吸引器。

2.适应证

不可复性牙髓炎、牙髓坏死、牙内吸收、根尖周炎、某些移植牙或再植牙,以及因其他口腔治疗需要摘除牙髓的患牙。

3.术前准备

3.1术前评估术前充分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口腔颌面部情况、牙列和患牙状况、治疗史以及患者的家族史、药物不良反应和过敏史等,进行全身和口腔健康评估。告知患者口腔治疗建议和患牙的治疗计划。问诊和检查结果应记录在病历中。

3.2术前检查常规拍摄患牙根尖X线片,包括术前及根管充填后即刻根尖X线片,必要时加拍诊断丝和试尖片,推荐使用平行投照技术。根尖X线片应真实反映患牙全长及根尖周不少于2 mm范围内的组织,以了解患牙的根管形态、数目、走向及根尖周病变组织情况。

对可能存在根管解剖变异、根管钙化、牙根吸收、根管侧壁穿孔、根折或纵裂、根管内器械分离和根尖周囊肿等情况的患牙,拍摄锥形束CT有助于了解患牙的三维解剖结构、根管钙化与阻塞情况、根管原有解剖形态的破坏情况、根管内分离器械的位置、根尖周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3.3术前谈话术前告知患者显微根管治疗过程和预期结果、技术难度和治疗风险、后续修复及所需费用等,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4.疼痛及感染控制

局部麻醉是常用和有效的疼痛控制技术,包括神经传导阻滞、骨膜上浸润麻醉、牙周膜麻醉和髓腔麻醉。使用一次性或消毒灭菌器械,避免交叉感染。橡皮障作为口内术区隔离的重要装置,是开展显微根管治疗的基本条件,以确保达到术野清晰并控制术中感染。

5.口腔手术显微镜的操作要点

5.1显微镜设置调节显微镜瞳距和物距。设置放大倍数,低倍数(3~8倍)用于定位视野,中倍数(8~16倍)适用于多数临床治疗,高倍数(16~30倍)用于观察患牙和根管内的细微结构。调节显微镜角度,显微镜物镜与地面呈80°~95°角,双目镜与地面呈165°~185°角。口镜与显微镜主体约呈45°角,并通过反射达到最佳视角。

5.2操作体位在进行显微根管治疗时,术者取坐位,头、颈和腰背自然直立,活动范围约位于10点至12点位置。患者取卧位或半卧位,调整患者头位使口镜与物镜约呈45°。根据不同的操作区调节相应椅位。

6.髓腔入口的技术要点

6.1去除腐质和修复体器械进入根管系统前,去尽龋坏组织、不良充填体或修复体,适当调磨高陡及薄弱的牙尖,必要时制作假壁。

6.2入口设计参考根尖X线片了解患牙髓腔结构、根管口位置、根管数目、形态及钙化程度等信息,确定开髓洞型,尽可能保存正常的牙体组织。

6.3髓腔进入参照根尖X线片上估算患牙切端或HE面到髓室顶和底的距离,并用车针定位,球钻或裂钻进入髓腔。开髓车针揭去髓室顶,修整入口外形,建立根管通路,显微镜下观察和辨认髓室的预备情况。

6.4根管口探查显微镜下分辨髓腔牙本质颜色的细微改变,用牙髓探针沿髓底图探查,超声工作尖清理髓室钙化物并定位根管口。

7.根管预备的技术要点

7.1根管疏通与工作长度确定使用小号根管锉探查根管走向、粗细及通畅度。预敞根管冠1/3,疏通根管,建立根管通路,测量工作长度。必要时结合诊断丝X线片辅助确定工作长度。

7.2根管成形与清理遵循工作长度,选择合适的根管预备器械清理成形根管,在显微镜下随时观察根管的清理情况。每次更换器械时进行足量冲洗,配合超声荡洗等方法彻底清理根管。

7.3根管预备并发症的显微处理

7.3.1 髓腔穿孔

显微镜下对根管壁穿孔的位置、大小及形态等多个方面进行定位和评估。建立冠方通路后,对发生于髓腔底部、根管冠1/3及中1/3处的穿孔,使用生物活性材料修补。穿孔位于根管根尖1/3的患牙,采用生物活性材料结合根尖屏障技术进行穿孔部位与根尖孔的严密封闭。穿孔范围大、外吸收造成的不规则穿孔、或无法使用非手术方法进行修复,推荐显微手术修补穿孔。

7.3.2 根管台阶

显微镜下检查台阶上段的根管,确定根管弯曲方向,超声器械适当扩大根管上段,预弯小号手用根管锉辅以根管润滑剂,来回捻动,越过台阶后小幅度上下提拉扩大和疏通台阶根方的根管,逐渐增大幅度直至根管通畅。其后依次使用后续器械预备根管。

7.3.3 根管内分离器械

显微镜下使用GG钻(Gates Glidden Burs)或有金刚砂涂层的超声工作尖敞开根管上端,形成能够到达折断器械断面的直线通路。采用超声工作尖围绕折断器械顶端磨除少许牙本质,形成与断针顶端大致平齐的平台,暴露器械断端。超声工作尖环绕折断物以逆时针方式(反螺纹设计的分离器械除外)逐步去除周围牙本质直至分离器械上部的数毫米游离,折断物受超声振动多会逐渐松动,并自根管内弹出。

7.4诊间封药与冠方封闭显微镜下用纸尖吸干根管,使用氢氧化钙制剂进行根管消毒,应用封闭性良好的材料对髓腔进行暂时充填。

8.根管预备的技术要点

8.1根管三维充填显微镜下观察和确认根管系统细微的解剖结构以及成形和清洁程度。试主尖、放置适量的封闭剂、采用冷或热加压技术,确保根管致密充填。

8.2困难根管的显微充填

8.2.1 内吸收根管

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充填内吸收根管。如果内吸收过大、根管壁薄,应避免过度施加压力。若根管壁发生穿孔,显微镜下使用生物活性材料修补并根充。

8.2.2 根尖孔粗大根管

治疗根尖发育未完成以及根尖孔因炎症破坏而扩大的患牙,使用生物活性材料形成根尖屏障,封闭根尖孔。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充填根管上段。

8.2.3 不规则根管

对位于牙根部多根管的变异根管(如牛牙症),利用显微镜辨别根尖区分叉的部位和方向,结合应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使牙胶加热软化后进入不规则的根管系统内,达到三维充填效果。

在显微镜下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术进行扁形、椭圆形和C形根管充填,观察加压充填中牙胶与根管壁间的密合程度,以及牙胶是否充分进入根管峡区及不规则区。

8.3髓腔封闭与暂时充填根管充填后,严密封闭根管口和髓腔,防止根管的再感染。

8.4根管充填质量的即刻评价显微镜下见牙胶与根管壁间密合并充分进入根管不规则区。根尖X线片显示根充材料到达距根尖0.5~2.0 mm为恰填,不足者为欠填,超出者为超填。

9.牙体修复

根管治疗完成后应尽早行牙体修复,包括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嵌体修复、全冠修复和桩核冠修复等。

修复时应考虑剩余牙体组织的量,有效利用髓腔的固位与抗力。根据咀嚼力和功能的需求,对后牙采取覆盖牙尖的修复方法,避免牙体劈裂。

修复时应注意防止打开髓腔后对根管系统的再感染,显微镜下有效清理粘接界面。对于根尖病变范围广泛的病例,应适当延长观察期、择期行永久性牙体修复。

10.疗效评价

显微根管治疗成功的标准应结合患者感受、临床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3个方面进行评估。

患者无不适症状,咀嚼功能正常,患牙功能及外形良好,临床检查无叩痛,无窦道或窦道在治疗后1~2周内闭合。

影像学检查可见根管腔形成致密的三维充填,根充物距X线片的根尖0.5~2.0 mm;原有根尖病变缩小或消失,牙周膜间隙正常或轻度增厚。

根管治疗术后观察期为2年。无根尖周病变患者观察期可适当缩短为1~2年,有根尖周病变患者观察期应适当延长为2~5年。

11.资料保存

完整的病历资料是重要的医疗文书和法律证据,应规范书写病历记录,妥善保存患者术前术后X线片等影像学资料及显微根管摄像系统记录的图像、录像等数字化资料。

【牙科专家解读】《根管治疗技术指南》和《复合树脂直接粘接牙体修复技术指南》


【牙科专家解读】《根管治疗技术指南》和《复合树脂直接粘接牙体修复技术指南》

口腔医学是一门要求精细化操作的临床学科,口腔医疗服务是社会医疗服务的重要部分,需要推广规范化操作理念、帮助广大口腔医师全面掌握口腔科规范化操作,系统规范其医疗服务行为,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效率和疗效,共同“促进健康”。

2014年5月,《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第49卷第5期刊出了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编写的《根管治疗技术指南》和《复合树脂直接粘接牙体修复技术指南》两个指南。本报记者特邀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樊明文教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高学军教授、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凌均棨教授,就两个“指南”进行深入解读,以飨读者。——编者按
两个严谨的指南

——访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樊明文教授

樊明文教授

我在期待中看到了《根管治疗技术指南》和《复合树脂直接粘接牙体修复技术指南》,与以前的类似文件比较,感觉这两个指南更全面、更系统、更规范。

近十余年来,我国较大的医学院校和较正规的医院大力推广规范化的根管治疗技术和复合树脂修复技术,并在很短时间内迅速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与此同时,又通过华南、华东、北京的展会建立了多个技术推广平台,大力推进规范化的根管治疗技术,使我国的根管治疗水平迅速提高。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还有许多临床医师并未掌握规范化的治疗程序,这两个文件的问世对于全国的从业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这两个文件的突出特点是考虑问题非常周到、细致,概念清楚,层次分明,便于操作。例如,有关X线投照技术,除推荐了平行投照外,还提出必要时从不同角度拍摄多张X线片,这样有利于发现异常存在的牙根,避免遗漏根管。再如,建议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和树脂类材料恢复患牙的邻面形态,以利于安放橡皮障,这也是非常实际且细致的考虑。另外,指南所反映出的实事求是态度也是很值得赞许的,如对于遗留在根管中的器械,提出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决定处置方案。该条文字对解决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问题,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和办法,留有余地。

《复合树脂直接粘接牙体修复技术指南》与《根管治疗技术指南》有异曲同工之妙,周到细致,层次清楚是其特色。例如,护髓的描述以及对树脂色泽的选择都写得非常到位。

一个值得信赖的指南必须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可操作性等特点。每一条目的编写都应该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并充分考虑到临床实际情况。这两个指南的制定均充分参考了比较成熟、权威的著作,引经据典,切实可信。所以说这两个指南均值得信赖,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价值。

如果说这两个指南有什么不足的话,我感觉在制备牙体时可以更强调微创技术。无论是开髓,还是复合树脂粘接修复的备洞,均应强调采用微创技术,这一技术对保留天然牙的结构,增强其抗力颇具裨益。

-------------------------------------------
指出关键步骤及其原理,完整而权威访
——访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高学军教授

高学军教授

基于我国口腔医学教育和口腔医疗快速发展而口腔基础教育不足的现状,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认为有必要规范技术的应用。专委会从2003年开始,历经3届专委会10年的时间,先后就根管治疗技术和复合树脂技术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指南(讨论稿)并发表应用。

2013年,专委会组织专家对“讨论稿”进行修订和补充后,并经专委会全体成员审定,形成了现在的两个指南:《根管治疗技术指南》及《复合树脂直接粘接牙体修复技术指南》,并发表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这两个指南均指出了相应治疗中的关键步骤及其原理,强调了技术的完整性,对技术不确定的方面予以认定,为技术的发展留有了余地,上述这几点也是该指南的主要特点。
两个“指南”提出并主持制定的相关部门具有行政管理的权威性。撰写团队具有专业方面的权威性,包括:撰写者具有专业内部认可的高专业水准;经过专业内部较广泛专家的审定、认可。另外,指南参照了欧洲和美国最新的相对应技术标准以及国、内外最新版的主要教科书。因此,是两个可信赖性较强的指南。
-------------------------------------------

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科学易懂访
——访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凌均棨教授


凌均棨教授

指南的形成背景近年来,我国口腔医学教育和口腔临床治疗技术快速发展,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一直认为规范治疗技术非常重要。约自2003年开始,专委会开始讨论“根管治疗技术规范”,梁景平教授时任专委会主任委员,在上海组织召开关于根管治疗技术规范化的会议,当时有6位来自不同院校的教授发言,介绍临床治疗新技术、新理论、新规范。2007年专委会又在贵阳就“复合树脂修复技术规范与效果评价”进行讨论并制定技术规范。

现任主任委员高学军教授继续将这一工作进一步推进,就“根管治疗技术”和“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技术”制定了相关治疗指南(讨论稿)。2013年,高学军教授组织专家就前述讨论稿进行了补充、修订,形成了现在的《根管治疗技术指南》和《复合树脂直接粘接牙体修复技术指南》。因为这两个指南对于规范化临床治疗至关重要,得到《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的大力支持,于今年5月得以刊出。

根管治疗技术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国内推广,至今已经十几年了,这两个指南的推出对我国“根管治疗”和“牙体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治疗”具有较大指导意义,专委会将于今年9月18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九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和解读。

一个可信赖的指南须具备的要素最重要的一点是撰写团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我们的编写专家团队一直是全国最权威的专业内认可的高水平专家,他们经过了很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积累,最后由高学军教授定稿。实际上,2003年我们就开始讨论这两个事情,当时由来自中国最顶尖的6所院校教授发言(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每所院校的教授均是按照国内外最新进展、动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标准。后续的相关会议中,每次亦均是这6所院校的教授很认真地做发言,然后进行归纳,归纳成规范技术和质量评估,现在将其称做“指南”,应该是更加宽泛和较开放性的一种提法,用于指导临床整体治疗。
指南的内容是经过专业内部广泛的专家审定和认可的,而且撰写者也是经过十几年来临床千锤百炼的专科医师,一般均为正教授,因此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指南的主要特点该指南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①科学性,编写团队由多位权威性的本专业的专家组成,他们经过10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科学性;②先进性,这两个指南均参考了国内外的一些最新版的教科书和欧美最新的相对应的一些技术标准,同时也把平时讲课中推出的最新技术、新推广的内容纳入进来;③可行性,这两个指南有很好的可操作性,逻辑层次清晰,把治疗步骤一步一步呈现出来;④全面性,两个指南从简介或基本原理入手,直至治疗结束后的病例资料保存或术后医嘱,讲得很全面。我们平时讲课时可能会重点聚焦一两个方面,而把其他问题简略带过,而这两个指南把每一步都点到,较全面规范。
这两个指南的突出特点是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科学易懂。

指南制定过程中指南制定过程中,文献的参考标准口腔医学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我们选取的参考文献均为比较成定论的国际标准或教科书内容,以及国内最新版教科书和参考书。